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唯识篇
写这篇之前,想了很久,如何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我的理解,曾经尝试过几次,表达的不够清晰就放弃了。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把之前写过的执念粘帖过来:“从时间的维度上向前拉伸到幼儿刚出生时的一无所知,把时间作为横向坐标轴,而纵向坐标轴就是每个人在不同的空间维度下的一个历程而引起的喜怒哀乐或经思考后而留下的烙印,这个烙印没有对错之分,是不同时间、空间下,每个人独有的产物。执念是不断形成和变化的,执念是行为决策的内
驱动力。
(事件→情绪反馈(形成执念)→决策):事件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的产物,执念是由于前面的事件带来的正负反馈情绪留下的烙印,到后面再经历类似事件或者情景时,由不同执念导向而形成的不同决策。”
接下来进入正题
佛教唯识宗中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主张宇宙一切事物都是意识所变现的影象。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读,后面写到的东西与此无关,也有关。
五官眼耳鼻舌身意作为人接触外部信息的器官,它在不同时间空间下,形成的一个情绪感受,我把它作为执念,即事件+情绪感受,然后打包储存到大脑中,在此后情景或事件再现时,大脑会自动提取出来当时的情绪感受,然后影响决策。有了这个逻辑后,我们可以得出,执念的情绪感受是负反馈,那我们的决策是偏向回避的。情绪感受是正反馈,我们的决策是偏向执行的。也就是,决策是受情绪感受支配的。事件为因,情绪感受影响决策是果,另外还可以得出,因和果是必然的,事件是因,这个因是以什么样的情绪反馈储存到大脑中的,那么就必然结出相同的果来。以上为逻辑。
后来,我在大脑深处装了一只“眼睛”,这只眼睛是为了观察大脑每时的想法和情绪感受。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在此后情景或事件再现时,大脑会自动提取出来这个情绪感受” 以第三视角去观察自己,这种感觉就像是眼前的肉身不是我一样。每天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想法和情绪操控着我的决策,支配着我的生活。
再后来,养成惯后,那只“眼睛”好像才是真正的我。
我是如何扭转结果的呢?
现在我给这只“眼睛”赋加了一项功能,它除了观察大脑的想法和情绪外,还负责管控决策。
拿戒烟举例:
戒烟前:我观察到饭后、上厕所前、电脑旁、完成某项任务后,深思时、大脑会冒出吸烟的想法,吸烟的情绪感受是满足。
戒烟时:我给“眼睛”输入了不准抽烟的指令,现在以“眼睛”管理决策后,我仍然能观察到大脑会冒出吸烟的想法,经不准吸烟指令决策后,情绪为焦虑、痒的。 这只“眼睛”就在那静静地注视着我的情绪,就像家长静静注视着无理取闹的孩子,任其表演,如如不动。
事件→执念(情绪)→储存→情景再现→决策,原来没装这只“眼睛”前,我一直生活在以前的经历里,经历是因,情绪感受影响决策,是果。
有了这只眼睛后,除了让我更加清晰地观察到自己,还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出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决策,这些决策影响着我的结果,也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原本因果
因→果1
现在因果
因→眼睛改变决策→果2, 这只“眼睛”是因果之间的桥梁,结果可以任我支配。
以上为逻辑,真正能有效通过“眼睛”支配决策还需要技巧。后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