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演奏音色(转)

22-03-17 22:53 351次浏览
千千阙歌89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探究摘要:古筝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的代表之一,相传起源于秦汉时期,最开始应用于宫廷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发展以及与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具有不同音律特征和独特演奏技巧的乐器。《陆游与唐婉》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作品根据我国古代经典的爱情故事为原型,结合传统越剧唱腔《钗头凤》的演唱,加以钢琴伴奏从而形式了筝、乐、诗三者结合的艺术形式,效果生动立体。
关键词:《陆游与唐婉》;演奏音色;情感处理
一、《陆游与唐婉》作品分析
(一)创作背景
《陆游与唐婉》何占豪于1999年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作品形式新颖,首次在古筝演奏中融合了合唱队与交响乐队,形成了类似于器乐音乐剧的表演形式,首次演出便引起古筝界的极大轰动,得到了古筝演奏者与学者的热烈喜欢。后来何占豪又将作品改编成古筝、女声、钢琴伴奏的演出形式。作品以古代著名爱情故事陆游与唐婉为主人公,通过音乐讲述了这段唯美凄凉的情感故事。陆游与唐婉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无奈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唐婉,强行拆散了两位。在多年后,两人偶遇沈园,往日的情感涌上心头,陆游随即提笔在墙头写下一阙钗头凤《红酥手》,词中尽显悔恨与忧愁。唐婉在重游沈园时,看到陆游的题词,心中的悲痛与愁绪无处表达,创作了钗头凤《世情薄》。两首词将一对痴男怨女的情感表述的淋漓尽致。
(二)曲式结构
《陆游与唐婉》这首作品为带再现的“复三部式”的结构。引子,1-5小节,慢板,D羽调式:引子共5小节,由钢琴演奏,古筝声部予以八度音程补充陈述,在5个小节的引子中,音乐情绪基调得以确定,为主题旋律的出场起烘托效果。呈示部为单三部结构:呈示部由钢琴与古筝共同组成,在引子的引入上,整部作品的爱情悲剧基调已经明确,呈示部通过描述陆游与唐婉二人曾经的美好爱情,转入分离的痛苦与仇恨。A段:6-28小节,慢板,D羽调。B段:29-63小节,行板,D羽调。A’段:64-78小节,行板,G羽调。展开部:展开部由两部分组成,在钢琴与古筝的基础上,加入了女声声部。中部描绘的陆游与唐婉相爱却不能相守地悲情。华彩,179-224小节:华彩片段充满张力的音乐将陆游与唐婉的悲愤表达出来。再现部,224-261小节,G羽转D羽调式:将已经出现过的音乐素材得以升华,最终呈现出一段演奏者情绪难忍、听者潸然泪下的千古爱情悲歌。尾声:259-274小节,D羽调式:全曲的结束在钢琴伴奏上延续了三连音柱式和弦的方式,描写出陆游经历了悲惨的爱情故事之后愤慨离去的情境。
二、《陆游与唐婉》的演奏音色
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在演奏的过程中加入了女声独唱《红酥手》,通过筝、乐、诗三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共同演绎出男女主角对爱情的无奈,演奏形式新颖巧妙。古筝的音色、女声的哀怨、钢琴伴奏的推动,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音乐要素,将音乐情感推至高潮。在作品中,何占豪通过乐器将爱情的悲伤赋予全曲,从而获得高超的艺术价值。在演奏《陆游与唐婉》中,笔者会结合作品的情境描写对古筝的触弦做细微调整而形成不同的音色来进行表达。比如,作品描绘唐婉的时候,会选择靠近古筝岳山的位置演奏,因为,这部分琴弦相对来说更为紧实,能够形成更为清脆的音色效果。而对陆游描写较多的乐句,往往会在中间或靠左一些的位置进行演奏。又如,可以通过琴弦音色的变化来结合作品的渐强减弱处理,渐强的过程可以从琴弦的中间部位开始演奏,逐渐向右移动,这样出来的渐强效果会更加明显。结合作品的曲式结构,通过演奏方式对古筝的音色进行细微调整,更好地进行音乐的细节描写。如在乐段A,更多地采用指尖发力,放松手臂,将力度传达至之间,形成安静委婉的音色效果。乐段B,多采用手臂的爆发力,此时,可以结合身体的力度,形成更有力量和冲击效果的音色效果,干脆直接果断的演奏让音乐的表达更有冲击力,让听众形成更深刻的情感体会。更好的形成有冲击力的情绪效果,进一步加深唐婉的愤怒情感表达。通过自己对古筝音色的把握能力,加上对作品的分析理解来判断作品需要的音色。从演奏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在掌握了技术技巧的知识之外,还需提高自身辨别音色的能力,对于乐曲所表达的情绪需要怎么样的音色,使用怎样的演奏方式,演奏者要有一定的判断力。在日常的学中,应多听多看多感受,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去表达音乐的情感,演奏者还需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欣赏能力,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涵。
三、《陆游与唐婉》的情感表达
(一)演奏中“呼吸”的运用
“气口”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在音乐演奏中也是关键的要素之一。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气息与音乐的流动过程紧密结合,与演员的肢体动作紧密结合,与演奏的连贯流畅融为一体。在古筝演奏中,平稳的呼吸一般运用于柔和的音乐旋律中,舒缓的情绪需要平静连贯地呼吸加以配合。有弹性的、变化较大的呼吸一般用于激昂的乐段,干净利落、迅速是激烈情绪时呼吸的要点。在《陆游与唐婉》的演奏中,需要根据情绪的变化而转变演奏者的呼吸。如在A段中,笔者演奏时,肢体动作随着旋律的起伏做相应的变化,整体的抬手动作需小,气息流动要平稳,使演奏者的内心更从容,体现出陆游沉稳的形象。在B段,演奏的力度硬度都极具爆发力,肢体动作需干脆,迅速抬手迅速落下,甚至加上头部的力量去强调,整个演奏铿锵有力,坚定果断,体现出唐婉情绪的悲愤,怨恨感。在连接部长篇幅的六连音演奏中,可以加入气息肢体伴随旋律作起伏,使快速指序演奏连接更顺畅,过渡更轻松自如。在乐曲结尾句,需表现陆游与唐婉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在最后一个刮奏时,笔者在实际演奏中,将其改为右手从高到低刮奏收到低音区最后一根弦,同时,整个肢体也跟随到低音区,身体重重地落下,犹如叹息般,体现出结局已无法挽回,加上了肢体的动作,音乐显得更为沉重,悲痛,传达给观众的视觉效果也会更具感染力。
(二)叙事性情节的表达
协奏曲《陆游与唐婉》的作品灵感来源,来自于千古传奇的爱情故事,在作品中通过委婉的古筝音色形成了叙事性的作品表达。作品将叙事与情感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场景的描写来推动情绪进一步深化。在古筝古朴的创作风格中,结合歌词的旋律走向给听众勾画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乐曲通过匠心独运的曲式结构与合理的调式调性布局,在深沉激昂的旋律表达中,将陆游与唐婉二人的无可奈何表达得淋漓尽致。作品的情节与音乐的曲式结构、旋律走向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要素的牵引下,作品的故事情节仿佛跃然纸上,尽管没有真实的场景描写,但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仿佛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在听众面前得到了完美的演绎。引子部分:是整首作品的情感基调,通过钢琴与古筝的旋律描述了沈园的古朴场景。在音乐的进行下,古筝与钢琴一问一答,似乎在诉说两个人的相思之苦。随着音乐逐渐向低音声部,又似乎在表达叹息。中部:作品通过音乐的叙述描绘了陆游与唐婉的对话。华彩乐段:在古筝的独奏下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描写了陆游与唐婉在相逢之后的痛苦不堪,为情而亡的故事情节。尾声:在叹息式的结局中描绘了一种可叹、可惜的感慨。正是这种叙事性的情节的描绘突破传统的古筝作曲手法,加深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演奏者的共情处理
通过想象自己就是陆游本人,面对自己辜负的恋人,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演奏时可以将画面在脑海中呈现,融入人物中去,演奏者对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更生动,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了解更透彻,传达给欣赏者的画面感就越清晰,接收到的情感就越强烈,欣赏者就能与演奏者的情感引起共鸣。除此之外,演奏者还需培养直觉反应能力,即对音乐旋律的敏锐感知,能准确抓住旋律的紧张、松弛、舒缓、跳跃等本能,这些对于情感的准确把握是十分关键的。在作品演奏前,笔者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资料、朗读《钗头凤》,了解相关的故事背景。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来感受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通过了解作曲家创作这首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自己对于作品的感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不断的钻研每一个音符体现的感情,更细致的深入作品的旋律走向,对作品的伴奏、曲式、和声、结构进行专业的分析,通过自己多年的专业音乐学来理解作品音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只有进一步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作品才能真实地感受到音乐中传达的情绪。
四、小结
《钗头凤》流传至今已然成了千古歌颂的词,中国古诗词自古以来就有吟唱的传统。古诗词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题材来源。艺术无疆,音乐艺术的发展通过结合中国古诗词元素得以创新。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写作曲《陆游与唐婉》便是将音乐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作。作品将筝的表现力与古诗词进行完美的结合,在钢琴的伴奏下将凄美的爱情故事向听众娓娓道来。筝、诗、乐三种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对民族器乐的创作来说是极具创新意识的,这对古筝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古诗词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千千阙歌89

22-04-21 22:58

0
从《钗头凤》到古筝曲
陆游与唐婉的爱恨悲欢,在南宋即已广为人知,其始见于陈鹄《耆旧续闻》卷十:“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名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这便是传唱至今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其后,周密在《齐东野语》一书中,将此事敷衍成一个“魂断蓝桥”式的爱情传奇,唐婉摇身一变成了陆游的表妹,两人“伉俪相得”。成亲三年后,陆母以唐婉不能生育为由,逼迫陆游休妻,唐婉随后改嫁同郡宗室子弟赵士程。绍兴二十五年,科场失意、浪游天涯的陆游在故乡禹迹寺南边的沈园与前妻唐婉不期而遇,“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墙间”。四十年后,半生漂泊、壮志难酬的爱国诗人重归绍兴故里,“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绍熙三年,年近七旬的陆游故地重游,回首前尘往事,“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遂再题一诗,并有小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庆元五年,在唐婉逝世四十周年之际,陆游专程来到沈园凭吊,又写下流传千古的悼亡诗《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开禧元年十二月二日夜,81岁高龄的陆游再度梦回一辈子魂牵梦萦的沈园,并赋诗二首,继续抒写绵延半个世纪之久的“人鬼情未了”: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段至死不渝、感人肺腑的爱情佳话,恰如陈衍所言:“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宋诗精华录》)
陆游与唐婉的这段纯情往事历经千百年,依然为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以至于当年陈鹄都“惜不得其全阕”,只能记录其中一句“世情薄,人情恶”的唐婉唱和的答词,也在明清时期惊现所谓“完整版”: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夸娥斋主人)
时至今日,在绍兴沈园孤鹤轩前的照壁上,依旧镌刻着集陆游手迹而成的《钗头凤》原词,并有楹联“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令前来凭吊的游人感怀不已。
筝在古代多用以倾诉离愁别绪,素有“哀筝”之称。晏几道《鹧鸪天》云:“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出生于绍兴诸暨的作曲家何占豪是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创人员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何占豪将创作兴趣投注于古筝,30年来先后创作出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梁祝》《临安遗恨》(根据岳飞事迹改编)《陆游与唐婉》《东渡》(根据鉴真事迹改编)《乱世情》(描写岳飞与秦桧后代的爱恨情仇)《越国西施》等历史题材作品,用民族化的音乐讲述中国故事。在他看来,“我们的民族音乐传统是一座富矿:这么丰富的民歌、这么浩瀚的戏曲音乐,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是富有音乐才能的中国老百姓缔造了这样的传统……民族音乐的现代化是指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民族音乐不仅要继承,更重要的是创新,民族音乐只有现代化,只有反映现代人感情、为现代人服务,才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何占豪:《融炼民族音乐语言》)
《陆游与唐婉》正是突出古筝“善写离声”的独特音质,描绘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南宋金戈铁马、云谲波诡的政局和陆母所信守的封建礼教,刺破了浪漫掩盖下的幻梦,空留千古遗恨,唯有陆、唐相互唱和的《钗头凤》,见证了这场爱情与人伦的悲剧。在谈及这部作品的创作构思时,何占豪表示:“《钗头凤》分为两阕,上阕的《钗头凤·红酥手》为陆游亲笔所作,下阕的《钗头凤·世情薄》则是陆游的妻子唐婉所作,诗词中两位主人公对爱情的无奈遗憾特别触动我,这类题材也是我自己所钟爱……在实际创作中,想法与感触源源不断涌现在心中,不知不觉竟写成一部完整的古筝作品,直至演变成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协奏曲式的《陆游与唐婉》。”(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白洋对何占豪的采访记录)
发端于绍兴的越剧,不仅是何占豪从小耳濡目染的音乐启蒙教材,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灵感源泉。《陆游与唐婉》采用古筝、钢琴、女声独唱的全新表演形式,越剧音调的融入,突出了乐曲的地域风格,中部加入以《钗头凤》为歌词的声乐演唱,打破传统器乐曲的表现模式,筝、乐、诗相互生发,意趣神会,将越地音乐风格以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及音响的色彩变化有系统地表现出来,使音乐不仅具有绮丽婉约的柔情,亦有愤懑激昂的气势。
何占豪在乐曲立意与文化内涵上传承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语言的特点,但在色彩性和声和配器技法方面,则大胆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充分挖掘出古筝的音色特点,将陆游与唐婉复杂的情感历程全景式展现于听众耳际,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状态的转换寓于旋律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如何占豪对笔者所言:“像《钗头凤》这首词,这样的格式,很难用越剧原来的样式去套,要戏曲音乐现代化,所以我就选用了筝、乐、诗合一的形式,这又是一个新的品种,根据作品内容、情感需要进行大胆拓展,让外来品种(协奏曲)民族化。”《陆游与唐婉》秉承“一方水土一方艺,一地乡音一地情”的创作理念,寓乐于情,在声声瑶筝中,衬以越剧音调,反复吟唱《钗头凤》,将越剧优美抒情的唱腔特点发挥到极致。
《陆游与唐婉》不仅在题材、体裁上都呈现出越文化独有的品质,在乐曲演奏中也主要采用深受吴越音乐风格影响的浙派筝艺技法,委婉深情的细腻情感与高亢激昂的音调相互交织,将陆游对唐婉、对母亲、对权奸的爱恨情仇融入温文尔雅的水乡情韵,为古筝曲的演绎开辟出全新的艺术道路。
(作者:尉愉沁、盛秧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