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军工重大产业趋势不应被流言影响!卫星
互联网谣言更正:
我们天风军工团队是市场第一家提出卫星互联网商业元年概念的券商,卫星互联网这个领域不是一个炒主题的概念,而是一个确定性的商业建设和国家战略的机会,类似于去年AK热点发展机遇。近期市场存在着较多谣言,再次更正下:
这两天市场上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传递一些错误的信息,我稍微做一些简单的更新:
我们把谣言给澄清一下:
(1)从数量上讲:800颗只是2021-2022年的一期计划,把一期的发射数量计划当成全部的发射计划是一种错误,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要想达到实际上用价值和抢夺轨位资源,大几千颗到上万颗是必要的,这两天卫星互联网的实际供应商——
天银机电、星际荣耀都做了解答。部分人拿此体系外的门外汉专家说法,是错误的。
(2)从价格上讲:卫星的价格和飞机不一样,是具备量级差距,也就是10的次方(价格可相差100倍),航空没有量级差距,因此不能做简单的卫星造假对标,一定要对应轨位和公斤数。市场传言单颗卫星0.7、1亿的价格是中轨。
航天科技集团领导在2019年商业航天论坛上明确提出(有据可查),一颗低轨小卫星(500km~1000km)的质量是400公斤,价格在3000万元/颗,这个价格不仅在建设上具备商业可行性,在更新替代成本上也具备商业可行性。
(3)第三,从产能上讲:
中国卫星60%左右的收入来自卫星制造(对应40亿左右收入),一颗东方红卫星单价大约是3亿元,每年大概有10多颗东方红卫星,这种属于1吨左右的大卫星。一般来说卫星的制造难度、制造速度与其价格正相关,400公斤的小卫星单价3000万/颗,对应的是年产100颗以上的卫星制造数量。我们之前测算的明后年预计出现年产400-500颗卫星,在目前量产的条件下是很有可能性完成的(SpaceX现有产量已经做到10颗/天),不是市场有些传言说一年只能做十几颗卫星。
(4)第四,主导者:卫星和星座设计的总体是航天、商业模式是三大运营商\华为\中电子、核心分系统配套是中电科,并不是某些传言说的,主体是中电科而非航天,这事错误的,大家分工合作。
(5)第五,投资怎么看:抓制造和运营两端,抓真产业配套,问实际配套,而不是可能干什么。
制造龙头依然坚定推荐中国卫星(小卫星的中国一半以上产能,具体看第三)、运营龙头推荐
中国卫通(唯一卫通运营商)。核心配套关注价值量从高到低:
和而泰(星载相控阵射频唯一民企,10%价值链)天银机电(单星1-2颗100w,星敏感器今年100颗、明年400颗)、
上海沪工(民营总装,总装总测20%占比)等,其他配套包括
航天电子、
鸿远电子、
星网宇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