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最新!三大晶圆代工报价喊涨,10%起跳(附晶圆代工行业深度解读)

20-08-06 18:10 2650次浏览
大连有金0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据DIGITIMES报道,由于台湾半导体 产业链意外迎来转单与订单规模大增需求,不仅台积电 12寸先进制程产能利用率满载,8寸需求除28nm制程,订单也满手外,二线厂世界先进、联电 8寸产能同样供不应求,近期已传出3大厂已调高代工价格10~20%,客户依旧排队争抢产能。

疫情蔓延下,汽车电子市况不佳,但各项终端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逆势上升,另外在5G手机的升级加持下,电源管理IC、MOSFET、超薄屏下指纹识别、ToF与传感器IC等需求大增,由于不少芯片 仅需成熟制程量产,也使得8寸晶圆代工产能在上半年疫情危机与贸易战危机之际仍意外吃紧,近期更已呈现供不应求市况。

世界先进早早就看准8寸需求只增不减,2019年初宣布买下GlobalFoundries位于新加坡Tampines的8寸晶圆厂,2020年1月新加坡厂正式加入生产,且新加坡厂将扩大产能,目前月产能3万片。
联电也受惠宅经济需求爆发,PC等消费性电子销售劲扬,包括无线连接、面板驱动IC、快闪记忆体控制器IC需求大增,加上大客户联发科强攻5G,市占与出货不断攀升,扩大释出电源管理IC等相关芯片订单,以及瑞昱、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持续追单,第2季8寸、12寸产能利用率几已满载,下半年以来亦供不应求。
台积电方面除了12寸先进制程产能抢手外,成熟制程除了28nm都很满,8寸产能需求相当强劲。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于2018年底就超前布署,宣布增建8寸晶圆厂,主要应对客户对特殊制程技术的需求。

据了解,由于电源IC、驱动IC与传感IC等芯片需求强劲,台积电、联电及世界先进下半年8寸产能已呈现供不应求状况,近期已传出调涨代工价格,幅度约1~2成。
半导体业者表示,8寸晶圆厂的数量自2008年之后明显减少,但并非所有芯片都需要采用先进制程,包括指纹识别IC、车用电子及物联网IC等需求强劲的芯片,采用6寸及8寸晶圆代工才是最佳的生产成本点,也因此在需求强劲,但产能不足下,近年8寸晶圆代工超乎预期完全供不应求。
但为何无法扩充产能?主要是扩充难度高,除不少关键设备已停产,欲在二手设备市场寻找设备,整合成整套可符合现有制程的设备也相当不易,物以稀为贵的情势之下,使得众厂甚难在短期开出新产能,8寸厂现已成为晶圆产业中最为抢手的标的。
8寸晶圆厂发展历程 竞争优势显著

摩尔定律驱动下,硅片尺寸从6寸—8寸—12寸的路径变化硅单晶圆片越大,同一圆片上生产的集成电路就越多,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成品率,但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要求会更高。
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增加,即一个硅片上所集成的元器件的数目增多。而集成度提高的三个主要技术因素是:器件尺寸缩小、芯片面积增加及芯片集成效率提高。
一方面,硅片边缘部分由于不平整和存在大量缺陷,因此在硅片上制造器件时,实际可利用的是大圆片中间的部分,当单个器件芯片面积增大的时候,硅片上成品率下降,所以要增大硅片面积。
另一方面,晶圆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同规格的IC就越多,可有效降低IC成本,利润空间也就越大。目前以8英寸和12英寸的硅片生产为主。
其中8英寸硅片主要应用于特色技术或差异化技术,产品包括各种电源芯片、摄影/指纹识别等传感器、智能硬件中的MCU与无线通信芯片、智能卡等,涵盖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工业、汽车等领域。
而12英寸硅片主要用于制造CPU、逻辑IC、存储器等高性能芯片,多用于PC、平板、手机等领域。
相比于12寸晶圆产线而言,8寸晶圆制造厂:
1)拥有特种晶圆工艺;2)完全或大部分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固定成本较低;3)光罩及设计服务的相应成本较低;4)达到成本效益生产量要求较低,等方面的优势,因此8寸晶圆和12寸晶圆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长期共存。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大连有金0

20-08-06 19:01

1
按照虚拟IDM模式定义,采用虚拟IDM的模式,设计、封测等环节由上市公司完成,制造端的芯片厂由上市公司旗下基金与合作方合资建成,可以避免芯片厂前期亏损对上市公司报表产生影响。上市公司提供设计、封测服务,在前期即可直接获取产业链一半左右利润,后期时机成熟后再考虑逐步收购芯片厂。

作为粤芯的大股东智光电气未来通过外延式收购IGBT等高压分立器件、模拟芯片设计优秀企业的同时收购粤芯其余股份(至今粤芯仍是三名原始股东,没有进行如何股权融资,有利于未来的股权收购)实现模拟芯片产业链的整体上市!打造中国版的德州仪器


智光电气未来将是模拟芯片设计的圣邦股份( 300661 )+晶圆代工的华润微( 688396 )!
大连有金0

20-08-06 18:36

1
全球排名第一的模拟芯片老大德州仪器(TI)目前市值超1100亿美元,其营收两大主力分别是类比产品部门与嵌入式处理产品部门,在过去2~3年,由于德州仪器旗下拥有两座12寸类比晶圆厂,大幅优化类比产品的成本结构,使得类比产品营收表现在近年相当亮眼。 
大连有金0

20-08-06 18:31

1
虚拟IDM模式有别于IDM模式,是指公司并未每个环节都自建,可以通过股权及战略合作的方式实现产业链整合。采用虚拟IDM的模式,设计、封测等环节由上市公司完成,制造端的芯片厂由上市公司旗下基金与合作方合资建成,可以避免芯片厂前期亏损对上市公司报表产生影响。上市公司提供设计、封测服务,在前期即可直接获取产业链一半左右利润,后期时机成熟后再考虑逐步收购芯片厂。
相比之下,传统IDM模式在芯片制造环节需要大量资金投资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同时,无法撬动更多更优秀的外部设计团队。而在设计虚拟IDM模式的时候,就确定设计、制造、封测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和利益安排,可以撬动战略合作方、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政府的资金,以小博大,同时吸引合资、控股、参股以及合作的设计公司,提高了产业横向和纵向的整合效率和能力,更加灵活和高效。
大连有金0

20-08-06 18:25

1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设立,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为营运策略的12寸芯片厂,也是广州第一条12寸芯片生产线。聚合来自美国、新加坡、国内的优秀技术管理团队。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项目一期投资44亿元,实现约2万片圆晶的月产能,满足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5G等创新应用需求。一期实现达产后销售收入15亿元。

而这波操作的背后藏着一位功臣,他就是陈卫,前华虹宏力副总裁,现广州市半导体协会会长,粤芯半导体总裁兼  CEO。设计、制程、封测一条龙的服务并非易事,而粤芯半导体在投产满月时,12  英寸晶圆的月产量已可达  4  万片目标,他功不可没。
大连有金0

20-08-06 18:23

1
粤芯成为2006年以来,本土12吋晶圆代工新进入主体中,唯一一家量产的,确实很让人惊讶。

为何粤芯能够取得这一成绩,见仁见智,从我的角度简单说三个特殊的原因:

1:他们团队出了真金白银,并且不是小数目的投入。自己出了钱,那投入度和责任心肯定不一样;

2:投资方是本地企业,管理层大多以本土人甚至广东人为主。不说家乡情怀,就说这么多乡里乡亲,朋友家人,你好意思忽悠吗?兔子不吃窝边草,跑不了和尚跑不了庙;粤芯半导体总裁兼CEO陈卫是个业内大咖,风云人物。中山大学半导体科班出身,后留学英国深造,毕业后一直在从事晶圆代工厂的第一线,曾是某国际知名代工厂的副总裁,被家乡广州市用优厚的条件(包括股权)挖来。此人对家乡热爱、对事业热爱,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各类社会关系、产品的客户都非常广,朋友遍天下,广州市领导给予充分信任和赞赏。这样的领军人物十分了得,再加上一只手下或同甘共苦过的老战友或世界的各地的专业人才队伍,粤芯半导体将腾飞。

3:切入点比较务实,以市场为主做成熟工艺。
大连有金0

20-08-06 18:21

1
据芯谋研究统计,目前国内真正进入量产的12吋产线主体只有八家(新芯是长存子公司,和长存算一家)——代工厂四家:中芯、华虹、新芯、粤芯;存储厂两家:长存、长鑫;台资企业三家:台积电(南京)、联电(厦门)、晶合(合肥)!目前量产的大陆12吋只有五家主体企业!目前量产的产线也只有9条!代工企业更是只有四家!(新芯和粤芯目前都仅有一个厂,产能均不到3万片。)并且令人震惊的是,2006年以来,本土12吋晶圆代工新进入主体中,只有粤芯一家实现了量产!中国蓬勃发展的几千家设计企业中,几百家设备材料公司,国内能合作的只有四家,两大(中芯和华虹)两小(新芯和粤芯)九条12吋晶圆线!
大连有金0

20-08-06 18:19

0
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2006年以来,本土12吋晶圆代工新进入企业中,只有一家实现了量产,那就是广州粤芯!

无数的X芯,芯X,新增主体只有一家量产!  ​​​
大连有金0

20-08-06 18:16

0
其实从主体来说,国内纯大陆的量产的12吋只有中芯、华虹、紫光、长鑫和粤芯。
大连有金0

20-08-06 18:16

0
几年前,德淮、格芯、时代芯存、芯恩、弘芯、粤芯、士兰、泉芯、富士康、城芯,纷纷宣布建厂,但目前进入量产的只有粤芯一家。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看似很多,实则能成的很少。
大连有金0

20-08-06 18:15

0
有时候就怕认真!国内到底多少条12吋集成电路产线,其实稍微调研下,就发现这和外面的感觉差别太大了!

据芯谋研究统计,目前真正进入量产的12吋产线主体只有九家:代工厂四家,中芯、华虹、新芯、粤芯;存储厂两家:长存、长鑫;台资企业三家:台积电(南京)、联芯(厦门)、晶合(合肥)!也就是说目前大陆企业12吋只有六家主体企业!目前量产的产线也只有9条!代工企业只有四家!  2006年以后新建的12吋中目前进入量产的大陆公司只有粤芯!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