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思绪篇

20-03-26 22:10 381次浏览
难于青天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e who fights too long against dragons becomes a dragon himself。and if you gaze too long into the abyss, the abyss will gaze into thee。

多年郁郁已成常态,渐渐终于摆脱内耗,痛苦挣扎的心境,顿感轻快。

这几年意识将之前无力处理的记忆都翻出来重过了一遍,通过记忆回望自我,略有所感人生在世,每种经历都算是考题,考过后云开月明,更高处的风景随之而来,考不过就苦苦挣扎,浸于其中不可脱身。不可脱身并不是人没有努力,往往是人一刻不停地在努力,下了大力气却原地兜圈,仿佛掉入了游戏里的循环,不停重启重复,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毫无进益。真正的解决从来不是纠结在问题的维度上你来我往苦思招数,而是要离开这个维度,获得矛盾结构外的视角,能力与方案,回过头来降维处理。

“若你发现一道锁,钥匙一定在别处。”

受困于不合理的结构毫无还手之力时,使尽全身解数还击根本没有用,积攒力气跳出那个结构才能有一个开始。
有趣的是,一旦跳了出去,之前的问题便不再是问题。断舍离也包括审慎地选择对抗的目标。不值得放精力的,连对抗的姿态都不要有,以力破巧,节省精力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方才对得起有限的生命。

高级的人复杂,低级的浑浊。区别在于背后是否有一套行事逻辑与价值准则。复杂是指从接收信息到思维过程再到最终的决策,可能经过了许多步且每一步都高度思辨,就算对方用力讲述思维过程,常人已经无法理解这一系列选择的因果(就像大部分人都读不懂资本论一样)。浑浊则是人云亦云,一切的价值观与理念皆来自环境,也随环境改变,完美映射出熵增的规律,不加筛选。两种人都不可能改变。复杂的人你理解不了,从自己的思路着手劝说对方改变往往是盲人摸象,贻笑大方。浑浊的人因一时之言渐悟,之后也不过继受我毒,他毒。

从来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式,“正确”一文不值。

受限于秩序的余威,“集体主义”虽然已经有了瓦解的迹象,但仍是主流。心理上大部分人区分不出“自我”的感受,与“他人”感受的区别。逃不脱“我所感就是你之感”的中心思维观。

世界是复杂的,而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正是这个世界的某一个侧面,即便如此,这个侧面依然足够复杂,为了描述这个侧面,我们不得不抽象出一个个简化了的理论,并用这些方法去解释我们所遇到的、发生在我们面前的现象,至于这些知识是否能解释我们所不曾遇到过的、没发生在我们眼前的现象,我们是不知道的。不过,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往往导致我们所抽象出的概念,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去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至于别的问题多是无能为力的,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一切技术、理论都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而是有其适用范围的。由于世界足够复杂,解释这个世界的理论何其繁多,多到很多理论是自相矛盾的,乃至水火不容。

再说人的成长,早年间,由于自身能力所限,我们的师长只能给我们一些足够简单的甚至粗糙的教学,而我们却拿它去理解我们所看到的整个世界,当然,那个时候的我们看到的世界也足够简单,解释起来倒也丝丝合缝。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进程中,以往所学知识、理论也越来越在我们的脑海中得到了强化,我们更加之以常,这些模型慢慢成为了我们眼中的“真理”。人生若仅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必然是幸福的。然而若想成长,则必然要汲取更多的理论,终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而有些止步不前,因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领域与我们以往所学是背道而驰的,而以往所学又深刻地印到了我们的脑海,我们还在延续着当时的思维,新的东西才越来越难以掌握。因此而开始怀疑人生,开始痛苦。然则,跳出已有的圈子再想想,以往所学的“真理”也不过是为了解释某些特定的问题而被人提炼出来的模型罢了,它们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新的问题,自然要去接受新的理念。尝试着按照新的眼光去理解问题,便会来到一个全新的视界,当这个全新的概念印刻到自己的脑海,并意识到它同样不是真理,自己便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知见障自然也就消失了。

如此,所谓的知见障,不过是成长的过程中,将某些东西当作真理而无法摆脱而已。

有字之书,顾名思义,即是有着灵动的文化符号,人客观阅读的书籍。文以载道,人们通过书籍感知世间伦理,社会文化。破万卷书,得以行遍万里路。人对有字之书的渴望,即是对客观知识、文化的追求向往,是人心中的第一境——学识之境。

书中飘渺悠远的意境含义,活灵活现的人物故事,使人虽只有一生,却如重生轮回了百万次,尝遍世间滋味,感受人间百态。自古学识渊博者受到大众敬仰钦羡。书籍能真切的脱换胎骨,净化人心。此有字书,此学识境。

无字之书,则稍显巧妙,指代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及非物质的文化等。其巧妙在于无法用言语成书,只意会不言传。无字之书,是人心中的第二境——阅历之境,好。

相比前者,那无字之书来的更加玄幻美妙,正如人的经历不可复制不可倒带甚至不可完整描述,点点滴滴,妙不可言。人们经历过的故事,融进他们心骨,时刻提点;人们获得的经验,渗进他们骨髓,时时流淌;人们感受过的爱恨情仇,触摸过的花鸟虫鱼,欣赏过的朝晖夕阴,一一汇聚,融成了这本无字之书。此无字书,此阅历境,妙。

心灵之书,较于前二者,更显深远意长。它包裹着人与内心的细细交流,蕴含着人与内心的挣扎斗争,承载着人一路走来的心路变化。心灵之书,是人心中的第三境——真我之境。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