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国内钙钛矿和碲化镉量比较小,对市场需求的看法?
A:碲化镉目前在扩线,到明年预计能达到 1gw;钙钛矿目前五六家在做,投资者的资本规模大,近期都是中试线在跑,中试线都是一两百兆瓦,有几家确定了明年要升级到 ,明年年中到年底大概会有 3gw 左右,加上中试线接近 4gw。碲化镉加钙钛矿一起差不多5gw。
Q:中建材也有超白浮法的产能,他们切入这个市场容易吗?竞争壁垒高吗?
A:在线镀膜竞争壁垒比较高。一是设备,不像离线 PVD 或磁控溅射这种只要有资本就能买到成品设备,在线镀膜的设备是自己设计好后找加工厂加工,加工完再组装、拼接,每家的在线设备都是自己定制的,这对
玻璃厂的要求比较高,国内外做得好的也就两三家。二是对浮法生产线的改造,国内目前设计院设计的浮法线没有设计在线镀膜的经验,早期有一些,但都不成功,出局了,我们必须按照在线镀膜的要求对熔化端、退火端、切割、包装等整个流程进行更改,这个目前设计院做不到。三是工艺,即使是同一家公司的不同产线,工艺也是不同的,对工艺的掌握和既往的经验要求很高,不像磁控溅射设定好功率、压强这些参数就行了,金晶从 09 年到 22 年这十几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工艺迭代升级,最终做出现在的产品,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Q:对 FS 这边 TCO 和背板未来供应量的展望?
A:背板已经供应很多了,正常情况目前马来这条线产能不够,还要扩产二期项目。前板这块还没签约,主要是有几个原因,之前提供过一批样品,对方反馈不错,因为疫情和人员变动,耽误了,最近新的负责人确定下来了,后续推进得会更快一些。
Q:背板和前板的区别?
A:背板不需要导电,只是普通的浮法进行切割、磨边、打孔、钢化。
Q:其他玻璃企业也有在线镀膜,更多是做 low-e 玻璃,与 tco 有互通的可能性吗?转过来的难度大吗?
A:主要看设备,都能做 low-e,但是不一定能做 tco;即使能做 tco,两者的工艺差别很大,完全不是一个系统,转 tco 是有技术壁垒的。
Q:国内是 600 吨的线,但前面说 3.2mm 的只有 800-1000 万平米,这样算成品率很低,咱们的成品率是怎样的?有提升空间吗?影响因素有哪些?
A:成品率不是这样算的,一,镀膜对工艺、速度等有要求;二,镀膜不是 24 小时都镀,你这样算是把全天都算进去了。我们的成品率蛮高的,不会低于浮法。
Q:那换句话说,以前这条线生产超白浮法玻璃,用在建筑上的,可以生产 1600-1800万平米,把它改造成生产 tco 玻璃,因为它是在线镀膜,所以只能生产 800-1000?
A: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Q:在线镀膜和离线镀膜的成本差异?离线镀膜的企业进入行业会不会对咱们造成威胁?
A:这个问题很多年前已经讨论过了,离线也可以做 tco,但是类型不一样,可以做 ito、izo 这些,即使做成后,成本也比在线高很多,离线镀膜需要把浮法玻璃的基板先拉到镀膜线上,然后重新电加热升温,升到足够高的温度后再镀膜,一是能耗高,二是镀膜均匀性难以保证,因为电加热难以保证基板的温度均匀性。国内也有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在做,和一些教授、工程师沟通过,他们也认为目前从成本、均匀性角度来说,离线没法和在线的比。
Q:成本具体能差多少?因为在线的盈利还是很可观的,如果成本差距不是很大的话,离线的利润低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A:离线现在没有做成大面积 fto 的镀膜线,现在离线镀膜 fto 只在实验室阶段,没法比较成本,但是成本肯定是比在线高,不管是从设备投资还是生产要素投资来说。
Q:和日本那家企业比较,产品差距大吗?
A:产品性能差别不大,tco 对于薄膜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很大,如果产品差距大的话,肯定会在转换效率上体现出来,国内有客户认为我们的产品有些方面比他们前期用的更好。
Q:国内的市场份额是怎样的? A:板硝子国内很少,基本上没有,他基本上都是做国外的;旭硝子因为自身产品设计、硬件配置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 bipv。
Q:美国那边是旭硝子还是板硝子?
A:板硝子。
Q:钙钛矿镀膜和碲化镉镀膜相比,钙钛矿要求是不是更高?
A:两者工艺不同。碲化镉可以用 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做,钙钛矿很多都是用涂布法来做,正式和反式不同,根据钙钛矿结构不同,膜层也不一样,有的直接做在 tco 上,有的需要在 tco 上加过渡层。
Q:纤纳光电全是我们供的?
A:基本上是,从前期跑线就是用的我们的。
Q:之前有看到
亚玛顿和纤纳光电有 5000 片的战略合作,亚玛顿是做的离线镀膜吗?
A:目前没有听说亚玛顿有在线、离线镀膜的技术。
Q:中建材未来碲化镉规划量比较大,24、25 年是 2gw 和 5gw,他们如果想自己做镀膜的话,从技术上对咱们的追赶难度大吗? 更多纪要,看个人简介
A:他们尝试过,前面讲过存在的三个壁垒,金晶从 09 年做到现在,除非他们有其他渠道,不然都得走这条路,所以时间也会很长。
Q:南玻是不是也做过尝试?
A:南玻 2010 年左右做的离线,产能是 46 万平米,比较小,但投资比较大,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放弃了,后来又在吴江做在线,产品也不行,还是放弃了。做这个不光是本问题,主要还是在产品上。
Q:Tco 镀膜是否要在真空环境?
A:涉及技术机密,不方便透露。
Q:那是浮法出来后就直接镀膜了是吧?
A:对的,在线镀膜就是在玻璃下线之前就成型了,也不需要重新加热了。
Q:在线的幅宽是多少?
A:目前是 3 米 3,后续会更宽。薄膜
光伏组件的尺寸在变大,做电站的话每块玻璃下都需要支架、接线盒等,把尺寸做大就可以降低成本。
Q:从炉子出来到镀膜的过程是一直连续生产吗?中间会有停顿之类的吗?
A: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了,具体怎么操作是工艺上的问题了。Q:新建产线的设备从国内买还是国外?产线建设周期有多长?产线投资额大概多少?
A:设备:国外国内都有,核心部件肯定是进口的。建设周期:以往是 1 年到 1 年半,现在压延玻璃上了很多,浮法线排期比较紧,所以现在建设周期比原来更长。投资金额比较多,比普通的浮法线要多很多,具体多少不方便透露。
Q:到明年有三条线,加上马来西亚有条面板线,一共四条,之后产能还能扩张吗?国内有四条超白浮法线,是否都能转去做 tco?
A:金晶目前浮法线一共有 12 条,加上马来的 1 条一共有 13 条。到明年能有 3 条 tco,我们会根据国内市场规模来判断是否将剩余的 9 条线升级为 tco 产线,主要看市场。
Q:这不需要用超白浮法线吗?
A:这就牵涉到产线的累修,停下来再修,中国现在浮法是按照产能置换来的,只要有指标,停下来重新修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正常的线不停直接过度做 tco 是不行的。
Q:国内晶硅发展好,为什么要发展薄膜?
A:这个问题我们以前也调研过,晶硅占比 90-95%,薄膜占比比较少,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薄膜电池(尤其是钙钛矿)转换效率的上限远高于晶硅,未来进步空间大,晶硅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小;二,成本方面,晶硅降低成本只能靠提升效率,但对于薄膜来说,它的组件成本本身就远低于晶硅,晶硅是微米级的,薄膜是纳米级的,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薄膜降成本的空间也比较大;三,双碳政策下,以后会追踪整个产业链的碳足迹,而晶硅上游是冶炼,高耗能高污染,会留下碳足迹。反观领先于世界科技水平的美国,他为什么不做晶硅呢?肯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Q:普通浮法可以转产做 tco,是因为做 tco 前半段工艺和普通玻璃差不多,只需要在后续加上镀膜的环节吗?
A:不是。我说的是只要有吨位的指标,就可以花钱请人设计成做超白的窑炉,但是后面的吸潮、退火、切裁需要自己按照在线镀膜的要求来设计。总的来说就是,一,有指标;二,具备改造的能力。
Q:您说的这个指标是做浮法的指标吗?TCO 也算在这个指标内的吗?
A:对,浮法玻璃必须产能置换。它不管你做不做 tco,只算浮法。
Q:做 tco 和做浮法的工艺来看,只有窑炉那个环节是一样的对吗?
A:对,从窑炉出来后,温度什么的都需要调整了。
Q:背板毛利率是不是和普通超白差不多?背板的技术壁垒高吗?
A:包括深加工的话,毛利要比普通超白的原片高。背板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也需要符合背板加工的标准,不过壁垒会低一些。
Q:咱们的 tco 线是能同时生产面板和背板吗?
A:背板用的是普白,面板用的是超白,可以用超白做背板,但是成本会高很多,一般不这样做。
Q:意思就是 tco 线主要是在超白浮法和 tco 玻璃之间切换,不会切去做背板了是吧?
A:对,我们本来也有 12 条线,每条线都有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布局,不会一条产线来回倒腾换产品,这样成本太高。超白浮法产线是可以转成普白产线的,但不能生产色玻。
Q:成都中建材的面板是咱们在供应吗?
A:我们供一些,前期它有从国内的旭硝子采购,但是现在在往金晶切。
Q:国内现在只有咱们能产 tco 是吧?
A:目前是这样,后期也说不准。
Q:成都中建材下面的建材公司,例如
洛阳玻璃,会不会自产 tco?
A:前几年尝试过,没成功,要做的话还需要一段时间,不是一两年能成功的。
Q:1gw 对应的玻璃用量大概是多少?
A:这要看电池的转换效率,如果是 18%,1gw 对应 600w 平米左右,随着效率提高,需要的玻璃用量越少,现在碲化镉差不多 15-16%,需要大概 700 万平米。
Q:能介绍一下年报里提到的 tek5 超低电阻产品吗?
A:这也属于镀膜玻璃,tek5 主要是用在万象屏,主要是在韩国、日本、广东,建筑可以显示各种图案,以前是挂灯泡、
LED 这类的,现在可以用玻璃直接显示。
Q:咱们从 09 年就开始研究在线镀膜,研发动机是什么?
A:咱们董事长从 2000 年就开始决定要做在线镀膜,以前国外在线镀膜玻璃的价格非常贵,国内也没有人做,然后总裁就决定要做,后来到 09 年有做出来一些,但是产品不达预期。后来换了一种工艺,加上 10 年非晶硅薄膜电池火了,但是国内依然没有做 tco的,这加深了我们做 tco 的决心。
Q:旗滨在报告里也说有 tco,这跟咱们的一样吗?
A:不一样,他们 09 年做过一段时间,给非晶硅薄膜电池做的,做了不到一年,就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