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盛股份,拥有稀缺四张氢能源客车牌照之一的底部小盘股
陈汉康的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后市场服务” 的全产业链版图再下一城,上周五晚间,其控股上市公司康盛股份公告重组公告,拟以持有的富嘉租赁75%的股权与中植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持有的烟台舒驰51%的股权、中植一客100%的股权进行置换,置换差额部分由公司以现金方式向中植新能源予以支付。同时,以现金方式向烟台舒驰全体46名自然人股东收购其持有的烟台舒驰44.42%股权。
事实上,中植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自2014年11月,由陈汉康控制的浙江润成和中海晟泰出资设立之后,日常经营决策和业务运作就已经托管给康盛股份。也就是说,这次收购,烟台舒驰和中植一客的经营能够完美嫁接至上市公司。两家标的公司在上市公司体系内能够得到更加的充分资金支持,取得突破发展。
同时,康盛股份通过收购烟台舒驰和中植一客,也补全了自身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中最核心的整车制造板块。标的公司在新能源纯电动客车及新能源纯电动厢式运输车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已经非常成熟,能够稳定贡献利润并实现较快的增长,2016年度和2017年度,烟台舒驰和中植一客实现营业收入合计分别为270,238.62万元和330,629.1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分别为21,800.52万元和23,163.38万元,这对康盛股份未来数年的业绩都能够带来明显的收益。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中植一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植淳安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技术和生产资质,才是康盛股份赢下这场全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大战的关键因素。
01
短跑看纯电,长跑看燃料电池
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而根据能源转化的方式来看,又分为充电电池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两种技术碳排放情况各不相同。以2000万辆车为例,充电电池汽车平均每公里排放量为20.9克,而燃料电池汽车为2.7克。也就是说,从环保的的角度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更具优势。
但哪种技术更具市场前景,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哪种更具竞争力,近期在业界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1月3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两种技术基础设施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要供电的车辆数量。车辆数量仅有数十万,充电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显然比燃料电池要低,投资回报率高。如按数百万辆车计算,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更便宜。当这个数量达到千万级的时候,两种技术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基本持平。
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累计达到5000~1万辆,商用车占主体,加氢站超过100座。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100万辆,加氢站超过1000座。从长远来看,充电电池的技术优势决定新能源汽车企业10年内的行业地位,而氢燃料电池的技术优势将决定未来10年后的行业地位。
当然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两种技术目前仍处于市场发育阶段,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来看,未来尚存在非常大的变数。而且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两者并非鱼与熊掌的关系。所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想要在大潮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掌握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两个方向的核心技术,形成多元化的发展动能。
02
稀缺牌照收囊中,双轮驱动赢未来
目前国内仅有四张氢燃料客车生产牌照,此次注入康盛股份的中植一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植淳安,则正好持有其中之一。去年12月,由淳安公司自主设计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首辆氢燃料电池巴士正式下线出厂。5月4日的2018成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会暨成都国际公交、物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植氢燃料客车引爆全场。此次收购完成后,这张极度稀缺的氢燃料客车生产牌照也将被康盛股份收入囊中,保证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大战中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充电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双轮驱动的格局,拿到行业龙头争夺战的“决赛门票”。
中植淳安位于淳安千岛湖坪山工业园,成立于2015年5月,注册资金2亿元,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现拥有一条新能源客车生产线,年产能为2000台,是中植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从2017年开始投入2亿元进行技改扩产,计划在2018年实现年产5000台规模。另外,中植汽车集团将在千岛湖投入2亿元建设中植汽车研究院,届时,中植淳安还将成为整个中植汽车集团的产品孵化平台。
氢能源未来必然是能源改革中的最有成长性的行业,而康盛股份,先入为主的拥有稀缺牌照,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