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思维本质就是个人的种种经历塑造而来的。
出生于互联网大厂的高管,你把它安排在小公司里,他肯定不会了解世俗民生个体小公司的野蛮生长法,用颗粒感痛点抓齐度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去指挥作战,恐怕只会加速小公司的死亡。
本质是想做事,出身经历就是频繁接触海外机构资金,那么自然而然个人的风向思维就是偏国际化,想着打造成和国际接轨的市场,既然接轨那么肯定就会想着。去运用西方的交易制度。
只是很多时候设想和落地中间可能差了有十倍甚至二十倍。
就像炒股做交易一样,很多时候打板接力龙头战法,可能市场上90%的人都懂,但实际账户能做起来的 连1%都不到。
一个政策一个规则如果设想的时候,没有想到最极端最坏的情况,那么后期一旦开启很多事情,就不是当初制定人所能管控的,就像有一句话战争一旦开启那么后果已经不是发起者能控制的。
而一旦没有做好最坏最极端情况的预案,那么最后可能好心都会变成一件极大的坏事。
当代互联网管控比较厉害,我们只能曲曲折折有很多不沾边的东西表达文章本质东西。
讲到这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宰相起于州郡。
谈其他人都会感觉很虚无,大家都是事后诸葛亮。就讲一个当下的政策。
就拿最近出台的汽车报废补贴政策这个政策。反正这是一年,之前的汽车如果报废,买燃油或者新能源分别补贴15000或2万。
这个政策出来一堆人在说什么?他十几年不换车,他哪有钱去换车,补贴给他们干嘛?
说这句话的人才是典型的不食肉糜。
在中国如果他旗下有辆11年之前的车到现在还没有换,那么最近些年肯定是经济情况不容乐观。
而随着时间年份的增长长时间的汽车会面临着各种管件老化,安全系数降低,要知道11年很多车甚至连esp都没有。
而他把这个车去报废。基本上能拿到2万多的补贴,去买一个新能源或者燃油车,最便宜的,现在七八万块钱就能拿下来,算完补贴等于花3到5万块钱就能换一个同更安全的汽车。
一个家庭用2~3年的富裕资金去买一台新车,在中国来说基本上是能接受的。
这两年家庭拮据的人换了车,出行又增加了一份安全,宏观扩大了国内的汽车上下游产业,每一方都受益,这不算是间接的拉动内需吗?
互联网里天天都是30到50万的汽车才是车,但实际生活里大部分普通人买的都是15万以下的车代步,甚至于由于这几年汽车大降价,大部分15万级别的a级车都跌到7万到10万了。
上边出台个政策,还证明了上面是经过实地的调研,懂得了地气儿,并且堵住了政策的漏洞避免各方经手人去套其中的补贴,等于直接把钱发到了实际的
老百姓手中。
当然互联网里一堆骂的,是因为有些是囤了一堆老旧汽车的二手车经销商,因为政策要求7月25日之前,而且必须是本人名下登记的,等于本身有些人看到了第一批政策就大肆去囤积想利用其中的政策想大赚一把,没想到后来政策直接堵门了,等挣到钱,全部都倒在自己手里,肯定要骂。
所以很多当下社会生活工作中产生的规章制度,都是经过了大量的调研,以及反复讨论政策以后才出台的,比如为什么信用卡的最高免息期是40到50天呢?
因为抛开其体质,大部分的企业,发工资都是下个月5到10号甚至15号20号才会发上个月的工资。
所以信用卡的这个免息期是和发工资一一相对应的。
跑题扯了很多,我们这样来回到本质上面,一个政策,哪怕出现是好的,如果后期制定的时候没有制定好相应的政策法规,就好比一个领导布置一个规则的时候,只布置了任务并没有对应的抽查奖罚措施,遵守的人没有什么奖励,违背的人也没有惩罚,那几乎就是公司的例子存在书面上而已。
所以不要管出发点是怎么样,人民群众只看结果,一切的评价只能交给后人。
毕竟政策规则不是老百姓逼你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