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读书随抄-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23-07-22 21:15 368次浏览
一念放下了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修心是一个练心的过程,心学呢,就是一门不断剖析心为核武,心在何处,如何练心修心的学问。
练心即是忍辱,忍辱也是为了练心。
之所以要练心啊,是因为我们的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怎么听话,它就好像是一只盘踞在蛛网中心的蜘蛛。
只要蛛网也有动静,蜘蛛就立刻出动,要去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
我们的感知啊,就好像是蜘蛛网一样,眼睛所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鼻子能闻到的,身体感受到的,外界的风吹草动,都能够触发我们的神经,而神经经过加工到了大脑里啊,又是另外一番情形。
于是,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最终变成了对我们心境的影响,而心境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到我们的行为。
这就好比说,有的人很容易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像是黛玉葬花。
不理解的人啊,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很矫情,但是其实呢,这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他们的内心受不了外界的一点点刺激。
稍微有一些变化,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随静转。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身体对外界的反应。
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你能意识到,有时候你根本无法意识到。
而即便你能意识到,身体刺激的反应,有的是可以控制的,有的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
比如一根针刺到了皮肤上,皮肤下意识的就会紧缩,这是肌肉反应,根本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同样的天气热了,身体会流汗,体力活儿干多了,身体会疲倦,不睡觉,大脑会困顿。
这些都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我们要去控制它,不回应外界的刺激,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更何况还有很多的刺激,身体的反应快到可能你根本就无法意识到。
比如危险来临的时候,大脑还没有反应过来出了什么状况,身体就已经开始要抱着脑袋或者是护着眼睛。
这都是本能的反应,你的理智和情绪根本都没有参与,他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我们的情绪啊,其实也是如此,当条件具备了,情绪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就叫做因缘际会。
比如你听到了辱骂你的声音,你看到了让你愤怒的场景,有时候甚至不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即便是脑海中的回忆,这种不真实的画面也能够让你的情绪具备了酝酿和发作的条件。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外界的条件就像是一个导火索,如果你心中条件成熟,正好有一堆火药,那自然可以引爆你的情绪。
反过来说呢,倘若内心没有这些因素,心中是一片宁静,外界哪怕是熊熊烈火,你也照样可以安然处置,心随静转。
这就是我们凡人普遍的现状,而烦恼也是由此滋生。
心学中讲啊,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这个意之动,其实就是心随静转,一直动,是被动的在动。
那么换言之呢,如果翼不动了,不是就返璞归真,回归到了无上无的心之体,心之本源了吗?
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能够让这个易停下来,这个意到底又是什么呢?
意之动。
这里的意啊,有几重概念,首先呢,它是意识,而意识中又包括了潜意识和我们的主观意识。
主观意识比较好理解我们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各种感觉,这就是主观意识。
如果细细品味,其实我们都能分辨出来哪些是受了外界的影响而产生的意识和感受的变化,那么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情绪都是源自于主观意识的变化。
换句话说,情绪就是意志动的一种表现。
除了主观上我们会有情绪的波动,潜意识中呢,也会有同样的波动,比如莫名其妙的会对一些人或者事产生喜爱或者是厌恶的态度。
这其实就是我们接受了大量的微不可查的信息,内心中自然而然生出的感觉。
有的人恐高,有的人有密集恐惧症,有的人则是对封闭的空间有着强烈的抗拒。
这些不能说是情绪,但是呢却也是意志动的一种表现。
就拿恐高症来说,同样过一座独木桥,平地上的感觉和万丈深渊的独木桥给人的刺激绝对不一样。
但是桥还是那座桥,宽度一样,强度一样,仅仅是背景的不同,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就大有不同,而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一只动其实就是人对外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并不是发自本心的关照,而是经过了加工的感觉。
本心的关照应当是如同一面镜子,你来什么就照什么,而我们有了抑制动的感觉,它更像是一种应激反应,就好像是做膝跳反射。
你敲一下膝关节的反射区,带来的不仅仅是小腿的弹跳反应,可能还有你内心的想法。
小腿是不是真的会跳呢?
不跳是不是会代表我有问题啊?
敲击的反应怎么这么痛?
等等一系列的内心的反馈。
当内心不受控制的时候,我们的心啊,其实时时刻刻都在做复杂的应急反应。
因此,外界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的内心就会随着变化而变化。
就好像是一条变色龙,把它放在绿色的背景前,它就会变成绿色。
放到了红色的背景前,它又会变成红色。
变色龙自己无法控制颜色的改变,甚至他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皮肤已经发生了变化,内心不受控制,这就是心随静转。
人最难受的就是心不受控制,你会不由自主的难过。
不受控制的间歇性抑郁压力不可避免地从四面八方而来,人在家中闲坐,都会莫名其妙的一阵难过。
就算是丰衣足食,家财万贯,可是也会感觉到生活失去了目标,人好像悬在空中,不上不下,内心无处安放的滋味更加难受。
心学的练心,练的就是要能降服其心,不让心到处去乱跑。如何才能降服其心呢?外来的刺激,首先你要能意识到这是你的感受,如果你回应他,那么就是意志动。所以其次你要做的就是训练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动地去回应它。道德经里有一段文字说,视之不见,名曰宜,听之不闻,名曰兮。

修心的功夫,就是要练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并不是让我们不看,不听,不想,而是不要被看见的,听到的所感染。
不要看见高数就害怕,听到音乐就躁动,而是要静静地如同一个观察者,去观察世界的现象,用本心的智慧去思考事情的本质。
没有开悟的时候,我们都是用凡夫俗子的眼睛,耳朵去看,去听,去感知这个世界,所以你只能看到你关注的事情,只能体会到肉眼所及的现象。
并非是你不想去感受美好,也不是你不愿让自己的内心平和,而是你的内心还没有被驯服,所以目之所及,好像处处都是苦。
当你能够降服其心,眼前的干扰没有了,即便外界有各种刺激,但是你的心能够坚如磐石,不醉春风,心之所向,世界自然大不相同。
凡夫俗子会伤春悲秋,心会被环境的变化折磨得七零八落,而本性自在的人就不会丝毫受外界的干扰。
还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生活的美好,这就是境随心转。

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一念放下了

23-07-22 22:37

0
@一念放下了 要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见怪不怪,唯一的目的就是好像他未发一样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内心还是一片平静,一动不动,这就叫做和,这才是中庸里面真正的中和之道。
一念放下了

23-07-22 22:01

0
其实背后就是这个理念,大家都看着,有好处的事情就不要去参与了,因为盛极必衰,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事情必然会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当下的繁华当成了长久的,甚像不要觉得现在什么好就要去学这个技能。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不要用单一的价值观去看世界,世界本来就很丰富多彩,不需要谁动不动就去改变什么世界。改变人类的生活。三百六十行不说行行出状元,可是行行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没有必要都要去做什么博士,硕士都要去改变世界。王阳明就教导弟子说啊,人要随才,其就才是其所能为。
一念放下了

23-07-22 21:59

0
倘若你没有自己的认知,没有自己的理解,总是追随主流的选择去定义才华的概念,那么你将永远都是踏空节奏的那一拨人。
一念放下了

23-07-22 21:46

0
@一念放下了 心平气和不算静,未发之中方得定,红尘炼心!!!
一念放下了

23-07-22 21:19

0
@一念放下了 修心的功夫,就是要练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并不是让我们不看,不听,不想,而是不要被看见的,听到的所感染。
不要看见高数就害怕,听到音乐就躁动,而是要静静地如同一个观察者,去观察世界的现象,用本心的智慧去思考事情的本质。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