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核电龙头 中国一重 开始启动

21-03-08 09:01 1258次浏览
杭州人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核电:政府工作报告时隔3年重提核电,还增加“积极”表述,碳中和约束下至少3倍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中蕴含的新机会
1、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时隔3年重提核电,相比历史增加“积极”二字表述。
2、按2030年火电占比65%假设测算:①仅考虑电动车渗透率,核能发电潜在需求或有3倍;②考虑各部门电气化进程,核能发电潜在需求或有5倍。
事件: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时隔3年重提核电,相比历史增加积极二字表述。
点评:
碳中和约束下,终端电气化带来显著新增电力需求;供给端能源 结构调整带来电力缺口,核电是风光之外的有效选择之一。
按2030年火电占比65%假设测算:①仅考虑电动车渗透率,核能发电潜在需求或有3倍;②考虑各部门电气化进程,核能发电潜在需求或有5倍。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杭州人

21-03-08 21:02

0
杭州人

21-03-08 17:48

0
小呼哥

21-03-08 16:20

0
今天核电飞了,但是一重不动啊
杭州人

21-03-08 12:50

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将重点关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新发展阶段,要坚持重大高端技术装备自立自强,加快组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国重大高端技术装备研制能力,以自主研发打造国之重器,以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关键技术
刘明忠表示,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可控既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全球竞争力的必要之举,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要实现自主可控。
“当前我们存在的短板还十分突出,特别是缺乏集共性技术研究、中间试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涉及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高端材料‘卡脖子’技术问题日益突出,装备制造业全链条协同发展不畅,产学研用融合度较浅等,这将严重制约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刘明忠说。
刘明忠表示,急需建设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攻克转化一批高端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这对推动装备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刘明忠建议,立足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依托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强我国重大高端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建设,支持中国一重集团筹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极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效打通延伸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提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材料研发制造能力,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层创新体系
中国一重集团是由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近年来,中国一重集团坚持深化改革,深入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探索建立了“4451”基层创新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司2020年累计完成基层创新课题500余项,入选国务院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获评“2020中国工业创新示范企业”。
刘明忠表示,从实践看,充分调动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科技创新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发挥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隐忧。“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重装备、轻技工”的现象普遍存在。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大批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能工巧匠。
对此,刘明忠建议,进一步促进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融合发展,重点建平台、抓载体。中国一重探索推行的“4451”基层全员创新体系,其中包括组建劳模、党员、青年、党外人士、技能大师等先进人物带头的五类创新工作(活动)室,同时与上下工序间成立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如联合成立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平台”等,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增强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引导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教育学院办学方向,与企业实际人才培养和需求有效衔接,推行“校企1+1结对战略合作”“订单式培养”;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特别要向各院校招生困难的专业倾斜,例如锻造、冶炼、铸造、热处理、焊接等专业,确保装备工业、基础产业技能人才供给。
基金抱团时代瓦解?去东方财富App查看最新市场机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杭州人

21-03-08 12:11

0
新华网 > 财经 > 正文202103/0417:13:29来源:新华网“数”说东北“大国重器”企业“开门红”字体: 小中大分享到: 新华社哈尔滨3月4日电 题:“数”说东北“大国重器”企业“开门红”
新华社记者强勇、梁冬
今年1月份,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6.1%和63.2%,这是中国一重集团交出的成绩单。
春寒料峭,中国一重集团生产车间却一片火热。“加力,再加力!”一个烧得红彤彤的钢坯正在万吨级水压机上锻压,压力从4000吨升至8000吨、12000吨……工人刘伯鸣一边指挥,一边向记者大声说:“今年任务很满,必须快马加鞭。”
不止中国一重。今年首月,我国最大的电力驱动设备研制基地之一哈电集团,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64.5%和25.9%;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同比增加490%……
中国一重在当地政府助力下聚焦核心装备制造主业,将产品配套向本地企业转移,稳定了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
“虽然遭遇疫情冲击,但为一重配套让我们去年的经营规模增长了20%。”黑龙江鑫源特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艳杰说。一年的研发费用逾10亿元,这是来自哈电集团的“常规”操作。在创新上高投入,是一些“大国重器”企业的共性。
在世界最大在建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哈电集团攻克了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多项世界性技术壁垒。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哈电是国内唯一具有自主制造“华龙一号”轴封式核主泵能力的关键设备供应商。
“我们不干时髦的事,凝神聚力做全球最好的发电设备。”哈电集团总经理吴伟章说。
一线员工年平均工资从6.8万元涨至7.5万元,这是一年来东北轻合金公司下属特材公司的薪酬制度改革成果。闯改革关,是东北企业的必答题。
东北轻合金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宏峰说,企业彻底打破了近30年的岗位技能工资体系,实现以岗定薪、人岗相适的新模式。
中国一重同样从“三项制度改革”入手,激发市场活力,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
迟海是中国一重(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的数控铣工,被评为公司级首席技能大师。“以前产业工人晋升到高级技师就到‘天花板’了。”他说,近年来一重建立了大国工匠、首席技能大师等考评机制,给予更高薪酬待遇,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迟海说,现在他不仅工作上有奔头,收入也有了更多保障。
杭州人

21-03-08 09:11

0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