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7月24日将迎来下半年最大解禁潮,69只股票解禁市值达到2589亿元,其中主要是7月22日首批上市科创板解禁,69只股票涉及股东户数高达202万户。
中信证券 研究显示,科创板2020年7月解禁市值为未来2年的峰值,且集中在7月22日(2057亿),从投资者类型上看,PE、VC等私募机构在科创板7月解禁市值占比高达57.3%。
“科创板一周年解禁对市场是个考验,第一是对市场的考验。即有没有足够的承接力,继续保持市场的平稳;第二是对科创板公司成色的考验,是继续持有还是作为财务投资者退出,将是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成色的一大检验。”
年内第二大解禁洪峰来袭
公开信息披露显示,7月20日,
嘉泽新能 将有14.29亿股限售股预计解除限售,占总股本68.91%,解禁市值高达约43.3亿元,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其实,嘉泽新能限售股解禁只是冰山一角。按照上周五最新收盘价估算,以解禁市值来看,下半年最大规模解禁潮即将来临。
数据显示,本周共有69只个股面临解禁,合计解禁市值2589亿元,解禁公司数量和市值规模均为下半年单周之最,连带着整个7月成为年内第二高解禁洪峰。而按一季度末股东数据来看,这69只个股合计股东达到202.05万户。年内第一高为今年1月份。当时A股市场的单月解禁规模达到6800亿元以上。纵观2020年的解禁情况,1月份可以称得上解禁压力最大的时间点,甚至成为了近年来单月解禁规模的新高水平。
分行业看,7月科创板解禁规模占对应板块流通市值比例较高的
战略新兴 产业主要是新一代
信息技术 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占比分别为94%、57%、41%。中信证券研报显示,由于现行制度对不同投资者解禁后减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将单个投资者持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划分为1%以内、1%-5%、5%以上三个区间,其中科创板7月在三个区间的解禁市值分别为440/1293/327亿元。
从单只股票解禁规模来看,6股解禁市值在百亿元以上,分别是
中微公司 、
澜起科技 、
健友股份 、
虹软科技 、
中信建投 、
睿创微纳 等,其中除健友股份、中信建投为沪市主板外,其余4只均为科创板公司。以7月17日最新来看,解禁市值最高的是中微公司,解禁市值达414.72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解禁潮。本次申请解除限售股份的股东数为18名,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数量为1.94亿股,上市流通日期为7月22日。
影响究竟会有多大?
其实,熟悉市场的参与者已经发现,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正在密集部署,监管已为此次科创板解禁加码四层缓冲垫:
第一层是上述的“实施细则”,可以看到适用范围就“剑指”科创板首发前股份解禁。
第二层是推出科创板相关ETF,对稳定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层是上交所将在证监会的部署下积极研究推出鼓励、吸引中长期投资者的制度。若长期投资者制度落地,将通过权、利绑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能起到市值恒定的压舱石作用。
第四层则来自于科创50指数的推出。上交所在6月末宣布科创板首条指数“科创50”将在7月23日推出,与解禁高峰的时间点可谓恰逢其时。
经前述之初步测算,7月22日科创板公司解禁规模1800亿。但其实符合减持规定,可在90个交易日内以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减持的上限仅有750亿-800亿左右,也就是说日均成交可能不会超过10亿元。而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过去一年科创板日均成交为180亿元,而7月份科创板的日均成交却高达530亿元。
中金公司认为,当前的科创板首批公司解禁与2010年创业板首批公司解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创业板首批公司大规模解禁期间并未给板块带来明显冲击,当月实际减持规模也较小。虽然科创板首批公司解禁规模较大,占流通市值比例相对较高,但解禁期间的实际减持压力可能相对有限,首批公司解禁对科创板可能更多为风险偏好的影响而非实际资金面影响。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来说,大额解禁会对个股及整个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原本不能流通的股票可以流通了,自然有人“卖卖卖”。但解禁并不意味着减持,解禁规模大并不意味着市场一定会回调,一家公司的股价也并非仅仅受股票解禁的影响,同时要看股东减持的意愿和基本面等多因素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超牛策略的任何投资意见,对于本文所提供的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机构或者个人直接或者间接性的盈亏,超牛策略/超牛网不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