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女佣的故事

21-12-01 14:08 221次浏览
baowallace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梦也没想到,我回国的适应期竟然会长达两个月。

坡县四季不明、常年下雨,下完雨又出太阳,气温则是长期维持在25、26度上下,我在那儿待了两年,感觉就像是度过了个超长夏天。

回国的航班上,兴奋的恨不得横着走路,就觉得哇终于回到能穿风衣和羽绒服的地方了。

28天隔离,熬没熬死病毒不知道,我人倒是被憋得差点不会说话了,等出关了,秋天的第一片黄叶也落地了。

就记得拿到绿码那天,我狠狠地呼吸了口自由的空气,紧接着打出个巨长的喷嚏。嗯,没错,我华丽丽的感冒了,还比之前所有的都来的猛烈些。

鼻塞头晕一星期,咳嗽、呼吸不畅四个多星期,感觉腹肌都若隐若现了,刚有好转,全家被我感染,于是以上症状又重新来了一遍,额滴个神……



身体一差,精神状态就容易不好,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的时候,我会忍不住想这次回国的意义。

在南洋小岛,我的生活规律又简单,周一到周五下了课,我会惯性的看书、上网查资料和写论文。

周六周日一天去徒步or海边,或者去公园,另一天雷打不动去社区图书馆,全岛有很多个图书馆,基本都被逛了个遍。



除了我这样的高龄全职学生,这些地方最多的就是家长和 孩子,尤其是父亲。

这让人感觉还蛮意外的,我小时候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才回来一次,以至于印象里,父亲就是个符号,更多的则是和母亲相处。

再问问我那些同学,大家几乎都差不多,也没人觉得成长过程中,少了父亲的参与会有什么不好,男人嘛,养家糊口才是第一位的,钱挣到位了,别的都好说。

但国外不这样,英国人没有加班的概念,和国内一样内卷的坡县人在家庭生活和加班费面前,宁肯选择前者,理由是孩子是我自己的呀,我不陪他,那谁来陪呢?

有时候看着东海岸公园的草地上,长满了各种肤色的一家人。有的在草地上铺条毯子看书,有的拿出小音箱,一边聊天一边吃自带的便当饭盒,爸爸们陪孩子挖沙,妈妈们坐在树荫下哄小婴儿,我会忍不住感慨:

啊,这才是生活啊。


#长满人的沙滩#

但这样的宁静时刻一般撑不住十秒,国内那个手机号铃声一响,会立马将我打回原形,大家会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然后接着七嘴八舌的讲,谁谁买了什么票赚了多少千万,谁谁搞直播一年几个亿,还有谁谁账户一年不到,翻了近十倍……

不听还行,一听内心的焦虑就像无数只蚂蚁在啃噬内心,我就觉得自己怎么那么没用。

全世界都在忙着搞钱,只有我还在特么的享受人生,虽然也没怎么享受,也就是旁观一下而已,但也很堕落了。



等真的回来了,一切都要重新适应,要去学,要去摸索,要去拜访老朋友,结识新朋 友,以及求着介绍一些能搭上线的更新的朋友。

平时还行,遇上堵车而自己又赶着做事的时候会烦躁无比,那种自己和他人的巨大差距,以及怕被活生生甩在后面的惊恐,一遍遍在脑海中涌现。

等身后的车子也等得不耐烦,一直摁喇叭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又是一番地动山摇的咳嗽。前两天彻底撑不住了,大哭了一场,接着开始丧。

我把手头的所有事情都停掉,手机关掉,独自躲在房间里翻书架,很偶然的抽出来一本叫《女佣的故事》。

之所以决定看它,是因为我在国外遇到的女佣都蛮有故事的,有的终身不婚,有的年少就离乡背井,赚钱给老爸花、老公花还有弟弟花,就是舍不得给自己花。



但这本其实更确切的讲是一个美国清洁工的故事,女猪脚因为一次偶然做了单亲妈妈,因为要照顾孩子没有收入来源就去做了这份工。

中间穿插着大量的心路历程和美国社会福利、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故事,当然咯,也不乏那些被打扫房间背后主人的小秘密。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她因为贫穷,不得不去申请各项政府福利和妇幼津贴,但其实这不算啥光彩的事情,因此她也想改变。

可问题在于,一旦她打工的收入多了,能领到的福利就少了,总收入也就下降了,如果她少干活,反倒能得到更多补助。

于是生活就拧巴上了,她想改变现状,但一改变了就更穷了,不改变吧,内心又接受不了,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微妙的地方吧,原本想帮助穷人的,结果他们却因此变得更懒了。



还有一个细节是她除了全职给清洁公司做事之外,还自己在网上接打扫卫生的私活,网友们知道她的生活现状之后纷纷伸出援手。

有些人很有意思,邀请她上门来干活,又要求她最好脱光了或者穿着性感女仆装来打扫,提完这些要求后,还装模做样的说自己确实是好心想帮她一把,哎呦我去。

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想起大学时候,同寝室有个妹子想趁暑假勤工俭学做家教,她懂日文和韩语,英文也好,就贴广告说做外语家教。

结果收到好几个男的私信说,想请她做家庭女教师上门辅导,唯一的小要求是能不能穿着女教师的制服来,就是日本电影里的那种。

她一开始没明白,一直问我们日本女教师穿啥制服,我们也不懂,就替她去度娘搜索,不搜还行,一搜直接要吐了。

当接到意向男客户的短消息问,能否用娃娃音说日语时候,她瞬间东北大姐上身,在寝室里用小巨肺咆哮:可去你M的吧。



当生活明明不差的时候,看人家一夜暴富,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自己会心情down到极点。



但当极度颓丧的时候,看看隔壁美利坚都有人如此艰难生活,又瞬间觉得自己也还行,这就是传说中的“远方的田野”和“内心的苟且”吧。

一个除了生了病的娃其他啥也没有的女清洁工,她都不放弃自己,觉得自己不需要他人拯救,工作能力和赚钱本能是她最大的安全网,我们有吃有喝的打工人还有什么可无病呻吟的呢?



最后安利一把这本《女佣的故事》,压在它下面的《没有橘子,就来颗柠檬吧》属于治愈系小作文。

做梦也没想到,我回国的适应期竟然会长达两个月。

坡县四季不明、常年下雨,下完雨又出太阳,气温则是长期维持在25、26度上下,我在那儿待了两年,感觉就像是度过了个超长夏天。

回国的航班上,兴奋的恨不得横着走路,就觉得哇终于回到能穿风衣和羽绒服的地方了。

28天隔离,熬没熬死病毒不知道,我人倒是被憋得差点不会说话了,等出关了,秋天的第一片黄叶也落地了。

就记得拿到绿码那天,我狠狠地呼吸了口自由的空气,紧接着打出个巨长的喷嚏。嗯,没错,我华丽丽的感冒了,还比之前所有的都来的猛烈些。

鼻塞头晕一星期,咳嗽、呼吸不畅四个多星期,感觉腹肌都若隐若现了,刚有好转,全家被我感染,于是以上症状又重新来了一遍,额滴个神……



身体一差,精神状态就容易不好,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的时候,我会忍不住想这次回国的意义。

在南洋小岛,我的生活规律又简单,周一到周五下了课,我会惯性的看书、上网查资料和写论文。

周六周日一天去徒步or海边,或者去公园,另一天雷打不动去社区图书馆,全岛有很多个图书馆,基本都被逛了个遍。



除了我这样的高龄全职学生,这些地方最多的就是家长和孩子,尤其是父亲。

这让人感觉还蛮意外的,我小时候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才回来一次,以至于印象里,父亲就是个符号,更多的则是和母亲相处。

再问问我那些同学,大家几乎都差不多,也没人觉得成长过程中,少了父亲的参与会有什么不好,男人嘛,养家糊口才是第一位的,钱挣到位了,别的都好说。

但国外不这样,英国人没有加班的概念,和国内一样内卷的坡县人在家庭生活和加班费面前,宁肯选择前者,理由是孩子是我自己的呀,我不陪他,那谁来陪呢?

有时候看着东海岸公园的草地上,长满了各种肤色的一家人。有的在草地上铺条毯子看书,有的拿出小音箱,一边聊天一边吃自带的便当饭盒,爸爸们陪孩子挖沙,妈妈们坐在树荫下哄小婴儿,我会忍不住感慨:

啊,这才是生活啊。


#长满人的沙滩#

但这样的宁静时刻一般撑不住十秒,国内那个手机号铃声一响,会立马将我打回原形,大家会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然后接着七嘴八舌的讲,谁谁买了什么票赚了多少千万,谁谁搞直播一年几个亿,还有谁谁账户一年不到,翻了近十倍……

不听还行,一听内心的焦虑就像无数只蚂蚁在啃噬内心,我就觉得自己怎么那么没用。

全世界都在忙着搞钱,只有我还在特么的享受人生,虽然也没怎么享受,也就是旁观一下而已,但也很堕落了。



等真的回来了,一切都要重新适应,要去学,要去摸索,要去拜访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以及求着介绍一些能搭上线的更新的朋友。

平时还行,遇上堵车而自己又赶着做事的时候会烦躁无比,那种自己和他人的巨大差距,以及怕被活生生甩在后面的惊恐,一遍遍在脑海中涌现。

等身后的车子也等得不耐烦,一直摁喇叭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又是一番地动山摇的咳嗽。前两天彻底撑不住了,大哭了一场,接着开始丧。

我把手头的所有事情都停掉,手机关掉,独自躲在房间里翻书架,很偶然的抽出来一本叫《女佣的故事》。

之所以决定看它,是因为我在国外遇到的女佣都蛮有故事的,有的终身不婚,有的年少就离乡背井,赚钱给老爸花、老公花还有弟弟花,就是舍不得给自己花。



但这本其实更确切的讲是一个美国清洁工的故事,女猪脚因为一次偶然做了单亲妈妈,因为要照顾孩子没有收入来源就去做了这份工。

中间穿插着大量的心路历程和美国社会福利、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故事,当然咯,也不乏那些被打扫房间背后主人的小秘密。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她因为贫穷,不得不去申请各项政府福利和妇幼津贴,但其实这不算啥光彩的事情,因此她也想改变。

可问题在于,一旦她打工的收入多了,能领到的福利就少了,总收入也就下降了,如果她少干活,反倒能得到更多补助。

于是生活就拧巴上了,她想改变现状,但一改变了就更穷了,不改变吧,内心又接受不了,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微妙的地方吧,原本想帮助穷人的,结果他们却因此变得更懒了。



还有一个细节是她除了全职给清洁公司做事之外,还自己在网上接打扫卫生的私活,网友们知道她的生活现状之后纷纷伸出援手。

有些人很有意思,邀请她上门来干活,又要求她最好脱光了或者穿着性感女仆装来打扫,提完这些要求后,还装模做样的说自己确实是好心想帮她一把,哎呦我去。

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想起大学时候,同寝室有个妹子想趁暑假勤工俭学做家教,她懂日文和韩语,英文也好,就贴广告说做外语家教。

结果收到好几个男的私信说,想请她做家庭女教师上门辅导,唯一的小要求是能不能穿着女教师的制服来,就是日本电影里的那种。

她一开始没明白,一直问我们日本女教师穿啥制服,我们也不懂,就替她去度娘搜索,不搜还行,一搜直接要吐了。

当接到意向男客户的短消息问,能否用娃娃音说日语时候,她瞬间东北大姐上身,在寝室里用小巨肺咆哮:可去你M的吧。



当生活明明不差的时候,看人家一夜暴富,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自己会心情down到极点。



但当极度颓丧的时候,看看隔壁美利坚都有人如此艰难生活,又瞬间觉得自己也还行,这就是传说中的“远方的田野”和“内心的苟且”吧。

一个除了生了病的娃其他啥也没有的女清洁工,她都不放弃自己,觉得自己不需要他人拯救,工作能力和赚钱本能是她最大的安全网,我们有吃有喝的打工人还有什么可无病呻吟的呢?



最后安利一把这本《女佣的故事》,压在它下面的《没有橘子,就来颗柠檬吧》属于治愈系小作文。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baowallace

21-12-01 14:25

0
转于伢伢复盘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