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生活悟道

23-06-30 22:26 336次浏览
传奇YY霸业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周末了,聊点玄乎的吧。我也不知道我的经历的是什么,姑且抄袭下王阳明叫悟道吧。因为乍看起来还是挺像的。从悲惨的中年危机中走出来,还是有点东西的。全文略长,请慢用。

王阳明时刻
33岁时,我遭遇非常严重的危机,其实和中年无关,就是遭遇了一系列的危机。职场不顺,面临失业;财务危机,负债累累;亲人离世,举目无助。那时,每天下班,我会独自一人在海边走两个小时。不断地想,为什么会这样?有次还给家人发了条短信“对不起”,像极了网络上看到的破财后跳楼的心态。每天独自走啊走,持续地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没有财富,没有希望,人生是否还有意义?人生真正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不断地想,我还年轻,身体也还行,我还有工作,有老婆,有孩子,还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好好过过小日子,总是可以的。当年毕业的时候,我也只是想找一个消防员的工作,领取微薄的工资,做一点点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就够了。人生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满社会的舆论,对财富的惯性追求,让我们迷失了最重要的生活本质。

我们有地方住,有东西吃,空气可以呼吸,甚至还有无数低成本的娱乐。财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需求还是欲望?生存之外的追求是有意义的吗?其实可能没有意义。这个世界只有两样东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是自己的身体,二是自己的认知。而责任,认可,财富,功名利禄,学区,传承都是认知的一种。我的认知是闲云野鹤时,这些就都是浮云,不值一提。所有的重要性,不过是想象。只要简单的认知调整,整个世界就可以完全不同。成功与否?是否有意义?什么才是重要的?只在我的一~念~之~间。

我不断地想,过去我做错了什么?我期望的是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来改变现状。一直想,一直想,每天走,每天想,走了两个月。然后就开始行动。

35岁时,经过努力,我的人生早已回归正轨。有车有房,儿女双全,无债身轻,稳定高薪。然而仍然时不时的纠结人生应该怎么过。在某天上班的路上,我却突然悟道了:人生的目标不是由世俗决定的,不是由财富决定的。不必每日纠结,自己是应该坚守初心做好自己,还是巴结社交往上爬;自己是应该委屈妥协,还是坚持自认为的正确;不必纠结是要离职创业还是继续在职修行。因为我的目标很明确:感受人生,发掘更好的自己。而什么才是更好,我自己说了算,与他人无关。无论结局如何,基于体验人生,出发时我就已经赢了。

走在路上,我突然想明白这点,不禁潸然泪下(原来这词是真的)。我突然好轻松,无比的通透。我开始感受这个世界。沉浸到音乐中,觉察天空的美丽,观察路人的匆忙,观赏池中的游鱼,甚至看到树叶飘动,心中都有一丝愉悦。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心里似乎空空的,淡淡的,却藏着丝丝欣喜,充满了力量。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王阳明时刻吧。

此后,我便开启了新生。虽然,看起来,我还是之前的我。外人看起来甚至没什么区别。而我自己知道,我的心态早已天翻地覆。

我可以很容易的跳出自我,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审视自己的感受。似乎有一种“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然。没有躺平,没有内卷,只是拥有了无穷的能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觉醒的力量
悟道以后,我感觉自己在各方面明显比以前要强了很多。内心富足,同时怀着一丝欣喜和慈悲。很多境界达不到,但是似乎也已经到了。

由于认知世界的方式,由外界主导切换为了内心主导。对于事物的评价主要看自己,而不是看别人,看外界权威。原来,我们很多的内耗在于自我的道德评判和外界认同的不一致。加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了许多人的期望,妻子的期望,父母的期望,朋友的期望,老板的期望,同事的期望。当自己的行为结果没有达到期望时,我们就会有自卑、焦虑、恐慌、不甘等等负面情绪。真正消耗我们大量能量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这些负面的情绪。

极度自洽
而一个人在悟道以后,这些负面情绪,就好比一阵烟被风吹走了。我关注的只是自身的感受,同时我觉察着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像是“自我”看着“超我”压着“本我”在做事。你会发现让你发生某个情绪背后的原因,原因背后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很荒谬的。回望过去自己的一些表现,也会觉得很幼稚。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我这有点“本性自足不外求”的感觉。也许我以前看过这句话,但没什么感觉。朋友说后,我才觉得。好像是这么会事。我不但可以放下旁人对我的期望,同样可以放下对别人的期望。这就好像一个人力量满满,并不需要外人的鼓励、认同,相反,有无穷的力量甚至可以溢出给别人。

举个小例子,要写个PPT,其实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认真的写。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老板觉得不好,批一顿。也没有委屈,就是觉得:哦,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老板是不认可的。就是知道这么个客观事实。没什么好难受的。被老板狠夸一顿,也不高兴。原来自己做的水平在职场上还是能混得开的。也就是一个事实。我体察着自己遭遇不同结果时的感受,很有趣。

佛教也有一个类似的说法叫"本自具足"。意思是每个人内心本来就具备了觉悟和智慧的潜力,只是由于烦恼、执念和忙碌等因素的遮蔽,使得这些潜力未能充分显现。因此,修行的目的就是去除这些障碍,唤醒内在的智慧和觉悟。

觉悟后本性自足,于是自己做事是比较纯粹地按照自己主观意愿去做的。这就像一直穿小一码的鞋子突然换上了合适的鞋子,舒服且契合。

在这种心态下,我做事情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就是心无旁骛做一件事的时候,忘了时间,似乎沉浸于某种境界,效率很高,一晃就过了很久。我觉得这是本性自足的根,长出了知行合一的树干,再长出了心流的果实。鹰眼看风很多文章,一写就是几千字,就是这么来的。

相反的,一个人上着班,却想着做自己的事,又不能放开了做自己的事。自然是自己的事没做好,班也上得迷迷糊糊。

用和道无关的话说,就是那句话,解决事情前,先解决情绪。做不到本性自足,哪怕是让自己先爱上自己的工作,然后再开始工作,也会愉快很多。否则工作就会是一件很难受的事。

内心强大
道可道,非常道。很多东西确实不好说,因为更多的是个人的感悟和体验。一些人有一些类似的经历才能感同身受,更多的人看了只会觉得这人有些神叨叨的。

还是尝试说,因为我认为分享是美德。我以前和朋友说我现在无所畏惧,哪怕一切清零,让我从头来过,我也觉得没什么。也许是我经历过一些起伏,有了一些底气。也许是我认识到我收获的认知才是我真正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别人永远也夺不走。也许是本性自足不外求后,我就是感觉自己有无穷的能量。

内心强大的表现就是可以平和的接受任何的结果。当然,并不是说一个人已经摒弃了七情六欲。而是能波动他情绪的事件阀值比普通人要高很多。背后的原因大概是:小事没必要争;大事在自己的心中,别人无法左右。

《天道 》有这样一段情节:丁元英惯先付钱再吃饭,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去吃早餐,吃完早饭正准备走,却被摊主拦住要钱,丁元英愣了一下,没有争辩,立马又掏钱给了卖早饭的摊主,一个食客在旁边提醒道:这个人已经付过钱了,你记错了。

在丁元英的眼里,多付一次钱不是什么事,不值得自己多去花费口舌、情绪。这是一种极度的理性和清醒。而大多人在这种场景下都会执念,甚至怄气,愤怒。情绪化是身为动物的本能,并不是人最高的优势。

还有一段情节:丁元英去饭馆吃面,老板问丁元英做什么工作的,丁元英对老板说:没有工作,你要是不嫌弃,我来给你打工,老板听完,一脸不屑的说道:这么大的人,说话不着调,光吃不干活,也不嫌丢人。

丁元英听完,丝毫没有受影响,继续吃面,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为了面子,都会争论一番,丁元英没有这么做,还是不争。

丁元英几乎财富自由,却蜗居在四线城市一个小地方,住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夏天用湿毛巾降温。时不时的还吃泡面。但是他并不是什么都不争,而且想争的地方有能力去争。比如帮助朋友坐上国企总裁。从0到1把格律诗建成国内一流音响品牌。做基金赚上亿分红。说服得道高僧。

不争,不怒不是遇事不如意,心理学上去合理化的阿Q;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不在乎外界的纷扰,但求内在的富足。

一个人内在富足的时候,把他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他都可以基于当前的状态去重新出发。这就是本性自足的强大。

纯粹朴素
很多人的生活是这样子的。上着班想着陪孩子,陪着孩子想着看电视剧,看着电视剧又突然担忧自己的未来。而觉醒的人是纯粹的。工作的时候就是只是工作。陪孩子的时候就只是陪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也只是看电视。

有时候,我在专心学的时候,儿子跑过来说“老爸我们下去踢会球吧。”。我可以放下就去陪他们踢球。而且全身心投入其中,这对我对孩子都是放松。过程中,锻炼了体能,感受了配合,进球丢球的喜悦挫折。成长是终身的事,享受当下的美好也是终身的事。用力过猛则无法持久。简单一点,纯粹一点,耐心一点,淡定一点。开悟后会显得没心没肺,但是有时候又很天真淳朴。

就这样生活着,淡定与从容之间,享受每一刻的美好!

我后来也意识到,纯粹其实也是对觉醒状态的保护。也许不少人都有过和我类似的王阳明时刻,但是随着工作生活的消磨,又逐渐回到了之前的状态。我就比较刻意地创造纯粹的时间(冥想之类的也是这个思路)。比如我上班是需要走路的,这段时间,以往我是一定要听点东西的。要么得到课程,要么故事,要么音乐,脑子里也想着一堆事,埋头赶路心事重重的样子,或者一边走还要一边看手机。而觉醒后,我常常只是听着喜欢的音乐,抬头看天,看看风景,看看行人,闲庭信步。放空自己,停止思考,让自己享受一下自然,感受心底不断涌出的无名愉悦,像充电一样,越来越有力量。正是这些纯粹的时刻,让我可以持续保持清醒的状态,不至于深陷泥潭。

悟道是怎么发生的?
释迦摩尼35岁觉悟开始传教,王阳明35岁龙场悟道开始所向披靡,这些人为什么会悟道?又为什么是35岁悟道?我看了一些传记,结合自己的感受。我觉得有如下两个主要条件。

独立思辨
悟道并非突然发生,而是长期持续的思考 + 多次大起大落 + 一次灵光乍现。

从大学的时候,我就认为。一个人上大学需要培养的并不是什么技能,而是内在素质。内在素质包含三个自我。

自我认知:能够认识自己,自知者明说的更多是自己的能力边界。而我说的自知,更多的是意识到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自己是什么?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自己要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认为的那个自己?情绪上,时时反观自己,为什么会为这个事而烦恼,这个事真的那么重要吗?

自我激励:永不停止地学。“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对此我深有体会。如果我发现自己一段时间没有学,我就会特别难受。自我认同感特别低。所以我不自觉的会逼着自己多学,多想。有时候这也给了家人很大的压力,因为我看不得人一直懒散,散漫的样子。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五年都看不出来差距。但是十年、二十年呢?80后以后的人,永生的概率可不低呢。

自我排解:也叫做抗挫力。是强大内心的体现。遇到任何问题,左手温暖右手。左边的自己问问题,右边的自己回答问题,经过多轮的沟通,问题往往就被排解了。思辨多了,看问题就不会极端。绝大部分的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事件都有两面性。我现在回过头来,就很感激自己年轻时遭遇的各种磨难,就是这些磨难让我成长。

还记得有次和朋友聊天,聊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方法论,成功学,很多大师、大佬传递各种思维方式。我说以前我也很相信这些,曾经很认可《得到》,因为一句话“得到请中国各个领域最牛逼的人来制作一门相关领域的课程”。那么学这个课程一定可以让自己进步,瞬间拉近自己和顶尖水平的差距。也确实如此,很有帮助。但是,几年以后,我开始不那么看重这些。我觉得人最终还是要向内求,不断地去发掘自己,理解自己。通过自己去理解“道”层面的东西,自己去梳理方法、思维、逻辑。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想?客户为什么会这么做?妻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根源是什么?发掘越多,就会越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这样的方法论,这样的思维才深刻,才是自己的。当这样的思考锻炼多了,一个人思考的水平就会持续上升。而智慧就会默默生长。

道法术器,很多方法不适用,解决不了问题,就需要上升一个维度去解。没有上一层的理解,下一层的认识始终是盲人摸象。升维思考,降维执行。

关于独立思考,前面文章也有更多的论述:看清长期大势,坚持独立思考,避免头破血流。有兴趣的可以翻下。

经历磨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不是降大任不说,但是人的成长真的是必须要经历磨难的。这应该是人最大的公平了。

我曾经得了一种病,每日都得承受病痛折磨。那段时间里,我默默独自承受着。痛苦使人深刻。每次面临这样的痛苦,我都在心里告诉自己,痛苦使我成长,只有痛苦才能让我思考更为独立,只有痛苦让我的思考更为深刻,痛苦才能让我具备与众不同的深刻思考。而越是疼,我就越有更深的领悟。我大概记得,是受了尼采的一本书的影响。而也确实如此,在痛苦中,我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有了与众不同地思考方式和思维角度。

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中,我居然理解了尼采。我深深地相信,痛苦可以给人不一样的思维。我也相信尼采的痛苦成就了尼采。也理解了司马迁在宫刑、牢狱之后才成就了《史记》。也理解了: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老一辈教育我们要能吃苦,大多是身体的苦。而更应该吃的其实是心苦。天天汗流浃背送外卖是一种吃苦,但这种苦不涨心智。不喜欢做的事,说服自己喜欢做;可能没有结果的事,全力以赴去做;可以安稳过日子,却坚持未雨绸缪;想刷手机却拿起了书;没有人教,没有人做过,自己硬着头皮琢磨;旁边一堆人指指点点让你做这做那,你坚持专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这些苦吃多了,才会开心智。其实我觉得这也不叫吃苦,这叫追求更高级的快乐。生物学上说,就是追求内啡肽,而不是多巴胺。

独立思辨加上足够的阅历,再经历“职场不顺,面临失业;财务危机,负债累累;亲人离世,举目无助”的洗礼,在某个放下一切时刻,空空如也的身心里,就滋生了道。于是,我悟了!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走出来了。很多人没有,被苦难折磨得不成样子,懦弱,保守,疲于奔命,甚至奴性缠身,没有机会走出来。而从困境中爬出来的人,则会豁然开朗,很多事情会看得很淡。一个人活着,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就是生命,灵魂自由。

王阳明也好,释迦摩尼也好,泓一法师也好,都是在年少时接受了很好的教育,青年时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而后在中年实现世界观的颠覆。

为何都是35岁?因为35岁,大脑才真正发育到了巅峰状态。而这个巅峰状态可以一直保持到65岁。而35年也是一个人长大去经历风雨需要的时长。所以,人生也不用着急,也不用焦虑,我们都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觉醒,去领悟。我常常说,我的人生是从35岁开始的。因为在35岁之前,我的人生是被环境推着走的,我就像一滩水,顺着这个社会力量、舆论挖好的沟渠在流淌。35岁前,那只是一具肉身。而在35岁,我才开始有了自我的觉知,那才是我,有灵魂的我。我珍惜着,享受着,每一分,每一秒。

美好愿景
现代人普遍处在痛苦之中,绝望地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强迫着追求各种身外之物:名利、财富、地位、配偶、爱情,欲停息而不可得。而如果真的能够体悟到“本性自足不外求”,就会成为一种更加健康、自在、自由的人。这样的人依然有雄心大志,但是那将不再是一种被强迫般的“不满足就会痛苦”的感受,而是处于一种自在满足状态下人类慈悲天性自然发挥的结果。

衷心祝愿大家都能早日悟道!不负此生!

鹰眼看风,佛系更新,真诚分享。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