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互联网巨头抢滩“耳朵经济” 市场潜力巨大

20-06-12 20:33 1844次浏览
流言终结者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继短视频、直播之后,长音频市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近日,字节跳动推出了一款名为“番茄畅听”的App,入局长音频市场。无独有偶,今年4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旗下酷我音乐推出的全声态音频平台“酷我畅听”APP也正式上线。

近年来,庞大的音频消费需求,让国内在线音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耳朵经济”带来的巨大想象力和市场潜力,不出意料地吸引了资本的目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想要分一杯羹。资本入局背后,是“耳朵经济”带来的巨大想象力和市场潜力。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4.9亿。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272.4亿元。
A股公司中,
读者传媒 :旗下《读者》杂志长期保持我国期刊发行量第一位置;同时公司大举拓展新媒体业务,先后推出了“读者读书会”、“读者-新语文”、“读者电台”和“读者蜂巢App”等音视频项目。
出版传媒 :大力拓 展音频业务,2019年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获得政府补助。
时代出版 :出资设立合伙企业对懒人听书进行股权投资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流言终结者

20-06-14 22:42

0
刚刚听了喜马拉雅上面的读者,果然非常的鸡汤。
流言终结者

20-06-14 22:10

0
明天抢了。
流言终结者

20-06-13 10:47

0
最近一些传统的出版社都蠢蠢欲动,中文在线更是连续大涨。

说明耳朵经济对传统出版社版权价值再发现。是原来纸质传播变成互联网传播,传播速度更快,可触达人群更多,而且比看更方便,可以用上下班碎片化时间完成,更节约出版发行纸张等成本。

这事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改造过程,出版行业普遍业绩好但估值低。但是借助耳朵经济有助提升其估值水平/
流言终结者

20-06-13 10:37

0
先别看平台,关注耳朵经济对于传统出版的价值重估。
流言终结者

20-06-13 10:29

0
“耳朵经济”的演进逻辑与进阶路径 


当人们正在同情传统纸媒用户快速减退,惊叹短视频用户魔幻般增长时,一场争夺用户“耳朵”的竞争正在展开,新的“耳朵经济”悄然崛起。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和懒人听书等音频类网络平台借势风生水起,加速抢占市场,成为“耳朵经济”的头部。“耳朵经济”是相对“眼球经济”而言的。传统纸媒和电影电视、应网络而生的视频网站、依托移动互联网而红火的短视频等归类于“眼球经济”;传统的广播、新生的网络听书、音频直播,以及不同类型的语音服务等等,则归类于“耳朵经济”。新兴的“耳朵经济”早已超越传统广播时代的收听意义,与“眼球经济”共生于由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内容服务商、受众与企业用户等共同构建的全场景生态系统,各类音频内容生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设备无缝衔接和切换,满足用户在特定场景内的音频收听需求。
“耳朵经济”的逻辑起点: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音频传播场景与伴随性消费的有机交融
现代工业的快速增长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趋向快节奏和强压力,在利润驱动的意识和动机背后,人们的空闲时间不断被压缩或肢解。快节奏和强压力的生活方式需要情感的陪伴和情绪的释放。在所有人都处于这种快节奏和强压力的环境之中时,可以给人们构筑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并提供精神食粮或依托的现代媒介成为人们首选的陪伴者。因此,移动互联网并不是导致人们碎片化接触和使用媒介的罪魁祸首,而仅仅是适应了人们碎片化的休闲方式。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宽带IP为核心,将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成一体,为用户提供数据、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开放式基础网络服务。移动通信的核心特征是随身、互动,互联网的核心特征是开放、分享、互动。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便捷伴随、个性化需求和互动式生产的媒介经济新业态。
麦克卢汉用“人的延伸”的概念形象地阐释了媒介的技术应用路径和传播本质。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功能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功能的延伸,电视和电脑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功能的综合延伸。比较不同的媒介,可视化移动传播媒介延伸了更多的“人的功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感觉刺激,具有较佳的陪伴效果。但是,可视化移动传播媒介同时也占用了人的手、眼、耳等多个器官,实现不了节省时间的功能。传统的媒介经济学理论认为时间成本的支出是媒介消费的独特性所在,媒介消费除了货币支出之外,还需要更富价值的时间支出。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的音频传播恰好能实现在陪伴的同时节约了时间成本。无论你在上下班的途中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或者是在室内做家务和健身锻炼,都可以和其他的应用来共享碎片化的时间。节约稀缺时间资源的一个溢出效益就是知识的获取。快节奏生活方式导致了学时间的压缩和碎片化,抑制了个人的学和发展,而音频媒介却能将知识以声音符号传输,恰恰弥补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不足。也正因为如此,音频媒介成为大众所青睐的伴随性媒介。音频媒介的伴随性带来的一个隐性功能是情感的陪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难以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紧张的快节奏生活,产生了焦虑、孤独、抑郁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声音往往成为治愈这些不良情绪的良药。这些都推动了“耳朵经济”在现代工业社会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移动音频媒介伴随性功能属性,可提升用户个体的媒介消费需求,但不一定能形成有效的规模型需求。只有将音频媒介的伴随性设置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之中,才能催生群体性的消费需求,促成“耳朵经济”的崛起。美国学者霍尔姆斯认为“媒介的首要功能并不是传递信息和获得个人利益,而是让我们聚合到某种形式的社群当中,为我们带来一种归属感”。这种有伴随需求和情感归属的用户在特定场景中所集聚的社群,会因消费偏好的趋同和群体认同推动群体消费的增长。移动传播的本质就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介的另一个核心要素。“耳朵经济”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各种移动化细分场景的实现,这使其不仅在增量上取得突破,而且在市场定位和用户细分方面也逐渐明晰。例如,自由驾驶、搭乘地铁、家务劳动、跑步和健身,乃至睡前等都成为移动音频传播的增量场景,而自由驾驶又可细分为上下班、自驾旅游、白天和夜晚等多种移动场景。
相对于可视化传播而言,音频传播的低成本制作和制作者的低进入壁垒,更能突现移动互联网的草根文化。用户用自己的声音(或者通过一定技术处理之后的声音)制作音频作品的成本会低于视频和图文成本,因此许多音频媒介开设音频直播,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用户参与生产。喜马拉雅就曾在发展初期通过微博等各个渠道挖掘传统电台DJ、网络主播和配音演员,扩充UGC内容。连麦文化的盛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的声音社交也成为用户参与生产的一种方式。例如,受众在吱呀APP平台发送自己的声音,算法会根据声音进行匹配,既神秘又真实,吸引了更多年轻人靠声音来展现个性和魅力。用户低成本和低壁垒的参与式生产一方面使用户的自我存在感和自我满足感得到实现,另一方面推动了音频内容的增量上升。由此,在低成本制作基础之上,音频传播场景与移动音频媒介的伴随性消费形成了高度契合,构成了“耳朵经济”崛起的逻辑起点。
“耳朵经济”的扩展逻辑:5G和AI技术条件下音频传播新场景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传播技术革命和二十世纪初无线电广播的民用和军用,推动了无线广播的快速发展,使音频传播完成空间跨越与时间延续的第一次飞跃。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使音频传播实现了传者与受者的双向互动,让人人皆为传者和受者,实现了音频传播的第二次飞跃。正在逐步普及的5G和AI技术给传播媒介带来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的颠覆式革命,将推动音频传播完成第三次飞跃。5G技术一方面使全息技术创造的虚拟与真实共存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又催生人机交互、机器交互等新的音频传播场景和传播形态。AI技术则推动了语音拟合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的语音特色,甚至思维行为,这让音频媒介越来越智能化。例如,2018年CCTV-9 央视纪录频道首次采用了通过人工智能语音拟合技术,模拟已故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来播出纪录片就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5G和AI技术给经济发展带来深层的影响是产业边界更趋模糊。5G与AI技术在音频媒介的应用,促进音频流量入口不断增加,并延伸至用户生活的多个领域,包括渗透至车联网、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硬件所在的不同场景。5G与AI时代的全新音频场景不是传统的单一收听场景,而是一种多元化、立体化的,由硬软件制造商、内容与广告服务商、企业客户、受众共同构建的多功能融合场景。边界的模糊化和场景形态的创新推动了音频媒介内容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从而实现音频传播新场景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扩展“耳朵经济”的产业规模。传统广播电台智能音频产品的生产,打破了传统广播固化的采编流程,降低了广播电台的劳动力投入成本,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多元、开放和畅悦的音频传播场景。这种传播场景又通过智能车载信息系统的加持,被移植到车联网生态,构成全新的音频传播场景,并与汽车及相应的车联网产业形成有效对接。除此之外,5G和AI技术在智能家居等其他场景的创新也在进一步推动“耳朵经济”的规模扩展和产业延伸。各大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正在构建差异化的移动音频传播场景,根据用户的不同偏好,不断衍生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音频传播产品(其中包括主动降噪耳机、智能音乐手环、助眠音乐设备等可穿戴音频电子产品)。
内容、技术和声音本源是音频传播媒介与产业链对接的基础,而资本则是实现两者对接的关键。广告和知识付费是当前“耳朵经济”吸引资本的两大要素。由于移动音频广告的独特属性,受众在收听音频内容时难以像观看视频那样直接跳过广告内容。同时,音频广告易于改变硬广告植入的形式,凸现软性与人性,有助于广告精准投放,增强广告的传播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与视频媒介相比,音频媒介在娱乐产品营销方面有天然的劣势,因此更多的音频媒介将营销重点放在知识服务方面,使知识付费成为“耳朵经济”流量变现的重要突破口。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中国音频市场知识付费的巨大市场潜力,正不断吸引资本入场,加速音频传播场景与产业链的对接,促进“耳朵经济”的增长。
“耳朵经济”的进阶路径:跳出“媒介”并构筑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从前面的逻辑起点分析来看,“耳朵经济”的崛起固然得益于音频传播场景与伴随性消费的有机交融,但也不可否认还得益于“眼球经济”因受技术限制、市场需求饱和、盈利模式固化等问题困扰而导致的竞争乏力。但5G和AI技术的普及将会改变这种现状。5G和AI技术不仅会推动“耳朵经济”的扩展,同样也会解除“眼球经济”的技术桎梏,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成为“耳朵经济”的强劲对手。因此,“耳朵经济”虽然具备扩展的基本逻辑,但还需要在扩展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自我进阶。
“耳朵经济”要想在扩展道路上实现更高层次的进阶,需要跳出音频媒介仅为“媒介”,或者唯以“媒介”为中心的固化思维模式。就媒介特质而论,缺少视觉感官刺激是“耳朵经济”的天然基因缺陷。5G和AI技术的发展将促进视频行业360度高清影视、5G直播、互动影视、互动广告、虚拟文娱等产品的相继开发,再加上通信传输速度限制的打破,必然会加速音频内容向视频内容的迁移,压缩“耳朵经济”的生存空间。因此,“耳朵经济”要想扩展生存空间,应跳出媒介的固化框架,将自身嵌入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之中。
当然,跳出“媒介”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耳朵经济”的本源——内容和声音。相反,跳出“媒介”的意义之一在于适用更好的机制来提升内容和声音的质量。媒体科技发展确实会给音频行业带来难以抗拒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媒体技术就可以让音频行业形成脱离于自身规律的自主力量。媒体技术创新和应用只是为了服务于内容与声音的创作,内容与声音才是决定“耳朵经济”成败的本源力量。5G和AI技术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加突出,且因音频内容和声音的可识别性、可变动性和可拓展性较低,其内容和声音的创作和二次创作难度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耳朵经济”崛起的低成本逻辑起点在此阶段反而成为逻辑缺陷,而弥补的最优方法是通过提升内容和声音质量来获取更高利润。
跳出“媒介”的另一个意义表现为促使“耳朵经济”融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并明确自己的价值链分工。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产业边界模糊化。当前,媒介产业不仅在内部开始融合,在外部也正与其他产业实现融合。音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意味着“耳朵经济”不再是独立的闭环系统,而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一部分,直接参与到产业价值链分工。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好莱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完全融入到美国产业系统之中,与前后项产业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目前国内许多资本的做法是直接创建音频平台抢占市场份额,或者音频平台直接生产相关硬件和智能设备。这些做法都难以让“耳朵经济”参与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价值链分工。此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不仅不会促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反而会造成恶性竞争,最终制约“耳朵经济”的扩展和自我进阶。
(作者为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教授)
OOO00OOO

20-06-12 21:40

0
看着挺不错,就是不知道巨头抢食下,能不能存活下来,最好是和巨头有合作。
缠醉

20-06-12 21:35

0
顶楼主
流言终结者

20-06-12 20:45

0
 城市传媒:持有喜马拉雅1.27%股权。
 
 
流言终结者

20-06-12 20:43

0
 时代出版:持有懒人听书12.5%股权。

 
  
流言终结者

20-06-12 20:39

1
“用耳朵倾听” 读者传媒积极打造有声产业生态矩阵

你是否曾用心留意过,闭上眼睛,用耳朵倾听,也能发现世界的精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耳朵“听”文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造就了迅速崛起的“耳朵经济”。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4.9亿,预计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达272.4亿元。
“未来,市场增量空间将随着音频产品与盈利模式的日渐成熟、音频生态的效益精进而进一步打开,尤其是5G+AI技术升级更将推动音频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重要入口,市场边界将拓展。预计到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40亿元。”易观分析师马世聪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巨大的音频市场,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入局,读者传媒便是“耳朵经济”蓝海中的一员。近年来,该公司以其核心业务为基础,紧密围绕数字资源多元化开发与应用,在有声资源结合网络阅读模式、电台模式以及大众阅读、在线教育等领域,开拓出了“读者读书会”、“读者.新语文”、“读者电台”和“读者蜂巢App”等矩阵式有声产业生态。
积极开拓
矩阵式有声产业生态
“以前,我上班一天到晚都得对着电脑,一天下来,眼睛特别累。晚上回家再用手机看书,时间久了,眼睛受不了,近视度数也越来越高。”现在有了“听书”,眼睛得到了解放。“睡觉前,戴着耳机就可以‘读书’了。”从事文字工作的小维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无论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在工作之后,我最喜欢读的就是《读者》杂志。以前是看书,现在是听电台,每天晚上我都会戴上耳机听‘读者电台’。”
近年来,为适应新常态,在纸媒逐渐衰落的背景下,读者传媒承担实施了“网络有声阅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而“读者电台”就是读者传媒依托其“网络有声阅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研究成果拓展出来的音视频项目之一。
2019年,上述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科技部验收,依托该项目研究成果,读者传媒先后拓展出了“读者读书会”、“读者.新语文”、“读者电台”和“读者蜂巢”App等音视频项目,此外,公司还在喜马拉雅App开设了“读者”订阅号。
打开喜马拉雅App,进入“读者”订阅号,《证券日报》记者看到,截至目前,该订阅号共发布了2649集音频内容,累计收听量达7.4亿次。“读者”在喜马拉雅平台订阅号位居人文历史榜第1名,喜马拉雅巅峰榜经典必听前10名。
除了开拓上述音视频项目,读者传媒还在旗下杂志中添加多个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听到或看到专业音频版文章、相关内容延伸阅读以及杂志话题趣味解读等等,增加杂志的丰富性,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用优质内容
让“听”客为知识付费
只有“优质声音”才能唤醒大众的“耳朵”,而读者传媒就是一个优质内容生产商。近年来,公司不仅在新媒体及媒体融合方面持续探索,还切入知识付费音频领域,坚持以“内容为王”赢得更多用户,为读者提供真正有营养、健康、有品质、高质量的内容。
“耳朵经济”崛起最关键的一点是听众“付费惯”的养成。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76.0%的用户都在音频平台产生付费行为,整体付费情况较好。从网络音频用户的付费金额分布来看,用户年平均花费为202.3元,付费金额较高。
艾瑞咨询分析师表示,网络音频平台对优质内容的不断生产,提供给用户越来越多样的内容收听选择,用户在付费惯持续培养的同时也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
2019年,读者传媒上线了“读者蜂巢”App,注册用户和付费用户快速增加,已初步实现知识付费收入。“我在‘读者蜂巢’上买了会员,可以免费听音频书和精品课程,每天坚持听,我也学到了不少。”《读者》杂志90后忠实粉丝小英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此外,“读者.新语文”系列课程之《魔法作文课:家长不焦虑的作文课》2019年4月份在“喜马拉雅”上线,全年已实现一定销售收入。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很多平台中,部分音频都是付费的。知识付费正在成为内容领域新的增长点,只要是有连续性、吸引性、优质的内容都会引起用户付费”。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