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真套路,银行出手,房贷可还到80岁

19-01-04 19:50 863次浏览
股事下午茶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被人惦记婚姻、生子状况,连房贷都有人帮忙惦记了。

1月3日,据《钱江晚报》消息,杭州某银行悄悄调整了房贷政策,规定房屋按揭贷款最长可贷到80周岁,这可是打破了贷款人最高年龄纪录啊!另外,提倡这一做法的银行就是杭州农业银行 ,并且,杭州的所有支行都已开始执行这个房贷政策了。

然而,在这之前,普遍的银行最多贷到70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银行在年限上又放宽了年限。这就等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10年。

评论里骂声一片,网友认为,这是要当一辈子的房奴的节奏啊!同时,类似于“传宗接贷”、“愚公买房”、“千秋万贷”等也被网友用作调侃的话。

而部分知识分子给出一个颇为理智的答案,称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变相的房贷政策松绑方式,并称“接力贷”的模式,在房价高企的当下,很可能成为今后的主流方式。

至于会不会成为主流方式,这个目前还真不知道。

不过,杭州银行 的这一政策,从表面上看,确实对年轻人购房有一定利好。但背后的意味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真正的刚需接盘侠已经难以盘活起来,只有放宽标准,才能达到买房人的增量。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银行自身想扩大业务,并不是什么楼市寒冬,银行要输血。这和“六个钱包论”是一个道理,买房是刚需,如果夫妻双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能够攒齐首付,那就买房吧。

这种“积极”的言论,也很符合当下的舆论环境宣传,直到如今,“六个钱包论”在社交平台上的流传性非常广。而这体恤民情,解民所忧的作风,一直都是资本关注的焦点。所以,“接力贷”出现了。

但“接力贷”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不,这大概率是一个馊主意。至少在目前看来,并没有明显的信号可以支撑这个观点。

农行的这一改变不是新政。2005年年初,农业银行就在上海、北京、广东和杭州等地试点推出‘接力’贷款。另外,还有一些商业银行也在做这个产品。

根据农业银行规定,“你可以用你父母的名义买房,子女只是作为共同还款人,最长可贷70年。”

由于巨大的利好,当年不少投机者通过假离婚来达到购买多套房产的目的,甚至还带动了办假证的生意。譬如想买房的人花几千元就可以得到一本“像样的离婚证明”。

由此,房价年年高涨,在这里面,银行就是高房价的推手之一。有专家认为,这是一场“投机军团”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战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2005年-2015年期间,我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从17.1%猛增到39.9%,2016年的数字估计到44%左右。有人指出,这样的高杠杆率已接近英国发生房地产 泡沫前的水平。

另外,举债过度又会让人筋疲力尽,16年大量的新增房贷增加了人们的偿债压力,加之各种短贷的助力,不少人都有过度加杠杆的行为,那么,就会容易对人们的消费能力产生透支。

造成了多方影响后,这种以擦边球的形式开展的互联网 金融业务,最终迎来了监管。2016年,上海楼市调控再度加码 全面叫停接力贷,防止有人用接力贷来突破限购的政策。

如今,接力贷再现,对方说目的是为了让老人参与投资,缓解年轻人的购房压力,并且,政策本身不会对社会造成过大影响。

但为何就是这样一个房贷产品在多年后依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除了看到利好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伴随着接力贷而来的风险。像“接力贷”这样的贷款,风险当然是极大的。即便是优质客户,把风险压在两代人身上,也避免不了风险的发生。

万一提供担保的辅助贷款人,失去了还款能力,贷款就会出现风险。另外,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代人都是优质用户,那么应该很少会存在“接力贷”的行为,甚至不需要高龄贷款。而那些暂时没有还款能力的客户,才要通过两代人的努力偿还贷款。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当人们债务负担过于沉重时,如果再度刺激人们加杠杆购房,会更快透支消费能力。

如此一来,消费者存款少了,贷款增加了,消费下降了,最后的压力还是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也许还没有等到房产财富增值,消费者就要面临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困境。例如教育,医疗,养老等,这些都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那么,这种高杠杆借钱进去购房,去赌资产增值的行为,就值得品味下了。到底最利好哪一方呢?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天空湛蓝

19-01-04 19:57

0
骂的人都是些光想占便宜不想吃亏的人。
人家商业银行对自己的产品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人家也没有求你去贷款。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