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思过崖上练九剑,十万实盘再出发

21-09-04 17:59 1979次浏览
归心鹿鸣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曾经账户大赚大亏,自以为有所成,最终却不得要领,跌跌撞撞一路挫败领到腰斩。而后如同上了思过崖,静思半年,期间销掉了原来的账户想过离开,想过做些别的事情,兜兜转转发现投机投资才真的适合自己,又开了新户,陆续做几只票把账户又挽救了回来,找回了自信,故现在重新开贴。

江湖潮涨潮落,市场变换莫测,立于此中,或许不应拘泥于术或道,而应料敌机先,见招拆招,以无招胜有招,转念一想,这不就是武侠小说里写的独孤九剑么,想到容易,要做到尚需历练。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8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归心鹿鸣

22-01-14 21:47

1
今天还是没有操作,没有一点手痒的感觉,今天从盘前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整整想了一天,现在到了晚上一个人在书房里坐下来,写一下思考的总结。[淘股吧]

先直切主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全面注册制落地,或者说交易规则发生重大变化之后,现在的所有交易体系,将何去何从,我将怎么做,去适应一个未知的市场。

跳过中间的思想斗争环节,只记录一下理顺之后的思路:
总结到最后在我面前是几个选择题,

第一个选择题是:现在全面注册制还没来,目前成体系的短线系统还有没有必要学?
结论:我觉得自己还是要学,但只学目前比较好的一两种模式,并且理解其中的核心博弈点,因为我看今年自己的操作,说白了短线总和都是亏的,全靠中线潜伏模式赚回本,短线亏,然后中线赚回,赚多了又去短线,再亏,再赚回,以此往复。说到底短线就是我的弱项,我目前唯一稳定能赚钱的模式,就是潜伏+中线。有明显的缺点不去弥补,把自己暴露出来的缺点一直留在那里,去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市场是不明智的,即便玩的不好,也不要说太垃圾,但也不能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所以年后等做完一波之后,我应该留一小部分仓位,专门做短线,这部分仓位亏完也无所谓,就是要提高自己,尽量去弥补弱点、把这个洞缩小一点,让自己以后面对短线抉择的时候减少重大错误产生的频率并减少损失面。

第二个选择题是:以后全面注册制来的,目前我唯一能有胜率的潜伏+中线模式,还能否有效?
结论:我觉得应该问题不大,我把从投资前到投资后的过程,分成了几个阶段,目前由于潜伏的位置在左侧和右侧之间的位置上,只要尽量远离上一环的洗盘,贴近下一环的第一轮拉升,就能有效的缩小持股时间和成本,所以在这个关键上,可以增加新的指标,但是目前来说,操作空间和容错率以及做票失败的惩罚相对来说比较友好,提前做好操作计划,介入时机退出条件等等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趋势性机会,而且这种做法不受到涨停板制度影响,底层获利逻辑上比较接近题材抄底和套利性埋伏。所以这种模式可以继续玩下去,但是要警惕涨跌幅扩大之后,短期洗盘的剧烈性可能会增强。

第三个选择题是:目前市场里现存的几种模式,以后还能有效的有哪些?
结论:我觉得现在主流资金也在做的一种模式,以后还是可以玩下去,也就是价值投机,个人看法,也就是在有一定投研的基础上,9位数10位数量级的资金做的趋势模式为主导,趋势到主升、加速阶段之后,中小资金9位数以下的在短线这一侧做短线票套利,因为趋势的后期加速往往是带有资金关注的意味在里面,资金集中关注之后,交易量一起来,很容易出掉前期收集的大量筹码,因此大鳄级别的在趋势的末端做加速吸引接盘,短线借着市场赚钱效应和曝光度进行短线套利的做法,在制度变化之后影响不是很大,因为趋势的加速并不需要天天涨停板,并且在走趋势的过程中已经有累积涨幅的情况的下,本身就能让散户关注,又不至于所有人上头的冲进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像是直接空降一个5板以上的高标,然后向全市场科普概念,在概念普及的同时去拉短线,那么即便全市场20CM,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套利,并不会像现在这样需要10CM来一遍打高度,一般做概念科普的情况,所以以后的短线,有可能会有一部分成为趋势的附庸,既然要放弃自己的美学品味,去跟随市场,那就干脆彻底一点,直接只跟随。
这个猜测如果成立的话,最终的形态就不是追踪连板高度,而是去追踪即将加速的趋势股,看着趋势股来做短线股,类似于在机构常用的市值套利和情绪讨论之间的一种形态。

本文原创,先简单写这些。
归心鹿鸣

22-01-13 23:01

1
还有些思考想写在趋势形成之前:[淘股吧]

我在左侧做了几次共达,这个股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新的预期加进来,现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去贴合产业博弈。

目前,华、米、OV、果子等大厂都在看两个方向,一个是智能汽车,一个是VR宇宙,有能力或者急需成长因子的厂商往往是两个方向都同时布局,而不是只压一边的。

那么,两个方向都做成,不一定有这么理想,但是两个里面做成一个,可能性还是很高的,毕竟现在手机产业已经严重饱和,没有增量了,只能去开一个新的领域,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同时有智能汽车和VR概念的公司,两个里面做成一个就能获得增长的角度看,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

但是,即便是两个新赛道,还有一个品牌竞争的问题,也就是说同样是VR,可能华出来了,米挂了,果子出来了,那么米的供应商就惨了,华和果子的供应商就赚了,所以合作的大厂越多,越容易在单一赛道中获得优势。

还有,如果两个赛道都走出来,那么同时布局了两个赛道,又同时布局了大部分主流厂商的供应商,岂不是非常确定?

最关键的是,两条赛道的品牌重合度很高,两者重叠的供应商确定性达到了最高,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行业发展,那么即供货智能汽车,又供货VR设备的厂商,有多少家?再者,这个东西应该必需品,有什么工业成品零部件、设备是两者都必须要的?屏幕我觉得都不是,智能车的车载屏幕和VR屏幕是两种不同的生态,

我觉得应该是声控设备+AI

为什么,因为智能汽车和普通新能源的差别在哪里?是内部装修么,是动力么,都不是的,而是人机互动,智能智能,就是你说什么,它能做,这叫智能,因为L4以下的新能源车,司机的眼睛都不能只看屏幕不看路,而且司机的眼睛就算有空,也会更倾向于看手机,而不是车载屏幕这块无聊的大平板,要玩平板不能买个Pad?那么人机互动的入口,就是声控,语音首先要接收准确,如果听都听错,那么何谈控制,听对了,然后才是理解速度和反馈准确度,就像先有激光雷达,再有自动驾驶,声控对于智能汽车区别于普通新能源车,就是一个入口质量的差别。

再来是VR领域的声控+AI,看过钢铁侠和头号玩家应该有感觉,因为人的眼镜在看屏幕,眼球本身不能提供操作,只能看,也就是反馈给大脑信息,进行操作的是手,以及声控。既然是只能用声音和AI进行互动,那么声控的质量还是最关键的,首先还是要听清楚,然后才有后面处理速度和反馈准确等问题。

所以,声音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只是视觉的附属品,但是它在新的元宇宙+智能汽车时代,声音就是操作AI的工具,声音太关键,声音的设备从一个无关紧要的附属品,变成了一个操作AI的唯一操纵杆。从这个角度看,AI时代,同时也是声学的时代。

本文原创,虽然是YY,但是独家,期待验证的那一天。
归心鹿鸣

21-09-16 17:23

1
今天这种情况我觉得没有操作的必要,节前瞎恐慌、避险的资金没有什么格局。目前核心逻辑——大宗趋势还没有结束,*影响大宗的剧情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同样的事情来第二遍效果只会减弱,如果讲两句话就能直接左右大宗的价格,那各种交易所也不要开了,该卖多少钱直接印在红投文件上面发下来得了,凡事要讲个方法,凡事有个过程,即便预期有变化,那也是建立在现实变迁的基础之上,即便是当年的猪周期在高位涨价,要让价格降下来也需要先等母猪生崽吧?
归心鹿鸣

21-09-14 15:21

1
止盈清仓城投,明天再看锂矿是否有低吸机会,今天从趋势的节奏上判断暂时离场。
归心鹿鸣

21-09-04 19:30

1
目前持仓:
 买在分歧,买在主线。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