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野史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4-03-16 10:33 4886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每天对着镜子的自己微笑。你好,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加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希望你不要辜负。眼里有光,心里有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里,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眼里看到自己,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做最喜欢的自己,温善激奋,无愧无悔。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黑格尔曾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也对,也不对吧。圣经里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其实都是在其固有的规律下运行演绎。不变的是人心。研读历史的意义应该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演绎及结果有个思考、评判和借鉴吧。但就好像我们在交易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样,世事无绝对,有的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水往低处流。符合逻辑的方向总是阻力最小的方向,也是概率最大的方向。但你的逻辑就一定是正确的么?或者说是无缺失疏漏的么?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只能赚他认知范围内的钱。读史,明智。老师推荐给我的最后一本书是《华严经》。有时候会想,彼时假若不放弃人大历史系的保送资格,那肯定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了。平行世界里,有那样的一个我么?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打开淘股吧APP
51
评论(48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4-12 16:17

3
如果要说汉末谁最有当老板的天赋,窃以为,袁绍和孙权这对老少二人组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前二。袁绍生在心思缜密、信手拈来,孙权则贵在少年老成、沉稳深邃。这么说不是看不上其他的诸侯大咖,而是单论天赋,上述这两位大神真的老天赏饭吃,人家轻轻松松就达到了大师级别。不像刘备,能力、格局不够,全靠职业经理人来凑,他全靠诸葛亮帮他料理了那一摊子麻烦事;也不像曹操,不在错误中灭亡就在错误中成长,他是一路打怪升级交学费才慢慢蜕变成大咖的。[淘股吧]

说到天赋这玩意,咱们又要多说几句题外话了。大家还记得孙坚长大成人找媳妇那事吗?当时孙坚瞄中了一个吴姓的大家闺秀,便到人家家里去提亲,但是吴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怎么会看得上当时还是一身小混混气质的孙坚呢?结果气急败坏的孙坚就扬言道:“你特么不把闺女嫁给我,我就要搞死你全家。”吴小姐担心连累整个家族,才劝说家里人答应了这门亲事。孙坚这种行为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肯定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否则,扫黑马上就会扫到你头上来了。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孙坚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吴小姐貌美如花让孙坚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了吗?若真是这样,孙坚还扬言要杀人家全家干啥?他不更应该爱屋及乌吗?要理解孙坚的动机,首先要理解婚姻的本质。其实婚姻本质最开始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情感的结合、灵魂的结合,而是利益的结合。我俩组建一个家庭,能让彼此以及彼此的家庭都过得越来越好,这就是婚姻的本质。和我们现在商务合作是一个意思,讲究的是互利互惠嘛。孙坚为什么会求婚被拒呢?很明显是门不当户不对嘛,你一个小混混买点礼品就想把我的宝贝闺女给娶走?万一我的宝贝闺女明天被刺史家的儿子或者太守家的儿子看中了呢?那不亏大了!那孙坚为什么在被拒绝之后要那么咄咄逼人呢?因为婚姻从古至今都是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命运的极佳途径。咱不说多了,刘邦那个老流氓不娶吕雉为妻,他后来能成为九五至尊吗?刘秀娶妻当得阴丽华,为什么后来又在河北娶了郭圣通呢?刘备这个全国到处飘的流浪创业者,为什么要在徐州娶了糜夫人呢?这背后全是利益交换,也可以叫资源整合。你娶了人家的闺女,人家的家族资源才能放心给你用,才会相信你赚大发了之后会回报他们。这些事情,教科书上自然不会告诉大家,但大家不用怀疑,这些都是真相。后来,到了唐朝初期,事情愈演愈烈,比如当时著名的“五姓七望”几大家族连皇族都不鸟,全搞内部通婚,什么嫁入皇室,老子不稀罕,咱们这帮老兄弟之间互通有无香得很。搞得李世民同志很没面子,一度下令修改姓氏排名榜,把自己陇右老李家排成天下第一姓,逼着那些豪门大族和皇室通婚。还有很多很牛的读书人,把中进士和娶五姓女并列为人生两大至高目标。孙坚其实很聪明,他软硬兼施要娶吴家大小姐,是想走捷径实现他们老孙家的阶级跃升。不得不说,孙坚这个暴徒还是挺受上天眷顾的,虽然上天不敢让他祸乱人间太长时间,但是给了他当初逼婚一份丰厚的回报。后来的东吴吴国太给他生了两个特别优秀的儿子,特别是他的小儿子孙权,这可是一个让一代雄主曹操都眼红的接班人。孙策在之前已经系统地给大家介绍过了,这位江东小霸王在基因上全面继承了他爹的猛男属性,基本上算得上是他爹的升级版了。这里就不说其他的了,主要说说孙策比他爹强的地方。孙策其实比他爹活得明白一些,他爹是不知道炮轰一切合适不合适,反正就是推着大炮到处点火。孙策虽然大部分时间也是这么干的,但其实他心里是有点逼数的,他知道这么做可能不好,但他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所以,你看孙策对于士族阶级,就比他爹要合理一点,他爹是一言不合就杀。孙策则是有意识去结交、拉拢,不给他面子的他才痛下杀手。周瑜、张昭、鲁肃等后来东吴政权的顶梁柱都是他大海捞针地幸运中奖中回来的。孙策比他爹活得明白点更加集中体现在他临死前那一番大彻大悟上,孙策这次交接班堪称史诗级别的,大家一定要多体会。孙策死前将老孙家的基业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并准确的说出了未来的集团发展方针,凭吴、越之众,三江之险,以观成败,别瞎往北边打。人家不光把位置交给了弟弟,还告诉弟弟以后要怎么做、怎么走,够明白了吧,够长远了吧。而且孙策这次交接班还比较反常规,他没有按常规地选择交班给自己的儿子,也没有选择传位跟他一样骁勇的三弟,而是选择了沉稳厚重的二弟孙权。大家可能会说孙策的儿子比较小,不适合接位置。那他选择更加像自己的三弟总没毛病吧?这其实说明人家孙策早就把未来的道路想明白了,他们老孙家只有老二孙权才有可能扛下这个烂摊子,换其他谁都不行。
孙策虽然死前想得很通透了,但由于他和他爹之前缺德事做得太多了,所以孙权小朋友接手的那个摊子注定不是什么好摊子。
就在孙权刚刚执掌江东的时候,他们老孙家的基业就面临了全面崩盘的困境,还真不是那些江东大臣欺负孙权年幼,而是天地之间有杆秤,你们老孙家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太不得人心,人家对你老孙家没有信任和感情。庐江太守李术反叛,不仅招降纳叛,还公然埋汰孙权你们一家子缺大德。看到没有,人家之前给你们老孙家打工,是因为你孙策太霸道了,人家是在委曲求全,现在你孙策走了,人家觉得没必要再搁你老孙家装孙子了。这还不算完,他们老孙家那有限的自家势力也都有点不相信年纪轻轻的孙权能撑起这么大、这么烂的局面。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了。自家人通敌也不算完,还有不服孙权,公然起兵夺权的。孙权的从兄孙暠企图夺权而攻打了会稽。看到没有,孙策去世时虽然给弟弟孙权留了一套房子,但却是一套四处漏风、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老孙家当时手握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孙权还没来得及体味当家长的滋味,就三个郡公开脱离他的领导了。60%的资产闹分裂,还有自家人起内乱,大家可以想一想孙权的日子都多难熬。而且,这些还都是明面上的,还有那些很多潜伏在水面下的势力在坐等子弹再一会之后做决定。在孙权的本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扬州的深险之地全都没归附,而天下英豪流亡扬州的北士们全都在观望,根本就不跟你孙家定君臣之份!此情此景,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哪两个字?是不是“绝境”?你孙家人首先就不齐心,手下过半的地盘和势力都已经公开造反了,江东本土的士族豪族也明明白白的要趁火打劫来干你,而你除了自己的军阀家底外,在江东没有任何能凭借的力量。你怎么玩?这种情况就算是刘备那样的老兵油子也玩不转,何况年纪轻轻刚刚上位的孙权小朋友呢?但令人意外的是,孙权小朋友就跟天神下凡似的,奇迹般地把这个局面给扭转过来了。所以,要不老说孙权厉害呢?连曹操都羡慕地说想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儿子,这小子简直就是天生的顶级权谋玩家。孙权采取的脱困策略是什么呢?其实是有点类似于我们后世所说的以夷制夷。江东的本土士族我知道我是争取不上了,我知道我哥这些年是把你们伤得挺深。但江东地盘上的士族阶级也不只有你们江东本土的士族阶级呀,还有很多躲避战乱而从北方流落到江东的北方士族呀。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帮所谓的“宾旅寄寓之士”。这些人跟我们孙家仇怨不深,他们现在到处观望,也不过是在等待一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而已,同是天涯沦落人嘛,只要价钱合适,一切生意皆可谈。
孙权想争取从北方过来的流亡士族,把他们都争取到自己这边去扩充自己的行政力量,帮助他治理江东!然后等局势稳定了之后,再本土大族争取和解。孙权的首要目的是把他们争取过来扩大自己的行政能力和士族口碑。这个思路和策略都是相当不错的,北方那些流亡士族在异地他乡,仕途上肯定是有很多障碍的,他们在内心里其实很需要孙权老板提供的这种机会。而且这帮人基本上都是被王朗、华歆、陈矫等顶级士族抛弃的,阶级底线已经比较低了。你们这些大佬一见当年孙策在江东大开杀戒,立马就丢下我们这些小萝卜头,跑曹操那个大公司去上班去了,这不摆明把我们都当成了弃子,我们还需要为你们坚守什么阶级贞操吗?但这种事,孙权本人却做不了,不是孙权的能力不行,而是老孙家这块招牌已经臭大街了,人家虽然是流落他乡的落魄士族,但是也不愿意直接和你名声极臭无比的孙家人谈生意。所以,招降在野士族的事情只能由有士族背景的大佬去做,当时孙权身边能胜任这个工作且会真心实意帮他的人,满打满算就两个人周瑜和张昭。但周瑜这个人由于当年背叛阶级和家族的黑历史,所以并没有招揽到多少人,人家一看你连自己家人都敢出卖,压根不敢相信你。但周瑜也有周瑜的作用,人家和孙策的兄弟,是孙策的连襟,还被吴国太收为义子,人家在军中是有一定势力的,他可以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的。孙策死后,周瑜带着兵前来奔丧压服各种潜在势力,然后掌管禁卫和张昭共同掌事。当时新来的北士宾客们对年纪轻轻的孙权并不太当回事,是周瑜恭恭敬敬的向孙权行礼给北士们打样做示范的。孙权就这样靠着孙策留下的以周瑜、张昭为首的大哥、叔叔们,在继任之初艰难的消灭了李术,镇住了宗亲,收揽了北士,平灭了山越。稳定局势后的孙权紧接着开始尝试了和江东世家大族的合作与沟通,当地大族的人才开始渐渐进入了集团,吴郡的顾家;会稽的虞家;临淮的步家等等重量级家族渐渐认可了这位年轻的新领导。孙氏政权由即将坠机变成了艰难降落。这段惊险万分却又极其短暂的历史,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过去了,但其实读历史贵在见微知著的能力,通过这些,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孙权是一个老成稳重的人,否则他根本应付不了这样的危局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以偏概全地说孙权如何如何厉害,孙权的厉害之处还表现在后面的很多地方。比如赤壁之战前夕,他就巧妙地解决了江东本土士族不愿迎战的问题。又比如他在给周瑜分派兵力的时候,明明有5万兵力,却心思缜密地只给了周瑜3万兵力……总而言之,孙权这个人是值得大家好好去揣摩的,大家千万不要被他后来在合肥之战人送外号“孙十万”等主观印象给带偏了。若孙权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把江东经营成一个连曹操都打不进来的独立小王国的。他北伐不成功,和诸葛亮北伐不成功其实都是先天性缺陷所导致的。实力弱、体量小、底层意愿不强……这些东西已经限制死他们了。看到这里,大家能明白后来曹操会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了吗?人家孙权在经营之道上确实是难得一遇的天才型高手。
那么,什么是经营之道呢?又到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时候了。经营之道绝对不是大家所喜欢看的那些打打杀杀,而是抚慰人心、巩固根基、稳住局面、拓展渠道、开源节流等一系列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以经营一家公司为例吧。大家以为一个老板带着销售人员出去接了几个大单,这种老板就很牛逼了吗?其实并不是,衡量一个老板的水平高不高其实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销售这些明面上的东西,而是你如何去盘活这一大盘棋,使之井然有序、良性循环。其实孙权刚刚接手的江东集团,基本上就是一盘死棋。60%的资产变成了负资产,绝大部分的公司骨干或敌视、或观望,身边可用之人就那么几个,再加上自身威望不高、恩义不重,基本上没啥号召力……这种情况若任由其自由发展下去、气急败坏地强行镇压、低三下四地去求饶安抚,其实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孙权的大局大略其实是非常强的,他当机立断地引入了第三方势力来形成新的平衡之势,这是相当高明的借力打力。只有跟对方形成了平衡之势,后续才有得谈,才有更多的时间去逐个击破。
一个老板,其实是先要搞明白生存之道,再去搞明白发展之道的。就经营目标来讲,一定是分阶段的,如果一个老板一开始就是抱着一步到位的思想,很多时候是很难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得长远的。
谋事、谋人、谋局、谋势,这些东西都需要结合已知条件的,特别是自身条件。过于天马行空的人有时候往往当不好一个老板,因为你想得太多太美,但是你支撑条件跟不上,是很容易步子迈得大而扯到蛋的。孙权这个人大局观是很强的,且始终能把自己情绪、性格、力量等控制在有利于这个大局稳定的范围内。大家不要对这样的能力司空见惯,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能力。比如曹操就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情趣爱好,有很多次都差点把自己弄得万劫不复。比如刘备也有好多打造人设而入戏太深、用力过猛的情况,也差点害人害己。在控局能力方面,还真的是袁绍和孙权名列前茅。孙权不像他的父亲和哥哥,不会只凭蛮力去干事情。有啥事情,我先把自己掂量清楚,能干我就干它一家伙。如果事情比较棘手,我就用巧劲,借用各种辅助把这个事情给办了。这在权谋之术中,已经属于比较高级的段位了。其实,我们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之中,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向孙权学的,主要方向可以提炼为如何去修复一个漏洞百出的系统。至于个中领悟和收获,就看各自的造化了,在此不复多言。
河小白

24-04-11 13:03

3
真实的周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豪杰英雄美丈夫,但注意香水有毒 [淘股吧]


周瑜这个人注定是一瓶迷人的香水。他风流倜傥、多才多艺,江东人们盛传“曲有误,周郎顾”;他运筹帷幄、挥斥方遒,于赤壁把好多年没吃过败仗的曹操打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临危受命、镇守大局,把年少脆弱的义弟孙权扶上了江东之主的位置,以致于孙权后来在称帝的时候感慨,没有他周瑜哥哥,他是没命当的……如此之人,焉能不迷人?
然而,迷人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吗?或者是值得大家仿效的吗?这还真不一定!玫瑰好看但带刺,香水迷人却有毒,民间故事中,潘金莲长得那么美貌,武大郎却只享受到了“大郎,起来把药喝了”的终极福利。
周瑜这个人有能力、有魅力,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其实是一瓶有毒的香水。他其实和他的前辈韩信是非常类似的,韩信30多岁被害,周瑜30多岁病逝,都是如流星般地在历史长河中一笑而过。看似偶然,其实是性格决定了命运,他们的性格之中都有一些天然而必然的逻辑因子会促使他们难以活得长久的。简而言之,对于周瑜这样的人,大家可以喜欢他,但千万不要轻易仿效他。至于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下文会详细为大家解说的。
周瑜出身优渥,虽然没有袁绍家“四世三公”那么恐怖,但在当时、当地也算得上是一时显贵。他们家是庐江郡的士族首领,其父周异当过洛阳令,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委书记。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朝太尉之职,都位列三公了。妥妥的豪门望族。出生在周家这样的豪门大族,其实周瑜是自带人生剧本的。通常的活法就是稳打稳扎,在继承家业的同时,尽力去发展家族。但我们可以通过周瑜后来的一生看出,周瑜他并不想循规蹈矩地走一条寻常路。周瑜不光从小的教育资源与环境都是堪称当时顶级,在天赋方面,亦不例外,属于典型的“走自己想走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人”。他少有英名,身材高大,容貌俊美 ,还多才多艺,风度翩翩,尤其精通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这样的说法,就是哪一首曲子有没有错误,让周瑜听一下就知道了,这是行业大家的咖位呀。堪称东汉素质教育的集大成者。
条件好的人一般会活得比较讲究,周瑜的讲究首先体现在他交朋处友上,一般人他是有点看不上的,他向往的是那种能和自己轰轰烈烈、策马奔腾的知己与生活。基于此,青年时的他和与他同年的孙策相交莫逆,不光掏心掏肺地资助过孙策母子的生活,还推心置腹地与孙策结拜为兄弟,尊孙策之母为义母。后来,孙策豪取江东时,过江受阻,百般无奈之下想起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周瑜,于是赶紧写信求助。因为当时的周瑜正在长江对面的丹阳郡,而丹阳太守就是他从父周尚。而周瑜则保持了“要兄弟不要家族”的崇高情怀,偷摸着组织了家族资源,带着船、兵、粮,连夜渡江接应孙策去了。在周瑜的策应和资助下,孙策顺利渡过了长江,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南京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从徐州南下的外来势力),转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士族大佬,前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等到孙策的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时,估计孙策也知道自己给兄弟添的麻烦太大了,所以有点不好意思了,便对周瑜说:“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吧。”言下之意,兄弟,谢谢你这次帮了我一个大忙,但我现在自保足以,你也早点回去给家里一个交代吧。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但不久,袁术就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便随周尚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的大本营)。
建安三年(198年),已经称帝但也日渐西山的袁术想拉拢周瑜,给他发出了上班报到书,别躲在家里看热闹了,赶紧到我军中来上班吧,我这有很多空缺岗位,亟需人才。但周瑜的那颗心早就被他的策哥哥勾走了,怎么会移情别恋爱上袁术这个糟老头子呢?但他也知道袁术这个糟老头子向来脾气不大好,谁要时忤逆了他的意思,他可会翻脸不认人的,要知道,他当年就是因为嫉妒他哥袁绍,就满世界给他哥袁绍散播各种小字报,说袁绍不是袁家人,他就是袁家的奴婢生的,只配做袁家的奴仆。所以,周瑜就搞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招数,说自己想先到居巢县长这样的基层岗位上锻炼锻炼,实则是想趁机开溜跑到江东去找孙策。袁术那个二百五还以为周瑜真的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了,很满意周瑜的态度,大手一挥就让周瑜去居巢走马上任了。周瑜到了居巢,秉着要为他孙策哥哥多准备点见面礼的想法,成功在居巢“拐”走了一个汉末大才——媲美荀彧、诸葛亮的战略大师鲁肃。孙策听说好兄弟周瑜来了,自然是高兴坏了。待遇、礼节方面都是直接拉满。不光亲自出面给他搞欢迎仪式造势,还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将的编制,并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自己兄弟,手里得有实权。此外,孙策还赐给了周瑜专属的鼓吹乐队,没办法,我知道我兄弟好这一口。也替周瑜修建住所,因为我兄弟当年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给咱母子住了。初来乍到的周瑜便受到了孙策的如此厚待,背后难免会有人眼红和不服。孙策半是命令半是解释地说道:“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我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予我的支持呢!”啥意思呢?孙策就是告诉众人,别搁这瞎琢磨了,赶紧踏踏实实去上班搬砖吧。人家是我兄弟,且对我有大恩大德,我能亏待人家吗?在孙策的大力捧扶之下,周瑜很快就在江东声名鹊起了,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当时的周瑜只有24岁,算得上是少年成名了。之后,周瑜和孙策度过了两年的一起上战场拼命、一起接受岁月的馈赠的美好时光。他们一起攻略了庐江、征讨了江夏、攻破了皖城,还共同娶了一对姐妹花,那就是著名的大小乔。值得一提的是,大小乔是袁术小弟刘勋的小弟乔公的女儿,是孙策和周瑜的战争俘获所得,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大小乔有点强行给自己发福利的感觉。而且孙策这货还恬不知耻地对周瑜说:“桥公的两个女儿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为夫婿,也足可庆幸了。”跟他爹孙坚真是一个德性。新婚之后,孙策和周瑜这两个男人之中的战斗机又接着进攻了寻阳,击败了刘勋。第二年年初为攻打江夏做好准备,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估计是战略性休整,孙策自己回总部了,而让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孰料到,这一别则是两兄弟之间的永诀,因为孙策这位猛男因为一贯喜欢大力出奇迹,得罪了不少人,被人以一种近乎荒唐的方式给反杀了。孙策这么突如其然地离世,按道理来说,对于他们老孙家来说是一场灭顶之灾,因为他们老孙家行事向来不太积德,所以在江东的统治根基并不深,很多人只是暂时屈服于他们老孙家恐怖的战斗力,内心里巴不得他们老孙家死光光。危急关头,得亏江东集团的元老张昭和手握重兵的周瑜挺身而出,两人一文一武把年仅18岁的孙权强行扶到了江东之主的位置上。但当时江东集团名下仅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五郡,但依然有庐陵、会稽等三郡出现叛乱,而且叛乱形式还全方位囊括了造反、夺权、通敌各种方式,敌对势力的成分也很全面,包括了江东旧臣和孙家自家人。孙权政府后来是通过拉拢观望势力,即北方那些流亡士族以及江东本土被边缘化的士族,从而渡过难关的。此事的首功之臣其实是张昭,因为周瑜这个顶级士族出身的青年俊才的圈内名声并不大好,他当年那冲冠一怒为兄弟的举动太特么吓人了。大部分流散士族都是张昭招揽的,周瑜只是顺势把之前回去治丧的鲁肃重新给拉到了孙权身边。但是,周瑜对老孙家这颗心还是真诚的,大哥不在了,三弟也便是我亲弟了。我虽然拉不来人头,但是震慑被拉过来的人,我是一把好手。因为我这暴脾气是出了名的,而且我手里有兵。当年为了我兄弟,我连自己家族的感受都敢不考虑,现在你们要是敢欺负我三弟,就别怪我发飙了。别说装疯卖傻地说你们不熟悉规矩,都按我的标准来。所以,周瑜在公开场合从来都是率先示范要如何捧出孙权的主公权威。
建安七年(202年),当时的曹操已经打败了北方的一生之敌袁绍,开始惯性地得瑟,下书责令刚刚继位的孙权小朋友送给孙家更小的朋友到朝中来陪他玩一玩,大有“你若不懂事,就休怪我不给面子”的意思在其中。
这种事情,初登大位的孙权是难以抉择的,只能与群臣商议。商议的结果就是:张昭等文臣觉得送质子入朝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北方曹老大不趁机发飙就行,反正又不是送自己的孩子。但著名鹰派代表周瑜则表示,他曹操算个嘚!瞧把他得瑟的,他也只是一方诸侯,我们也是一方诸侯,凭什么给他送人质?老子迟早要弄死他,咱不惯他这毛病!孙权当时就20来岁,能有多少个孩子?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所以觉得二哥周瑜的话非常合自己的心意,但也不能直接打脸张昭等老臣,所以就顺势问了母亲吴国太的意见。这奶奶疼孙子比父亲疼儿子有时候会更加强烈得多,吴国太当即拍板:公瑾和你哥同岁,当年他们是摆过把子的,你得叫他哥。这事你听你二哥的就行。就这样,孙权成功挽回了自己一个宝贵的孩子,内心里对周瑜也更加充满感激。老是通过各种赏赐来传达一些声音:周瑜是我二哥,他和我们老孙家关系不一般。后来,慢慢稳住阵脚的孙权开始转移矛盾,他要攻打江夏黄祖了。名义上是为父报仇,实际上是势力扩张。同志们,咱们别再搁这窝里斗了,有劲一块对外使不香吗?这样的大动作,周瑜周二哥依然是江东集团的绝对主力。周瑜的表现很不俗,先后俘虏了黄祖部将邓龙、受降了猛将甘宁。并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春,攻陷夏口,杀死了黄祖,为孙权夺取荆州扫清了道路。但这也招致了北方曹老大的忌惮,从而引发了后来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前夕,江东集团内部惯性地出现意见不统一,主降派和主战派公说公有理,婆说力更强,经常吵得唾沫横飞的。最后是周瑜引荐的鲁肃帮助孙权一锤定音,从而和亟需外力援助的刘备建立了统一战线。
也就是说,我们耳熟能详的赤壁之战,周瑜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战略制定者,只是一个坚定的战略支持者。真正的战略制定者是鲁肃。但赤壁之战的战术设计者却非周瑜莫属,而且周瑜的输出一如既往地高效有保障,凭借孙权调拨给他的三万精锐以及刘备、刘琦的小两万外援,在赤壁一把火烧掉了曹操的南下之梦。曹操被烧跑了之后,周瑜又趁热打铁地跟曹军留守江陵城的著名将领曹仁打了一年多,最后艰难地夺下了江陵城。此战过后,周瑜被孙权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四个县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算是江东集团坐镇一方的大佬了。但周瑜那逮谁干谁的性子又发作了,他觉得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刘备不简单,得早点干掉他,吞并他的军队和地盘。但孙权此时身边有一个大明白鲁肃存在,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干,所以便拒绝了他敬爱的周二哥。建安十五年(210年),不甘寂寞的周瑜又提出了征伐益州的战略方案。这个方案,孙权给了他周二哥面子,但是老天没有给周瑜面子,在他返回驻地江陵整兵时,在巴丘染上了疾病,不幸病卒,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在临终之前,还不忘发挥余热。给三弟孙权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一是表达了自己不能继续为革命做贡献的遗憾;二是教导孙权三弟要深谋远虑,长治久安;三是推荐了自己的接班人鲁肃;四是提醒孙权要时刻提防曹操和刘备这两个坏老头子。孙权对于周瑜的死,表现得十分悲痛,感叹自己失去了王佐之才后,对周瑜的葬礼采取了顶格配置。后来,还在称帝后在群臣面前深深地怀念了一把周二哥,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的。”
上述便是周瑜简短而又辉煌的一生,也不知道大家看出了什么门道没有?通过上述介绍,周瑜这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其实是足够辉煌的。在这种绚丽光环的笼罩之下,很多朋友其实看不清周瑜这个人的底色的。前面说周瑜和韩信是一个相当类似的人,绝不是信口开河的。周瑜英年早逝,既是一种遗憾,但冥冥之中却是一种大概率事件,所幸他没有像韩信那样在明面上被整死。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周瑜的性格和行为分析。
周瑜是什么人?士族代表、青年才俊!孙策和他爹孙坚是什么人?暴力军阀、士族集团的阶级敌人。他为什么能和或要和孙策交好,甚至不惜结拜?你周瑜不应该守住你的阶级底线吗?你想建功立业也好、扬名立万也罢,你有的是机会和途径,为什么要选择一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方式呢?说明周瑜在骨子里是桀骜不驯的,他不想走寻常路。当然,有些朋友会说,人家周瑜天生爱结交各路英雄豪杰,这有错吗?看起来没错,因为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其实是有错的,因为每个人在享受某种身份的福利同时,其实也肩负着这种身份的义务和责任。你不能光吃肉不干活呀!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袁术,顶级士族出身,专门结交三教九流,谁特么捧他、抬举他,他就来者不拒地与之为伍,结果呢?众叛亲离、凄凉落幕。
周瑜其实也是如袁术般任性,他的行事风格不是以他应该做的为首,而是以他想做的为主。这种思想的人其实是不够成熟的。
比如说,周瑜为了讲兄弟义气。偷摸着组织自己家族的部曲、钱粮过江去支持孙策,这事就做得相当让人失望。你讲兄弟感情、江湖义气,这都没问题,但你得守底线、讲原则呀。你可以主动跟家里人讲清楚,而不是偷摸着自作主张。你说不通家里的人,你也可以单身一人去投奔兄弟,但你不能裹挟家里的核心资源叛逃。周瑜这种行为和现在的小年轻,在外面结识了个对象,私定终身了,结果两人门不当互不对的,对象甚至还是家人的敌人,为了帮助对象走上成功之路,他不惜卷走家族资产与对象私奔,用自家的钱帮助对象和自家人打擂台……这事能这么干吗?你要说家长不同意,你就净身出户去和对象私奔、去共甘共苦、艰苦创业,大家还会敬你是条汉子,你这么来阴的,利用家人对你的关爱和信任直接向自己人捅刀子算什么?要理解周瑜这种行为方式有多么让人难以接受,其实只要理解“为什么很多时候汉奸比鬼子更可恨”就明白了。所以,后来刚刚上位的孙权因巩固权力的需要,要大量招揽那些游离状态的士族阶级,周瑜为什么就招揽不到什么样的呢?因为你周瑜在士族圈内名声已经臭大街了。你连你的家族、你的阶级都可以轻易背叛,人家不再相信你的底线意识了,会觉得你是一个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的人,谁特么敢跟你成为阶级兄弟?什么时候被你卖了都不知道。
但好在周瑜确实是才华横溢、能力卓越,这种顶级的才干和他不断取得成就,掩盖了他身上很多致命的性格漏洞。这和之前的韩信是异曲同工的。其实究其根源,周瑜和韩信一样,都是太想C位出道了,都太想掌握自己领域内的绝对话语权了。像韩信选老板一样,他有什么核心标准吗?其实没有,无非就是谁特么一上来就给他一个独立的、巨大的权力舞台,他就觉得谁是个好老板。项羽没给他,所以他跳槽;刘邦开始也没给他,所以他又要跳槽。最后,刘邦给他了,所以刘邦就又变成了他的好老板了。周瑜何尝不是一样的?你孙策把我当兄弟看,我就不管你的阶级成分,不管你的处境空间,为了你众叛亲离又何妨?就算与天下为敌又如何?不正好证明我们自己吗?说到这,大家一定要迅速冷静下来,不要觉得这种真性情是好事。大多数这种真性情的人最后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为之买单了。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周瑜对江东集团、对孙权、对孙家其实感情相比于鲁肃、张昭等江东骨干是不一样的。鲁肃是时刻理性与情感双重在线的,张昭则是背后以私利为主,只有周瑜是以情感为主导的。谁特么不支持我孙权老弟,我就敢弄死谁;谁特么要是弄得我孙权老弟没面子,我就不给谁面子;谁特么要是想占我孙权老弟的便宜,我就绝不接受他。
周瑜这种“至情至性”的处事方式,其实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既容易救人也容易伤人,还容易伤己。他坚决制止孙权给曹操送人质是不是很硬气?但我们能说他的意见就一定有道理吗?并不见得吧,至少他给曹操泼的那么多脏水其实就是一种常规的政治套路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性、建设性的意义。一直以来就不待见刘备是他有先见之明吗?其实也不是,他是见不得刘备老是蹭他孙权老弟的福利。但是,从整个大局来讲,你们江东集团除了选择和刘备合作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你要拘禁刘备、吞并刘备的军队,你吃得消吗?最后的受益者会是你吗?你的心是好的,但结果却注定是坏的。这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还有他征讨益州的方案,大家不能说他的方案不对,但绝对会感觉哪里有点不合适。因为时机不对嘛。益州那么好打?人家刘璋父子就那么好欺负?西川的各种天险就是这么好克服?看看刘璋后来即便引狼入室了,刘备费了多大的劲才把益州拿下来的!你东吴刚刚稳住阵脚,就迫不及待地想一举拿下益州,当那是地上捡果子呢?所以,在江东集团,其实就战略眼光与格局来说,周瑜其实不如鲁肃的。鲁肃是江东集团真正能把大方向拿捏得死死的、稳稳的唯一之人,江东集团的真正的衰败也是从鲁肃去世之后开始的。但是,周瑜这个人的优势还是很明显和充分的,一方面是他对老孙家有一颗赤诚的心;另一方面是他在军事方面的个人能力确实太突出了。这么说吧,江东集团的版图定型基本上是靠孙策和周瑜这对兄弟组打出来的。而且,在周瑜去世后,江东集团基本上缺乏了进攻型的人才支撑了,打防御天下第一,搞进攻到处送人头。总而言之,周瑜这个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人,优点和缺点都是如此。只不过他的优点和成就掩盖了他的缺点。总体上来说,他就是一个翻版的未曾谋反被杀的东汉韩信。
首先申明,其实我也很喜欢韩信和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但是解说历史贵在就事论事,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爱屋及乌,之所以把周瑜隐性的一面透露给大家,是希望大家能始终保持理性去思考、借鉴历史、人性的多面性。关于周瑜,在最后我只想聊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现实之中也遇到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其实总体的原则就是:可以放心去结交;但要视情况去使用;如果他生来就是你的家人,那就听天由命,听其去折腾。
首先周瑜这种人一般是不会出卖兄弟朋友的,他要么看不上你,但只要看上你了,绝对会掏心掏肺。可你也别委屈他,委屈他到了一定程度,他一定会彻底与你决裂的。这和现在很多自诩为“耿直boy”是相似的意思。但大家可以放心,像周瑜这种“耿直boy”绝对保真、保熟。这种人大家要懂得去珍惜。其次大家一定要谨慎去使用周瑜这种人。这种人的行事逻辑是以自身情绪为驱动的,他既容易成事,也容易坏事。比如韩信,他死心塌地帮刘邦打天下,甚至刘邦三番五次夺他兵权他也无所谓。但他情绪一上来就会直接问刘邦要各种赏赐,比如封个齐王当当,比如最后被逼造反。这种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他受不得任何委屈,这一点大家一定意识到。大家如果手下有这种人,你能确保自己可以时刻照顾到他的感受吗?所以一定要慎重有分寸。最后大家如果家里出了这么一个人的话,那就只能认命了。这种人你是管不住也扭转不过来的,这不是简简单单一个熊孩子的问题。人家只是没有和你们生活在一个频道上而已。你很难去说他是对还是错,就像你家闺女铁定心思要跟一个穷小子私奔,你能拿她怎么办?爱她深一点,就认命地给她擦屁股吧;对她无所谓一点,就认命地随她去吧。周瑜这种人在现实之中其实是很有魅力的,毕竟谁不喜欢交这样真性情的朋友,但是从社会生态逻辑的深度来看这样的人,这种人也是自带破坏力的。
玫瑰带刺、香水有毒,大家既然要享受和追求美好的一面,也就注定要承受破坏的一面,这或许是所有选择的悖论吧。
最后,再苦口婆心劝大家一句,周瑜这样的人,大家可以放肆地去喜欢他,但真的不要轻易去模仿他。他和韩信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他们的才华和机遇都是冠绝一时的,平常人是模仿不了的。记住,人生活法真正的密码其实就是两个字:概率。任性,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但在绝大多数人身上是会要人命的。
河小白

24-04-08 08:36

3
最真实的司马懿:屠龙少年终于成了恶龙,可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呢? [淘股吧]


司马懿这个人在历史和民间的知名度都很高,尽管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但是他背景光很强——熬死了三国第一神人诸葛亮,结果背书也很硬扎——窃取了三国第一枭雄曹操的胜利果实,所以他一直都是流量保障,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但是,这个人因为一生的经历和角色太过于复杂、暗黑,其实是很容易误导世人的。有些涉世未深的人断章取义地只看表面上的名利得失,将其奉为仿效对象,美其名曰学其职场智慧,实在是细思极恐。在开始系统而又客观地剖析司马懿之前,咱得先表述一下个人的观点:高平陵之变前的司马懿其实和贾诩是一类人,属于极其聪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但是,高平陵之变后,尤其是中间还对着洛水放了历史一大响屁,司马懿的历史形象就再无半点光彩了。如果非要找点东西来形容他,个人觉得后来给他司马家挖坑填土的桓温曾经说过一句话是比较合适的,这句话就是“不能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司马懿确实做到了后半句。
话不多说,咱一起来复盘司马懿复杂的一生吧!

司马懿出生在一个士族世家,司马家的前世今生之前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他们家以武立本,但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后来是弃武从文,历经他太爷爷司马量、爷爷司马儁、父亲司马防三代人的努力和沉淀,终于成了汉末的名门望族。
但是,汉末士族集团这个小圈子和所有食物链上的其他圈子一样,都是有内部的鄙视链的。司马家虽然也算是名门望族,但是他们跟颍川四大家族、跟四世三公的袁家、弘农杨家等顶级豪门相比,还是有点不够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汉末乱世前期的角力过程中,司马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戏份。
按照司马家的尿性,他们是不可能在这几百年未逢之变局中充当一个看客的。可是当时局势未明,怎么下注也不是很清楚,怎么办?静观其变再加上多方下注呗!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家当时的掌门人司马防死死地抱住朝廷的大腿不放,而将他那比葫芦娃还多一个的八个儿子都当成了预备资金放到老家储存起来了。汉室朝廷虽然已经在明显走下坡路了,但万一它枯木逢春了呢?我司马家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人之一,不得狠狠地捞一把政治回报。即便你汉室朝廷真的没得救了,这也没关系,我司马防也就是一个夕阳红了,对我司马家来说不算啥核心资源,牺牲一个老头,对一个家族的持续发展能有多大影响?
公元195年,献帝东归,随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大事渐趋明朗,要不就是北方巨无霸袁绍一统天下,要不就是中原后起之秀曹操逆袭反杀,所以曹操想要征调司马家的资源和人才为自己助力时,司马防把大儿子司马朗送到曹操帐下去试试水。而自己则继续以汉室忠臣的身份在那里待价而沽。是骡子是马,遛一遛就知道了。曹操经过对司马朗的考察,觉得司马家的产品是有质量保证的,所以非常满意。但是要说因为这点原因,然后就发生了演义中曹操硬逼成年不久的司马二达司马懿出仕,这几乎就是在开玩笑。为什么?搞过人事管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曹操那么大一个老板,会在北图河北的紧要关头,为了一个未经市场验证的毛头小伙而这么大费周章吗?你现在一个北大毕业生,能让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放下当务之急的业务不管,然后不惜一切代价来操控你的就业选择?除非你是百年难遇的天才且名声在外。
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司马懿通过家族关系,被郡内官员举荐入仕,然后代表当地去京城汇报工作,与曹魏集团的总经理荀彧等士族大佬搭上了关系,且得到了荀彧等大佬的认可,于是将他列为了重点培养对象,送到了世子曹丕的阵营中,作为第二梯队人才培养。
至于《晋书》为什么要把司马懿描写得那么高大上,还什么看不惯曹操专权,所以不愿出山辅佐曹操?大家参考刘邦为什么要被描写成他妈被龙盘了才生的他,汉武帝出生前他妈为什么会梦到有个太阳钻到她肚子里,道理是一样的。司马懿在曹丕手下是他职业发展真正的黄金期,过程咱就不赘述了。简单地说说原因,主要是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竞争,以及士族集团在这两兄弟分别下注所决定的。曹丕只要想确保自己干过他弟弟曹植,就不得不重用司马懿这样能提供助力的身边人。
曹丕即位后,司马懿变成了元老、亲信,开始了飞黄腾达。后世最典型的相似者便是年羹尧。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曹丕子不类父,这货为了减少称帝的阻力,否定了他爹的路线而选择和士族集团妥协,而曹魏朝堂的士族集团是以颍川士族为核心的,都是荀彧生前布置和安排的。曹丕一朝最为得宠的两个士族代表陈群和司马懿,这都是荀彧[xún yù]的门徒,也都是颍川士族推选出来的代表。曹丕去世时,把司马懿和陈群都列为了托孤之臣,但他还是没有彻底糊涂,把他们曹家赖以生存的军权都交给了曹氏宗亲,曹休、曹真、夏侯尚,这几大军中元老确实足以为他们曹家保驾护航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曹丕算得到这些人的寿命都不给力吗?这几个人在曹丕去世之后的五年内便纷纷极其配合地给司马懿让位了。尤其是夏侯尚,曹丕还没走,他就先走了。然后等不及曹丕、曹叡重新安排人补位,东吴又开始神助攻了,诸葛恪率兵威胁荆襄前线。刚刚登基的曹叡仓促之间到那里去找既有能力又有威望还值得信任的人?于是便把顾命大臣司马懿给推到荆豫战场上去了。司马懿也还算争气,把握住了机会,击溃诸葛恪,再平定反骨仔孟达,顺势转正为荆豫方面军的一把手。
其实,司马懿那么多老板中,真正能把司马懿拿捏得死死滴的人是曹叡。石亭之战,包括丞相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那点小心思,他是看得清清楚楚。但这孩子真是少年老成,看破不说破,先用你司马懿办好事情再说。
丞相秋风五丈原后,司马懿是不是沉寂了一段时间?他是不是呆在关中搞西北建设兵团有三年?是不是期间还得厚颜无耻地给曹叡拍马屁,说什么领导都没新房子住,这是我们的过错?是不是呆在西北不敢乱动,调他去打个辽东,他还得先给自己申请退路——打完我就退休,老板你让我平安着陆吧!但司马懿真是运气来了挡都不挡住。毌丘俭铩羽而归的辽东战场对他而言简直就是心想事成;平定辽东也刚好踩到了最好的点,不早不晚,刚好碰上曹叡不行了;曹叡交接班原本没他什么事,又因为老臣集团和宗室势力内讧,阴差阳错把他抬成了托孤大臣……转眼到了曹爽执政时期,世人都说曹爽是个草包,但其实仅凭他能让一直顺风顺水的司马懿近十年不敢冒头,他就不是一般的人。司马懿再度崛起其实并不是因为曹爽是猪对手,而是司马懿再次吃到了时势和平台的红利。曹魏集团到了曹爽执政的时候,经过几次反复的拉锯战,皇室宗族和士族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愈演愈烈了。曹爽上位之后,大量启用宗族势力来压制士族集团中的老臣,这从政治操作上来说,不能说是错的。但是,老狐狸司马懿却敏锐地嗅到了鱼腥味,他以自己士族集团人大代表的身份拉拢和团结了很多老臣,比如蒋济等。同志们,大家如果正在管理一家公司,对于那些负能量满满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是很容易被策反的。一顿酒、一次同病相怜的倾诉、一次同甘共苦的展望,就很有可能让他们不再是他们了。
潜伏、再潜伏,咱们一起等待1949。
终于到了曹爽露出破绽的时候了,高平陵政变如期而至,在里应外合之下,曹爽被整得一脸懵逼。但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个屁!如果曹爽真的狠下心来跟司马懿血战到底,估计司马懿还是得大概率先躺下。也正是因为自己心里没有胜算,下定决心不要脸的司马懿才精心编造了“洛水之誓”。我拿古往今来人们的敬畏之心、自己几年的职业信誉与名声,还有满朝文武的公信力做赌注,赌你曹爽相信我一回,你信不信?曹爽不一定是君子,但司马懿绝对是小人。司马懿在骗取曹爽放下武器之后,对人家曹爽一系采取了灭绝政策,还是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那一种。比白起、项羽坑杀俘虏,影响更恶劣。但是,大家想一想,一个人通过杀人放火、坑蒙拐骗而发家致富了,短时间内,会有人愿意承认你是乡绅、是贵族、是豪门吗?所以,不管司马懿后面如何牢笼收买,终究还是有人想捅他们司马家的屁眼的,淮南三叛他们家躲得了吗?贾南风他们家躲得了吗?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王与马共天下、司马家作为一个第一个被灭族的皇族……这些他们家都躲得了吗?尤其让人可笑的是,在再次装病搞定阴谋叛乱的王凌之后,司马懿终于灯枯油尽了。然后,死前还秀了一把极简主义,葬礼要越简单越好,不要因此劳民伤财,我司马懿是心系百姓的……沽名钓誉到了这种程度,和葛朗台那种守财奴有什么两样呢?
关于司马懿这种“又当又立”的行为的评价,推荐大家去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因为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笑话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这个画面大家不觉得很有趣吗?上述便是司马懿的一生,之所以写得特别简要,是因为大部分事例都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了,而且本文的重心也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分析和评价他。
没有一条恶龙是一天就长成的,所以我们分析和评价司马懿要想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其实应该是要分阶段的。‘
司马懿作为一个世家子弟,想要在那个秩序重组的乱世中捞取名利场中的一席之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这即便是放到我们现在的普通人身上,也只能称之为正常的欲望。但还是那句话:盗亦有道,我们的任何欲望和行为其实都是有约束和节制的,不是我们想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司马懿最终倒在了他毫无节制地追逐欲望的路上。
司马懿成年后,常年生活在一个精致利己的家庭中,他已经具备了精致投机分子的基因和能力。学有所成却急于变现,他最好的选择自然是不错过任何好的发展机会,给自己找一个上升空间极大的平台和老板。
司马家在汉室正统那个平台蹲守多年之后,终于开始全面出击了。老子司马防下注日薄西山的汉献帝,老大司马朗紧跟大势已成的曹操,老二司马懿则抱紧最有可能成为接班人的曹丕的大腿,老三司马孚则到潜力股曹植那里去占位置……谁赢谁输不要紧,但关键是我司马家不能落空。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曹魏集团又不是专门为他们司马家开的,为什么他们司马家能如此随心所欲地选择站队呢?因为司马家成为了曹魏集团的首任总经理兼人事经理荀彧的门徒。换句话说,就是原本出身河东的他们被颍川士族那个小圈子给吸纳了。司马懿在曹丕府中时,就和陈群等颍川士族代表关系相当亲密,还并称为什么太子府四友;司马懿当权后,对导师荀彧的子孙和家人也是各种厚待。这些足以说明一点问题了。记得曾有朋友说,荀彧在212年就被曹操逼死了,司马懿在曹丕府中一直呆到220年,直到曹丕继位后才开始得势,荀彧怎么关照他?从地底下爬出来关照他吗?那大家还记得司马懿的入仕过程吗?他最开始是被河东郡举荐为进京汇报财政工作的地方官吏的,而并不是什么曹操请他出去做官,他装病不愿意去。他大抵就是靠这个宝贵的机会攀上朝中元老、士族大佬荀彧的高枝,成为其门徒的。所以,后来他入职朝廷时,才能被安排到接班人曹丕的核心班子里去。职场中的人事问题,其实没有大家平时认为的“是金子总会发光”那么简单。像司马懿那样分量的人,其实没有太多资本和曹操去讲条件的。什么曹操忍无可忍,下令绑也要把他绑来上班,那是他那些孝子贤孙在给他脸上强行贴金而已。要知道,曹操征辟他的那一年,他的大儿子司马师刚好出生,他身体好得很呢,怎么装病?《晋书》之所以把司马懿出仕的过程写得这么玄乎,是想掩盖、淡化司马家后来篡权的恶劣影响。我为什么篡权?因为我一开始就不认可你们老曹家,我不想去你那上班,是你们逼着我去的,然后还各种算计我,是我司马懿能忍善装,才慢慢熬出头的。可最后你们老曹家还想无理没收我的一切正常所得,我忍无可忍才推翻你的。司马懿正式上班后,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在曹丕府中,说话做事都是比较能符合曹丕的心意的。曹丕当上之后,司马懿作为曹丕的左膀右臂,也基本上能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再加上曹丕这个人有点毫无原则地“恩怨分明”,司马懿慢慢地成为了曹丕生命中极其重要的那个人。曹丕甚至公开说,曹魏的江山若是他管东,司马懿就管西;他管西,司马懿就管东。所以,在曹丕去世时,司马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顾命大臣。
当一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运气的重要性就会慢慢超过能力和努力。到了曹叡一朝,如无意外,司马懿的发展势头是会戛然而止的。因为曹叡这个小伙生来比较英明,他上台之后对于曹魏宗室和士族集团之间日益尖锐的政治矛盾是有心去控制的,也就是传统的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比如曹叡当政时期,很多宗室子弟曾发起了所谓的“浮华之风”,借机在舆论上对士族集团进行政治抨击,引起了士族集团的全力反击,最后是曹叡适可而止地用帝王平衡之术平息了这场争斗。
但司马懿的运气好到爆棚,外围形势风云突变,一直使得他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曹叡根本没有机会去制裁他。夏侯尚去世,他顶上了荆豫方面军一把手的岗位,建立了自己一块极其重要的军中根据地;石亭之战,军中元老、曹魏宗亲曹休又被活活气死了,司马懿的拦路虎又少了一只;丞相再次北伐,司马懿顺利插手西北军务,然后曹真没过两年就生病去世了,面对丞相的步步紧逼,曹叡不得不把资格最老、能力最强的司马懿推到了西北军一把手的位置。随后,司马懿在西北军中培植亲信、清除异己,慢慢成为了一个让人不敢轻举妄动的存在。当然,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司马懿本身的个人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才能精准地抓住每一次机会。在荆襄前线,击溃诸葛恪、平定孟达,在雍凉前线,顶住了势如破竹的诸葛亮,还成功将其熬成了死不瞑目。这些都是需要出色的能力来支撑的。
丞相去世后,曹叡把功勋卓著的司马懿晾在西北好几年,其实就含有很强的防范意味在里面。因为曹叡本身就是一个很清白的人,他的身边更是有很多明白人会跟他讲很多明白话。直到辽东叛乱发生之后,曹叡终于准备对司马懿有所动作了。不得不说,曹叡安排司马懿去平定辽东是一着一箭双雕的好棋。一度逼得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用干完最后一票就光荣退休来保全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但还是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曹叡很不是时候地不行了。其实曹叡不行了也没多大关系,如果他死得早点,司马懿陷于辽东战场难以动弹,很多事情跟他就没有太大关系了;如果曹叡再死得晚一点,司马懿回到关中了,他也会错过很多东西。但恰好曹叡死在司马懿班师回朝的时候,使得司马懿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京城“走马上任”,把刘放、孙资冒死政变搞来的辅政资格拽到了手里。在此之前,司马懿其实还勉强算是无可指责的,毕竟人都是自私动物,适度地挣扎于名利场,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包括他在西北坑死西北军元老张郃。但是,一个人得到的东西越多越贵重,他的底线意识就会越薄弱。因为他会更害怕、更不甘所谓的失去。在经历曹爽各种排挤和打压之后,司马懿心中的恶魔开始被唤醒了,他终于变成一只不管不顾,眼里只有利益的恶龙了。他要扳倒政敌曹爽,这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饮水思源,你不能把给了一切的平台也毁了;他武装发动高平陵之变,这也可以理解,但他不能对着洛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出尔反尔地欺骗曹爽和世人。
司马懿的一生,其实也很好理解,咱在身边找一个晚节不保的老干部去代入一下,马上就能了解一大半了。你司马懿是能干了一辈子,但是到头来,你最后的一个动作实在是太恶心了,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所以你注定只能被千古唾骂。司马懿这个人身上的现实借鉴意义是非常强的,甚至可以说,比丞相还要强,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丞相那样的人很少,像司马懿这样的人却很多。咱们现在有很多孩子,十年寒窗,学成归来,有几个不希望能在社会和职场有一个好的发展和归宿?但是,受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很多人并没有任何优势和主动权,得到处找关系去获得一个更好的机会,得夹着尾巴做人去讨好老同志和关系户,得拼尽全力去保持自己不掉队、不落伍,得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不被别人背后捅刀子……
从这一点来说,我知道很多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司马懿。但是,朋友们,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正常的人吗?因为我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礼节、有羞耻、有约束、有规矩……一个无所不为的人,与野兽无异。所以我希望大家辗转在这俗世之中的时候,不管自己过得是如鱼得水还是举步维艰,心里总要保持一点光明,一丝底线,不要崩溃式地迷失、放纵式地暴走。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时,其实是很容易忘记一些极其重要的最初的声音的。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又有多少人守住了这些基本的底线呢?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几个人喜欢受约束的。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人不接受一定的约束都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当下有很多人,看待外界的事物时,都喜欢惯性地站在利己角度和情绪去看,很多人因此觉得司马懿的所作所为没啥毛病,坦言换做自己,也会这么干。这恰恰是真正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所在。
朋友们,衡量人生的因素和维度都有很多,在不同时期、不同状态,标准或者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很多底层人坚持要用司马懿的生存哲学去混社会,这其实问题并不大。因为他们突破或者伤害的底线和范围比较有限。但是如果是一个有身份地位影响力的人,变成了一个随心所欲的司马懿,大家能想象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剧吗?我看中你家媳妇,为了得到她,我就可以想方设法毁掉你和你的家庭?我帮老板打工,如果有一天老板让我不满意了,我就可以搞死老板和公司,然后霸占公司财产?我想要升官发财,但是结果不让我满意,我就可以去报复社会和他人?
不忘初心、使命和节操,这些老生常谈的话语,大家真的要始终牢记。
要有节制、敬畏和感恩,这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时刻践行。司马懿本来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有成就的人,原本是高于贾诩略逊于荀彧的存在,最后却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入流的人物,这是多么让人遗憾而又痛心的一件事。大家看看贾诩,人家号称“三国第一毒士”,但在转投曹操并获得了公司上市红利之后,人家还瞎折腾吗?能不说的话就尽量少说,能不掺和的利害关系就尽量不掺和,他受没受委屈?但是他暴走了吗?他不择手段去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了吗?这就是贾诩比司马懿更聪明的地方,他心里更有分寸感。
再说荀彧,人家作为曹操的合作伙伴,曹魏集团当之无愧的二把手、文官集团的唯一领袖,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声威名望一时无两,若他真是司马懿那样的人,他搞政变的条件和能力不比你司马懿优越得多?但人家为什么宁愿以死明志也不愿意走那一步呢?因为他始终都能拎得清个人情绪和感受与国家利益和秩序的轻重之分。总而言之,大家如果真正读懂了司马懿这个人,就会理解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不管多么有钱有势,但永远得不到大众的尊重。而有些人即便贫困潦倒或者郁郁不得志,却能在民众心目中被尊重和敬仰。
人之一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个地方没写好,整个人字就不美丽了。不是大家审美挑剔,而是这个字的笔画上真的不允许有明显的瑕疵。
河小白

24-04-06 10:50

3
为什么拔刀相向的往往是身边人?理清利益的强相关和弱相关很重要 [淘股吧]


痛心!湖南浏阳市又传来噩耗,一男子因情感不顺而高举屠刀,杀害了女方一家三口,惨案的具体原因还有待于官方的披露,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咱就不对案情做过多的臆测和点评了。但是,咱想就这样一个惨案讨论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一个人所遭遇的伤害为什么大多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有关?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问题很荒谬,事实上,与我们有深仇大恨的人往往只局限于我们身边的人、熟悉的人。历史上,那些非正常死亡的,大多数是死在自己家人的手里;现实中,那些拔刀相见的人,往往曾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逻辑上来讲,是行凶者利益战胜了情感、情感战胜了理智,利令智昏、怒火攻心,这样的人因为平时很少受到道德的束缚,行事方式一直游走在道德和法制的边缘,是相当恐怖的。
悲剧的根源往往是人性的悲哀。人生来是有劣根性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罪。
每个人的原罪或许都不一样,有的人是自命不凡,有些人是好勇斗狠,有些人是虚荣狂妄,有些人是敏感脆弱,有些人是卑微无力,有些人是虚荣骄纵……
上海那个酒后叫嚣自己老公是市公安局的、家里有5套房的女子,就是犯了“没喝酒她是上海的,喝了酒上海是她的”的狂妄罪,也不知道那个代驾小哥怎么得罪了她,但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虚荣和优越感凌驾于别人的生命和安全之上,那多少都已经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了。当然,我并不认为那个代驾小哥就完全无辜,只是觉得这个女子已经被自己的情绪给绑架了,她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社会生活的规则给绑架。最近火遍全网的深圳某官三代的钟某某,凭实力坑爷,辱国炫富,把自己一家人推到了水深火热之中。这种人在骨子里是有病的,这种病叫自身实力不允许的优越感。试想,一个人如果需要依靠这种攻击性的言论和低级炫耀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那她的精神世界要如何浅薄与庸俗才能做得到?一个智商在线的千万富翁真的会和一个与自己毫无半点关系的人去隔空打嘴炮吗?越是优秀的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越宝贵。还有某花店的老板娘、某市那一夜成名的KTV……为什么说人一定要不停去修炼自己,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去克服自己身上的原罪。如果我们生来贫穷,那么我们就努力赚钱,让自己不再在物质方面受太多的限制,从而对生活和现实产生过于极端的不满;如果我们一直精神贫乏,那我们就坚持学,学会用知识和见识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如果我们饱经沧桑和挫折,觉得满心疲惫,就学会到正确的人那里去寻求一丁点安慰和温存……
要相信太阳今晚落下去,它明天早上还会升起来的;也要相信这个世界在黑与白之外,一定还有另外一种颜色在等待你去发现。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和认知逼入了某一个死角,不管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是对还是错,其实别人身上的对或错,并不一定适合你。浏阳杀人的男子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我相信他的心理建设一定是不健全的。求而不得,反求诸己。如果一个人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想着走极端的路线去解决问题,一定是不够成熟的。
网络上有很多什么“咱光脚的不要怕穿鞋的”、“舍得一身剐敢把拉下马”、“遇到事不要怕也不要多想,一路往死里干就对了”之类的鸡汤段子,奉劝大家千万要少看、少信。因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都是因人而异的。别人吃下去是补药,你吃下去可能就是毒药。
我相信这个浏阳男子行凶之前一定被人灌输过“我活不好,你们也别想好过”之类的生存哲学,他对生活的认知已经被局限在这个死胡同里出不来了。咱先不排除女方家是否在利用“婚姻焦虑”钓鱼,即便是,但咱们想一想,为什么每一个套路总是只对特殊的群体有效呢?每一个游戏都有它特定的游戏规则,只有所有的玩家都自觉遵守这个游戏规则,这个游戏才能有效地进行到底。如果真的是女方玩着玩着开始不讲武德了,那说明人家一开始就是在等你上头,你又何必这么冲动地往人家的圈套里钻呢?及时止损不好吗?如果是女方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现男方在性格行为以及条件素养方面与自己的期待值有明显的差距,咱能不能先找出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如果双方的认知差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了,能不能协商清零?分手不说再见!如果真的是男方一言不合就激情杀人,那么事情就更加可怕了。人家不能按照你的意志来行事,你就要杀人全家,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逻辑?!世界那么大,难道会以你为中心来转动吗?她和她的家人今天向你妥协了,明天呢?其他人呢?
我们常说,一个人不能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也不能不把自己当回事。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之中都能清醒地认清自己,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了生活的主宰者,能把生活的跟随者做好就相当不错了。遇到什么事情,先想想后果,是否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别一受到刺激就开始暴走模式。随随便便可以拿出来的招术能被称为绝招吗?一个人的心里如果真的只有自己,他能真正被生活和现实所接受和认同吗?一个人如果摆脱不了自己身上的劣根性,注定生活是一地鸡毛。这种劣根性最终体现的就是人性的悲哀,悲哀就悲哀在我们终究活不成我们所希望的那个样子,悲哀就悲哀在我们与我们所设想的生活轨道渐行渐远,悲哀就悲哀在我们不再是情绪和欲望的主人而是他们的奴隶。
为什么越是亲密的人越是容易产生生死矛盾?我们先来扪心自问一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被欺骗了,是被陌生人欺骗还是被熟悉的人欺骗更让我们愤怒?如果我们需要帮助,是陌生人不愿意帮助自己还是熟悉的人不愿意帮助自己更让我们失落?如果我们需要发泄,是更多地把那些负面情绪发泄在陌生人身上还是自己身边人身上?
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身不由己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现给了身边人。为什么?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好,利益也罢,都是有强相关和弱相关的区别的,我们身边的人与自己在各方面都是强相关,而陌生人在很多方面与我们都是弱相关。
比如我们莫名其妙被人臭骂一顿,如果是一个陌生人,我们大抵会在旁人的劝说下,认为对方是一个疯子,然后自我安慰地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如果臭骂我们的是我们的朋友或者亲人,那决定是一场翻脸不认人的人恶戏。从情绪和利益的源头来看,由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能力和热度都是有限的,没办法做到无限辐射,往往能够跟我们产生直接而又紧密的关联的人往往就是我们经常往来的那些人。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合作伙伴……大抵也就是这些人,所以一个正常的人,大部分的恩怨也就是产生在与这些人的交集之中。很多人其实是看不到这一点,比如前面提到的钟某某等。跟一群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陌生人打嘴炮,为了维护自己那虚无的优越感,不惜走极端地去挑战一些明知不可碰的红线,这不是愚蠢是什么?包括上海那个打人女子,不也是如此吗?真正看清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的人,一定会懂得区别去对待生活之中的一些人和事的,对于那些与自己弱相关的人和事,他们是不会太上心、上气的,不是他们不敢或者没有能力去一争高低,而是在他们心中,只有三个字在回想——不值得。人这一辈子很短暂,也很受制约,我们终究无法做到随时随地都要赢,都要高高在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去做一些值得我们去做并且能够去做的事情,那已经是相当安好了。没必要对一些原本与自己不太相干的人和事太上心了。有些不接地气的朋友,自己的日子过得是一地鸡毛,却开口闭口是世界格局、经济形势、创业模式……哪国人民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个行业又在垂死挣扎……何必呢?何苦呢?把时间和精力多寄托在一些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和事上,不香吗?
比如有些朋友喜欢在网上讨论几个虚拟人物的武力值,甚至不惜为排名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有意义吗?能重塑你的信仰吗?能改变你的价值结构吗?能帮你纠正你的生活误区吗?充其量也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你的虚荣心,仅此而已。有些人和事,真的就是你比别人认真,你就输了。
要知道,这个世界百分八十的人其实都跟你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所以别把自己视为什么救世主,也别逼着自己去活成大多数人心中的重要人物。现实很残酷,残酷的真相就是我们在大多数人眼中,其实并不重要。
古往今来,那么多恩怨情仇,大家仔细去梳理和总结一下,看看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都是怎么产生的,无论是仇杀还是情杀,不都是因为利益搅合到了一起而无法分割,最后走了极端了?而无论是恩怨情仇还是福寿利禄,它们在选择载体的时候,通常都是默认就近原则的,越是离你越近的人,越容易跟你产生感情纠葛和利益冲突。所以,古代很多往往都是被身边人干掉的,很多家庭都是毁于兄弟反目成仇的,很多婚姻都是破碎于夫妻同床异梦的,很多职场的套路都是成型于自己同事背后捅刀子的……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要过于相信和迷恋那些自己轻易得到的东西,也不要过于迷恋和遗憾那些自己轻易失去的东西。
如何做一个不轻易被别人裹挟情绪的人?很多人的言行其实都是受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支配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和欲望不受自己控制或者不合时宜的时候,他的言行就容易失真,就会做出很多让正常人瞋目结舌的事情来。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上才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样一种辩证说法。因为很多可怜之人是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欲望的,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通常地,一个修为较浅的人会把一些是非善恶简单地对立起来,而不会也没有能力去根据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吐槽年轻人的结婚成本太高,然后开始攻击女方把嫁女弄成了明码标价的卖女……事实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一个女孩嫁给你要彩礼十万,如果这十万在能够轻松承受的范围内,你会觉得这十万块钱彩礼不合适吗?大概率不会,花十万块钱为爱买单,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你很喜欢这个女孩,但女孩家却非要十万块钱才同意你们在一起,而你也暂时拿不出十万块钱,你会怎么想?绝对会觉得把感情和婚姻当成一桩买卖,但不讲究了。即便你和你的家里七拼八凑弄到了十万块钱的彩礼,你也很难心平气和地对你的老婆好,因为在你的心里你会更多地认为这个老婆是你买回来的,而不是她心甘情愿地嫁给你的……
所以,很多事情,是与非其实就在一念之间,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般是惯性把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等同于不合理的事情的。不患贫而患不均、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得到了便是罪过等等都是这种思维上的偏见。
有些平台一旦出现卖假货的情况,立马就能招致大家的口诛笔伐;但有些平台主要就是卖假货,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对它趋之若鹜呢?心理预期和认知价值不一样而已。我在你这个平台根据你的价格和档次,我的预期是能买到真货,我的认知是你这样的平台不应该出现假货,所以你一旦卖给了我假货,我是断然难以忍受的。但我根据你这个平台的价格和服务,早就感觉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是不可能实现你这样的优惠幅度的,那么即便你卖给我假货了,我也会先入为主地感觉可以理解和接受。我见过很多人在某平台上当受骗,但很少有人不依不饶地找这个平台维权的。但相反,在另一个平台买了假货,又是发朋友圈广而告之,又是打服务电话退货索赔,又是找相关部门检举告发……忙得是不亦乐乎。还是那句老话,一个人是不太可能在自己认知能力以外的领域获得太多利好的。所以,要想真正掌控住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不要轻易去涉足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不去奢望那些对自己来说很虚幻的东西,不去强行关联与自己相关性不强的人和物,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之中会听到很多大道理或者富有哲理的鸡汤句子,捡自己理得清楚的去选择性听或者吸收就行了,别感觉被打了鸡血一样,来者不拒、合盘吸收。一般地,别人讲出来的大道理往往都只是别人的经验和感悟,并不一定适用于你。更可怕的是,人家说一半留一半,把你爱听、爱看的那一面展现给了你,而把充满未知和风险的那一半藏着掖着,你说你按照他们的“经验之谈”去走他们的老路会是一个什么后果?
一个人要真正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要学会“守中”二字。啥意思呢?就是守住属于自己的中心地盘,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对于那些超出自己认知和能力范围的事情少去掺和,活在自己能够把握得住的小世界里,其实是最容易让人心安理得的。
我知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但我明白自己没有发横财的命,所以我愿意脚踏实地地做一个天选打工人,不去幻想当什么一夜暴富的大老板。
我知道“富贵险中求的逻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我也知道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是承受不起任何风险的,那我就不要那冒险求来的富贵,珍惜自己的眼前生活比什么都强。我也知道坐拥香车美女确实走出去很拉风,但是我烧不起那个豪车的油钱买不起美女的化妆品,我就努力让自己清醒地做一个普通的人,开着代步车带着性格温顺的老婆去看小桥流水,不也是很惬意的生活吗?
生活其实往往是两种色调的,一种是我们力所能及所能见到的,一种是我们欲望催生出来的幻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一定要明白,有时候关于这个世界,我们怎么想,真的不重要,我们怎么做才重要。以深圳的钟某某来说,她其实这一番无脑折腾下来,不就是想证明她比大多数人活得更优越、更高级吗?试问一下,她如果不说那些话,不做那些事,仅仅是心里这么想,大家又能奈之如何?但是,遗憾的是,这个无脑的小女子受不得一丁点刺激,在网友们的刺激下走向了极端,而极端的尽头往往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那么多肤白貌美、半遮半掩的小姑娘在视频里扭来扭去对我一点杀伤力都没有呢?是我没有贼心了还是没有贼了?其实我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贼和贼心都健在,怎么可能对美好的东西无动于衷呢?但是,作为一个历经世事的人,我不会轻易和冲动地为那些不切实际的情绪和欲望买单而已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或许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很多人都把这一点搞反了,光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知道不能做什么。至少浏阳杀人的男子便是如此,而对于他不能做什么,最后,法律会告诉他的,只是他的人生已经再也没有回头路了。人的成长主要还是在于经历、思考和学,只是我们要少去学那些所谓的成功学,多去借鉴别人的失败学而已,我们都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不可能对于一些“秘籍”和“法宝”拿来就用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慢慢认清自己,找准、找出自己可以去做的事情。
还是那句老话,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至少先问一句“值得吗?”而我们这一辈子中,真正值得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代价为之去挣扎、拼搏的人和事,往往就只有那么多。
半只烟l

24-03-28 11:05

3
曹操绝对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这位同志360度无死角地全方位自带流量,全身都是宝,都是话题呀![淘股吧]
比如说文韬武略,他是建安风骨的引领者,也是奋马扬鞭的代表者;比如性格情怀,他让人忠奸难辨、爱恨两难,他既狡诈多变也率真浪漫;比如功过是非,他凭借一己之力几乎结束了一个乱世,但随即又间接开启了另一个乱世……
另外,就连他的生活性也被广大群众所津津乐道,他喜欢美女,这很好理解,英雄难过美人关嘛!但关键是他似乎对已为人妻的少妇更情有独钟一些,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有人甚至用买车来类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台自己喜欢的新车不香吗?非要到二手车市场去海淘?那么,这背后究竟有没有什么讲究呢?曹操好人妻,到底是他个人的特殊癖好?还是背后隐藏了什么鲜为人知的逻辑和道理呢?曹操三十岁左右就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去了,但是,对于娶老婆、生孩子这两件事那也是基本没怎么耽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人生指标,指标数据相当亮眼:娶妻十几个,生儿二十多。
关键是,曹操这些老婆当中,有好多人的第一手产权都不是他的。所以,就会出现另一个有趣的问题了,三国著名义子是吕布,那著名义父是谁呢?曹操绝对是有资格参选的,以他的咖位,当个著名义父那是绰绰有余的。曹操在娶他人之妻的过程中,做了很多“买一送一”的买卖,白得了很多样子,比较著名的有秦朗、何晏等。
曹操身上的这些梗,被人玩了快2000年了,时至今日,依然是人们酒后茶余的上好消遣资料。真实历史上,曹操一生共有妻妾15人,这15位美女很幸运,因为她们都相当于得到了老曹家的“正式编制”,在相关书籍有过记载。至于曹操还有多少其他随时候命的替补美女,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按照古代一个君王级别的男人,这样的女性配置其实还真算不上太荒淫,不多不少吧。比如十分爱惜羽毛的袁绍同志也有六个妻妾,到处玩漂流的刘备刘皇叔妻妾也不算少。在古代,搞事业和搞对象真的不冲突,硬汉完全可以两手都要硬。
让曹操备受非议的其实是他那15个老婆的构成问题,据说他那15个老婆之中有多达10人是他人之妻。二手资源数目太多、比例太高,让人不禁怀疑曹操的个人喜好是不是有问题?作为吃瓜群众,没点臆想空间,那还有什么劲呢!其实,真实的曹操好色可能是真的,但真不是一个滥情的人。不信可以看看他和他的老婆们具体情况。
先说曹操的老婆刘夫人吧,她和曹操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十分恩爱。但似乎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带使命的,完成使命就走。刘夫人的使命就是给曹操生一双儿女,她为曹操生下长子曹昂和清河公主之后,不久便先走一步了。
刘夫人深知“男人当以事业为重”的道理,为了不影响全力以赴干革命的丈夫,她在临终之前,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了给曹操的另一个老婆丁夫人。丁夫人其实是曹操的原配正妻,但一辈子没有生育,所以一直把曹昂和清河公主视为己出。看到没有,妻妾之间不一定全是争风吃醋,也有姐妹情深。而且,仓促客串“东汉好后妈”的丁夫人相当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曹昂长大之后,能成为父亲曹操身边的得力助手,除了曹老板的基因好之外,丁夫人对他照料和培养也是功不可没的。后来,在宛平之战中,那几年大发神威的曹老板吓得宛城张绣想赶紧认他当干爹,投降于他了。可是,曹老板显然有点飘了,进入宛城后,有点小人得志了。你张绣不是想抱我的大腿吗?那总得表示一下心意吧。我看你那个守寡的婶妈(张济之妻)就挺招我稀罕的,要不今晚就让她陪我深入探讨一下工作。曹老板这次发浪的行为最后逼反了刚刚投降的张绣,很多人觉得是因为张绣接受不了“婶妈被睡”的侮辱性事件,但其实真实原因压根没这么简单。曹老板这番骚操作的背后寓意别人看不懂,但大家不要忘了,张绣身边当时有高人贾诩坐镇,这个人精显然是看懂了。你刚一进城就要睡我婶妈,还这么高调,这说明你是有意传递一种“你根本看不起我”的信息,提醒我以后干啥都得心里有点逼数,否则你会不介意除掉一个废物的。一个得不到最起码重视和尊重的降将,最终能有什么好结果,这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从对手那里获得尊重呢?你被人家扔到尘埃里的尊严,只能凭实力把它捡起来。必须打到他重视你,你投靠他才有意义和价值。这才是张绣反水的真实原因。不然,大家以为在那个时代,一个降将真的会在乎他新认的主子占有他一个守寡的婶妈吗?没主动送上门去就不错了。这话可能有点残酷,但事实上,那个时代、特别是在乱世,“礼义廉耻”真的没有那么鲜明。
沉浸在温柔乡里的曹操毫无防备地被张绣偷袭了,在那场动乱之中,曹操为自己这次发浪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保安队长兼特战队长典韦全部因保护他被张绣部队当作“彩礼”收走了性命。失去这几个人,对于曹老板的损失有多大,大家应该不难理解吧?就拿典韦来说,他对曹操而言,简直就相当于赌圣身边的龙五,没有龙五的赌圣能那么叱咤风云吗?
曹操发浪被整得灰头土脸回去之后,丁夫人气得不想跟他过了,直接搬回娘家与他分居了。甚至曹操亲自去请她回家,她也丝毫不给面子。最后两人还领先时代地办了离异手续(为啥?不占位置呗),丁夫人没过几年就生病去世了。
丁夫人这么气愤是因为曹操在外面沾花惹草、到处撩骚吗?不是,她又不是不知道曹操不止她一个女人!她伤心的是曹操把她的宝贝儿子给浪没了,大多数女人往往能够接受丈夫的花心,但极少能接受对孩子的伤害。丁夫人去世之后,卞夫人就开始以曹家的一家之母上位了。这位卞夫人应该是曹操众多老婆之中份量最重的一个,一是因为她后来占了曹操正妻之位一直到死,二是她为曹操生了几个好儿子。
她和曹操生的四个儿子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其中曹丕和曹植与他父亲在文学上并列为“三曹”,同列“建安七子”之中。曹丕后来还成为了曹魏的开国,虽然只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做了父亲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而已,但毕竟级别上是更上一层楼了。曹丕称帝后,将曹操追封为武,称母亲卞夫人为皇太后。卞夫人去世之后,与曹操合葬在高陵。
剩下曹操还有十多个老婆,咱也没办法一一介绍了,挑几个有代表性的来说一说吧,这些女子都是二次收购(大家以后别说什么抢了,都是文化人,注意点体面)回来的。
第一个就是何进的儿媳尹氏,这是老领导的儿媳妇,必须好好照顾。尹氏和前夫有一个儿子叫何晏,曹老板也一并照顾了,后来被培养成了曹魏重臣。但后来司马懿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在高平陵之变后,大肆清理曹氏宗族,顺带把何晏当作曹家人给弄死了,还是夷灭三族。下手真特么狠。
第二就是前面提到的张济的妻子、张绣的婶妈。这位风韵犹存的少妇因为成功让曹操登上“色字头上一把刀”的反面教材,所以知名度一直很高。曹操的女人中,最佳人气奖应该得有她一份。
第三个就是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这位美女最出名的地方就在于,她居然被演义成了是关羽关二爷一辈子得不到的女人,目的就在于突显曹老板在争女人这件事情上从来没输过,你过五关斩六将(虚构的哈)的关武圣也不是我的对手。杜氏和前夫有个儿子叫秦朗,同样被曹操笑纳了,并同样被培养成朝堂重臣,后来还差点就取代曹爽成为曹叡的托孤之臣了。最后,还要特别鸣谢一下甄宓、蔡文姬等曹操的“绯闻女友”(基本上是编撰的),使得曹老板的感情大戏更加丰富多彩、层次分明。比如甄宓美女的“一女乱三曹”就是久久不衰的大香瓜,蔡文姬这个才女身上的“千里赎红颜”也相当有嚼头。
至于剩下的什么环夫人、秦夫人、王昭仪、陈姬、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那就对不住了,演员名单太长,咱就不一一邀请大家出镜了,多多包涵。
曹老板的女人们终于盘点完了,但是大家看完之后会有什么思考?真觉得曹操纯粹就是一个好色之徒吗?真觉得曹操就是那个想铜雀春深锁二乔的风流浪子吗?
曹操真的是好夺人妻的色中饿鬼吗?先来看一段文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曹操要杀了王垕来稳定军心,动手前告诉王垕,他会照顾好王垕的老婆孩子的,让王垕安心上路。有些望文生义的朋友,把“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单独摘出来,说这就是曹操觊觎别人妻子的明证。但实际上,这段话是摘自小说《三国演义》,并非史书,故事情节也是虚构的。抛开这些不说,其实从这段话的上下文逻辑来讲,曹操的真实意思也应该是这样的: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把你牺牲掉了。出于弥补,我会代表组织好好照顾、抚养你的家人的。这就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操作呀,怎么就跟花边新闻挂上钩了呢?难道是因为那个“养”字,那不是“养小三”的“养”,而是抚养的意思。
所以说,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到听人说的传闻,就把曹操定性为三国版“四大恶人中的云中鹤”,实在是有点武断了。
事实上,除了上面提到三位是曹操夺人之妻外,他其他的女人并无明证说是从别人家抢来的有夫之妇。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那么,按照“不确定性证据归犯罪嫌疑人所有”的原则,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曹操的所作所为呢?如果曹操真的是一个色中饿鬼,以下这些问题又如何解释呢?
第一、如果曹操真是一个喜新厌旧、声色犬马的好色之徒,为何曹操和几个夫人的感情都那么好?别说她们不计较或者不敢反对,恨是可以隐藏的,但爱往往是藏不住的。夫妻感情好不好,往往从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鸡飞狗跳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像曹操儿子们那样高成材率的孩子的。
第二、如果曹操真的只是一个见色起意的人,那么喜新厌旧就是难免的,那么他就不太可能会和几乎所有的老婆都能生育儿女,这玩意懂的人都懂,逢场作戏的人哪有那么多心思和精力跟你生孩子玩?第三、曹操真是一个滥情的人,他的后院不可能那么祥和。妃子那么多,哪个的后宫不是波涛汹涌、刀光剑影?同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妻妾众多的男人,如果他真的本性很渣,小三和原配之间不一定会斗,但小三和小四、小五之间往往是避免不了要斗得死去活来的。资源就那么多,斗倒对方自己才能有份。
第四、如果曹操对她的那些女人纯粹是以占有为主,为何要帮她们养前夫的儿子呢?从正常的逻辑上,把她们变成孤家寡人,不是更方便他彻底霸占吗?第五、大家可曾发现曹操霸占的他人之妻有什么共同之处?是否发现她们的身份都非同寻常?难道平常女子中就没有足以让曹操动心的?或者说一个好色之徒还会这么讲究,专好有什么的美色?
第六、大家有没有发现让曹操“声名鹊起”的几个女子身上都自带槽点?张绣的婶妈是因为她让曹操付出了惨重代价;秦宜禄的妻子则是把著名的武圣关二爷沦为了背景帝;何进的媳妇则是牵涉到敏感的职场关系(老领导的儿媳妇);甄宓则是带动了“一女乱三曹”的狗血剧情(这出自《世说新语》——一部以猎奇为主的小说集)。大家有没有一种找到流量密码的感觉。说了这么多,其实并无意去反驳曹操好色这一点,而是希望大家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尽量要从逻辑上去做到客观真实。而不是把一些表象简单地对应起来,或者相互归因。
比如前面说的张绣和曹操之间的那些狗血剧,很多人笑曹操好色误事,虽然确实有这方面的直观因素,但其内在含义和逻辑根本就不是这。张绣真的会为了曹操霸占他婶婶就反了曹操吗?他反曹操真的是为了出一口恶气吗?那他后来为何还归降了曹操?还是在曹操处境比较艰难的时候?
不隐恶、不虚美,这才是正确的读史态度!在我看来,曹操男人本色的属性肯定是有的,但是把他说成不择手段的色中饿鬼,实在是有点故意埋汰人家了。事实上,曹老板要娶那么多娇妻、要努力耕耘生那么多孩子,背后是有极其深厚和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生存哲学的。曹操为什么追求“多妻多子”?咱们首先要把那些人之常情筛选掉,比如男人生来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凡条件允许,哪个男的不想多娶几个老婆,哪个女人在帅哥家睡觉、在富翁家过日子?这种本性方面的因素,讨论起来没有啥太多的意义。这里多一句嘴,也正是因为人性欲望的难以遏制,所以道德约束和法律制约才有意义。
咱们直接上干货吧,层层递进地给大家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白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婚姻的本质其实并不是什么情感的完美结合,它产生的原始动力其实是“合作”两个字。没错,婚姻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成就,实现彼此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婚姻,是利益交换的一种方式。(说得这么直白,希望那些什么“女权斗士”、“人权斗士”能嘴下留情哈)中国是以家庭为基本结构的社会,婚姻关系往往是建立在两个家庭资源结合的基础上的。古代老说什么“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这不都是一种相互匹配关系吗?你图我们家有钱、我这个人有才、有前途,那你得拿相应的东西来匹配我的报价呀,比如说美貌,比如说温柔,比如说贤惠等等。现在能明白婚姻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吗?古代的豪门女子为什么不嫁寒门男儿,真是寒门男儿在个人素质上配不上豪门女子吗?不是,而是你背后的寒门配不上人家背后的豪门。人家背后的家族资源永远都是优先于内部流通的,豪门和豪门之间通过姻亲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搞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理解曹操为什么喜欢占有那些有身份的寡妇了。你是不是寡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背后的家族资源别浪费了,把你夫家和娘家能带过来的资源都带过来吧,咱们以后愉快地过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幸福生活吧。其次,我们要明白在婚姻关系之中一般是以男性为主导的。这个久而久之会对男性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虚荣心。比如为什么要娶那么多老婆,除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团结力量拱卫皇权等目的,难道就没有炫耀和宣示优越感的成分在里面吗?
只要牵涉到利益关系,就会产生攀比心理,就会形成虚荣心。前面不是说婚姻就是一桩生意吗?那我们就从生意人的角度来解释吧,做生意的是不是都想和大老板做?是不是都想喜欢比朋友圈的格局?是不是都想比业务体量?没办法呀,这些东西无形之中已经成了社会身份的象征呀。你娶了个太守的女儿,我却娶了三公的女儿,我能不比你感觉良好一点吗?你做了一桩业务,我却做了等量齐观的十桩业务,我和你的感觉能一样吗?曹操他也是一个凡人,他的事业越搞越红火,他难道不想多娶几个老婆嘚瑟一下?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当然这不是曹操追求多妻多子的主要原因,因为还没有牵涉到“多子多福”的问题。最后,我们要明白婚姻和生育对于一个家庭的深层次意义。这一点很多人都能说得上几点,比如说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等等,但这些东西并没有触及根本。既然前面说了婚姻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交换,那么是不是牵涉到一种既得利益的保护和巩固问题?古代人为什么那么注重传宗接代,因为只有那样你的家族利益才能传承呀,你打下大片家业,没有一个顶用的儿子,等双腿一蹬,那份家业还是你们家的吗?要么被女儿带到夫家去了,要么被外人趁机霸占了。袁绍袁大导演这一辈子一直稳压曹操一筹,为什么最后输给了曹操?真的只是因为官渡之战吗?不是,是官渡之战后,袁绍马上就去世了,他们老袁家后继无人了,几个儿子不争气。袁绍输给曹操,本质上是输在寿命和儿子这两点上。那些为什么拼死拼活都得弄过儿子出来,弄不出儿子的死后必定会一地鸡毛,这是牵涉到一个把红旗交到谁手里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谁来保卫红旗的问题。你的家族发展得越好,你的利益保护成本也就越大,因为你到处都得安排人去占有这些利益,这些利益被别人占有了,那就不是你和你的家庭的。比如“四世三公”的老袁家,如果不是董卓那个暴徒一气之下灭了他们家满门,搞得他们家只剩下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袁绍后来会过得那么艰难吗?你没人用,就得用外人,外人用多了就各种勾心斗角跟上了,慢慢地,尾大不掉也跟着出来了。你袁绍没有自己人,根本就弹压不了,也不敢强行弹压。反观曹操,武将全部上自己人,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洪、曹仁等自家人一直把控了军中关键岗位,嫡系青州兵只听曹老板一个人的,这才能指哪打哪呀。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关键时刻靠得住的永远还是自家人(相对的哈)。司马家为什么最后能篡权?到时候写到那里时,让大家看看他们家到处开枝散叶的势力分布,大家就知道了。但关键还是一个问题,你得有这么多自己人顶上去占位置呀。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明白曹操为什么要追求“多妻多子”了。多娶,就能多生;多生,咱的家族人力资源就有保障。然后咱内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就越强,防范成本就越低,创业没成功就开始内卷的风险就越低。简单总结一下曹操娶那么多老婆、生那么多儿子的主要目的:
第一、娶得多,咱整合的社会资源就越多,那些寡妇都是有背景、有身份的人,咱娶了你,就算你们背后家族不一定会掏心掏肺地把资源都交给我用,但至少你们不好意思用你们的势力来反对我要做的一些事情吧。第二、生得多,手里可调配而又靠得住的资源越多,自己儿子都靠不住,全靠外人,那终究会是一场白忙活。而且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儿子生得多,在继承和发展上的可选择空间就越大,曹操20多个儿子,有一两个曹丕、曹植那样的聪明儿子就够了。你袁绍就四个儿子,怎么选也只能选袁尚、袁谭那种货色。题外话:孙坚只有两个儿子,要不是运气极好地碰到两个儿子都特别争气,他们老孙家翻得了身吗?废一个,他们家就完了。
至于其他那些男人本性、虚荣浪漫之类的原因,其实都是次因。当然,有一点可以提一下,曹操之所以对他的每个女人都比较好,甚至包括她们和前夫生的孩子,这其实是做给她们娘家人和天下人看的,我曹操对自家人就是这么厚道,不要犹豫、不要抵触,都来拥抱我吧!最后,拿历史上著名的惧内隋文帝杨坚来收个尾吧!把这个问题读懂了,也就基本把婚姻的本质读懂了。杨坚为什么怕老婆?因为他老婆独孤皇后是独孤信的女儿,是代表着独孤家族;杨坚真的就对别的女人没有想法吗?别逗了,这位同志因为宠信一位宫女,结果独孤皇后马上把这位宫女给杀了,他闹情绪连都不愿当了。但杨坚为什么把独孤皇后怎么样呢?是他真的不敢吗?大不了都不活了呗!其实还是一个成本的问题,婚姻破裂就是一种家庭破产。
所以,明白了吗?人家曹操多娶多生,是在持续追加给家庭、家族、事业的投资!
半只烟l

24-03-21 12:49

3
#刘备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这是很多网友比较关心也多次提问过的问题。实话实说,这是一个让我第一印象感觉比较沙雕的问题,所以一直也没啥兴趣搭理。[淘股吧]
但是一看自己的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短,又觉得人的认知层次高低不平是很正常的。孔子说:有教无类,既然被问到了这个问题,还是抽时间认真替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吧。
刘备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其实是相当有趣的。有趣的是啥呢?他拥有了一个喜剧人生,却得到了一个悲剧结局。大家不妨去想一想,假设刘备最后真的成功光复汉室、一统天下了,他在历史上会以一个什么形象存在?几乎不需要任何犹豫,绝对是帝王榜的Top10。但他恰恰失败了,从而使得他这个人有了更多讨论的空间和评判的角度。当下很多人,由于见识和经历、能力和格局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太了解社会背后的一些潜在运行规律与逻辑、精神与文化,所以根本不大可能读懂包括刘备在内的很多复杂而又丰富的历史人物的。
一群小学生,听一个大学生讲解一个高中数学问题,是不是这个大学生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听、怎么信,最后凭借记忆力强行记下来,并以为自己掌握了这道题的解题密码?
现在有各种说刘备不行的论调,而且追捧者甚多。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笑贫不笑娼,自古皆然。而且这些人大多数人还多是由来已久的穷人。同志们,刘备没能统一三国跟刘备这个人值不值得学、值不值尊敬,在逻辑上是两个问题,大家不要混为一谈。“想”和“能”本身就是两码事!在全面扫除文盲的环境中,大家应该都上过学,都参加过考试吧?你是否想解答出每一道考题和你能否解答出每一道考题,是不是两回事?
事,有可为之事,有不可为之事。人,活的其实是一个概率、一种可能,而不是一个固态、一种定局。
如果把统一天下当成刘备人生的一个考题,或者当时天下人的一个共同考题,我们来复盘一下他们的解题条件、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就大致知道了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三国了,也就大致知道刘备的厉害和可敬之处了。汉末天下大乱,秩序亟需重组。搅乱天下的人是谁?士族集团!提出秩序重组诉求的人是谁?士族集团!布置考场、组织考试的人是谁?士族集团!筛选考生,制定考规的人是谁?还是士族集团……讲白了,汉末的天下大考其实策划人、组织者、监考人、阅卷人都是士族集团,那就是士族集团的一场内部考试,得士族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刘备是什么出身?咱不帮他卖惨哈,所以咱不说他是庶民出身,因为他毕竟也是个家徒四壁的落魄皇族子弟嘛。但称他为寒门,不算过分吧。他原本连参加这场天下大考的资格都没有。这玩意跟我们现在的奥赛一样,说是所有中学生都有参赛资格,但其实就是那些重点中学的内部选拔,你们明白了吗?普通中学的学生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背后的艰辛,大家是懂的,基础、条件、培训、传统、氛围、支持等等,足以让你倒在“心里得有点逼数”这几个字上。如果大家还不能理解,咱再举个例子,你们几个富豪同学在同学群中组织了一个AA制的聚会,规格比较高档,人均费用数万,捉襟见肘的你能参加吗?
总而言之,大家要明白,万事万物都是有门槛的。门槛之内的人是圈内人,门槛之外的人是是圈外人。圈外人要想跟圈内人搞竞争,一般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大家去看汉末群雄,几乎全部的诸侯都是直接进入了创业模式,唯独刘备一直呆在求职模式。没办法,他确实要啥没啥,没地盘、没番号、没资本、没团队、没文化……就只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农民工”。当然,这种情况下,刘备其实也可以像孙坚那样,炮轰一切去积累带血的第一桶金,最后再想方设法地用几代人的装孙子,去慢慢洗白。成功洗白了,那是幸运,没有成功洗白,那是命苦。
庆幸的是,刘备在欲望极其强烈的时候,守住了底线。君子有所有所不为,我刘备是渴望创造一番事业,但是要我因此成为一个让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的黑社会恶霸,我是坚决不干的。刘备怀揣着一颗创业之心,辗转大半个中国,依附于天下过半的大老板,却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世人皆笑其窘迫,又有几人能理解其饱经社会毒打却始终坚毅的难能可贵呢?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没有经过什么社会的毒打,其实是不可能理解这背后的艰辛和可贵的。曹操回家募资准备创业时,刘备只是一个主动靠上去帮忙的小伙计;袁绍巧夺冀州的时候,刘备只是被安抚成了一个毫无根基的小县令,还身处匪乱的重灾区;老同学公孙瓒雄踞幽州的时候,刘备还是一个靠同学关系应聘入职的职场新人。
直到后来,刘备才慢慢混成了平原相,好歹跻身于公孙瓒集团的一个个小小的部门经理了。但与此同时,他的那些潜在的竞争者,个个都是老板越当越大,有限的核心资源在急剧地被垄断、瓜分。地盘、人才、资源,刘备啥也捞不着了。要啥没啥的刘备能怎么办?唯有打造好人设才能吸引点别人没顾得上的流量和资本呗。所以,总有人说刘备假仁假义,其实刘备对于广施仁义、与人为善这事是真诚的,因为那是他赖以生存的最后法宝了。
咱真不要去笑话刘备,现在有很多创业不顺的小老板,说得最多、最无奈的话是不是“咱以后不想那么多,先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把本分做好”?人性之中,通常是自带耍小聪明、想走快速通道的属性的,但若真有其他选择,有多少人愿意心甘情愿做个唯唯诺诺的老实人?
刘备其实是既有理想抱负又有能力情怀的,人家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逐渐依靠了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刘备带着他那帮“难民”兄弟,走到哪里,人家都说他那帮人能搞事吧?这是对他业务能力的认可。刘备走到哪里都能男女老少通杀地俘获人心,连刺客都被他折服了,这是对他为人处事的认可。一辈子就差没得瑟上天的曹操自始至终高看刘备一眼,将其引为与自己等量齐观的英雄,这是对其襟抱情怀的认可。可是,争霸天下,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要具备基本条件才行。具体大家可以去参考现在的公司注册,你得有注册资金、固定营业场所、启动资金、稳定团队、产品方案等等,不然你永远只能是个摆地摊的。
公元195年,也就是刘备从184年黄巾起义踏入江湖的第十一个年头,他终于迎来了自己创业人生正式启航的机会了,徐州士族联名举荐(实际上就是要挟),让陶谦把徐州托管于他了。相当于刘备终于能像模像样地以职业经理人或者创业型正式老板的身份去闯江湖了。但遗憾的是,任何圈子的都是排外的,行业大佬袁术就带头拒不成承认刘备的身份;任何巨大利益都是注定会被算计的,狼子野心的吕布直接背刺徐州,让刘备辛辛苦苦几十年重新回到解放前。
创业失败的刘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流浪打工生涯。老朋友曹操虽然与之惺惺相惜,但是能容他活下去的条件便是要他放弃创业的追求,心甘情愿地给他当一名打工人。其他如袁绍、刘表更是直接赤裸裸地利用,还是自带防范的利用。
岁月蹉跎,转眼又是十来年过去了,刘备终于在207年遇到了自己的战略策划师孔明。孔明帮他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思想和精神层面实现了一次质的跃升,使得他把之前20多年颠沛流离的经历和经验开始融会贯通,汇聚成了“独立自主”四个字。
很多人觉得“独立自主”这个四个字是可以张口就来的,这绝对是错误的、肤浅的。看看我们今天的职场,有多少人一辈子实现不了这样的自我觉醒?因为大多数人的等、靠、迁就、依赖意识是非常严重的,他们根本没有勇气去改变、去迈出第一步,谁都想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可被人利用的奴性。在刘备终于明确自己要排除万难搞自主创业时,我们再来清点一下当时的势力格局:北方的幽、并、青、冀、徐、兖、豫、司隶、雍州基本上都属于曹操一个人的了;中部的荆州现在还拽在刘表手里,但暮气沉沉了;东南的扬州在孙权手里,那已经成为了孙家的固定山头了;西南的益州还在刘璋手里,但是经营状况也不大好;至于交州那样的边角料,则没啥战略价值……刘备还是一无所有。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丞相的《隆中对》,现在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开口闭口说《隆中对》这不行、那不行,那好,牌面已经帮大家摆出来了,大家比诸葛亮更厉害,就帮刘备来个战略规划呗,看看除了益州和荆州这两块地方是刘备唯一的机会外,还有啥更优解?
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闻风而降。按照原来的剧本,刘备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最后就是被活活挤压致死。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刘备说自己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这话真一点都没错。一无所有、走投无路的他绝地反击,联合东吴打赢了赤壁之战,南下取回荆南四郡、战略融资借来了荆州、西进夺得了益州,并在晚年与二弟关羽前后爆发,汉中之战让曹操败北,襄樊之战让曹操意欲迁都。
可是,刘备一生的事业顶峰却注定只能是如此的绚烂而又短暂,他做不了历史的恒星,只能做一颗准瞬即逝的流星。随着江东鼠辈背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荆州全面失守,刘备包括后来蜀汉集团的王图霸业其实已经宣告破产了。弱者永远更依赖机会主义,但却更不允许沉溺机会主义。是不是觉得有点绕口令的味道?有过丰富的干架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如果你本身实力是干不过对方的,那就决定了你只有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才能干过对方,比如你喝醉了,情绪崩溃了,不要命了且一下把对方吓懵了,这种情况下你是可能干过对方的。但是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你喝醉了不要命,对方同样也喝醉了不要命了,你还是干不过对方。比如之前用过这招了,人家过了那个心理关了,照样往死里打,你依然干不过对方……总而言之,弱者干翻强者,得弱者在那个劲头上且强者恰恰不在那个劲头上的瞬间才有机会。
纵观蜀汉集团的最终失败,其实襄樊之战才是最致命的,夷陵之战倒是其次。战略上,老二和老三同心协力揍老大的战略格局是不可能完好如初了。人性这玩意,记仇是天性。所以大家不要去谈什么忽略伤害、忘记仇恨之类扯淡的话,所谓的放下仇恨在本质上都是利益妥协,而不是真正的情感割舍。刘备当时并没有找孙权报仇吧?两年后不照样可以找孙权报仇?东吴是不是又间接弄死了刘备,蜀汉是不是照样可以和东吴和解?但要说蜀汉和东吴回到当初的模样和状态,那都是不可能了。镜子一旦出现裂缝,裂缝就是无法消除,破镜重圆的故事很美,但不真实。
战术上,失去了荆州这样一个战术发起点和资源供应地,蜀汉的可选战术已经被限制得死死的了,就是出汉中北伐关陇这一条路了。那是一条难于上青天的战术之路,但是你蜀汉没得选,你只有这一条路。用最难的方法去解最难题,还建立在自身状态最为虚弱的基础上,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无解之题了。襄樊之战,蜀汉可怜到战术支持和战术配套都是穷到骨子里了,你蜀汉就得用能抗一百斤的身子去扛起一千斤的石头,你要么放弃要么去自不量力。也正因为如此,刘备去世后,孤身辅汉的诸葛亮才会显得那么伟大、那么感人,因为他差一点点就把几千年来人们认知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了,他几乎就凭一己之力颠覆了世人的认知。通俗点讲,他离开天辟地就差了那么一丁点。具体来说,就好比诸葛亮在那个时代差点就发明了飞机、火车、电脑等等。讲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了刘备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了吗?因为这道考题本身就是一个难度极高的题,再结合刘备的基础和条件,根本就是一道无解的题。
朋友们,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之中,一定会听到“虚无主义”这个词,但大家知道我们很多人都正在自我陷入或者被误导进入虚无主义吗?啥是虚无主义?就是要求你到各种虚拟、不齐全的条件下去解题呗。如果我跑到大街上,逮到一个人就问“你怎么没成为全国首富”、“你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全国首富”之类的问题,大家会怎么看待我?多少会觉得我有点不正常吧!那么,反过来,大家罔顾刘备的基础条件问其为何没能统一三国呢?人之一生,其实是相当渺茫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无形的樊笼之中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是活在一个有限空间里。能珍惜的人、能做成的事,都是极为有限的,没有任何人和事物会是万能的。所以,我们不要在一件大事之中过于放大个人的能力和影响。
咱举个例子,大家都做个数学题吧,可能某道数学题需要4个或者5个已知条件才能够解答得出,但是我就让你知道一个或者两个,然后要你去解答,你解答得出来吗?这跟你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吗?只有脚踏实地地在社会生活之中沉淀过的人,才能真正读懂刘备那样的人。因为往往只有类似的经历和见识才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解逻辑,否则,只会关注那虚无缥缈的成败本身。
刘备其实像极了我们现在的很多普通创业者。有一些想法,有一定能力,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呢?行业的核心赛道自己进不去,既有的市场份额自己撬不动,专业的高级人才自己请不到,清晰的战略规划自己弄不明,启动和运转资金自己筹不拢。品牌包装、产品策划、市场投放、战术突破、队伍构建、体系运行、文化管理、资本运作等等更是两眼一抹黑,你怎么跟那些抢占先机且有背景、有技术、有资本、有团队的成熟企业竞争呢?
我记得我曾经跟我儿子吹牛逼,说自己小时候学很厉害。结果被他一句话呛得很无语,他说你那么厉害怎么没考上清华北大?其实他问的,跟本文的“刘备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是一样的逻辑,都是摒弃先决条件单独讨论结果呗。我经常劝说大家要多学刘备,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刘备依靠有限的条件却交出了顶级的答卷。且不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类的气运问题,就单说白手起家,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创造出刘备这么大的功业?关键是,人家的功业是清白的,而不是肮脏的。
末了,总结一下刘备无法一统天下的原因吧。其实说来也很简单,这事对他来说难度太大,他的基础太差、起步太晚、实力太弱,纯粹是在逆天而行,能做到三分天下,已经是极限了。
最后也送一点建议给亲爱的读者们,大家读历史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环境去读,不要虚无地跟着那些节奏大师、成功大师瞎自嗨、瞎幻想。生活是具体的,历史是具体的,那些狗屁成功大师一天天说刘备这里失误、那里无脑,其实就是在忽悠大家的。这些人的本质目的其实就只有一个:他们希望看到更多他们想看到的人,这样才有更多人愿意相信他们想说的话。
把自己幻想成一个虚无的成功者,然后指望自己说啥都对,这就是成功学的根本秘密。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要当心、慎重!假如你们真的都相信了刘备啥都不是,曹操牛逼得不行,你们是会去学曹操还是会去学刘备?如果大家真的都去学曹操了,后面的事情大家就自己去推演吧!
半只烟l

24-03-18 15:58

3
一条金刀计,至今无解。[淘股吧]
这是历史上最恶毒的反间计,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阳谋的巅峰之作。
那么金刀计究竟恶毒在哪呢?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真的没有退路可言吗? 


公元367年,东晋大军压境,慕容氏节节败退。
  此时慕容垂力挽狂澜击败东晋大军,使其再也没有能力进犯前燕。
  慕容垂这位老爷子不得了,13岁参加战斗,一直到70岁,还在战场上厮杀。一生有58年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战争。最可怕的是,这老爷子没打过败仗。
  然而让慕容垂没有想到的是,他击败了东晋的进攻后,反而遭到亲叔叔慕容评与太后的妒忌和陷害,差点死于非命。
  为了活命和避免前燕内乱,慕容垂带着一家人连夜逃亡,跑到了前秦寻求庇护。前秦的苻坚,是个出了名的好脾气,素以爱才著称。对于慕容垂这样名满天下的英雄举家来投,高兴得就差手舞足蹈了,不仅以礼相待慕容垂一家,而且还给予高官厚禄,封为冠军将军、宾都侯。
但苻坚的谋臣王猛,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王猛是谁?王猛是一个“治国堪比萧何,谋略堪比张良,阴谋堪比陈平”的怪才,苻坚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在政治上太过柔弱,王猛的出现弥补了苻坚的这一缺点。苻坚能有如此成就,背后靠的就是王猛出谋划策。
在王猛看来,慕容垂不同于其他的骁勇良将,慕容垂文武双全深得人心,素有贤名,又是前燕皇族之身,这样的人是绝不会久居人下的。他让王猛感受到了对前秦国祚的威胁,而这是志于辅佐苻坚统一四海、兴盛前秦的王猛所绝不能容忍的。
  他几度找到苻坚上奏陈说利害,建议除掉慕容垂免除后患。但惜才的苻坚执意不听。王猛为了替君主免除隐患,决定自己动手除掉慕容垂。
于是,王猛开始筹划名震古今的杀招--金刀计!此计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把人性和反应算计的清清楚楚,退无可退,并且将之后连锁反应也全部考虑在内。
首先明里暗里向提议攻打前燕。一来是可助慕容垂一家人报仇,另一面也可以帮助国家开疆拓土。
  其次,答应王猛带兵攻打前燕之后,王猛又因为不熟悉地形为由,邀请慕容垂最有作为的长子慕容令来当向导。
  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步,假意和慕容垂攀上关系。出征前夜,王猛先把慕容令安排在军中,然后自己跑到慕容府中做客。
  酒过三巡,王猛喝的踉踉跄跄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看似无心的来了一句:
  “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
  慕容垂被王猛冷不防的来这么一句整懵了,但想到王猛之前举荐其子,今番又虚心前来求教,而且王猛身居高位,又是苻坚的心腹,趁此机会化解仇视,与王猛打好关系,也是好事一件,于是慕容垂顺势解下腰间的金刀送给了王猛。
  最后,有了这把金刀,事情就很好办了。王猛找来事先从慕容垂身边收买的亲信,让其带着金刀和一份假的口信去找慕容令,最终引发计划的连锁反应。
慕容令看到手持金刀的亲信,又听到亲信说他的父亲已经逃回燕国,让他赶紧脱身回国。
  慕容令想到王猛之前虎视眈眈屡屡逼迫,慕容垂身处异国又如坐针毡,此时母国有难,故土难舍,一切都合情合理,一阵思索之后,慕容令就趁着夜色的掩护,跑路回到了前燕。
  慕容令一逃,王猛立即在京城中发布了慕容令跑路的消息。慕容令成了叛徒,慕容垂害怕受到牵连,于是乎,慕容垂也跑了。但慕容垂还没跑太远,就被抓了回去。
  可惜的是,王猛的“金刀计”一环扣一环,却唯独没有算到苻坚放过了慕容垂,否则慕容垂必死无疑。为什么说金刀计是千古最强阳谋?
  从一开始,王猛就给慕容垂父子设下了生死局。
  征伐燕国,两人无论谁去,都意味着与燕国决裂,加上金刀计,慕容垂父子难逃身败名裂的结局。如果不去征伐燕国,那么慕容垂父子的投降动机就值得怀疑,苻坚也不会再重用他们,前秦将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所以说,一切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金刀计看透是死,看不透还是死,并且中计者死的合情合理、不明不白。设计者两袖清风、超然其外。金刀计究竟恶毒在哪呢?
  首先,用计的人太恶毒,王猛的心思十分缜密,此计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出问题,此计都会失败,但王猛预判了中计人的所有心思与行为。
  第二,对人心理的准确把握,可以说王猛已经完全摸透了慕容垂父子的心理。
  第三,能直接将慕容垂的亲信给收买,这是最可怕的,而且亲信的叛变悄无声息,毫无征兆,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第四,时间仓促,完全不给中计人反应的时间,只得乖乖中计。
  第五,中计之人连申辩的理由都没有。
金刀计,这个被视为天下第一毒计、天下第一的反间计,环环相扣、招招致命,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只有挨刀的份儿。
半只烟l

24-03-16 11:11

3
 空城计[淘股吧]


谎言的四种境界:
低级的谎言,是胡编乱造,
中级的谎言,是精心编造;
高级的谎言,是用一半真相包裹一半编造;
更高级的谎言,是每一句话都是真的,但是组合起来就是假的;
认知也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诸葛亮明知城是空的,却可以故作淡定;
第二层:司马懿明知诸葛亮使出的是“空城计”,却还故意不捉他;
第三层:诸葛亮明知司马懿识破了自己的空城计,却还可以继续淡定;

也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层:诸葛亮在撒谎;
第二层: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在撒谎,
第三层: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知道自己在撒谎,但是他还是可以淡定地撒谎。
因为司马懿都明白一个道理:自己与诸葛亮同在。
最关键的问题是:诸葛亮也明白司马懿明白这个道理。
双方的较量不在战场,而在千里之外的朝堂,这是最高境界的默契!
于是,做事也有三个境界:
第一层:我们知道对方在说谎;
第二层:对方也知道我们知道他在说谎,
第三层:我们也知道对方知道我们知道他在说谎;
但是我们依然允许对方光明正大地撒谎。
这就是做事的最高境界:平衡。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在说套话,我们也知道对方在说套话,大家都知道彼此在说套话,却还可以一起心知肚明、正儿八经的说套话,这就是形成了一套既定的社会秩序,而且维持了几千年。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社会也有两套秩序,一套是“显性秩序”,一套是“隐性秩序”。
“显性秩序”是普罗大众的,教你安安稳稳过好这一生,让你不要多想。
“隐性秩序”是少数人独享的,传内不传外,他们偷偷操控世界的运转。
我们平时在培训课堂、短视频、大众书籍里看到的,都只不过是安抚芸芸众生的心灵鸡汤。而像帝王术、绝学、天机、真相等等,永远不可能在普罗大众中流传。

为何我们都在喝“鸡汤”,却看不到“真相”?因为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相”从古至今都是少数人才能掌握的。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发现了这两套秩序的关系:
“显性秩序”浮在表面,围绕“道德”展开,人人都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号和嘴里。
“隐性秩序”潜在水下,围绕“利益”展开,人人都只做不说,只应用于实际行动。
所谓“透过表象看本质”,就是指要穿过“显性秩序”去窥见“隐性秩序”。
你看到的公平正义都是表象,社会的本质其实弱肉强食。
所谓“看破不说破”,指的就是“隐性秩序”只可被默默使用,但千万不能说出来,一说就会惹祸上身。
“显性秩序”是幌子,是大家互相标榜的口号,你要是完全按照这套秩序行事,必定会一事无成,而且被大家嘲笑。
“隐性秩序”才是“本质”,你直接用就行了,要是非要把它说穿,就破坏了这两套秩序相辅相成的结构,肯定要受到惩罚。
因此,很多真话是不能说的,你只要说出来马上就有灾难,因为你破坏了整个社会的运转秩序。佛曰:不可说。

要想推导事情的进展或者看透一个人,不能用“显性秩序”,必须要用“隐性秩序”。由于“隐性秩序”的维系都是靠“利益”,所以这套方法也叫“利益分析法”。
所谓“利益分析法”,就是每遇见一件事,要迅速切割成不同的利益方,用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推导每个人的行为,千万不要被他们满口的仁义道德所迷惑。
切记: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表面上看是能力和机遇,其实是看他和谁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看他代表了谁的利益。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那些风光人物,基本的都是利益团体操控的玩偶。
弄懂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能瞬间想通之前很多想不通的事:
比如,很多人挂在嘴上说的全是“仁义道德”,张口就是要利他,但是内心盘算的一定是利益。因为一个人内心越缺少什么,就会越要展示什么。
比如,一定要小心那些嘴上说话很好听的人,这些人内心盘算也往往更深。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嘴里说的话,你只能看一个人的实际行动。
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是嘴里一套心里一套,很虚伪。但是这种人往往在社会上混的开。
为什么做实事的人往往总是吃亏?因为他们做事遵循了“显性秩序”,但“显性秩序”是只能说而不能做的。

世界的本质,就是构建出的各种假象:

往小的方面说,生活处处都在造假:财务做假,收视率作假,电商刷单做假,直播数据作假,粉丝量作假,投票做做假,就连奶茶店都得花钱请人制造排队的假象。
往大的方面说,商业的本质就是假象,看看我们身边吧,每天都有各种公司花费投入金钱在影响我们,从广告、包装、促销、到电视、电影等等,采用各种各种方式渲染,从而影响你和家人去消费,从中牟利。
资本的本质也是假象,资本大鳄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再进入之前先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大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这恰恰也是这个社会最了不起的地方,它通过一系列表象迷惑我们,考验我们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凡是能同时看到这两套秩序的人,都能走向成功。
相反,如果一个人眼里只能看到第一套秩序(假象),就会因为被假象蒙蔽而被社会淘汰,甚至被人不断收割。

真到假出真亦假,假到真处假亦真。
《金刚经》里一直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我们不执着于表相的时候,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这也叫:“不着相、不住相”。
《孙子兵法》里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意思是:你看到的是虚的,往往是实的;你看到的实的,往往是虚的。
《金刚经》里还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一切表象,都是我们内心的身处的虚设,如果你能看到各种表象背后的本质,你就彻悟了。
这就叫:“借假修真”。借着假合的表象来求得真我,修成正果,这是人类最顶级的智慧。
真到假处真亦假,假到真处假亦真。一切的人、事、和手段,都只是一个“相”。
其实,人不是活在“真相”里,而是活在“希望”里。人一旦发现了没有了希望,才是真正的绝望,而“假相”的背后正是各种“希望”。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看透世界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那些能够带领大家看到希望的人,就是这个世界真正的英雄。
最后,我仍然忍不住想提醒一下大家:
人生最难得的,不是你经历风雨后看透了真相。
人生最难得的,是当你看透真相后,还能守住那颗初心。
忘掉真相,回归初心,你就彻悟了。
愿你翻越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河小白

24-06-27 17:21

2
古代使用大锤的十位猛将,李元霸上榜,岳云能排第几?[淘股吧]
10、梁师泰
兵器:镔铁轧油锤
梁师泰是《说唐》挂锤庄的庄主,天生神力,能倒拖两头牛,行走百步。瓦岗打铜旗阵的时候,梁师泰首次出场,他手持一对160斤的铁锤,两招速败单雄信。
后来梁师泰碰到了半神半人的李元霸,成了李元霸的先锋大将。梁师泰在前往扬州夺玺的路上,遇到了隋唐第六位好汉伍天锡。伍天锡可不是好惹的,三招就斩了梁师泰,这也引起了李元霸的不满,一锤震飞伍天锡!
9、王双
兵器:流星锤
《三国演义》里,用锤的猛将很少翻遍全书,也只有王双一人。王双是陇西人,身长九尺,虎背熊腰,魁梧似金刚。王双的兵器有四件:一把重达六十斤的大刀,还有三颗流星锤。
正面对敌,王双就用大刀,偷袭暗算,王双就把流星锤作为暗器使用。王双流星锤的表现不算差,迎战蜀汉时,王双用流星锤斩了蜀汉两员武将:谢雄、龚起。此外还打伤蜀汉后期名将张嶷。
8、严成方
兵器:擂鼓瓮金锤
严成方从小在军营长大,小时候就对武学有浓厚的兴趣。严成方力气很大,普通的兵器使着不顺手,父亲就教了他一套锤法。严成方是个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锤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岳飞征剿杨幺时,严成方与岳云大战八十余回合不分胜负。直到岳云用了诈败之计,才把严成方击败,然后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兄弟。严成方后随岳飞出征,车轮战陆文龙,单挑金将连儿心善,被四十合击败。
7、秦用
兵器:熟铜倭瓜锤
秦用是秦琼的义子,身负锤将的先天条件,天生神力。秦用年纪不大,但力量和速度都很强,令人啧啧称奇。秦用拜边山九阳观主贺昆为师,学得一身好武艺。
都督红海防守瓦口关时,秦琼率兵攻打,秦琼没有多大把握击败红海。铜锤秦用上阵后,一锤子就砸翻了红海。秦用运气不好,英年早逝,替秦琼接宇文化及献的假玉玺时被暗算偷袭而死。
6、岳云
兵器:八棱梅花亮银锤
岳云是岳飞的儿子,从小就长得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岳云不仅力气大,适合练武,他还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每逢战事,岳云都勇猛异常,一马当先,冲锋在前,被誉为常胜将军。
当时岳飞麾下有一支能征善战所向无敌的岳家军,也就是背嵬军,其主将就是岳云。牛头山大战,岳云大战金弹子八十回合后渐落下风。这时候牛皋一声大吼,分散了金弹子的注意力,岳云趁机一锤子打翻了金弹子。
5、薛葵
兵器:擂鼓瓮金锤
薛葵是名将之后,曾祖父是大唐名将薛仁贵,曾祖母是女中人杰柳金华,祖父是猛将薛丁山,祖母是樊梨花。薛刚清明节插柳时,恰逢其妻纪鸾英身怀六甲。
薛刚遂指葵花为名,说如果生女名字便由纪鸾英来取,如果生男就取名薛葵。薛葵乃上界铁石星官临凡,天生力大无穷,古代演义里,力气大的只能用锤,其次是刀。薛葵使用一对金锤,四方征战,罕逢敌手。薛葵的战绩是2天1夜,连破敌营关隘城池53处。
4、完颜金弹子
兵器:擂鼓紫金锤
镔铁盔,乌云荡漾;驼皮甲,砌就尤鳞。相貌希奇,如同黑狮子摇头;身材雄壮,浑似狻猊摆尾。完颜金弹子体态魁梧,力大威猛,相貌好似黑狮子一般,手持一对擂鼓紫金锤,有万夫不当之勇。
牛头山之战,金弹子前往助战,得知父亲粘罕被岳云打伤,单枪匹马挑战岳家军。三场交锋之后,金弹子大显神威,三四锤打败牛皋,十几个回合击退余化龙,七八回合战败董先,二十回合杀退何元庆,连猛将张宪也不是他的对手,岳家军只得挂起免战牌。
3、粘得力
兵器:震天紫金锤
梦魇级大将,一对大锤一百二十斤。粘得力很厉害,但他的名字很像一种强力胶。朱仙镇之战,头阵交锋,粘得力一招败牛通,四五合败罗鸿。
宗良、余雷、欧阳从善、郑世宝一同上阵,粘得力以一敌四,越斗越有精神,大战四十余合,四员小将受挫败北。第二阵,岳雷派出十员小将大战粘得力。粘得在四员金将的帮助下,竟然杀得十员小将招架不住,落荒而走。后来正好遇上关铃、陆文龙、樊成、严成方、狄雷五人前来投军,他们五个又联手打粘得力。五人联手,才勉强将粘得力击败。
2、裴元庆
兵器:八棱梅花亮银锤。
根据《隋唐演义》设定,裴元庆是哪吒临凡,自然很厉害。裴元庆没有变出三头八臂,拎着八个大锤狠砸元霸,那是给元霸面子。裴元庆的力量很大,在裴元庆面前,猛将单雄信就像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子。
四平山之战,裴元庆用两把势大力沉的大锤,竟然将宇文成都震下马来。宇文成都可以说是狼狈不堪,直接口吐鲜血昏迷不醒。要不是手下拼死抢救宇文成都,他早就成为裴元庆的锤下之鬼了。裴元庆这么厉害,也只能勉强接住元霸三锤,再多半锤,裴元庆就得归西,重新做哪吒。
1、李元霸
兵器:擂鼓瓮金锤。
李元霸,是一个半人半神的角色。李元霸,面容憔悴,身形瘦弱,看上去很像树先生,却隐藏着惊人的神力。他的双臂,注入了四象之力。他所持的那对擂鼓瓮金锤,单个重量高达四百斤,两个相加便是惊人的八百斤!这种力量,放在《西游记》里也是个狠角色。
李元霸所拥有的力量,举世无双,无人可敌。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拥有极高的防御能力,任何暗器或偷袭对他而言都形同虚设,弓箭和暗箭的威胁对他来说微不足道。在隋唐的诸多英勇好汉中,无人能在他面前挺过三锤。
在四明山的那场战役中,李元霸以一己之力击溃了十八路反王的百万雄兵。而在扬州的“反王夺魁大会”上,他更是大展神威,击败了被誉为天下第六好汉的伍天锡,所向披靡。到了紫金山一役,他更是将宇文成都击败,双锤在手,面对185万大军也毫无惧色,这等英勇,仿佛是天神下凡。他的对手不应该是宇文成都、裴元庆、罗成,他的对手应该是孙悟空、哪吒、杨戬。

就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八大锤大闹朱仙镇。四个人也就记得个岳云。一看拿锤的都知道肯定是员猛将。天生神力。哈哈。
河小白

24-06-20 20:53

2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