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欣药业作价75亿元借道回A 明星药企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 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亿元、4.96亿元、5.08亿元。在预案中,罗欣药业表示2019年-2021年度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5.5亿元、6.5亿元和7.5亿元。在制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如何保持较高的净利润增长率,业绩承诺能否实现,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曾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制药行业“明星”罗欣药业,于2017年完成了私有化,近日携诚意方案闯关A股。
业绩承诺3年实现净利润19.5亿元东音股份公布的收购罗欣药业99.65%股权的重组预案显示,罗欣药业此次拟作价75.43亿元重组上市,东音股份除保留2.68亿元的货币现金、可转债外,在扣除2018年度现金分红后,将预估值8.9亿元的其余资产及负债作为拟置出资产,与交易对方持有的罗欣药业99.65476%股权中的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据数据显示,化学制药细分行业共计91家A股上市公司。罗欣药业2018年实现营收62.1亿,排名第17位,归属母公司净利5.08亿,排名第15位。近年来,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不少药企呈现较大的利润波动,上市药企资本市场表现也呈现两极分化,头部效应十分明显。 回顾2016年至2018年,罗欣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7.33亿元、52.47亿元、62.11亿元,良心企业曾“豪分”11亿港元
在港上市期间,罗欣药业共实现净利润44.35亿港元,现金分红10次共计高达11.82亿港元,分红比例为26.66%。尤其在2012-2015年,公司连续四年每年分红比例高达约42%。
与此同时,罗欣药业曾因两年前在香港退市一度成为私有化“良心样本”。2017年,罗欣药业在股票停牌后公布了2016年业绩及其私有化公告,公司公布的私有化要约价每股H股为现金17港元,而罗欣药业上市以来的最高股价是17.83港元,这个要约价格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绝对的“良心价”,罗欣药业上市11年来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几乎全部实现盈利退出。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选择在停牌后公告业绩及私有化,而非先公告业绩再停牌公布私有化,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药企强强联合促增长
从罗欣药业存量业务来看,其占据着消化类用药、呼吸类用药等“大药”黄金赛道。如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病程较久且容易复发的常见疾病,总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10%-20%。这些药品具有刚需的特点,即使医药整体行业增速放缓,相关行业也会表现出更强的成长性,受宏观调整影响较小。据预案显示,我国呼吸系统用药市场销售额由2013年的350.67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575.2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为13.17%,高于我国同期整体药品市场增长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罗欣药业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升。根据米内网数据库,罗欣药业消化类用药市场占有率从2015年的6.1%上涨至2017年的7.71%。到2017年,在消化类用药市场份额排名中排在第三名。从另一拳头类产品呼吸类用药来看,罗欣药业2015年-2017年三年复合增长率均超20%,2017年市占率排名第五,前四名均为
阿斯利康等外资企业
与其他药企不同的是,罗欣药业似乎更倾向于药企强强联合。罗欣药业通过与美国Bausch HealthCompaniesInc。、印度阿拉宾度制药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公司、法国Y
SLAB 、帝国制药等全球知名的医疗健康企业合作,进一步打造大健康平台,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罗欣药业在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玻利维亚、乌克兰等国家在申请的药品注册批件达39项,海外业务的布局也为其业绩稳定成长增添了另一重确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