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大年初一为什么要放鞭炮?

21-02-11 08:22 2205次浏览
远帆点点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在中国,尤其在农村,旧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

正月初一放鞭炮,也是很多农村人童年对新年最深的记忆之一,每当春节来临,父母对孩子们的管束也会适当放松,孩子们再也不像平时那样偷偷的放鞭炮了,而是光明正大的在家长面前放鞭炮,在过年喜庆的气息下,家长也不责备。
儿时的我们觉得好像鞭炮声,才是年味。
大年初一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是因为一个很古老的故事。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每一个农历正月初一的黎明,都有一个叫做“年”的怪物从天上跳下来,见人就吃,“年”非常凶猛,来去如风。
“年”的嘴很大,肚子也很大,一口能吞掉到五六个人,它每次下来都要吃掉几十个村子的人。
当时人们非常害怕,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东躲西藏,心中惴惴不安,希望“年”这个怪物不要再来。
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年”每年只出现一次,而且在有一次在“年”出现的村庄里,整个村子的人都被“年”吞掉了,却有一家竟然没有一个死伤者,这很奇怪,人们忙问其故。
据这家人说,他们家很穷,住的茅草庵被风吹倒了。因为很冷,没有安身的地方,就用倒下的茅庵的竹竿烤火,全家围在火堆旁边一起取暖御寒。

这个时候“年”出现了,它气势汹汹地要扑向他们一家人,但是看到熊熊燃烧的大火,听到火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吓得身体颤抖,慌慌张张地夹着尾巴逃跑了。
竹竿空心,因为竹节是密封的,空气受热膨胀 ,就会挤爆竹节,所以竹竿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噼里啪啦的声音。

人们恍然大悟,认为“年”害怕大火和乒噼里啪啦的声音。因此,每到正月初一,就用燃烧竹竿,没有竹竿的地方买竹竿准备着,等到正月初一的时候再燃。后来竹竿卖光了,人们使用树枝、柴火和稻草来燃放,但是这些东西燃烧的时候没有声音,人们又开始想办法解决。

唐代诗人来鹄曾在《早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这句诗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爆竹的最早雏形。再后来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火药、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进行燃烧,便产生了“爆仗”。
“爆仗”的响声明显比竹竿的声音大很多,威慑力也更强,人们想“爆仗”对“年”的威慑肯定更强,于是便用“爆仗”取代了竹竿,果然,后来当“年”要进村的时候,人们赶紧燃起了“爆仗”,顿时整个村子都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掉头就跑,再也不敢进村了。
后来“爆仗”经过改良,慢慢演变成了鞭炮以及烟花爆竹,虽然“年”作为怪物,不会再出现,但是人们已经养成了放鞭炮的惯,逢年过节,人们都会放鞭炮,放烟花,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延续至今。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