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
在交易中表现为个人对自己拥有的物品赋予更高的价值,这种现象在经济交易中尤为显著。以下是关于交易中禀赋效应的几个关键点:
定义与起源:禀赋效应是由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在1980年提出的,指的是一旦个人拥有某项物品,他们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会比未拥有之前增加2。
损失厌恶:禀赋效应可以用“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即人们对损失的厌恶大于对同等收益的喜好,导致在决策中避免损失的考虑远大于追求利益2。
市场效率影响:禀赋效应的存在可能导致买卖双方心理价格的偏差,影响市场效率。例如,卖方可能会因为过高的估值而不愿意降低价格,而买方可能因为不愿意支付过高价格而放弃购买23。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如Kahneman、Knestscb和Thaler在1990年的实验,可以观察到禀赋效应对交易的影响。在实验中,拥有代币券的学生(卖方)要求的出售价格远高于没有代币券的学生(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2。
生理机制:研究还发现,交易决策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如注意力集中的区域、瞳孔放大的程度,与交易的可能性有关。当买卖双方都关注潜在收益而非损失时,交易更有可能成功3。
对投资的影响:禀赋效应也会影响投资决策,如股票投资者在面临股价下跌时,可能会因为不愿意承认损失而继续持有股票,导致股票成交量随价格下降而减少2。
现实应用:禀赋效应在公司并购、产品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在公司并购中,禀赋效应可能导致并购溢价的提升19。
政策与市场设计:了解禀赋效应对于设计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提高市场效率,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经济交易的公平性3。
禀赋效应是行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揭示了人们在交易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并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