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无论有没有疫情都要建立医疗防控体系医疗设施建设将进入高峰期

20-02-28 16:48 1658次浏览
股道轮回2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这一流行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否表明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传染病的防治存在许多系统性问题?是否有可能杜绝重大疫情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这种流行病迫使我们深刻反思。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和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供给侧综合改革,解决这一领域的方向性,系统性和基础性问题,使这一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扩大对公共卫生设施的投资,提高供应质量

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潜力不断释放,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367.9十亿人民币,2018到90万亿元。在2010年,消费,投资,占GDP的比重净出口大约是每1/3,但在过去5到10年,通过供给方的结构调整,消费占的(2019)约60%的GDP,而投资占净出口只有约40%。可以肯定,以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既要保持和扩大拉动的功耗。

消费既包括个人消费,也包括政府公共消费,总的来说,虽然个人消费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这是有限的,而政府公共消费——包括教育、卫生和文化——潜力巨大。过去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大,但公共设施投资和公共消费比重较低,例如,全国医院数量从1978年的9293家增加到2018年的33009家,扩大了3.55倍,但同期GDP增长了240倍。两者增幅差异明显,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投入明显不足,2018年,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支出1.6万亿元,仅占GDP的1.7%。

因此,建议疫情发生后,财政应将计划投资项目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提高国家公共卫生供给质量,促进中国经济因政府消费而持续高质量发展。经验表明,当年只有30%左右的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金融投资转化为GDP;但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公共服务和设施投资转化为当年GDP的60%到70%左右。因此,也是财政投资,公共卫生投资效率更高,对GDP的影响更大。同时满足群众需求,形成社会服务平衡。

如此严重的新型冠状动脉肺炎公共卫生事件表明,我国现有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不足、不合理和不平衡,除了硬件配置不到位外,医务人员配置远远不够。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数据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投入明显不足。

对此,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和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供给侧综合改革,解决这一领域的方向性、系统性和基础性问题,使这一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社会角度看治理体系,中国目前还缺乏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治系统,ICU重症隔离资源管理系统。公共卫生防疫系统是当面对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的国家,必须在各级政府要集中组织规划,建设投资的有力保证。

另外,要尽快解决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不足的问题,最长远有效的方法就是办教育。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要鼓励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同时注意加强国际合作,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股道轮回2

20-03-02 10:17

0
现在逆周期调节不可能再大规模搞铁公基了,重点一定是医疗卫生体系
股道轮回2

20-03-02 10:06

0
基建就看医疗新基建,和佳就是主打。
孑孓

20-03-01 11:24

0
股道轮回2

20-03-01 11:02

0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体现在公共基础设施的水平上,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在住、行方面的政府投资巨大,现在到了必须要在卫生、防疫这类的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的时候了。中国有制度的先进性,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我们一定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家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从容应对各种疫情,让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股道轮回2

20-03-01 11:01

0
全国2000多个县、400个地市州大都存在着各级医院等医疗体系不健全、人数也不到位的现象,如果我们健全体系、扩大编制,通过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支出,不仅可以缓解14亿中国人医生护士不足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拉动政府消费,比基础设施投资更高效率地带动了GDP增长。到2018年末,我国卫生人员总数有1230万人,按照美国1900万卫生人员总数来看,我们国家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通过政府投入让卫生人员总数达到6000万—8000万人,将会极大推动我国未来GDP的提升。

  预防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立是百年大计,具有长远投资效益

  虽然国家现在也有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机构,但从社会系统治理的角度来看,中国各个城市目前都还缺少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范体系、ICU重症隔离资源管理体系。这三个概念你可以说每个常规医院里都可以有,但是常规医院毕竟是常规医院,它往往不具备控制传染的基础设施。为什么2003年的非典、现在的新冠肺炎,大量感染人员常规医院无法收治,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比如空调、排污等,没有办法控制传染,也就没办法收治传染病人了。

  所以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需要一个独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包括按照收治传染病标准来设置的具有足够床位数的各种医院,也包括与控制传染相关的其他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很多人看起来,可能是一种浪费,因为可能有一些设施我们十年都不会用。但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来说,有了这些设施就能够避免百年一遇的对城市毁灭性的打击。

  就像是上海黄浦江的防洪大堤,我们必须要按300年一遇、5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来建,否则一旦真有了大洪水,是数以千万计的老百姓的生死问题。所以建立这样一个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就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你就得把百年一遇的事情当做现实的事情,把这套系统高质量建设好,搞好以后宁可有部分闲置浪费,比如花掉了1000亿元,它的折旧利息都很高,但这是社会整体运营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公共保障能力的提升。

  这个概念就和我们花了几千亿元去做环保、绿化、保护生态是一个道理,你不能急功近利去看当前的投入产出比的,也不是说你有了这个系统就希望每年来一次瘟疫来让它发挥伟大作用。而是要长远看到这个体系的投资效益,它是一个国家面对巨大公共卫生灾害时的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公共服务的这样一个系统,当然不能完全靠市场、靠民间、靠企业来建设,而是要依靠国家、城市的公共投资来建设。因为公共消费是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该做的,尤其是今年更是如此。
股道轮回2

20-03-01 10:59

0
 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提质投资”空间巨大。
此次疫情表现出我国现有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实际情况是,除北上广深杭等发达城市外,许多大城市三甲医院数量不足、设施配置不到位,而中小城市各级医疗资源配置更是不齐全、不合理,医疗设施、医治水平参差不齐。这就是大城市、大医院往往应接不暇的原因,中、小城市已有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差别太大,

  小医院整体上普遍存在各种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的情况,

  所以老百姓( 603883 ,股吧)就都往大医院跑了。

  我们对比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可以看到,美国、日本即使是小医院,配备的设施也是和大医院一样的。所以对各个城市医疗防疫系统的补全以及高质量设备的投资,就是公共设施消费的具体内容,政府投入的每一台设备也就变成了方便民众的公共服务设施。

  国家要像修铁路、高速公路一样,修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中国33000多家医疗机构可能会变成5万家、6万家,

  而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的高质量设备投入就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能够极大带动经济的发展。
股道轮回2

20-02-28 23:03

0
http://www.hokai.com/pro.html?ptid=196095&fid=196095
股道轮回2

20-02-28 17:09

1
现在政府要把医疗资源的短板补齐,医疗建设或将如2010年的高铁建设进入快车道。而和佳股份就是医院建设设备的主力,年后在疫情影响下都是一直加班加点,明后年的业绩无忧。现在股价低的主要原因是大股东业务扩展资金回款慢,所以大股东无奈通过减持股份解决资金需求,随着国家对医疗企业的扶持相信能在资金方面有所缓解。长期看好公司的发展。
股道轮回2

20-02-28 16:59

0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