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盈利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模式有多好,实力有多强,但是有时候那只是以内行情好,只是因为你得某个模式战法恰好契合当时的市场环境,真正的实力应该是能够穿越牛熊,能够很好的应对调整。满仓容易回撤能理解,但是连续多笔交易失败肯定是理解力出现了问题,亏损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反思。我理解升大的模式注定很难参与高度龙头打板,因为那是一个参照物,博弈参照物就没有参照物,但是可以参与核心股的分歧转移至或者低吸半路博弈,很多人也是看龙打狗战法,但是这样参与的标的都是小弟,小弟逆袭的机会很小,基本补涨跟风辨识度套利的居多,板块退潮一般先死跟风,后死中军,最后死龙头,所以参与一定是题材的发酵期,一定在高潮的前期,那么参与非龙头套利的安全性就高很多,非龙头里面也分三六九等,之前参与
太平洋没有参与光大,参与
长城证券没有参与中泰中银。结果就是除了远远跑输龙头,也远远跑不过同性价比参与点的同辈。
另一点就是题材的周期,发掘赚钱效应一定是题材的发酵期,强势期,而不是高位的分歧时期,这个时候挖掘的赚钱效应基本都是赚钱之后的亏钱效应时期,那么这个题材有没有可能在分歧之后继续转一致的预期呢,这个要看市场的氛围和题材,如果是首次分歧可能性还比较大,二次分歧以上再转一致需要市场氛围的配合,情绪的配合,
海航基础的成功和
海南高速的失败就是最完美的诠释。
另外就要时刻理解大盘和情绪的位置,当和主流题材共振时就会发挥最大的作用,当没有发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尽量空仓,做不到空仓就做可发酵的挖掘新题材的试错,或者近期强势题材调整的反抽预期。
金健米业尾盘的下杀受制于不可控的尾盘情绪,但是理解上也有一点问题,
金新农有业绩催化预期,其他的农业标的没有,更多的是情绪化推动而非逻辑化,或者说逻辑大家不知道,资金先知先觉也有可能,看不懂的不参与,或者说参与尽量在分歧的时候。
最近盈利一点韭菜病就犯,又像以前的亏损一样看K线多,看周期资金逻辑少,导致接连亏损,还是得形成模式的肌肉记忆。
市场调整的阶段是提高理解力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