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23学

22-12-23 09:33 1185次浏览
wutongsu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地产有望出现一批借壳群体。理由如下

一是扩大内需是恢复经济的基础。疫情过后,经济恢复成为当前头等大事,官方首次认定房地产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房地产、汽车、养老,房地产所占比重和影响力有目共睹。因此扩大内需实质是提振房地产,刺激房地产,恢复房地产昔日活力,让房地产重新成为引领经济复苏的领头羊,这不但符合当前经济形势,更是地产政府共同心声。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我们有必要高度关注。
二是 监管层再度明确提示支持房企借壳上市。尽管之前出台五条扶持措施,但市场理解不够透彻。因此,Zj.RH先后再度发声,吸引市场注意。12月21日,证监会官网再度重申“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允许房地产和建筑等密切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实施涉房重组”,被市场视为是“鼓励房企借壳上市”的重磅积极信号,或对地产企业上市融资带来提振。
三是多地限购限贷松绑。进入12月以来,南京,厦门,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多个重点城市陆续“松绑”楼市限购政策。
四是各地政府手中拥有大量优质地产未上市资源,当前,地方政府最大的资源就是一些房地产项目,而这些项目由于地产上市被限,迟迟不能变现,因此,急需借助政策松绑借壳上市。这些资源上市后,对降低地方政府负债规模,促进资产变现,加大国企改革 ,稳定房地产市场,防范头部房企风险,落实三保要求意义深远,实质市管理层在下一盘大棋,在为政府平台寻找一条出路。
五是各地政府疯狂收购一些小市值壳公司,看来将排上大用场。
在当前,尚无明确热点的情况下,潜伏一些省级国资控股的小市值公司无疑是下了一步先手。
我觉得,优先选择深圳,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武汉等国有地产资源大的国资控股的有房地产业务的壳公司,市值要小,股价要低,国资控股的。
深振业 沙河股份 粤宏远 天地源 大龙地产空港股份 ,京都置业,光明地产中华企业祥龙电业渝三峡财信发展

$泛海控股(sz000046)$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4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wutongsu

23-08-08 08:44

1
问题1、公司去年成立的机器人行业部,主要产品布局有哪些?有哪些技术储备? 答:2022年,公司成立机器人行业部,切入机器人产业链,目前主要是以机器人大配套为主,主要面向移动类、协作类、服务类的机器人领域,提供低压伺服、空心杯电机、特种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产品能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检测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医疗设备、工业工具、仪器仪表、电子设备等领域。 问题2、空心杯电机公司是单独自主设计吗? 答: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空心杯电动机,产品目前在内部测试阶段;该产品具有高转速、高扭矩、低噪音振动的优势,电机运行平稳、更精确的控制;电机结构紧凑让电机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机器人市场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人口老龄化、人员效率、管理等问题会促使其快速的发展,现在也有很多应用场景,市场发展方向比较清晰,公司也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的定制延伸。 问题3、公司的AGV伺服产品进展情况? 答:公司低压伺服产品属于现有伺服系统领域的新产品,目前低压伺服产品功率范围已经做到100w-1.5kW,处在穿梭车、智能搬运AGV/AMR、建筑机器人等行业机型上试机验证和小批量出货阶段。 公司与客户合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需求解决经验和能力,且低压伺服产品的新产品研发属于公司现有领域的新产品线拓展,与主营业务直接相关,先发优势和技术经验沉淀是公司竞争优势所在。低压伺服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终端产品上。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低压伺服产品会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广泛运用,市场规模将逐步增加。
wutongsu

23-07-24 05:38

0
iPhone 15系列不出意外也将在9月中下旬与大家正式见面。据此前消息,目前新机已经进入到试产阶段,预计将在下个月正式开启量产。
iPhone 15系列首批可能会非常难抢到。一份报告显示,因为iPhone 15 Pro、Max两款机型的边框有明显收窄,所以LG Display的屏幕面板量产会有些问题,前期会供货不足导致整体出货紧张。尤其是Max版本可能会遭遇严重缺货。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苹果并不打算推迟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的发布。苹果计划在9月份照常宣发,但数量有限。
iPhone 14 Pro对比iPhone 15 Pro CAD
综合以往爆料,iPhone 15系列将有以下七大升级:
1、全系更换USB-C接口。
2、全系采用“灵动岛”设计,包括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
3、全系边框都会更窄。iPhone 15 Pro Max盖板黑边宽度仅为1.55mm,破历史记录。
4、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将采用全新的钛金属机身。
5、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将升级最新的3nm A17 Bionic芯片。这也是全球首款3nm手机。
6、iPhone 15 Pro Max将配备潜望式镜头,改进后置摄像头的光学变焦性能。
7、iPhone 15系列有望升级40W有线快充和20W的MagSafe无线充电
wutongsu

23-07-23 11:31

0
机器人
◇:2023年7月20日盘前,特斯拉Q2业绩交流会。马斯克表示,特斯来已经生产10台人形机器人,产能受限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现成的执行器。预计在11月进行行走测试,明年在特斯拉自己的工厂进行实用性测试,预期这些机器人到明年能够在特斯拉工厂里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此外,机器人也会复用汽车部件,执行器可用于批量生产、更轻更紧凑,比全球其他产品更好。
◇其中硬件技术方案:
躯干28个关节,14个线性执行器(无框力矩电机+减速机),14个旋转执行器(无框力矩电机+行星滚柱丝杠)
灵巧手(空心杯电机+行星减速);
传感器当面:28力矩传感器+3个摄像头+其他相关传感器等。
国产产业链在降本和规模生产上全球领先,有望充分受益机器人市场的爆发。
◇机器人相关公司:
执行器集成:三花智控拓普集团
减速机:双环传动绿的谐波
电机:鸣志电器步科股份
丝杠:贝斯特
传感器:柯力传感芯动联科
空心杯:鼎智科技
wutongsu

23-07-14 05:53

0
市场喜欢增量,不喜欢存量,黑科技天生带有增量的属性;短线高手,对能展现增量的题材或概念要有天生的敏感性,这是市场逻辑的G点。
周期股的增量来自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要么来自供给侧,要么来自需求端。供给侧带来的行情往往是短暂的,因为它本质属于存量变动;需求端的变化往往带来大行情,因为这属于新增量。
价值股的增量来自企业本身的经营业绩,增长率代表着增量质量,一旦增长率满足不了市场期待,那么价值股就会进入戴维斯双杀的危险境地。
科技股的增量来自于新品,新品天然是增量的代言人,在新品的周期里它们是无敌的,但新品最终会变普通,股价在萎靡中期待更新品的到来。
如果一件新品,立即能产生价值,而不仅仅是概念,那么它能给股价带来持续的动力。
K线早已凝固,原因掩盖在背后,曾经的新品,现在已经以为常,以至于人们忘了它们初现的时候,也是新人。
除了这些,最好的增量就是收购,收购当然是增量。
通过收购消化过高的估值,为来年的减持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初创业板也是这么做的。
无可厚非,游戏的规则就是这么制定的,上市与非上市的最大区别不就在这里吗?
有增量的地方就有大行情。看研报、看各种财经信息,本质就是寻找可能出现的增量。
产品价格变化,当然要关注,因为周期股的增量在那里;企业业绩增长,当然要关注,因为价值股的增量在那里;新品黑科技,当然要关注,因为科技股的增量在那里;并购重组,换爹,当然要关注,因为新的增量在那里。
而没有增量,就不要浪费时间。
这是基本面研究最核心的方法论--寻找新增量。
所以,研究基本面的时候,脑子里始终要有一根弦,不停问自己,这是新增量吗?如果是,请深入之;如果不是,不要浪费时间。
这个把手几乎相当于散户的屠龙宝刀了。
为什么要做增量的行业?增量的行业容易牛股辈出。
我们要做行业渗透率处于5%→30%的阶段,因为上市公司业绩最容易爆发。
行业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阶段,戴维斯双击,股价涨幅最大
wutongsu

23-07-14 04:18

0
行业主要企业:傅利叶智能、迈步机器人、铁甲钢拳、程天科技、大艾机器人
核心数据:傅利叶智能与迈步机器人专利数量、融资事件数量及金额
1、傅利叶智能VS迈步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业务布局历程
目前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的企业包括傅利叶智能、迈步机器人、程天科技、大艾机器人、铁甲钢拳等;其中傅利叶智能和迈步机器人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两者的发展历程如下: 

2、业务布局现状对比
——业务布局:傅利叶智能产品线更丰富
产品线来看,傅利叶智能的产品包含了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手部康复机器人和踝关节康复机器人等多个种类,产品种类较迈步机器人要更丰富。

——主要产品对比:功能造型比较相似
前瞻对比傅利叶智能ExoMotus™和迈步机器人BEAR-H1两款产品发现,两家公司主要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在造型和功能上都比较相似,只在续航、重量方面有一些差别。

—研发对比:傅利叶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傅利叶智能目前已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芝加哥康复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西班牙Los Madronos医院等5家机构强强联手,组建联合实验室,进行智能康复机器人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加快技术转化与应用,推动全球康复事业的发展。另外,傅利叶智能还与美国国家仪器(NI)、墨尔本大学联合打造了外骨骼机器人开放平台(EXOPS),无论是学校、研发机构或是临床中心都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外骨骼机器人的二次开发。而迈步机器人的研发则主要依靠公司团队,缺乏与学校等机构的合作。
从专利数量上来看,截至2022年6月,傅利叶智能拥有授权专利113件,而迈步机器人授权专利数量为89件。

——投融资对比:傅利叶智能融资次数更多
傅利叶智能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累计获得了9轮融资,在最新的D轮融资中,傅利叶智能获得了来自软银愿景基金等投资方累计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而迈步机器人则获得了五轮融资,融资金额规模也比傅利叶智能要小很多。

——产品认证对比:两家公司难分伯仲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结果,目前傅利叶智能已经有5类产品获得了NMPA认证,而迈步机器人则有4类产品获得了NMPA认证,从产品认证角度来看,两家公司差别不大。

3、外骨骼机器人最新业务布局
从最新业务布局来看,傅利叶智能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方式提升公司技术实力,力图扩大自身在康复医疗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优势,而迈步机器人则通过与威高集团合作,努力拓展康复医疗机器人市场。

4、前瞻观点:傅利叶智能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更胜一筹
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期准备阶段,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对行业内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傅利叶智能依托先进的研发平台,利用多轮融资所取得的大量资金,完成了自身产品线的布局,在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了领先地位,是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wutongsu

23-07-10 06:14

0
wutongsu

23-07-02 08:45

0
人形机器人发展痛点是什么?
人形机器人目前没有标准定义,一般是指模仿人的形态和行为而设计制造的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从提出到现在已历时50余年,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初试阶段:
1973-2000年:技术起步阶段。特点:能初步模仿人类直立行走,但行动能力缓慢。
2001-2015年:技术突破阶段。特点:技术发展,功能性能突破,已具备初步的行动能力。
2016年-至今:产业化初试。特点:技术达到一定基础,初步探索落地场景,主要问题在实用性+成本。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痛点在于尚不成熟的产品和高要求的应用场景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运动能力不达标:成本居高不下;缺乏能落地的应用的场景。
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人形机器人从早期的动辄几百万美元(如A SIMO 造假300-400万美元)下降到目前的几万美元(如EVE售价32万元),且有了可商业化落地的场景(EVE可应用到安保行业)
我们认为当前产品的核心矛盾在于运动控制能力能力不达标,具体可分为运动规划+关节驱动,随着近期AI算法的突破,运动规划能力有望明显提升,故短板在于关节驱动
人形机器人需求场景是什么?
考虑到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已投入应用的情况和经济性,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第一步渗透的场景或为安保、仓储物流行业,率先渗透的地区或在欧美等高人力成本国家。
已投入应用情况:2023年5月23日,由OpenAI支持的机器人公司1X的CEO透露,其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美国和欧洲投入使用,这款机器人在两个工业现场担任保安工作。
与其他安保机器人不同,它有一个头、一张脸、两条手臂,并且可以自主导航。
据了解,全球保安人数约在2000-2500万人,在保安市场渗透个10%就有200-25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按照单台10-20万元的价格,对应市场空间2000-5000亿。
经济性:此前,马斯克表示未来目标是将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至2万美元(约合14万人民币),目前市面上的人形机器人价格动辄上百万元,从上百万降至十几万元难度较大。
但我们近期测算发现,美国特斯拉工厂工人起薪在19美元/h(麦当劳工人在14-19美元/h),欧洲德国法律要求人工最低时薪在13欧(合14美元),若人形机器人能替代,即使定价7万美元,合50万元人民币。目前普通工业机器人中位数价格在20W)。
按照5年折旧,1年工作350天*24h,对应小时成本在1.7美元,远低于人工成本19美元/h。欧美市场的高人力成本,使得其对低成本的机器人需求迫切性十足。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价值量如何分配?
由于目前暂无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没有细致的成本拆分,我们通过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成本构成+结合目前特斯拉机器人已有信息,大致推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价值量分布。
从大的产业链上看,机器人可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占大头)、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商,考虑到人形机器人行业尚处于早期+本体制造的高壁垒,我们认为国内企业的机会多在核心零部件,故后文重点分析核心零部件。
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别为减速器(成本占比25-30%)、伺服系统(成本占比25%左右)、控制器(成本占比20%左右),其中伺服系统主要由驱动器、电机、编码器所组成。
与工业机器人的环境特定、追求效益、对精度和力矩要求高等特点相比,服务机器人工作环境处于不确定性较大的领域,应用场景比较复杂,对环境识别、控制算法、人工智能等要求更高。
服务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及技术主要包括激光雷达、视觉识别、 SLAM 导航、伺服舵机、语音技术等。
根据我们得知的某服务机器人内部数据显示,成本构成中大头为传感器(22%)、机加件(20%)。
综合考虑人形机器人既需要类似工业机器人的对精度和力矩的控制,又需要类似服务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再结合特斯拉机器人视频中展示的零部件+T产业链调研,我们对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层面核心零部件拆分如下表所示:
从价值量上看:电机+驱动环节(旋转和直线环节均在2万元/个机器人)>传感器(力矩传感器价格较高,特别是高性能的六维价格甚至上万一个。
考虑到T可能不同关节要求不同)>谐波减速器(1.7万元/个机器人)>空心杯电机(0.8万元/个机器人,海外厂商价格在3-5k,国产厂商表示可降低至600元+)。
其他零部件如精密齿轮箱、行星滚珠丝杠、轴承、编码器等价值量约在小几千元/个机器人。
从壁垒上看:六维力矩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行星滚珠丝杠>精密行星齿轮箱。
注意:价值量最大的电机环节(包括驱动器难点在于大批量生产+保持高精度下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及小型化(此前电机多用于机床行业,电机较大)。
六维力矩传感器
定义:在指定的直角坐标系内,传感器如果能同时测量沿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力和绕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力矩,这类力觉传感器我们就称它为六维力传感器,或者六轴力传感器。
壁垒:传感器产品与普通元器件产品不一样,传感器产品还包括芯片、陶瓷基板等都不是传感器企业自己做的,必须由上游配套企业提供。
传感器企业自身需要具备整合技术的能力,与上游供应链企业分工协作来完成;另一方面,传感器生产工艺、技术要点繁多、流程复杂,涉及材料控制、工艺控制等,增加供应链协同难度。
六维力传感器不是三个一维力传感器和三个扭矩传感器结构的简单叠加,它的非线性力学特征明显,要考虑多通道信号的温漂、蠕变、交叉干扰、数据处理的实时性。
再加之六维联合加载标定的复杂性,六维力传感器的技术难度可谓是一维力传感器难度的六次方。
供应商:六维力矩传感器在国内处于卡脖子环节,目前国内宇立做的最好,但和海外龙头仍有一定差距。
国外:TDK、ST、ADI;国内:宇立仪器(非上市)、坤维科技(非上市)、海伯森(非上市)、柯力传感汉威科技
空心杯电机
定义: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电机的转子结构形式,采用的是无铁芯转子,也叫空心杯型转子。这种新颖的转子结构彻底消除了由于铁芯形成涡流而造成的电能损耗。
壁垒:无刷空心杯电机生产的关键技术于绕线。目前绕线方式包括斜绕,叠绕,直绕,马鞍绕,同心绕等。
斜绕组以其绕线工艺简单易操作被广泛应用,国外两大知名空心杯电机生产公司德国Faulhaber和瑞士maxon均采用斜绕组电枢杯,采用先进的绕线工艺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一次性绕制成型,绕组杯平整度,一致性很好。
绕线的核心难点在于空心杯电机无铁芯转子的结构带来了绕线困难,海外绕线具体工艺处于保密状态,国内很多生产还处于手工或者半手工状态(无成熟的设备)。
供应商:海外龙头在稳定性、批量生产上领先国内,但国内鸣志电器鼎智科技已具备量产能力,且价格明显降低(海外价格在3-5k,鸣志电器在600元+)。
国外:瑞士M AXON 、德国FAULHABER和丹纳赫的德国子公司 PORT ESCA P;国内:鸣志电器、鼎智科技江苏雷利子公司)。
行星滚柱丝杠
定义:行星滚柱丝杠是一种由主丝杠、滚柱、螺母、齿圈、法兰盘等组成,可实现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相互转换的精密传动机构,具有高承载、长寿命、抗冲击、高可靠性等特点。
壁垒:设计:行星滚珠丝杠有一定设计壁垒(海外有一定专利限制):
原材料:主要是钢材,不同供应商材料差距很大,有配方的差异(微量元素添加),有较大价格差异(进口材料是国产价格的2-3倍);
工艺know-how:如材料采购后的热处理阶段,有温度、流程等差异。
供应商:国内企业仅具备单件生产能力,和海外大规模量产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国外:瑞典SKF、瑞士Rollvis、德国INA、美国Exlar、瑞士GSA、英国Power Jack、德国LTK 及日本NTN 株式会社等;国内:山东博特精工、常州思科瑞传动科技、南京工艺(均为非上市)。
核心环节的进展
特斯拉进展:根据其一级供应商反馈,特斯拉机器人现正处于B样测试中,预计明年5月B样结束,7月定C样&价格,9月拉产线,若所有环节都顺利的话,明年有望出货1万台。
供应链进展
拓普集团:直接对接了T。负责的是T人形机器人的执行器部分,目前在做3个线性执行器(T全部的线性执行器型号)和1个旋转执行器的开发,公司自供电机,行星滚珠丝杠自己设计量产找的非上市企业。
鸣志电器:直接对接了T。根据专家反馈,2022年10月、12月分别为第一、第二轮送样,2023年3月第三轮送样,最近得到反馈,要求进一步轻量化、小体积,信号屏蔽方面需要改进(与竞品相比)。
三花智控:直接对接了T。
绿的谐波:通过三花对接。此前公告和三花合资在墨西哥扩产。
鼎智科技/江苏雷利:跟三花合作丝杆(有送样三花)、自己做空心杯电机(已经具备量产能力)。
丰立智能:根据公告,公司长期看好机器人发展前景,提前布局谐波减速器及相关零部件(齿轮)的的技术储备。
柯立传感:根据公告,公司部分传感器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柯力目前已经在研发并小批量试制微型、扭距、多维力等传感器,今年加快推进在深圳的产线建设和相关细分领域的投并购。
投资建议
人形机器人行业壁垒高(对企业资金、技术、资源整合要求均很高)+天花板高(以全球80亿人口为基数)+产业链长,是未来不可多得的有望超越此前消费电子-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的长坡后雪大赛道。
站在当前时间点,我们看好这个产业原因系
软件层面:N VIDI A创始人黄仁勋提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浪潮是“具身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不同于传统机器人仅具有“物理”执行力,大模型可通过将图像、文字、具身数据联合训练,引入多模态输入,进而提升大模型和环境的交互能力和学能力,为机器人注入了“灵魂”;
优秀供给层面:特斯拉旗下机器人Optimus运动控制能力进化明显+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远景乐观。
Optimus目前可捡起物品、环境发现和记忆,基于AI模仿人类动作,能完成分类物品的复杂任务。
更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后续有望看到持续催化(特斯拉自身进展、产业链送样定点信息)、AI发展等,继续看好特斯拉实现人形机器人梦想,打包推荐特斯拉供应链:
特斯拉核心供应商:线性关节-拓普集团;手部-鸣志电器、鼎智科技/江苏雷利;旋转关节-三花智控、绿的谐波。
特斯拉潜在供应商:传感器-柯力传感、汉威科技;齿轮箱-丰立智能等。电机-汇川技术步科股份中大力德
wutongsu

23-07-02 08:44

0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展望:考虑到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已投入应用的情况和经济性,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第一步渗透的场景或为安保、仓储物流行业,率先渗透的地区或在欧美等高人力成本国家。
产业链价值量、壁垒:
价值量:电机+驱动环节(旋转和直线环节均在2万元/个机器人)>传感器(力矩传感器价格较高,特别是高性能的六维价格甚至上万一个。
考虑到T可能不同关节要求不同)>谐波减速器(1.7万元/个机器人)>空心杯电机(0.8万元/个机器人,海外厂商价格在3-5k,国产厂商表示可降低至600元+)。
其他零部件如精密齿轮箱、行星滚珠丝杠、轴承、编码器等价值量约在小几千元/个机器人。
壁垒:六维力矩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行星滚珠丝杠>精密行星齿轮箱。注意:价值量最大的电机环节(包括驱动器难点在于大批量生产+保持高精度下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及小型化(此前电机多用于机床行业,电机较大)。
六维力矩传感器:在国内属于卡脖子环节,做的最好的系宇立仪器(进入ABB供应链,非上市)。
传感器生产技术要点多,流程复杂,一方面上游包括芯片(考研供应链配套),另一方面,考验厂家对应用场景的把握(现实应用场景复杂、多变)。
空心杯电机:国内能做的企业有鸣志电器鼎智科技。关键技术于绕线,绕线的核心难点在于空心杯电机无铁芯转子的结构带来了绕线困难,海外绕线具体工艺处于保密状态,国内很多生产还处于手工或者半手工状态(无成熟的设备)。
行星滚珠丝杠:国内企业(非上市)仅具备单件生产能力,和海外大规模量产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壁垒在于设计(有专利壁垒)、原材料(微量元素配方)、工艺know-how(热处理等)。
产业链进展:
特斯拉进展:根据其一级供应商反馈,特斯拉机器人现正处于B样测试中,预计明年5月B样结束,7月定C样&价格,9月拉产线,若所有环节都顺利的话,明年有望出货1万台。
供应链进展
拓普集团:直接对接了T。负责的是T人形机器人的执行器部分,目前在做3个线性执行器(T全部的线性执行器型号)和1个旋转执行器的开发,公司自供电机,行星滚珠丝杠自己设计量产找的非上市企业。
鸣志电器:直接对接了T。根据专家反馈,2022年10月、12月分别为第一、第二轮送样,2023年3月第三轮送样,最近得到反馈,要求进一步轻量化、小体积,信号屏蔽方面需要改进(与竞品相比)。
三花智控:直接对接了T。
绿的谐波:通过三花智控对接。此前公告和三花智控合资在墨西哥扩产。
鼎智科技/江苏雷利:跟三花智控合作丝杆(有送样三花智控)、自己做空心杯电机(已经具备量产能力)。
丰立智能:根据公告,公司长期看好机器人发展前景,提前布局谐波减速器及相关零部件(齿轮)的的技术储备。
柯立传感:根据公告,公司部分传感器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柯力目前已经在研发并小批量试制微型、扭距、多维力等传感器,今年加快推进在深圳的产线建设和相关细分领域的投并购。
投资建议
人形机器人行业壁垒高(对企业资金、技术、资源整合要求均很高)+天花板高(以全球80亿人口为基数)+产业链长,是未来不可多得的有望超越此前消费电子-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的长坡后雪大赛道。
站在当前时间点,我们看好这个产业原因系技术层面:N VIDI A创始人黄仁勋提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浪潮是“具身智能”;
代表性企业层面:特斯拉旗下机器人Optimus运动控制能力进化明显+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远景乐观。
更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后续有望看到持续催化(特斯拉自身进展、产业链送样定点信息)、AI发展等,继续看好特斯拉实现人形机器人梦想,打包推荐特斯拉供应链:
特斯拉核心供应商:线性关节-拓普集团;手部-鸣志电器、鼎智科技/江苏雷利;旋转关节-三花智控、绿的谐波。
特斯拉潜在供应商:传感器-柯力传感汉威科技;齿轮箱-丰立智能等。电机-汇川技术步科股份中大力德
wutongsu

23-07-01 06:46

0
wutongsu

23-07-01 06:46

0
2.绿的谐波:高壁垒谐波减速机业务,业绩增速高、毛利率高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公司2021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谐波减速器的市场需求增长,且公司积极进行产能投入,2021年底产能从9万台增加至30万台,预计募投产能达产以后,产能接近60万台,有望承接更多的谐波减速机订单。总体来看公司业绩增速快、盈利能力较为稳定。
3.鸣志电器:步进电机的优质出口企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公司产品主要覆盖运动控制领域业务,包括步进电机、直流无刷电机、空心杯电机、无齿槽无刷电机、伺服电机,出口占比较高,海外业务常年在40%以上。更高价值量的伺服、无刷电机等产品保持高速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总体来看公司业绩增速快。公司近两年的ROE的上行主要来自利润率和周转率的双重提升。
4.汇川技术:优势领域稳健发展,工控之外更有天空
公司在优势领域稳健发展,低压变频器、交流伺服、小型PLC等工控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持续引领国产替代,增速、市占率、人效等各项表现优于行业整体,龙头地位巩固的同时积极拓展品类、战略转型,多重因素驱动成长。短期来看,随着基数效应逐渐消除、制造业周期复苏,压制因素消除,公司α与行业β有望双击;中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车业务进入收获期,有望稳步贡献利润,随中国制造出海打开全球大市场。长期来看,强管理是公司发展的坚实基础,数字化与能源管理战略迎来制造业转型机遇,传感器、电机等新业务布局打开未来大空间。
08
人形机器人未来方向及突破口
1.人形机器人未来可突破的方向
未来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发展至少还需要在以下多个方面有所突破:1)续航时间提高至20小时以上或者能够实现快充;2)机动性和敏捷性需要逐步提高。此外,人形机器人的神经和感官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关技术涉及摄像头、力反馈、视觉和语音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3)计算能力需要继续提高,以保证人形机器人能够避开障碍物、筛选完成任务的最短路线、对问题做出快速反应;4)训练和完善人形机器人的工作能力;5)生产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以缩短投资回收期。
2.技术进步将带动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及其商业化
根据相关数据,全球及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于2026年分别达到675亿美元和1558亿元。其中全球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于2026年达到80亿美元,约占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市场规模的11.8%

3.未来劳动力的短缺将驱动“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美国制造业劳动力已有约50万人的短缺,预计到2030年将扩大到200万人,将驱动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在未来的10-15年内达到60亿美元,最初始的需求将来自工业。预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将能够填补4%的美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到2035年能够填补全球2%的养老需求。在最乐观情况下,如果产品设计、应用案例、成本可控性、公众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均得到完全克服,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高达1540亿美元,并可替代48%-126%的劳动力缺口和53%的老年人护理缺口。
4.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的迅速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商业市场上最先进的类机器人技术之一是自动驾驶汽车,但人形机器人必须具有比自动驾驶汽车更高的智能和处理能力,因此目前还难以商业化。尽管如此,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的迅速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同时也使得先进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和电池等相关技术得到快速提高。
事实上,汽车本身就可以视为一台四轮机器人,而无人驾驶汽车就相当于一台完全智能的“机器人”。根据Macquarie Research预测,人形机器人渗透曲线将与纯电动车相似,预计到2050年,家用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成为推动行业规模达到3万亿美元的转折点,意味着在未来30年内,人形机器人对家庭来说可能和汽车一样重要。
马斯克认为自动驾驶正在越发接近广义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同样软件也可以转移到人形机器人身上,并预测如果Optimus达到成熟可用状态,其数量可能将达到100-200亿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