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人生篇》—记我们生命中所有值得铭记和分享的东西

23-04-29 13:51 9776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看到《夜空总有最大密度蓝色》里面有个三丁目的时候,想起我很喜欢的杨千嬅唱的再见二丁目。丁目,原来类似于汉语里“街”、“胡同”一样的概念。

原来我非不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 衣衫薄
打开淘股吧APP
46
评论(116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大脚力量

24-05-27 06:26

0
躺平
河小白

24-05-26 21:30

2
河小白

24-05-26 21:24

1
人到中年谁不是在生活里匍匐前行 

书里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剧团准备公演戏曲《奔月》,却在选青衣时犯了难。
青衣是中国戏曲舞台的旦角,对演员要求极高。团长考察了许多人,都不满意,直到筱燕秋的出现。
那一年,19岁的筱燕秋肤若凝脂,眉如青黛,一颦一笑,浑身上下散发着青衣的潜质。对此,剧团团长夸赞道:“这孩子黄连投了苦胆胎,命中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由于这句话,筱燕秋迅速成了《奔月》中主角,饰演A档嫦娥。
而她的老师李雪芬因此降格,作为B档嫦娥。
一时的荣耀,让筱燕秋变得目空一切。
有一次,在李雪芬指导时,两人发生摩擦,筱燕秋很不耐烦,直接抄起一杯开水,浇到老师脸上。李雪芬被救治后并无大碍,而筱燕秋却因这事,被迫离开舞台,转到幕后当了一名老师。她像从广寒宫坠入凡尘的嫦娥,郁郁不得志,最后匆匆找个人嫁了。
木讷的丈夫虽然爱他,但不解风情,生活过得是平淡无趣。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奔月》始终未能公演,这成了筱燕秋的一块心病,也成了许多粉丝的遗憾。其中,筱燕秋的一个忠实粉丝,当了烟厂老板。当年,筱燕秋曾是他心头的白月光,如今,烟厂老板依然对她念念不忘。财大气粗的老板决定赞助《奔月》重演,并点名筱燕秋为A档嫦娥。得到复出的消息,筱燕秋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对着镜子,长舒水袖,操练一番。
可看到自己发福变形的身材,筱燕秋的心情降到冰点:
“伤心与绝望成了十月的风,从一个不确切的地方吹来,又飘到一个不确切的地方去了。”
年轻时筱燕秋梦想破产,但她从不忘记东山再起,每日练,精进业务。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翻盘的机会,却发现,人已老,珠已黄,一个演员最好的年华就这样轻轻飘走了。巨大的失落感让她像个失魂落魄的梦游者,跌跌撞撞,不知如何应对。
诗中云:“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人到中年,如同进入生命的分水岭。容颜憔悴,精力下滑,我们像折旧的机器,迅速老去。年龄焦虑、不堪重负的压力纷至沓来,成为中年人的标配,令人压抑窒息。
毕飞宇在书中这样形容中年人:“力不从心地活着,处处欲罢不能,真是欲哭无泪。”
事业的天花板,身体亮起的红灯、越来越老的容颜……
中年面临的一道道难关,像是一座座高山,挡住眼前的去路。
迈过这道分水岭的我们,身不由己地陷入困境,无力改变,更无力超越。

中年以后最怕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书中写道:“当命运出现转机的时候,女人们惯以减肥开启她们的崭新人生。”
筱燕秋,也豁了出去。
她节食、运动,并且特地去医院,开了调整内分泌的方子。
没过多久,筱燕秋成功减去四五公斤,但垮塌的皮肤,让她更显苍老;圆润的脸变成刻薄的寡妇脸,让她更加沮丧和绝望。
再加上营养不良,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她严重破音。
一个靠嗓子吃饭的演员,没有一副亮嗓,艺途恐怕也走不远了。
面对重重危机,不甘命运的她早已留了一手。十年前,筱燕秋发现学生春来颇具青衣潜质,就把她培养成自己接班人。
此次公演,筱燕秋将春来推选为B档嫦娥,作为候补。
但对筱燕秋来讲,春来不过是她的一张底牌,她根本不希望春来亮相。为了巩固自己的嫦娥位置,她半推半就委身烟厂老板,出轨做了情人。找好备胎,背靠后台,就在筱燕秋以为稳操胜券时,不甘居后的春来却准备跳槽离开。
筱燕秋只好假装无所谓地将A档嫦娥拱手相让,以此挽留春来。最后,剧团团长以每人一半的上场机会,平定了这场风波。
然而在彩排时,命运和筱燕秋又开了一个玩笑:她意外怀孕了。
为了不影响进度,她放弃手术,偷偷私自药流,坚持彩排。公演开始的第一天,筱燕秋演出了整场。
舞台上,她长袖善舞,温婉动人。可谁又曾想到,此刻她正忍受着流产的剧痛,强颜欢笑。
即便疼痛难忍,她依然咬紧牙关霸占着舞台,四天连演四场,根本不给春来亮相的机会。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也不会让,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舞台就是她筱燕秋的,谁劝都没用。筱燕秋带着满腔的不甘和妒忌,带着压抑多年的绝望,站在舞台中央,忘我地攫取所有人的目光和掌声。
她如仙女下凡,梦幻飘逸;又如魔鬼缠身,面目狰狞。然而,天公不遂人愿。
就在公演最后一天,由于流产后子宫发炎,持续不退的高烧让筱燕秋不得不紧急就医,在医院输液时,她却睡了过去。
等她一觉醒来,发现演出时间临近。她拔掉针管,飞奔回剧场,大幕即将拉开,一切都来不及了……
筱燕秋处心积虑,不择手段,最终苦心编织的嫦娥梦,还是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渐渐溃散。
书中这样形容筱燕秋:她用手拽不住,用指甲抠也抠不住。无论怎样努力,它都会把覆水难收的残局呈现给你,让你竭尽全力地拽住牛尾巴,再缓缓地被牛拖下水去。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心比天高,却命如纸簿。
功名利禄求不尽,欲壑难填志不满。
我们努力伸出双手,想将所有揽入怀中,却不知道,命运的绊脚绳其实早已悄悄就位,做好了伏击。
在不经意的片刻,让我们猝不及防,人仰马翻。
等到撞了南墙,摔了跟头,才发现:目光再高,也翻不过山;人心再大,也斗不过天。
你越是和现实较劲,输得越惨。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学会与命运和解

等筱燕秋慌忙赶到剧场时,春来已经化好了妆,代替她上场。眼看事已至此,再无回旋余地。
筱燕秋一把抓住化妆师,想对他解释:“我就是嫦娥,嫦娥就是我。”她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只有两片嘴唇不停地颤抖。
她甚至盼望着王母娘娘送来一颗仙丹,让她立刻变成嫦娥。然而,筱燕秋环顾四周,没有王母娘娘救场,只有化了妆,美得不可方物的春来。她突然惊醒:“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就是嫦娥。”
没有她,照样有另一个嫦娥上场;没有她,地球依然不徐不疾地转动。
巨大的失落感从心中涌起,筱燕秋失望到了极点。就在这时,锣鼓铿锵有力地响起,筱燕秋只能眼睁睁地目送春来上场。
灯光下,春来唱如春燕呢喃,动若嫦娥飞天。
观众们眼前一亮,纷纷为新面孔鼓掌捧场。
人群中,烟厂老板也是无动于衷坐着,无视筱燕秋的存在。
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换旧人,面对年轻人近乎完美的表演,还有谁会惦记那个徐娘半老的筱燕秋呢?
筱燕秋站在门口,傻傻愣着,如同一颗弃子,无人问津。
她给自己上妆,穿好行头,拿起笛子,如一具行尸走肉般,黯然离开剧场。
书中有句话十分扎心:人是自己的敌人,人一心不想做人,人一心只想成仙。人是人的原因,却不是人的结果。人总是吃错了药,吃错了药的一生经不起回头一看,低头一看。人只能如此,命中八尺,你难求一丈。剧场内,喝彩连连,盛况空前;
剧场外,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白茫茫一片。筱燕秋穿着薄薄的戏服,在室外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她瑟瑟发抖地舞动竹笛,唱着拿手的选段,如痴如醉。
闻声而来的群众越聚越多,试图旁观一场免费的闹剧。突然,有细心的人发现,筱燕秋的裤管下,一滴滴鲜血滴下来,渗进白色的积雪里,变成一个个黑色的窟窿……
暴风雪中的歌舞,像是一道休止符,也像一场祭奠。
筱燕秋为演艺生涯画上了终点,也祭奠自己的嫦娥梦如泡影般,最终破灭。
故事结尾这样写道:“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40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这场独家演出,更像是一场启动仪式,筱燕秋终于大梦初醒。曾经入戏太深的她,自认为嫦娥附体,仙人下凡。直到嫦娥离她而去,真实的筱燕秋才开始真正地复活。自此以后,她不再迷恋曼妙的虚幻,而是回到一日三餐,柴米油盐。
筱燕秋开始放下了无谓的抗争,不再减肥,任由美食抚慰肠胃;即便体重反弹,她也不再苛责自己。
她终于和平庸的生活握手言和,开始从平常烟火中享受生活的清欢。
生而为人,我们像筱燕秋一样,心中都有一块不忍触摸的地方,常常让我们午夜梦回,泪湿襟衫。
它是回不去也难以走出的一段记忆,是我们拿不起又不想放下的一个执念。与其苦苦强求,不如给自己松绑,放过自己。
及时收手,与现实和解,踏实过好每一天,才是中年人最清醒的活法。

在《青衣》中,毕飞宇感慨道:“一个人可以有多痛,最大的痛叫做不甘。”
“不甘”二字就像是一道封印,死死箍紧筱燕秋,挟持她走火入魔。
直到被现实扎得血肉模糊,直到痛醒后,她才知道自己已经误入迷途,错失了真正的幸福。
人到中年,所有的遗憾,都源于心有不甘。
生命里多的是让你挂念的人和事,求不得,便会放不下;放不下,就会怨长久;怨长久,所以心魔生。
只有和过去的执念告别,与自己的内心和解,用得失坦然的心境,才能过上随遇而安、怡然自得的生活。
河小白

24-05-26 11:24

2

小时候的梦想/不是做科学家吗/后来为什么没做成呢/还曾想过做老师/不仅受人尊重还有我的专属节日/后来我也想做战士无惧风雨/或者是旅行家看尽风景/可是我此生已经没机会/像他们一样活的精彩无畏/来生我一定要/不活得畏畏缩缩/希望得到什么就勇敢追/可此生/仅一次/这一回我也不愿后悔
人生啊/只有一次吗/那就算啦/不用重来/我就自己修改啦/修改成我想的样子/小狮子啊/开始觉醒吧/我面前的绊脚石会在奔跑时被垫起/让我站得更高飞翔吧/这一辈子我来决定啦
不是科学家/可我修好了烤箱也算第一步有模有样/看到镜子里自己笑得那么好看/要给自己敬个礼呀/只要在努力/就要给自己奖励/随便选个日子放一个假/四月二十九和七月四吧/从此就是我自己的节日啦/此生我也可以不活得畏畏缩缩/希望得到什么就勇敢追/不沮丧不抱怨/用快乐抹去一切后悔/人生啊只有一次吗/那就算啦不用重来/我就自己修改啦修改成我想的样子/小狮子啊开始觉醒吧/我面前的绊脚石会在奔跑时被垫起/让我站得更高飞翔吧/这一辈子我来决定啦/Oh人生啊 只有这一次现在我要好好珍惜/更快乐就有意义怎么活我自己决定/小狮子啊开始咆哮吧/从现在开始爆发/就像重活一次那样先奔跑向高处/飞翔吧我的人生/我来决定啦

我们吃甜食的时候,血糖上升会引发胰岛素反应 ,芳香族胺基酸就更容易进入脑部以利于血清素的合成,进而让我们产生开心、幸福的感觉。有人会不喜欢这种感觉么?生活这么苦,这么涩,这么辛,这么酸。其实我就一直都很喜欢吃甜食的。以前每次不开心或者压力大的时候都会吃直到不能再吃了。昨天偷吃了一小口冰西瓜。满满的犯罪感和幸福感。
其实很多人是不喜欢鸡汤的。特别是一些觉得自己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反鸡汤似乎更能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优越感。但人生实苦。爱和希望则是甜。拖了两周的时间才和哥哥弟弟一起看《麻辣滚烫》。两百多斤的乐盈(贾玲)丧并衰的生理意义上的活着。乐盈倒在演播台上的时候,我很奇怪的发现她的眼睛是睁着的.另一个疑问点则是房间的灯亮了以后,她在做什么。片尾她倒在擂台上的时候我们才知道答案。“好疼,怎么一点伤也没有”。送你一朵小红花吧。易烊千玺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也是我很喜欢的鸡汤电影。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这些鸡汤我甘之如饴。
乐盈的下巴好性感。
大脚力量

24-05-25 18:36

0
要买香农芯创
河小白

24-05-25 10:39

1
河小白

24-05-25 09:56

1
克劳德·香农是谁?
熟悉工程和数学的人,可能会了解他,21 岁时,他发表了一篇被称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硕士论文,解释了二进制开关如何实现逻辑,并为所有未来的数字计算机奠定了基础。32 岁时,他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科学美国人》称之为“信息时代的大宪章”。但香农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理论家——他还是一位非常有趣、务实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有很多数学家和工程师都写出了很棒的论文。但像香农一样,同时还是杂耍艺人、独轮车手、小发明家、一流的国际象棋选手、密码破译者、专业股票投资者和业余诗人的人(嗯,他的头衔确实很多)却很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农曾负责连接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的绝密跨大西洋电话线,此外他还会驾驶飞机,演奏爵士单簧管。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假墙,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旋转。
因为我们是以学者的身份来了解香农的,所以我们对一系列更广泛、更普遍的问题或许会特别感兴趣,比方说:像香农这样的头脑是如何工作的?是什么塑造了这样的头脑?这样的头脑会做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以便在我们自己的追求上更加聪明。
有趣的是香农本人从来不特别有兴趣直接回答这些问题。如果他活着读到这篇文章,我想他一定会嘲笑我们,但是从他的种种故事中提炼,我们还是有希望揭示这位不为人知的天才可以教给我们其他人关于思考和生活的知识。
集中你的注意力
我们知道,与香农所处的时代相比,如今的人们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因为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不断带来干扰(是的,我们认为香农对此负有部分责任)。但干扰在任何时代都是永恒特征,香农向我们表明,排除干扰不仅仅是实现随机的注意力爆发。它需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惯,以尽量减少干扰。
香农经常将自己办公室的门关闭,不过香农的同事们都不认为他粗鲁或不友好,但他们确实记得他是一个重视隐私和安静思考时间的人。另一方面,那些带着大胆的新想法或迷人的工程难题来找香农的同事们记得几个小时富有成效的谈话。这只是说香农对自己的时间投入非常谨慎:用于激发新想法,而不是闲聊。即使对于我们这些比他更外向的人来说——老实说,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我们也可以向香农学,他有意识地、始终如一地将工作时间变成一个不受干扰的区域。先看大图,后看细节
在数学工作中,香农有一种特质,他能直接跳到核心见解,而将细节留待日后补充。正如他曾经解释的那样,“我认为我更注重直觉,而不是符号。我试着去感受正在发生的事情。方程式是后来才出现的。”就好像他在解释为什么它们是正确的之前就看到了答案。他的研究生鲍勃·加拉格尔(Bob Gallager,后来成为信息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回忆道:“他会说,‘这样的事情应该是真的’……而且他通常是对的……如果没有超强的直觉,你就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整个领域。”
有时,香农也会因此陷入麻烦:学院派数学家会指责他工作不够严谨。不过,他们的批评通常都是片面的。需要补充细节的时候,香农总是能够做到正确。当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都没有香农级别的直觉。那么,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吗?我们认为有:即使我们的直觉不会引导我们做出任何开创性的事情,它们往往也蕴含着我们可以选择遵循的智慧。
混乱是可以的
1961 年,数学家埃德·索普 (Ed Thorp) 与香农 (Shannon) 合作打造了一款开创性的可穿戴计算机,以便在轮盘赌中战胜庄家。在此期间,数学家埃德·索普 (Ed Thorp) 近距离观察了香农的工作环境,特别是香农进行大部分修修补补工作的巨大家庭工作室。
索普后来将这个工作室描述为“小发明家的天堂……这里有数百种机械和电气产品,例如电动机、晶体管、开关、滑轮、齿轮、电容器、变压器等等。”香农不介意弄脏自己的双手,他把机器零件和半成品散落在各处,并随着好奇心从一个项目跳到另一个项目。香农的学术追求也与那个工作室很相似。他的阁楼里堆满了笔记、未完成的文章和写在横格纸上的“好问题”。一方面,我们为香农未能及时向世人展示其未完成作品的数量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混乱是他出色工作的前提:香农没有将精力投入到整理文件和工作空间中,而是投入到研究国际象棋、机器人或投资策略中。可以说他是“随手乱扔垃圾的乐趣”的早期实践者。
担心遗漏细节和中间步骤肯定会扼杀我们的直觉,错失一些实现创造性突破的最佳机会。期待我们的伟大创意从前提到结论合乎逻辑地展开,是对创造力在实践中通常运作方式的误解。等待一个干净利落的顿悟通常意味着等待一列永远不会到达的火车。时间是伟大思想生长的土壤
香农的兴趣广泛,这也意味着他的见解有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不幸的是,他常常根本没有时间发表自己的发现。但是,尽管香农追随好奇心的倾向有时会让他效率低下,但他也有耐心在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回到他最好的想法上。例如,香农 1948 年发表的信息论论文花了近十年时间才完成:1939 年,他刚从研究生院毕业,就萌生了研究“情报传输一般系统的一些基本属性,包括电话、无线电、电视、电报等”的想法。从最初萌生这个想法到发表,香农不仅深入研究了信息,还参与了美国二战的防空炮火和密码学研究。香农的信息论一直在不断萌芽,即使他不得不在空闲时间研究它。
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难接受的教训。我们沉迷于即时满足。但对于创意、创业和创意领域的人来说,也许没有比这更有用的建议了:天才需要时间。还要记住:香农并没有全职研究信息理论长达10 年。在那10 年中,信息理论只是他的副业。也许是他的终极副业。但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就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时刻考虑一下你的友谊是什么
香农从来不会为地位而争斗,玩弄办公室政治,或者试图赢得每一位批评家的支持。对他来说,解决问题的乐趣比所有这些都重要,所以在选择相对较少的朋友时,香农会刻意选择那些喜欢同样的事情并能帮助他发挥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农的朋友中就有艾伦·图灵。图灵代表英国政府前往美国研究密码学,在这次考察之旅中,香农与图灵展开了热烈的思想交流。在贝尔实验室,香农还与同事巴尼·奥利弗和约翰·皮尔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先驱人物。香农之所以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创造力,是因为他选择与自己所钦佩的那些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人为伍。与大多数人相比,他在交友方面更加谨慎,只选择那些能激发他最大潜能的朋友。这对我们这些非天才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不仅要问自己谁是你的朋友,还要问你们一起做了什么。更仔细地思考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的实质。
重视自由胜过地位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香农坦言:“我认为我从未受到获奖的想法所激励,尽管我在另一个房间里有几十个奖项。我的动机更多是好奇心。从未受到对经济利益的渴望。我只是想知道事物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或者什么法律或规则支配着某种情况,或者是否存在关于一个人不能做什么或可以做什么的定理。主要是因为我想了解自己。”
他并没有夸大其词。香农经常获得奖项,但他不会费心去接受。他会收到邀请他做重要演讲的信封,然后把它们扔进垃圾箱。他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学位,以至于他把博士头巾挂在一个类似旋转领带架的装置上(这是他亲手制作的)。无论颁奖机构会认为这种待遇是恰当的还是侮辱的,这都表明香农对受到称赞的工作很不以为然。
当然,不受奖杯和奖牌的诱惑,也有一定的战略和个人优势。对于香农来说,这让他能够探索其他“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可能不会涉足的研究领域:玩具机器人、国际象棋、杂耍、独轮车。他制造了可以玩杂耍的机器和吹奏时会喷火的喇叭。他一次又一次地追求那些可能让别人尴尬的项目,探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或的问题,然后设法从中取得突破。
当然我们也承认:写下这些话比实践这些话容易。我们都清楚自己的地位,而对于雄心勃勃、才华横溢的人来说,对此漠不关心尤其困难。然而,香农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这种束缚,因为他的例子向我们指出了漠不关心的另一面的丰厚奖赏:自由。即使这会危及他的地位,香农也明确表示不会固步自封。他给了自己探索任何他感兴趣的学科的自由,而这种自由部分来自于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当我们追逐奖项和荣誉时,我们常常忘记它们会挤占我们的自由。没有什么比太多的天赋更能拖累你了。

不要寻找灵感,而要寻找刺激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在寻求突破时,只是坐着等待灵感的降临?这是错误的做法。对此解释最透彻的人之一是画家查克·克洛斯。正如他所说,“灵感是给业余爱好者的——我们其他人只是出现并开始工作……如果你坚持下去,你就会有所成就。”
在寻找伟大的“科学创意”时,香农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创意可能来自一次愉快的交谈、在工作室里修修补补,或者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沉迷于的那种漫无目的的玩乐——但最重要的是,创意来自于行动,而不是等待。
正如香农告诉他的贝尔实验室工程师同事,一个伟大的科学头脑的决定性标志不是某种虚无缥缈的灵感能力,而是一种“动力……某种想要找到答案的渴望,想要找到事物运转的原因的渴望”。这种根本的动力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你没有这种动力,即使你拥有世界上所有的训练和智慧,你也不会找到答案。”
这种根本的驱动力从何而来?香农对这种难以捉摸的品质最生动的表述是这样的:当事情看起来不太对劲时,这是一种“轻微的恼怒”,或者是一种“建设性的不满”。最后,香农对天才的描述令人耳目一新,不带感情色彩:天才就是一个有用的恼怒者。而这种有用的恼怒只有在工作过程中,你偶然发现一些让你烦恼、让你纠结、看起来不太对劲的事情时才会出现。不要逃避那些时刻。无论如何都要抓住它们。
最后想说的是:互联网、数字时代以及其背后的技术——这些都是人类的非凡成就。但我们很容易忘记它们的起源、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以及是什么样的人创造了它们。我们认为开始学这些东西很重要。
学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已建成事物的实质,也是为了理解建成事物的精神。许多伟大的创新火花使我们的世界成为可能,它们都源自好奇心和创造力。它们来自像克劳德·香农一样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游戏的头脑。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铭记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我们践行的精神。
河小白

24-05-25 09:37

1
斯多葛学派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首先必须辨析它不是什么,这就要谈到与斯多葛学派同时存在于古典世界其他三大哲学流派: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算上斯多葛学派,他们并称古希腊四大学派,你可以把它们理解成金庸武侠世界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是当时哲学思想中名宿。而有趣的是,这四个学派又是两两对立,互相争论的态势。比如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这两个学派争论的最大焦点是世界的本源到底是理念的还是物质的,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原型,而物质不过是理念不完美的投影。亚里士多德则与他的老师唱反调,他认为理念是事物的形式和规律,而形式和物质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形式是物质的实现,物质是形式的承载”。所以你可以看到,名画《雅典学堂》正中央,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一个指天、一个指地,聪明的拉斐尔用这种形象的方式表达了这两个学派之间的根本争执。

而在这对争论的师生身后,过去了很多年,古希腊世界的中心议题变化很大。亚里士多德有个学生名叫亚历山大,这哥们给古希腊世界带来了一点小变化——他子承父业,带领马其顿军队统一了希腊半岛,并且攻灭了希腊的敌人波斯帝国。亚历山帝时代的改变,在于古希腊哲学家原本栖身的城邦消失了,这个问题在当时看来非常巨大,因为无论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亦或者其他一切之前的哲学家,他们共同的身份都是希腊某个城邦的公民。而古希腊时代的公民与城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黏连紧密的。哲学家们从不会主动区分自己和城邦、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他们甚至认为哲学如果脱离了城邦进行讨论,将是没有意义的。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他被雅典城公投判处死刑,但苏格拉底宁可赴死也不逃跑,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城邦公民的身份是他进行哲学和政治讨论的基础,他不知道自己一旦离开了城邦,这些讨论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但亚历山大时代来临之后,古典世界变化很大。在征服波斯,并且逐渐演变成一位惯于波斯王位的东方式君主之前,亚历山帝先用屠刀清扫过了一遍希腊各城邦,像苏格拉底那样闲着没事就跑到广场上提意见的乱民彻底消失了。希腊的公民们极大的参政议政空间,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争论的那个共同基础——城邦-公民关系也消失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新的时代,哲学家们还能思考些什么,该怎样处理个体与城邦之间的关系。于是一种新的思想成为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共同立论基础,它名叫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当时的古希腊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哲学家在新时代必须具备素养,因为哲学家们意识到,他们必须将个人和国家进行区分——毕竟国家都已经不是城邦,而是帝国了。这个国家作出什么样的决策,身为公民的他们不仅不能左右、甚至不允许置喙。那再像苏格拉底那样,傻傻的去在广场上提意见,等着喝毒酒,就成为了一种愚蠢。个体必须从集体中脱离和区分出来,哲思才能继续下去。于是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都强调了个人主义,认为个体应当是独立于国家之外的一种单独的存在,而不是国家的附属品。一个人在自报身份的时候只需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需告知对方自己从属于什么城邦,因为这毫无意义。但两个学派在强调个人独立的同时,却在对处理独立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有所不同。这一点在两个学派创始人几乎针锋相对的两句话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伊壁鸠鲁说:“哲人不应该关心国家大事,除非发生什么特殊情况逼迫他。”而斯多葛学派的奠基人芝诺却说:“哲人必须关心国家大事,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阻碍他。”做个中国人更容易懂的形象比喻,就是伊壁鸠鲁学派的政治观点有点像道家,还是庄子那种“逍遥游”式的道家,他们认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消极的——除非国家侵犯了个人的权益,否则两者最好的关系就是没关系,没啥事儿别来找我,咱各玩各的。如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所言“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所以伊壁鸠鲁学派也反对神化帝国的君主或领袖,比如罗马帝国的开国之君屋大维被加封为有神性的“奥古斯都”,当时残存的伊壁鸠鲁学派哲学家们就极力反对,最终遭到了罗马帝国的打压。而斯多葛学派对政权(哪怕是帝国政权)的观点更为积极,这有一点点像中国的儒家思想,孔子周游列国,讲“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认为国家与个体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但只要国家的治理愿意向正义靠拢,依然应当参与到政治当中去。或者更简略的说,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区别,有点像现如今“躺平族”、小确幸与健政党之间的区别。那么一个问题随之产生,什么是正义呢?这就涉及到斯多葛学派所提出的第二个重要理念:自然法。所谓自然法并不某种自然的规律、法则,而是斯多葛学派所认为一种充塞于整个宇宙之中的,能支配万事万物的普遍法则;根据具体场景的不同,斯多葛学者们有时又称它为“逻各斯”,“世界理性”,甚至“上帝”。这种普遍法则,作为自然的必然性渗透和弥漫于宇宙万物之中,它是宇宙秩序的创造者、主宰者。斯多葛学者进一步认为,所谓正义、平等、公正、自由乃至民主这些概念,并不是由人所定义的,一个国家,哪怕像罗马帝国这样统治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大帝国,也不可能仅仅通过修改了自己法律能够扭曲这些概念的意义。因为在“人定法”之上,有一个更加先验的“自然法”存在在那里。人定法只有逼近自然法的时候才拥有法律的正义性,反之,如果背离和扭曲,就是“恶法非法”。对这个观点最为坚持的,就是古罗马哲人西塞罗。西塞罗坚定地宣称:“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它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人,是稳定的、恒久的,以命令的方式召唤履行责任,以禁止的方式阻止犯罪……要求修改或取消这样的法律是亵渎,限制它的某个方面发生作用是不允许的,完全取消它是不可能的;我们无论以元老院的决议或是以人民的决议都不可能摆脱这样的法律,……一种永恒的、不变的法律将适用于所有的民族,适用于各个时代;将会有一个对所有的人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它是这一法律的创造者、裁判者、倡导者。”用我们熟悉的语言去总结,也就是斯多葛学派是一个推崇“天道”的哲学派别。而从西塞罗的这段论述当中,蕴藏着另一种更伟大的价值观,那就是平等与普世。 
在公元前的世界上,平等是一种非常奇葩甚至离经叛道的理念,你看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认为社会应该有三个等级,哲人王、武士和平民是不平等的,他们需要干好各自擅长的工作。同时代东方的孔子,他强调的也不是“平等”而是“对等”,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说的也是大家各司其职,做好自己该有的模样,世界才能美好。可是斯多葛学派首先发现这个思路是不对,西塞罗曾指出,在给人下定义时,应该是适用于所有的人。而这其中甚至包括奴隶。暴君尼禄的老师塞涅卡就认为,从伦理的意义上讲,奴隶制是不道德的,他要求人们以由己推人的方式,将奴隶作为精神平等的伙伴、朋友来对待。斯多葛学派认为,人与人最好的协作关系应当是朋友,而“只有平等人与平等人方能相交”(西塞罗语),所以实现身份平等,是人类完成协作的前提。而将斯多葛学派的理论再往前推,又会推到一个更远的理想,这就是世界主义。阅读斯多葛学者的思想,无论是芝诺、西塞罗、塞涅卡还是马可·奥勒留,你都能感觉得到一种泰然的宁静,这种宁静归根结底,来源于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知都是“世界公民”,他们相信即便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社会、群体短暂的陷入混乱、乃至毁灭,这个世界文明的最终归宿,是通往一个“大同之世”去的,全世界的所有人,不分种族、国家,最终会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当中,而这个共同体终将达成的将是一种无限逼近“自然法”的善治。有了这样的觉悟,西塞罗才会坐在海边,坦然地等待来取他的首级与双手的罗马百夫长。塞涅卡才无惧被蒙上兽皮,在罗马斗兽场上被野兽残忍的撕碎。马可·奥勒留才可以在戎马行军的途中,在孤灯下写下一段又一段清新隽永的《沉思录》。这就是斯多葛学派,它起源与一次被放逐——亚历山帝的屠刀,把雅典的哲人们从广场上赶回了自己的书斋,把他们的精神立足点从城邦中分离,开始了思想的苦旅。而最终,他们寻到了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者因为被从城邦中放逐,启灵于个人主义,从个人主义出发、找到了自然法、又以自然法为起点,想到了平等和普世。个人主义、自然法、平等和普世,这些思想看似是柔弱的,但它们宛如一颗颗萌芽,在经历了中世纪的寒冬之后,在近代长成了人类思想的参天大树——个人主义让人们发现了自由的可贵,平等的理念让人们相信人人平等的公理不言而喻,而普世的自然法则通往了博爱。自由、平等、博爱,千余年之后的启蒙运动中,当人们举起这些旗帜,开启近代的伟大黎明的时候,很少再有人想到,这些思想的种子,早在斯多葛学者们那里,就早已悄悄萌发。然而斯多葛学派,终究是近代人文复兴的伟大根基,我们今天生活视为常识的许多理念,根在那里。它强调个人却并非精致利己,推崇平等却又信仰自由,处世圆融却又信念坚定。为了事业而求存,却又有觉悟向死而生。一个人,若能学会斯多葛学派的哲理,他也许就能与现实的无奈和解,抵抗风险与不确定性,过好自己的一生。无论怎样,让我用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烁时》中讲述西塞罗故事开篇语结束这篇文字吧——“当一个聪明却不那么勇敢的人,看到一个强者迎面走来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是退到一旁,等待道路重新空出来的时刻。”
大脚力量

24-05-25 07:51

0
老师的风花雪月可以续篇
河小白

24-05-24 22:45

2
《天道》:只要你不去关注任何人的动态,不去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那些没有发生的事。你会发现过得特别舒服自在!
生活,是你自己编织的画卷;心态,是你面对世界的态度。
对于一个人来说,外界评价不重要,他人看法也不重要。
一个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过得舒适自在,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行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难免会有摩擦。哪怕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过度关注也会引发内心不安。
一个宁静的内心,并非没有烦恼,而是烦恼再多,都能及时放下,不让无谓的忧虑消耗掉心灵的平静。
在《天道》电视剧中,高人丁元英如此评价芮小丹: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说出来而装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丁元英想要向她灌输自己的思想,但是,她却回应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
她不去揣测别人的想法,不去设想那些没有发生的事。只专注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因此她过得特别舒服自在。
这种纯粹和不加修饰的真实,让惯于幕后操控的丁元英也为她的纯净所打动。
在剧中,芮小丹在执行任务时与数名歹徒搏斗,身受重伤。为了不拖累丁元英,她选择成为天国的女儿。
她殉职后,丁元英对着照片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啊。

《道德经》中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能够遵循内心的道,不被外界复杂所动,那么即使在混乱的世界中,也能保持一份宁静。
一个人如果总是关注他人的看法,过度揣测他人的想法,那么即使在最宁静的环境中,也难以找到内心的安宁。
这世上,只有内心能够真正地属于我们。
无论外界如何嘈杂,我们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无论他人如何评价,我们始终坚守内心的信念。
内心,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也是最应该被我们呵护的部分。
生活中,总有些人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从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面对他人的评价时,他们总是急于解释:“我现在正忙,忙完再回复。”话未多说,便匆匆挂断。
若问他们忙些什么?忙于应对,忙于解释,忙于与人争辩,却无暇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们对自己的内心总是太过苛刻。总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人眼中的完美之人,能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排除万难,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内心。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首先要做到无愧于心、不负于己、不亏欠灵魂。
内心是我们的根源,自我是我们的本质,灵魂是我们的归宿。做好这三点,自然会让自己受益;
若做不到,便难以体验真正的快乐。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