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互联网巨头抢滩“耳朵经济” 市场潜力巨大

20-06-12 20:33 1859次浏览
流言终结者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继短视频、直播之后,长音频市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近日,字节跳动推出了一款名为“番茄畅听”的App,入局长音频市场。无独有偶,今年4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旗下酷我音乐推出的全声态音频平台“酷我畅听”APP也正式上线。

近年来,庞大的音频消费需求,让国内在线音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耳朵经济”带来的巨大想象力和市场潜力,不出意料地吸引了资本的目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想要分一杯羹。资本入局背后,是“耳朵经济”带来的巨大想象力和市场潜力。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4.9亿。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272.4亿元。
A股公司中,
读者传媒 :旗下《读者》杂志长期保持我国期刊发行量第一位置;同时公司大举拓展新媒体业务,先后推出了“读者读书会”、“读者-新语文”、“读者电台”和“读者蜂巢App”等音视频项目。
出版传媒 :大力拓 展音频业务,2019年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获得政府补助。
时代出版 :出资设立合伙企业对懒人听书进行股权投资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流言终结者

20-06-12 20:35

0
“耳朵经济”:悄然兴起的网络音频行业 

在移动互联网早已成为新常态的今天,“耳朵经济”正悄然兴起。
一提起网络音频,不少人能联想到的,只有传统的网络广播和音乐频道。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音频能够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充,从在线音乐到有声读书,从音频课程到网络电台,从音频博客到声音社交,网络音频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来。
“耳朵”带来的消费力量
所谓“耳朵经济”,是指人们用耳朵的听力消费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时代,只要是能够消费信息的能力——人们的主观资源,迟早都会出现短缺,形成人们占有和使用信息的瓶颈。一旦我们把网上可视信息变成可听信息,不仅可以缓解注意力短缺的压力,而且可以使倾听力资源发挥作用,从而也就找到了网络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
与当下互联网上主流的“眼球经济”相比,“耳朵经济”仅仅依赖听觉接收信息,需要调动的感官更少,可以使人们利用更少的注意力来获取信息,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视觉上的疲劳。同时,对消费者来说,网络音频所需消耗的移动流量更少,在消费成本上也具有相当的优势。这样的特征,使得网络音频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能够抓住“碎片化”时间发掘其经济价值,从而占据消费市场。
根据艾媒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达4.25亿,在2017年基础上增长了22.1%。行业分别增长的13.6%和6.2%。根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三家主流在线音频活跃人数分别达到8107万人、2066万人和1061万人。相较于移动视频、移动阅读行业,通过音频载体输出内容的在线音频行业呈现更快的发展势头。目前,音频网络行业主要可以分为网络听书、知识付费和音频直播等主要业务,满足了来自中青年不同年龄阶层和受众的需要。
对上班族女士来说,听音频是她上下班时消遣的最佳选择。“音频消耗的流量比较少,一天的话也就几十MB,”她对《新产经》说,“而且地铁和公交上的网络不是很稳定,与看视频相比,听音频受到的影响较少。”在被问及所听内容时,她表示在线电台、有声听书都有涉及。
而对于正在准备考研的小于来说,他在网络音频中消费最多的,则是付费课程。“平时会选择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听一听,也不需要看讲师的板书,就当扩充一下知识点。”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比不上正式的授课,但是可以帮助我一直保持沉浸在学的状态中,不容易分心。”
行业痛点仍存
对于音频平台而言,和网络视频行业一样,网络视频的最大痛点仍然是版权问题。可以说,网络音频所依赖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本身就容易导致版权纠纷问题,这使得移动音频行业早已混战多时。在网络音频发展的初期,关于版权的界定尚属模糊,不少用户为了利益将同一内容投到不同平台;而不少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也默许了用户的这一行为,在内容审核上多有疏忽。荔枝FM、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知名音频播放平台,都曾因版权问题被竞争对手投诉,导致APP被苹果store下架。尽管随着行业版权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监管的规范,网络音频行业间的版权纠纷有所减少,但问题依旧存在,难以根除。
除此之外,不少音频平台还存在着内容同质化的倾向,严重依赖于头部大V资源,高晓松、“凯叔讲故事”等“名人IP”成为平台的疯抢对象。然而这种经营模式,在消耗了大量版权成本的同时,也使得各家平台失去了特色。在日渐繁荣的网络音频行业中,只有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内容,打造独家和富有平台特色的产品,引进内容优质的、“不同”的声音,才能吸引黏性高的忠实用户,牢牢占据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声音社交崛起
在原有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音频也在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如今,年轻消费者已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同时他们也是注重多样化社交的主力。传统的社交方式无法长久满足年轻消费者的社交需求,这为网络音频行业进军社交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在网络音频开拓的新应用场景中,“不看颜值”的声音社交成为了一种新浪潮,不少音频平台嗅到商机,完成了自我转型。例如,荔枝FM在2018年1月更名为荔枝,完成了去FM化并转型语音直播,更加注重社交功能,以增加互动的方式,从“移动电台”转向“声音社交”平台。
在不少喜爱声音社交的消费者看来,声音社交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声音社交能够打破传统社交的“颜值”垄断,你不用在意颜值、财力、学历,不用暴露身份,只关心是否与对方聊得来。另外,“声音社交”不占用双手和眼睛,不和其他应用争夺时间,使用的场景也更加随意。
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声音社交也具有一定的缺点,能走多远尚需考验。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社交平台部总经理梁柱就曾表示,“今年声音社交会有起步,但缺点是还把握不了音频会有多大空间。”他认为,音频的问题是比较耗时,“我们看图片、视频、文字,马上可以看到、能够马上回应,但是语音比较麻烦,你要专门来听,是效率非常低的社交方式,这可能导致音频很难有大的发展。”但同时他也表示,在即将来临的5G时代,多人语音视频是一个看好的社交方向,“未来在5G时代,五、六人在异地都能够看到视频,而且是零延迟的,这个对于通讯来说会有很大的提升。”
虽然与其他信息获取方式手段相比,音频目前仍算不上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音频内容在观众数量、认可度和产业链发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面向未来,无论是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商业模式,还是随着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硬件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出的更多应用场景,“耳朵经济”的发展远景都让我们有所期待。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