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私人笔记,请勿打扰

19-08-20 22:14 2794次浏览
花开无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花开无声

19-08-21 10:06

0
昨天晚上,很清楚的梦到,股票赚钱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还认真的写在本子上(做梦往本子上写),

股票最重要的,和人生一样。辉煌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忍耐和压抑累积出来的。就像普通人的一生,平平常常才是主题,哪有那么多的光彩时刻。

可还是有人每天都刺激,却也攒到钱了啊。这种情况,大概就类似于,马云的没自由了。他们肯定也要承受限制或痛苦的,而他们所承受的限制和痛苦,你无需承担。总之,任何一种耀人的光彩背后,一定都伴随着相应的付出。

就说茅台,它绝对够光彩吧?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似乎没任何烦恼。其实它也需要承担,比如,根本不能想卖就卖,必须得忍着,必须得惺惺作态,即使能生产出很多很多的酒,也得假装供不应求。明明可以涨价,却偏偏维持低价(因为需要保证1499和2300之间的差价给市场赚,市场才能给它的1499捧场)。

——————————————————————————

总之,任何光彩都对应着同等的痛苦,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能增强痛苦承受能力,你才能做到坚持,也只有你最终坚持下去了,你才能有收获。
花开无声

19-08-21 00:08

0
真奇怪,这些文章似乎都是年轻人的“不甘”

——————————————————————

我好像没有不甘,对过去的所有,似乎全都释怀了。即使当初考上大学,我也不一定能比现在过得更好。

人生不管选哪条路,走下来都是一堆麻烦。绝没有轻松一说。

这个这个这个,突然发现的这个*,读得停不下来,仿佛一座宝库。

看来我是应该,多学一点 心理学。今年的成人高考肯定来不及了,但如果我现在开始学英语呢?

————————————————

那什么,我最想说的,如果是我总结人生:

成就与聪明关系并不大,与环境关系也不大。换个说法,与先天后天都无关。

成就只与 持久的努力,持久的克制,持久的耐心。是苦行僧一般的,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结出 成就 这个果实。

然后就是,其实有成就与没成就,并不会影响你的人生质量。马云真的不会因为有钱有地位,就真的能拥有比你丰富几倍的人生。(当然,如果非要把丰富等同于物质,那当我没说)。

你遇到的问题,马云遇不到。你享受到的,马云也同样享受不到(比如自由,比如烦恼,比如因为经历而有的感悟)。

总之吧,想有成就,只能长期不懈的努力。但其实有没有成就,绝不会影响到你能否从这一生中有所得。

还有就是减法,减法做的越好,也就是放弃的越多,人生才能越轻松和专注,越能发现真正的东西,越能减少痛苦。(其实痛苦这事儿,如果没有了痛苦,那快乐也就不存在了,相对的嘛)
花开无声

19-08-20 23:52

0
01.
小时候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乡里赶集的一条街,梦里描绘着省城的繁华璀璨。小学全校选十个孩子免费去省城一日游,我因为头发太短、长得不太好看而没被选,虽然我是班里的第一名。

但这有什么用,年纪虽小也在名单确定后明白,去的人长相姣好且都换上了好看的民族服装,说什么选成绩好的只是托词罢了。毕竟是属于扶贫性质的旅游,好看的女孩子拍出来的照片也好看,在这件事情上我异常成熟。

后来努力考上了重点中学,这次去省城一日游终于选到我了,因为是全班一起去的,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厚爱。那天看着大城市的繁华就像身在电影里一般美好。

大学没选其他地方,我只想在省城生活,好好感受这座城市。二十年过去了,当时的那个女孩早已长发飘飘,在省城学生活结婚,当年那座遥不可及的城市现在变成了我的家乡。

生命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不能尽如人意,那只是因为时机还未到。怎么会有不甘呢,朝一个方向不停往前走,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02.
我去年来到国外开始留学生活,刚开始语言不通,上了一年的零基础班,有些效果,但远远赶不上正式班同学的水平。

大家都会因为我是零基础,给我“免死金牌”,就算我考得再砸,老师也不会多批评我。虽然这样做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和体谅。但我并不喜欢这个特权。因为他们无形中认为我就应该是这样不够好的,如果我也默认的话,我担心会永远停留在原地。

于是我努力开始学他们的口音,上补班,现在依然在努力中。成长的话,是学会了孤独地学,也学会了在无人鼓励的环境中默默地进步。有点词不达意,但这就是我想表达的。

03.
最不甘心的事大概是高考吧,在全省排名前五中学的最好的班,排名年级前二十,当时一心想去浙大。

后来因为很多的原因以及自己也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一次成绩滑坡后选择了自暴自弃,完全放弃学。我是一个有点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当我发现我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我就会选择直接放弃。放弃的结果是后来大学去了一所普通一本。

没想到越长大我越发现,大学之间的差距竟然那么大。人生被高考撕裂开来,分成了不同的层次。我也开始不断在想如果当时没有放弃,会不会结果不一样。

最可怕的不是我没有,而是我本可以。当时的我手握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没有珍惜机会,昔日同窗都在各个名校,我却看不见自己的未来。我很想穿越回过去告诉那个小女孩再坚持一下别放弃,后面的很多个瞬间,都会为当时的放弃而后悔。

可惜的是不可能,但好在我还年轻,我还有无限的可能性。现在我也在学会告诉自己在每一个来不及的时候,继续坚持下去。失败过一次的人,以后会走得更加谨慎,也会更加不遗余力。因为知道了心有不甘是什么感觉,才会在有机会的时候拼尽全力,至少不要再让自己后悔。大概这是我的成长吧。 

04.
十年前大学毕业后因为考研失败我回了家乡,在南方小城的一所学校任职。这十年间我曾梦回帝都千百次,总在后悔和抱怨回到这个无趣又落后的小城。
虽然有父母和儿时的伙伴在身边,但始终感觉无法融入这里平庸的生活,整个人长期处于焦躁怨愤的状态。

今年夏天,我父亲突然查出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疾病,我带着父母重回北京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抽空回母校看望我的老师,聊到父亲的病情时她说“这次幸好你在父母身边,不然老两口不会意识到病情严重,再多耽误的话可能连手术机会就没了。”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我瞬间放下了这十年的怨念和不甘。—— 我一直以来只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却没有看到命运的这个安排,给了我爱的人的生活更多。我与生活达成了和解,我踏实了。

05.
中学的我一直很自卑,他们都说我胖。我那时几乎没有朋友,在女孩面前我只能是陪衬,喜欢的男孩子只是日复一日开着关于我身材的玩笑。后来我受到了高年级的校园暴力。没办法开口告诉任何人,成绩开始一落千丈。

我会想,其实我原本成绩很好,能弹好琴,能拿奖,我会画画,会设计很好的班级入场秀和板报,我会关心身边人的想法,我会心疼父母,尊敬老师,但是我的一切遭遇好像就是因为我丑,我胖,我内向,我好像很好欺负。我不甘心。

后来我转了学,去了学极其严格的学校。摘了牙套也剪了头发,我希望一切从这里改变。我发奋努力,从那时候开始,就期望,以后再有相遇和聚会之时,让大家知道我其实很好,也不用是大家,哪怕只是我喜欢的男孩。

大学期间我也从没松懈过,全方位努力提升自己。大概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在大学毕业后2年,我碰到了喜欢过的男孩子。我们约了吃饭。然而真正见面后,我发现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再面对过去依旧是自卑的模样。

我没能放下。但是我明白了,生活不是逆袭偶像剧,我可能永远无法和过去和解,我的确已经成长了很多却也是事实。我还是可以带着这些不甘向前看。能变好的、还没变好的,都要继续变好。

06.
有过一个前男友,很喜欢他,但是很早就能看出两个人三观不合,并不合适。但我总是不甘心放弃,硬要坚持,结果是一次次折磨他也折磨自己。
要说不甘的话,明明很爱自然是不甘的。但对于感情,不甘在不合适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07.
2017年按照家人的安排进入了一家大型外企制造业工作,在进入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常常感受到工作中的无意义和无价值,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

终于在今年瞒着家人下决心离职,开启了自己重新找工作的计划,最终按照内心所想如愿实现了自己当初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能量,学着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不再逃避。在这个过程里我也学会了和自己相处。看见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优秀的人有很多,我学会了接纳自己、认可自己、不再一味苛责自己,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不管当初从大公司离职的决定是对是错,但这个过程让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成长速度肉眼可见。

08.
我的不甘很明显,硕士读完去工作了两年,现在因为不甘心决定申请博士。两年前,我是因为害怕面对自己的不足、出于逃避放弃了读博。而现在我并没有变强,只是出于两年来魂牵梦绕的不甘,想要有所行动。

于是找学校,找教授,昨天开始写套磁信,看文献。以前最头疼看文献,然而多花一些时间还是能看得进去。支撑着我的想法是《good people》里权律对智元说,我是个普通人,所以有点野心也可以,失败也可以。读博路上千难万险,不知自己能否生还。但是,为了那份不甘心,我要试试看。

09.
看到不甘这个词,第一把刀扎在心头的就是青春期的暗恋了。那时候Mp4里是来回播放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和“当赤道留住雪花眼泪融掉细沙,你会珍惜我吗”。课间操有一节叫做体转运动,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五年的漫漫长路。

如今我25岁,回头看到16岁的时候觉得幼稚又可爱。大家可能会说年少的时候不懂真正的爱,不是这样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过想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他的疯狂,我想把我能够做到的最好的,都给他。

有一次看到知乎里说,被不喜欢的人喜欢也是一种烦恼。就想到自己,脑海里浮现丑人多作怪这五个字。从那时衍生的自卑和隐隐作祟的不甘一直到现在仍然侵蚀着我,尽管如今也有很多人夸我美。

旧时光不曾温柔待我,而我只愿今后长夜不再梦你。

10.

我是个女孩子,在我外公眼中,这个性别仿佛就带着某种劣势。考初中的时候因为比最好的私立初中分数线低了3分,父母花钱(当年有花钱和不花钱2条分数线)把我送了进去。
外公听说了,笃定地认为我会“钓田鸡”(指成为班级里的差生即使再努力也跟不上)。我听了,有自卑,有伤心,但更多的是不甘。
在外公眼中,女孩子是没有后劲的,越往后学便会越不如男孩子。我不甘心被他看扁,后来我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去日本读大学,去美国读研究生,直至在国外工作至今。
最初为了证明自己的不甘早就变成了惯性的努力。现在去探望外公时,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会让他看着我的成绩承认他当初的错误偏见。后来我才知道,外公在我母亲儿时也是如此看低他女儿的。母亲也因为这份不甘,为了证明她不会如外公说的那样“考到头发白也不会考过的”而奋起努力,考下各种证书并成为单位先进。
对于外公,我没有选择原谅,因为来自亲人的偏见最是伤人。我选择了放下,因为知道他是个有着固化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可怜人。

11.
和前任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一直以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他会喜欢上别的女孩儿,我一边乞求着他的回心转意,一边与自己较劲。直到后来,我学会了做饭,烘焙,画画,摄影,被国外大学录取之后,他说,你太优秀,我们不在一个世界里了。(小编:???)
可是这次,我再没有较劲和难过,也没有了不甘心。过去的日子,因为他我变得更美好了,即便他给我带来过伤害,但不可否认我要感激他让我成长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12.
刚来英国念硕士的时候,第一次期中考试最难的那门课考了不及格。当时的情绪已经不仅仅是不甘,还有愤怒,失望,各种情绪夹杂在一起。第二天我就拿着成绩去找导师理论,导师一副见惯大风大浪的样子,也没有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门课考好。后来的艰难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我只知道在交上期末论文后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我都经常做梦,梦见自己考试成绩下来依旧不及格。这样的紧张过了四周左右,有一天我刚回家准备洗澡发现那门课的考试成绩出了。我点开成绩页面,发现自己考出了全班第二,仅次于之前剑桥毕业的同学。
那一瞬间真的抱着手机就哭了。
真正的苦是说不出来的。换个角度看,“不甘”和“苦”不都是同一个意思吗。一个人能吃苦,能把不甘熬出甘甜味,也就是苦尽甘来了。
花开无声

19-08-20 23:44

0
从这三个角色身上,我们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处理自身生活和他人关系的不同方式,这些特点和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常常会遇到相关的困惑。

每个人都想拥有光彩而荣耀的人生,而在我们开始努力追求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会在心里问自己:“我是否拥有这样的能力?”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社会上很多人都在不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更可能成功,比如那些善于坚持的人,那些性格圆滑的人,那些在不同场合下懂得察言观色的人,等等。

如果将这些见解汇总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这就更令我们更加迷惑了,可能会在衡量自身能力时感到自我怀疑:“我似乎不算开朗,我似乎不善坚持,我处理人际关系似乎不够灵活……我是不是无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了?”

其实,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我们没必要为了某些标准而刻意改变自己。人无完人,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努力认识自己,去发觉自己的优缺点,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上,而不是用来遮掩和回避自己的缺点。这与“优势视角”的思维是不谋而合的,它鼓励我们多多关注自己的优势资源,以此作为每个人行动的坚实基础,去唤起自己的内在力量。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也不要忘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这同样是值得我们去培养和守护的重要东西,就像陈果和唐柔的互相支持一样,就像在“荣耀”中队友之间的互相配合一样。彼此之间的信任,能够让我们感到自己被爱、被支持,能够驱除人生的孤独感,令我们更从容地走向前方,走向自己的荣耀,更是走向彼此的共同荣耀。 

 
花开无声

19-08-20 23:41

0
《全职高手》观剧:每个人身上的不同,让独特的精彩成为可能

作者  云间

电视剧《全职高手》讲述了一群因线上世界“荣耀”而结识的朋友,他们不仅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位置,也通过在这个线上世界中的配合和奋斗收获了珍贵的情谊。本文和大家一起聊聊剧中三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探索和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一次次竞争,无论是考试排名,还是参加应聘,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出者,同时我们也在面对一次次合作,无论是比赛分队,还是小组作业,我们都希望彼此之间能完美配合。

这一定程度上是每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在人群中寻找自身位置的问题。我们会审视自己拥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样的缺点和优势,我们会思考如何看待自己,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些是每个人都必须不断摸索和练的功课。

“荣耀”是一个人气爆棚的线上世界,会定期举行职业性竞技比赛,而嘉世战队是唯一获得过三连冠的明星战队,而带来这一光荣战绩的人就是队长叶秋,本名叶修。

拥有这样的“大神”坐镇,自然是很多公司梦寐以求的,但现在的公司领导却心有不满,因为叶秋在比赛时戴口罩和帽子,不愿将真实样貌在公众面前展现,也拒绝参加商演和宣传,所以虽然叶秋为公司带来了巨大人气,却无法带来直接的商业利益,结果队长的位置被新人顶替,叶秋没有妥协,决定与公司解约。

叶修平时话不多,看上去是个沉静内向的人,但性格上的内敛绝非软弱,他拥有着强大的内心。与公司解约,意味着自己一年内不能参与竞技比赛,这对职业选手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但叶修仍旧毅然离开,可见他的坚定与果敢。叶修是纯粹的,他更热爱的是“荣耀”本身,而不是它能够带来的更多金钱和利益。那么,我们不禁会追问,叶修热爱“荣耀”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叶修对情谊的珍视,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小时候,他巧合地认识了另一位喜欢“荣耀”的苏沐秋,两人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讨论这个线上世界的秘密,分享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后来,苏沐秋意外去世,这段时光对叶修来说更显珍贵。

这一点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从公司解约后的人生方向。叶修走进兴欣网咖,在结账时听到网咖老板陈果对“荣耀”的理解竟和自己完全一致:“荣耀是我们所有人的。”这背后同样是对情谊的珍视。叶修看到前台有招聘启事,心头一动,决定在这里做个网管。

这种重情重义不仅展现在生活中,也贯穿在他对竞技比赛的理解。他在比赛中以战队整体为重,即便自己的个人技术非常优秀,但他不谋私利,更注重合作,让每一位伙伴都能在配合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在现实中,重情有时会被认为是弱点,因为情感关系很容易牵绊人去做出理性决定,尤其是当我们要考虑的事关涉到身边的人。而在叶修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情谊与理性判断的过多冲突,他看似性格温和,却是个有原则的人,当自己坚持的原则被触犯,他会变得非常强硬果决,会通过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底线。比如在一次比赛中,队友不听指挥想为自己抢功劳,结果却为战队带来危险,在事后的总结中,他明确分析情况,做出开除队友的决定。
情谊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联,让彼此的内心能够被看见,感情能够产生流动,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力量。它与理性、与对目标的追求并不是冲突的关系,而是需要每个人用自身的原则来协调,这才能让我们收获真情,也能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
花开无声

19-08-20 23:38

0
我想,我们不该度过从众的一生。尤其是对于那些仍有大把青春年华在手中的人来说。

我们应当妥善存有自己的核心,像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雕琢你自己和你的一生。德性依然至关重要——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我们应当竭力捍卫自己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的权利,这一生倏忽即逝,本应按最合自己心意的方式度过。

精神病学家Bruce D.Perry说过,“要发展出自我,一个人必须做出选择,并在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中学;如果一个人学到的唯一事情就是服从,那么你不大可能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我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志趣和事业在哪里,这是一个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我想强调的是,你可能暂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必须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它们都在干扰你走向自己的目标,你必须懂得抵御和排除。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就越有把握找到自己真正要的东西。”

我们也许没有勇气成为如前文提到的那些人一样,能够为了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放弃世俗成就的人。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每一个微小的时刻,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声音,选择自己想选择的,拒绝自己想拒绝的。这样的坚持,能够把我们逐渐引领到成为自己的路上去。

“青春就是应该用来挥洒的。”
花开无声

19-08-20 23:37

0
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就越有把握找到自己真正要的东西

作者  KY

我是个不兴树立偶像的人,但如果非要说有,我心中想过要效仿之的有一人,叫作张充和。

张充和是民国时期合肥一个大家庭的四姐妹之幺儿。她16岁以前,由叔祖母带大,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沈从文视她为知音,沈从文死后墓碑上的那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便是张充和写作的悼词。

她后来嫁给一位精通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洋人,在1949年漂洋过海,搬到耶鲁居住,在耶鲁任教,教授中国传统书法和昆曲。

我喜欢她,却不是因为她赫赫的背景,而是因为这个人“很怪“。

第一次知道张充和是在董桥笔下,董桥写到张充和的诗:“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十分冷淡的对待他人,以此得到少数几个真正彼此理解的知己,而这一生也不求留下什么轰轰烈烈的足迹、心中有一曲清歌便能安度此生。

后来了解了她的生平之后才知道,张充和从小就是个“怪人”。十六岁回到父母身边以后,她们居住在苏州拙政园,姐妹四个都爱上了昆曲。但姐姐们喜欢上台表演,充和从不。

我后来读过一篇描写张充和的文章,里面写道:“汪曾祺回忆往事时曾说:有一个人,没有跟我们一起拍过曲子,但是她的唱法却在曲社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她的昆曲技艺是最好的,但她不爱扎推或表演。反倒是相传在她居住的拙政园里,她常常会夜晚独自在兰舟唱昆曲。

张充和很怪,她当作“玩儿”的事情皆做到了精通,却不求留下任何身后的名气、不求获得关注和掌声。

同样精巧的是她的书法和诗作。她一生痴迷书法,不爱吃穿,但要用最好的笔墨纸砚,书法造诣深不可测。但她写完即扔,不留下任何作品,她说自己从不想做什么展览、拿出来给别人看——因为有学生试图保留她的墨宝传世,她还动了气。

此人至情至性。张充和大概是真的做到了一生只追求“取悦自己的趣味”,偶然都有了极高的成就也不愿意拿出来给人看—乃是真名士、真风流,学不来的。

可能我打心底里欣赏的,还是那些做一切事情只出于自我趣味的人。

他们不介意自己的趣味是否符合当下的潮流,是否能够用来投机,甚至是否会被人看见。也有可能,他们所做的恰好引起了大众的追随,但他们的初衷却不是媚俗的。他们只喜欢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否取得大众意义的成功则是一件随机发生的附属品。

在我看来,他们是一些“真正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因为找到了自己,他们才能够笃定不着急地走着,知道这一生他们有自己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要成为的人。当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时候,ta知道自己应该以何种方式度过一生,不再因为他人的声音而焦虑迷茫。

一个人一生的命题中,最困难也最紧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合适的位置:

我适合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哪些东西是我要得起的,哪些是要不起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忍受?哪些是必须去争取的?又有哪些是注定无法拥有,应该看清并接受的?然后才可以真正自在的生活,与社会的评价无关。

好莱坞一位女演员梅里尔.斯特里普写过这样一段话:“对某些事情我不再有耐性,不是因为我变得骄傲,只是我的生命已到了一个阶段,我不想再浪费时间在一些让我感到不愉快或是伤害我的事情上。我不愿去取悦不喜欢我的人,或去爱不爱我的人,或对那些不想对我微笑的人微笑。”

找到自己以后,我们可以温柔地与他人和世界相处,同时不妥协任何自己发自内心的选择。这是一种“不含攻击的坚定”。 

最近睡不着的时候总想起小时候的生活——一个人看书,弹琴,练舞,总是兴致勃勃,脑中没有观众。现在虽然还是经常独自在家,却再也找不回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独处状态。“他人”总是“在场”,做很多事不再仅仅出于自己的乐趣。好像一场永不谢幕的演出。

是什么让敢于坚持奇思妙想的个体变得越来越少?是什么让坚持走一条自己相信的路变成了“奇怪”?独特,在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

黑塞写过这样一句话:那些需要音乐而不是噪音、深入心底的愉悦而不是肤浅的享乐、灵魂而不是金子、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商业、激情而不是愚钝的人,在我们这个平凡细碎的世间找不到容身之所(Whoever wants music instead of noise, joy instead of pleasure, soul instead of gold, creative work instead of business, passion instead of foolery, finds no home in this trivial world of ours)。

民主和商业在大众中制造出了一个幻象暨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成功,于是人们陷入盲目而狂热的状态里。“成功”的风向标指向哪儿,人们就涌向哪儿。德性和保持独特的自由就这样一同被消灭了。

在这个当下的社会中,社会分工在专业上越来越精细,每个人承担的工作范畴变得更小,每个人仿佛都有一种特定的功能——这就意味着人的工具属性越来越强,而人的本质则逐渐趋于下降(人和自己的感受、创造力都越来越隔离,只要做手头的一小块事情就够了)。我们更多考虑的是社会和他人需要我成为什么,而不再是我想要、我应该成为什么。

“民主社会中的个体普遍平等且相似,人们只相信‘自己的’理性和判断,而实际上这种自主选择最后都落入一种从众,大家其实更加相信主流的意见和声音。秀异之士(distinctive)难以得到认同,使平等的社会越来越远离自由的精神。“

找到自己、成为独特的自己,要求我们和自己天性中的创造力紧密相连。如果我们能够和自己发生深度的联结,不给予对自己做出结论、回答,而是敞开自己、平静地聆听和等待,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会自然地发生。这要求我们始终维持全然地人性,要求我们去爱和相信,要求我们顺应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创造欲。
花开无声

19-08-20 23:30

0
花开无声

19-08-20 23:28

0
曾经追过一场风,你是我不可能完成的梦。放不下的执念,怎么办?

作者  Jojo 

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如何即时调节不合理的目标?

目标不只是一个和成就相关的词语,它实际上和我们整个的人生都相关。如果你仔细回想,我们的人生,是由“设定目标”、“实现目标”、和“实现目标失败了”组成的。

这些目标可能是我要去什么样的学校上学、要从事什么工作;也可能是我想和什么人在一起;或者是我希望我和他人的关系能够成为某种特定的样子,比如说改善和父母的关系之类。

如果将目标设定得太低,我们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天花板,它会压制我们的潜能、让我们的发展受到阻碍。但是,如果将目标设定得过高,我们又不可避免地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过多挫败感,负面的情绪累积起来,往往会给我们的自尊心带来严重打击,长此以往,我们还会对自己整体的能力产生质疑。

因此,对目标的设定、以及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及时调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格外重要的能力。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比过去更高的流动性、更多的可能性,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调节自己的目标,就更为重要——就像在大海上行船的舵手,要及时调节航线一样。

文首提到的三位粉丝,看起来都面临了同样一个处境:他们设立了不现实的、难以实现的目标,同时深刻投入在这些目标中,难以抽身,从而给自己带来了痛苦。

今天我们要来谈一谈,如何调节那些不现实的目标——如何从难以实现的目标中抽身而出。

你正痴迷于一个不现实的目标吗?

对于某个目标有超乎寻常的迷恋,无法转移注意力
对其它目标无法再提起兴趣
所有的努力都像是投入了黑洞,感到努力没用,也没意义
生活失去了掌控,经常感到无力
对自己经常感到失望,对人生也感到无望
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找不到任何成就感
常常感到抑郁,提不起劲来
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在以上表现中,如果你满足了4项以上,那么很可能,你正痴迷于一个不现实的目标。

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过去错误设立的、难以实现的目标中抽身而出。及时放弃,然后调节自己,找到一个新的目标,和新的目标发生心的连接,投入到对新的目标的追求中去。

但往往这件事做起来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明知自己已经陷入执念却无法自拔的原因了。

想要放弃一个目标,哪怕是不现实的目标,都是很困难的。主要困难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判断出不现实的目标很难
当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路上遇到高难度阻碍时,通常会感到万分纠结——我要继续坚持,还是及时止损呢?我怎么知道努力有没有用?说不定再坚持一下,一切就会不同了呢?

特别是对于那些非常想要实现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会抱有一些积极幻想( positive illusions)。与自信不同,积极幻想更像是一种玫瑰色的滤镜,让我们以过度美化的视角看待自己、以及生活中发生的偶然性事件。
在积极幻想的影响下,我们会盲目乐观,觉得事情还有希望,再坚持一下就能实现自己的执念。带着这样的盲目乐观,我们就很难客观、理性地判断,眼下的目标究竟是否可能实现。
同时,随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信念越来越多,放弃这一目标的沉没成本也变得更高。害怕损失的心理,让人更容易不惜补光捉影,来开展自我欺骗。
因此,高水平的目标调节能力,要求人具有诚实面对自己和现实的勇气——是这种诚实的勇气,将保护我们的人生不被执念摧毁。

2. 做出判断后,从过去深信的目标中抽身很难
前两天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怎样面对一个不可能的人?”,下面有一个回答是“坚持比放弃容易多了”。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体验,即使知道一个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依然很难做到放弃。

生活中也不乏有这样“难以放弃”的例子:

我从小就想成为一个“贤妻良母”,所以我一定要经营好我的婚姻。即使伴侣做出了很多伤害我的事情,我也不能放弃心中的坚持。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学霸”。考研失败后,我收到了心仪的工作offer。但纠结之后,我还是决定放弃它去二战,说不清是为什么,可能就是觉得我应该继续读书吧。

为什么明知道不现实,放弃目标依然是艰难的?最核心的原因是,目标会被内化成我们个人身份的一部分。上文的例子中,“我”的身份就是“贤妻”、“学霸”;而放弃目标也就撼动了个体的自我身份——“如果放弃了这个目标,那么我又是谁、我的价值还存在吗?”
放弃不现实的目标这一过程,其实是我们修正自我身份的过程。它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过去心中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期待,甚至重塑自己的核心价值,重新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自我价值是什么。

然后我们会觉得那个过去的目标和自己的关系不那么大了,这个目标从一种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地位,变成了和自己有距离的事,继而变成了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事。

此时,你就从那个目标里解绑了。

3. 最后,要对新的目标产生认同也很难
在成功做出判断、又好不容易及时抽身(disengage)之后,我们还需要找到新的目标、并对它产生认同(re-engage)。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延续希望感,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然而,如前文所述,目标与我们的自我身份以及核心价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新的目标产生认同的过程,也是我们找到新的身份、拥抱新身份的过程。我们要树立新的“我是谁”的认同感,再去寻找对这个新的自己来说有价值的事物、来设定为目标。这个过程,亦是十分困难的。
花开无声

19-08-20 23:14

0
(转)  作者:知我心理学 

《陈情令》人物分析:每个人身后都有阴影,但我选择向阳而生

《陈情令》是一部围绕少年成长史展开的仙侠剧。这部剧不仅情节虐人,各个角色充满了悲剧色彩。在他们迥异的性格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创伤经历和处理方式,这也是驱使他们走向不同命运的关键。

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部剧不仅情节虐人,各个角色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在他们迥异的性格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创伤经历和处理方式,而这,也成为驱使他们走向不同命运的关键。

如何与创伤相处,如何突破迷障,面对真正自我,也许是每个人一生的命题。今天,我们就从《陈情令》剧中人物性格出发,来聊聊在面对创伤时不同的应对方法,也从中去探讨自我解放,触达幸福的真正方式。

魏婴(字无羡)

“所谓坚强,不过是用笑容掩饰悲伤”

魏无羡是一个活泼开朗,洒脱任性的少年。他总是调皮捣蛋,屡屡闯祸。可是无论如何被罚被骂,他都是一副笑脸,似乎对一切都不在乎的样子。在这个时期,“笑”和不在乎是他不自觉形成的保护色。自小父母双亡,被人收养,虽然有人对他好,但是他也害怕这些好有一天会消失,所以表现的不在乎,去掩饰内心的恐惧。而在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里,他发现只有以笑脸示人,才更容易被接纳,所以逐渐惯了用笑容遮掩所有情绪。

苦痛不与旁人道,笑容背后撑坚强,就是魏无羡保护自己的方式。这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惯用的伪装,不敢随便显露负面情绪,好像永远阳光积极,似乎这样的自己就更容易被人喜欢和接近。

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在情绪发生时,它只是帮助我们控制了行为表达,可情绪本身并没有被处理。长此以往,被压抑和积压起来的情绪,会给人带来更深的痛苦和焦虑。

魏无羡行侠仗义,却遭人陷害之,但他从始至终没有解释过一句话,表面上不在乎,心里却埋藏着很大的委屈和痛苦。因为从小缺失安全感,他无法真正相信有人会站在他这一边,理解和帮助他,所以把所有的苦痛都自己扛下。而这看似云淡风轻的态度,反而更加激怒旁人,攻击他冷血无情,丧心病狂。

其实,大多数看似 “没心没肺”的人,实则重情重义。他们外表乐观坚强,心里却是暗藏悲伤。在被误解,被伤害的时候,不是不难过,不是不渴望被理解,而是害怕期待得不到回应,害怕自己的软弱成为别人的笑柄。为了避免失望和再被伤害,他们把情绪和渴望全部压抑在心底,用坚强和笑来否认和伪装。

这种人对人际关系是失望和没有信心的,他们所有能量源泉都来自于自我坚持,没有感受过依靠他人获得的力量。可以说,人际关系在他们心里是一种假性亲密,用笑去维护和讨好,但内心并不相信。他们铸造了一道坚硬的外壳,看似为别人着想,不增添麻烦,实则是不相信人,也不依靠任何人。
在生活中惯以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人,不仅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还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终究在更大的非议和压力中被压垮。

魏无羡人生际遇的转折,正源于他慢慢放下了伪装。在好友的鼓励下,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了向别人求助。他不再自我欺骗,不再孤立无援,也获得了信任理解和难得的情谊。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逼的太紧了,其实,你不必活的那么辛苦。一味的掩饰会给自己增加太多的负累,只有将情绪合理的排解,疏导,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被治愈的机会和获得幸福的可能。

蓝湛(字忘机)

“疏离高冷,往往是在回避内心真正的渴望”

在三千条家规下长大的蓝忘机,可以说是“好孩子”典范:修为出众,端直雅正。可他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冷若冰霜,不易接近。

蓝忘机并非天性凉薄,而是以高冷的外表隔绝伤害。自小与父母分离,在叔父严格的管教下长大,生活中只有枯燥的修和冰冷的教条,没有玩伴也没有温度。他向往自由不羁的生活,向往有亲密的玩伴,而这一切都求而不得,他的内心尽是深切的孤独。所以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自己封闭起来。

孤僻少言的人并不一定是真的高冷,只是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他们以隔绝的姿态保护自己无法被实现的渴望,生活在一个安全区域之内,这样就不会出错,不会苦恼,其实他们的内心比很多人更为炽烈火热。

魏无羡像一个小太阳闯进来,厚着脸皮靠近蓝忘机。起初他回避,反感,甚至被激怒到拔剑相向。他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不是真的讨厌,而是因为魏无羡自由不羁的特质,触及到了他被压抑的真正自我,威胁到了他为自己划定的那个安全区域。

当我们内心渴求的东西在另一个人身上呈现,而那是与自己身上的特质截然相反的时候,我们会试图以“讨厌”“打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认知观念,保全安全区域。但这却也是觉醒的开始。

在相处过程中,蓝忘机其实已经开始认同魏无羡的侠义作风,但觉醒和改变,要经历纠结痛苦的过程。尤其对于一个自小被教育,被塑造的人,要打破身上的这层桎梏,远比一个洒脱自由,敢为天下先的人更艰难。

直到魏无羡身死,蓝忘机看到自己向往和珍视的东西被毁灭时,才能彻底醒悟,冲破了身上的枷锁。“乖孩子”开始变得反叛,他会遵循内心,做出不遵守家规教条的事情,也敢为了守护内心的正义,质疑权威,站到天下人的对立面。

从疏离高冷,到“离经叛道”,蓝忘机虽然承受了巨大的冲击与断裂,却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接纳了自己,收获了真正的快乐。将自己封闭的自我保护其实是无效的,长久的压抑自我,会完全失去面对自我,与他人建立深层次关系的能力。你要学会打开自己,不断突破和探索,才能靠近心中所愿,触碰到幸福的光影。

薛洋(字成美)

“越是激烈的报复毁灭,越是自卑软弱的戳穿”

如果说魏无羡和蓝忘机是因放下了惯性防备,改变了个人命运,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谈的薛洋,则是一个与自我和解失败的例子。

从小流落街头,饱受欺凌的薛洋,形成了一种扭曲的自我保护意识: 穷凶极恶的报复和毁灭。他杀常家满门,只因小时候因为想要一颗糖,而被碾碎了一根小指。

对于薛洋来说,残忍的报复,可以让他感觉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一定程度得到了补偿(虽然对他来说这并不足够),但这只是一种无效的自我安慰。创伤从来不能通过转移被消弭,不论报复的有多狠多激烈,伤口永远在自己身上。而且仇恨和报复的过程,实则是在不断加深受创的记忆,只会令人更加痛苦。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薛洋对人际的认知,是一种充满了竞争和权力控制的关系。弱小的人就会被欺凌,想要避免被伤害,就必须获得权力,而他获得权力的方式便是作恶和毁灭别人。因为在这个过程里,可以感受到对其他生命的掌控力,产生一种力量的错觉,并由此带来并不健康的安全感。

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对亲密关系的渴望,都有与人建立深层连结的需求。当薛洋被晓星尘所救并悉心照顾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别人的善意和温暖。他想要靠近对方,想要留下这份温暖,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如何去爱。所以,他只能寻求曾经得的处理方式,不断的去伤害对方,以为这样就可以掌控这个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我们的常识里,想要建立和一个人的关系,大多是通过陪伴,理解的方式。可是在一些病态的关系里,人们反而会选择用一种破坏,伤害的方式,这让他们觉得自己依然和对方保持着紧密的连结。

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还伴随着根深的自卑和软弱。很多人在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黑暗和不堪。所以他们不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通过打压的方式,摧毁对方身上美好的品质,把对方也拉入深渊,寻求心理平衡。
这种做法最终只是伤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被薛洋伤害到遍体鳞伤的晓星尘绝望自尽,而薛洋也彻底崩溃。他到死都手握着晓星尘送他的那颗糖,没有办法弥补的悔恨,成为了他一生都过不去的执念。
这世间最大的遗憾,大多是自己困住了自己,终其一生,也没有学会如何爱人。薛洋无疑是反派,行为方式也是极端且残忍的,但不会表达爱,不懂得如何爱人却是戳在很多人心上的痛楚。伤害从来不是爱人的方式,它只会让原本想要关心,帮助你的人伤心绝望。

一段健康的关系,需要的是坦诚的付出和无私的给予。也许你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许你的过去有很多缺点和不堪,但很多时候,只要你愿意面对过去,重新接纳和改变自己,一切都为时不晚,一切都可能走向好的结局。

以上三个人物的身上,有三种不同的创伤应对方式:掩饰,隔绝和毁灭。在他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投射,产生反思和感悟。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和人际关系中,都可能受到伤害。在面对创伤时,有的人会选择掩饰自己的情绪,装作坚强的模样,而有的人会将自己隔绝起来,不再与旁人接触,从根源上回避伤害。更有一些人,会在心里种下自卑,黑暗的种子,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其实,遭受创伤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觉醒来说是必要的,每一种自我保护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这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有亲疏远近之分,我们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建立深层的连结,学会自我保护可以给自己充足的安全感,回避掉一些潜在的伤害。但是,这层屏障也不能过于厚重,当自我保护的意识蒙蔽了自己的本心,隔绝了你真正想要靠近的人,它就成为了一种枷锁和束缚。

想要实现人生的自我探索,触达到真正的幸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恰当的时候,要学会放下防备。向别人展露痛苦,暴露弱点,只有这样,我们想要靠近的人,才有了解我们的机会,才能给予我们陪伴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自己,跟随自己的内心去生活。承受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伤害和恐惧,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幸福的本质应该是没有任何伪装逃避的真相。创伤并不可怕,不要因为一次的伤害就画地为牢,拒绝了所有可能。与创伤和解的过程,也是与自我和解的过程,到最后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伤害都值得被释怀,所有的苦痛都终究会有出路。

煮一壶生死悲欢,祭少年郎。也愿你历经艰苦,得偿所愿。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