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人生篇》—记我们生命中所有值得铭记和分享的东西

23-04-29 13:51 9623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看到《夜空总有最大密度蓝色》里面有个三丁目的时候,想起我很喜欢的杨千嬅唱的再见二丁目。丁目,原来类似于汉语里“街”、“胡同”一样的概念。

原来我非不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 衣衫薄
打开淘股吧APP
46
评论(116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大脚力量

24-06-02 00:34

0
如果时光倒流,我就找多多
河小白

24-06-01 19:47

1

六一的大雨也没有把哥俩留在家里。还是不大喜欢闹。一个人收拾,一个人健身,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电影。专注而享受。如同细品每一口食物的味道,活在当下,珍惜此刻。和时间慢行。
河小白

24-06-01 12:14

0

如果爱上了《穿越时空的少女》,会不会很绝望?记忆可以被抹去,但感觉是不是不会?如果时间可以逆转,那多元宇宙应该就必然会存在吧。
河小白

24-05-31 14:52

1
河小白

24-05-30 21:12

1
《浮士德》里,魔鬼梅菲斯特,为了跟上帝打赌,魔鬼认为,人的欲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如果得到满足就会空虚。而人一旦空虚,就难免堕落。上帝当然不认同这种观点,便和梅菲斯特打了个赌:赌有这么一个人,你满足了他所有愿望之后,他还是不空虚不堕落。魔鬼引诱浮士德签下契约,魔鬼满足生前浮士德的一切需求,但是死后灵魂要归魔鬼梅菲斯特所有。于是,魔鬼给浮士德,弄来美貌的少女,甚至让他复活希腊美女海伦,让他迎娶这位古今第一大美女,让他经历世界上最深刻的男女之爱,经历世界上最荣耀的胜利,获得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荣耀,甚至给他填海造地,造了一片乐土。然后在临死的那一刻,浮士德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悟了,明白了,这时候,浮士德的教育成功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河小白

24-05-30 12:55

1

每日午餐的时候边吃边看着我的小鱼总会感觉到特别的平静和鲜活。上周给老爷子也整了十多条。这个不比锦鲤,好养活。实在是挂了,就去旁边的公园里再捞上几网。初春的时候小鱼很少,随便一网都是几条小虾。上次看到大鱼缸里小虾都没看见到处乱爬了,就想着趁机也补点货,现在应该还算夏初吧,可全是小鱼了,小虾居然一尾都没捞着。好像是这种淡水小虾熬不住日光,适合20多度的水温。希望她们就潜伏在水底的假山或是珊瑚贝壳之类的阴处能苟活过夏吧。记忆中暑假开始的时候又可以随便捞小虾了。熬过上个乱纪元的几条小鱼们现在也慢慢长大些了,开始热衷于一个新的游戏,如箭般群起而攻最大的那条。这货肚子常年都是滚圆的,俨然鱼霸。却被众鱼时时追逐。初时还担心闹出鱼命,常常清点。慢慢也就惯了。新进的小鱼就真的都是小鱼仔了,三五成群的浮在水面隐在水草里,偶尔被我和追逐的鱼群惊扰到也是疾如闪电,看得目瞪鱼呆。还得弄几个小螺。嗯。
河小白

24-05-30 08:39

0
这种运用大脑进行思考,进行复杂配比的过程,就是不可传授的”隐性知识“。
“配比”存在于生活方方面面:
健身时,为了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你需要专业的运动组数“配比”;
读书时,为了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你需要专业的书籍“配比”;
行动时,为了达到最好的行动效果,你需要专业的行动方向与数量“配比”...
(当然,这一切都比不上“马上行动”这一点)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在不同领域内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跨领域地进行了自己的“独特配比”。

什么是“拿筷子”的关键点呢?
在两根筷子中,下面的筷子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张开和夹住的动作,其实来自于上面筷子的移动。
那么,如何保持筷子稳定呢?
下面筷子与手,共有3个接触点。
拇指根部压住筷子,无名指反向用力夹住筷子。
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使用无名指用力,搞定这一步是关键。
练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上面筷子进行夹东西。
不断练,在大脑内建立沟回。

这个无名指应该是中指吧。
河小白

24-05-29 21:37

1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标志:一切不在乎 

周国平说:“如果痛苦,只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你。”
很多时候,人的懦弱、烦恼、焦躁,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总是在意别人,你就难免会落得失望。
世界的生存法则里,真正的强大,就是对一切都不在乎。

想想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总是千般的小心翼翼、万般的察言观色,只希望让周围人满意。但最后,你努力迎合了所有人,却唯独累垮了自己。所以人要变得强大,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被别人的期待捆绑。
作家苏童曾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在一次签售活动中,他遇到一个读者。这个读者跟随签售的队伍许久,终于排队到苏童面前,然后对苏童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你不该随便出来签什么名,我是你的读者,但是见到了你我很失望。”说完便拍拍屁股,转身潇洒离开。苏童愣在当场,感到疑惑又难堪。他始终想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说了这样一番话。是自己的疲态使读者失望了?是自己的长相令对方不满意?还是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对方想象的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童对此事耿耿于怀。
他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令他人感到不满。直到思考了许多年,他才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做自己并没有什么错。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大家讨厌你是不幸的,但是按照别人的期望呼吸、吃饭、说话、打哈欠是不必要的。
对他人的在意,就像一顶紧箍咒。你越是在乎越是看重,就会越箍越紧,以至于让自己无法呼吸。
多年前,村上春树凭借《挪威的森林》享誉全球。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尽的非议与埋怨。不少媒体责怪他,“性格冷淡”“沉默寡言”“不善交谈”。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一位大作家,应该能侃侃而谈,供媒体创作素材。
对于外界的非议,村上春树回答说:“我的人生实在太有限了,不可能对谁都亲切。”
正是这种冷漠的态度,才能使村上春树摒弃外界纷扰,专注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
资深心理学者黄爱玲说:真正的优秀是为自己而活。
如果你总是浪费大把时间在满足别人上,自己就会在憋屈、痛苦的情绪中难以解脱。
要知道,生活是一场取悦自己的过程。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去改变,也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你放在心里。
迎合他人,会让你精疲力尽;为自己而活,你才能活得自在洒脱。当你开始不在意别人的期待,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捆绑住你。

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日常生活中,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说三道四。你勤奋,总有人说你死板;你善良,总有人说你虚伪;你乐观,总有人说你盲目。
所以人要变得强大,除了不能被别人的期待绑架,第二点就是:不要被别人的评价左右。
在美国,曾经有位天才叫做罗纳德·K·霍弗林,他的智商比爱因斯坦还要高出五个点。但这样一个聪明人,却一生蜗居在破旧的出租房里,过得潦倒不堪。原因只是因为,在他小学的时候,有位女同学邀请全班同学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
当女同学看到罗纳德时,满脸嫌恶地说:“我没想到你也能来。”这样一句话,让罗纳德伤心不已。
从那以后,他格外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一直到55岁,都没能走出童年的阴影。
看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是一棵树,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风。如果你总是很在意,随便一阵风都会把你剧烈摇动,甚至将你吹倒。”
人生在世,外界的非议只是过眼云烟,内心的坚定才是永恒的瑰宝。
作家石悦年轻的时候,在广东佛山的海关工作。那时候,他虽然每日兢兢业业上班,梦想却是当一名作家。所以下班后,他都会一头钻进书房写作。每回单位聚餐或是同事请客喝酒,石悦都会摆摆手表示拒绝。也因如此,同事们常私下里对石悦诸多吐槽,说他“是个怪人”。面对周围人的评价,石悦总是不为所动。后来同事们知道他在写书,又发出了嘲笑的声音:“石悦的文章,难登大雅之堂。”即便如此,石悦也丝毫不受影响,而是将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终于,深耕多年后,石悦凭借一部《明朝那些事儿》爆火,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平凡的上班族,到享誉全国的作家,石悦正是因为不在意周围的评价,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很介意别人怎么在背后说自己。
经历多了才明白:真正伤害你的不是他人的看法,是你对看法本身的在意。
恰如米兰·昆德拉所说:把自己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
又不必拿别人的话,来惩罚和折磨自己。
当你学会把外在的杂音调至静音,你才能在自己的节奏中安稳前行。

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很厉害,却始终在原地踏步?因为他总盯着周围人的步伐:
看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莫名焦虑;看到别人不如自己,就得意忘形。总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就很难过好自己的人生。
所以人要逐渐变强,第三点就是:不要被别人的节奏干扰。
世界首位比较心理咨询师露西·谢里丹,曾经被无边的痛苦所困扰:她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生活节奏,并将他人作为自己生活的参照。读书的时候,她看到朋友写单词比自己快,就感到焦虑;放学之后,她看到小伙伴比自己游泳更棒,就开始自卑;到了30岁,她看见谁晒了健身照,就会立马去照着镜子,把自己身上每一块肌肉线条与别人比较;要是别人发的朋友圈比自己的更光鲜,她也会默默提醒自己“不能比对方落后”。为了追上别人,她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生活计划,每天花大量时间窥探别人的生活。可即便如此,她也始终追不上别人的脚步。直到某天,她连续三小时,都在脸书上刷某人的动态,看完后整个人不安到心率失常。她才突然意识到,这种比较心理已经让她变得十分扭曲。从此她逼迫自己关掉一切社交软件,不再去追赶别人的节奏,生活才终于慢慢回归了宁静。
作家章岩说过:太在意别人,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
过度关心别人的节奏,生活就会在悄无声息间迷失方向。
将注意力回归到自身,你才能一步步提升,让自己变得丰富而强大。
松浦弥太郎,被誉为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人”。
他18岁高中辍学,20多岁在咖啡店当服务员,30岁站在大马路上发传单。到了40岁,他才开始对图书感兴趣,于是开始自学编辑知识。偶然的机会,他受邀出任日本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编辑一职。当时和他同龄的编辑们早已过得风生水起,松浦弥太郎却还是行业内的新人。有人问他:如何面对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他淡淡回答:比起随波逐流,我更想以自己的节奏度过一天。终于在几年后,《生活手帖》在他的经营下,变成全日本销量百万级的杂志。而松浦弥太郎,也一步步进阶,最终在50岁当上CEO。
人生漫长,每个人的步伐都不一样。
你要做的,不是盲目追赶他人的脚步,或在挫败与焦虑中屈服。而是在节奏中从容不迫,全心全意地投入这趟生命之旅。
当你不再被他人的步调所影响,而是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生活终将会以它最恰当的方式,给予你满意的答案。

罗翔说:“人最有魅力的时候,是对周围的人和事,毫不在乎的时候。
这种不在乎,并非冷酷无情,而是你对自我信念的坚定。
当你独立于众声之外,那么外界的指手画脚、蜚短流长都可以是轻飘飘的灰尘,挥之即去。
学会对无关紧要的事情漠然处之,就是你强大的开始。
河小白

24-05-29 20:39

2
林徽因的绝美撩人情话
(一)
人到中年,
假如碰到自己喜欢的人,
那就保持朋友的距离吧,
不远不近的欣赏。

淡淡的喜欢,浅浅的爱。
不至于到最后,
乱了初心,败了芳华。

有些人只适合遇见,
不适合牵手。

(二)
虽然无缘相伴今生,
但你永远都在我灵魂深处幽居,
我知道,纵然终有一日时光老去,哪怕终有一天两鬓飞霜,
你也依旧是我心中爱了
千年又千年的那个人!

想你了,想你了,
一眼入心,一生难忘!

(三)
想你,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爱你,是我最幸福的选择。
因为心里有你,所以每天
都会想你,因为爱你,所以心中装满思念。

相思虽苦,却是心甘情愿情
路虽难,我会一直坚持,
有一种爱,不在身边却在心上,
愿你一切安好!
边红举,赞74

(四)
下辈子我们早点相遇,
我换个地方等你,
你正逢娶妻,我正逢嫁人。
你许我,一世所爱皆我,
我应你,一生满眼是你!

(五)
照顾好自己,你好我就好,
不管联系不联系,你都在我心里,
我照样瞒着所有人,一如既往的喜欢你,
想你已经成为了一种惯,
就如同自己的呼吸一般,
每时每刻的想念,
已经把你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间,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这世上才有了相思缠绵,
是你的出现,让我有了可想念的
人,你不用多好,我喜欢就好。

(六)
一个女人,
如果你幸运的话,
一生中可能会遇到一个
真正爱你的男人,
他不一定是你的丈夫,
这样的男人对你来说,
可遇不求。
女人这辈子最大的辛福就是:
找到一个宠你的男人,
而不是和你计较的男人。
人生只要两次幸运就好,
一次遇见你,一次走到底。

(七)
明明能做朋友,却偏偏越了界,
现在好了,进退两难,
进一步没资格,退一步舍不得。
就连见个面看看彼此,
如今都成了一种奢侈。
一场相遇,一生铭记。
不负遇见,不谈亏欠。
别人再好,与我无关;
你再不好,我都喜欢。
因为你是我毫无保留的一次深爱。

(八)
人和人感情久了,
不只是爱,还有依赖。
如果失去了,
那不仅是痛,还有不舍。
世界上不爱的理由有很多,
忙、累、不适合等等,
而爱的表现只有一种,
那就是,
只想和你在一起。 

林徽因这情话不是说给梁思成的吧?徐志摩?
河小白

24-05-29 12:54

0
杜伦大学商学院教授胡润发布过一个《中国千万富豪工作倾向报告》。
报告中有一项数据,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近半数接受采访的富豪,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3小时,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国外许多知名企业家,也有类似的作息。
脸书CEO扎克伯格,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常常加班到次日早上8点。
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时间规划精确到分钟。
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夫·因迈特更是连续24年,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
在很多人印象中,富人都守着财富过着安逸的生活,穷人则不敢停歇不敢躺平。但事实告诉我们,富人往往比穷人能吃苦,还会吃苦。

作家杨熹文曾说:富人不吃生活的苦,穷人不吃奋斗的苦。
有些人看上去过得从容体面,不过是他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你所不知道的地方。在这世上,没有谁可以不劳而获。区别在于,你付出怎样的辛劳,收获怎样的成果。
Youtube上有句很火的话:You are what you suffer.意译过来就是:承受怎样的痛苦,成就怎样的人生。
一个为家长里短吃苦的人,和一个为自我成长吃苦的人,注定会过上不同的生活。

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你会发现,很多四体不勤的富人,都很会吃学的苦。
前世界首富巴菲特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精读不同领域的著作。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就连开会间隙也要拿出随身携带的书来翻看。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则是一有机会就给员工推荐书单。
曾有业务员为难地表示,自己一看专业书就头疼,宁可加班多见几位客户。
达利欧对他正色道:“吃你所害怕的苦,而不是你所惯的。”
学上的苦更甚于身体上的累,却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为何很多人再苦再累,也不愿学一些新的技能,从而让自己过得更好?

身体的苦会被疲劳麻痹,能被娱乐转移,最终使你以为常。
学却要求你始终保持精神的专注、思维的活跃和面对未知时的焦虑。
一个勤于行动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陷入越忙越穷的恶性循环。

上周在社区自室加班时,对面坐了一位备考公务员的女生。桌子上堆满了辅导书,她眼睛却始终盯着笔记本电脑。每次走过她身边,见她不是在刷微博,就是在看电影解说。当我完成工作准备离开时,她又戴上了耳机。一边看弹幕网站,一边捂嘴偷笑,带来的资料却是一页没看。
其实,社会困住穷人最直接的方式,不是让他们多吃苦。恰恰是不让他们吃苦,尤其不让他们吃自律的苦。
每当你下定决心要看一本难懂的书,就有各种八卦热搜让你分心;
每当你想培养一个好的惯,就有各种社交活动扰乱你的安排。
还有网文、游戏和短视频,不断消解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进取心。
你会发现,自己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越变越短,能够全力以赴的事情越变越少。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中,有过这样一组对比。来自底层的孩子们,晚饭后就能打开电视,收看喜欢的节目。
出生富家的三兄弟,则被要求阅读指定的书籍和报纸,还要按时完成各种学任务。
穷人顺应本能,直到吞下放纵的苦果;富人节制欲望,最终品尝自律的回甘。
知名作家唐家三少曾和几位老朋友一起吃饭叙旧。聊得正起劲时,他突然起身表示,自己还得回家写作。朋友们一脸诧异,因为唐家三少正在连载的小说,当天已经发布了最新章节。唐家三少解释:“今天更新的是之前的存稿,我赶回去写作,是因为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够8000字。”入行14年,他始终保持这个惯。甚至结婚当晚,他还在妻子休息后,就着酒店的书桌写作。
他不是圈内最有天分的作家,却凭借高度自律的写作惯,连续五年蝉联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
查理·芒格说:“在我认识的有钱人当中,没有一个是不自律的。记住,是一个都没有。”
没有一种向上的生活,是不需要克服向下的引力的。
坚持很难,却能抵达山巅;放弃容易,却永远徘徊山底。
在这个充斥廉价快感的时代,学会驾驭生活,才不会被生活绑架。
接触新的认知,建立新的体系,才能打破思维桎梏,抵达更高级的人生。

蔡垒磊在《上行》中提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社会正在进入“穷人躺平,富人吃苦”的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
资源匮乏的时代,贫穷就意味着要和饥饿、寒冷做斗争。但在这个物资过剩的年代,社会足以供养大部分人。一个人收入再低,也能保障基本的生活。闲暇时还能刷刷视频,玩玩游戏,把日子过得安逸舒适。
反倒是富人想要守住财富,必须主动挑战更难的领域,主动学更新的理论。
平坦大道通山腰,崎岖小路抵山巅。去吃别人不愿吃的苦,才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