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随着去杠杆的政策,大部分A股的民营企业日子相对难过,单从资金面上来讲,难过之处无非两点,
1、本身企业的经营碰到资金面的困难,去杠杆导致实体资金周转困难;
2、资本市场的博弈,相当一部分民营公司存在职工持股计划、股权质押等高杠杆行为,在去杠杆过程中,可能存在爆仓、强平、失去部分股权的情况。
经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民营公司如果再次碰到类似2015年的股灾,他们是否还会类似当初一样自发或者不自发的去增持、甚至用杠杆计划去做增持救灾。
学了大量行为经济学之后,在深深的思考之后,我想应该会得出一个答案。
首先,引入一个既是行为经济学,也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
信任博弈
来自瑞士的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个信任博弈的实验,
你和另一个实验参与者被分为一组。你们]被分在不同的房间里,而且永远不会知道对方的身份。实验主持人给你们每人100元。
第一步,你必须决定把你手中的钱送给游戏对家,还是自己留下。如果你决定把钱留下,游戏到此结束,你们俩都可以拿着各自的100元回家。
但是,你如果送出100,主持人会把你送的钱数乘以4给对家,对家手里不仅有原来的100元,还会再加上400元(100元×4=400元),
对家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把钱都留下,就是说他(她)可以拿到500元,而你一分也拿不到;
二是把一半的钱退给你,也就是说你们俩各得到250元。
当然了,问题在于你是否信任对家。你会把钱送给他,到头来有可能失掉你到手的钱吗?
对家是否值得你信任,可以把赢到的钱分给你?
理性经济学对此预测得非常简单:人们绝不会退回500元的一半。并且,既然结局如此显而易见,一开始也绝不会有人把100元送出去。
但是在这个实验中,传统经济学又一次被推翻了,人们对他人表现出的是信任。很多人送出了自己的100元。更让人欣慰的是,他们的游戏对家也相应地退还了250元。
这就是信任博弈实验的基本形式。
这个实验还包括另一个有趣的步骤:如果你的对家决定把500元独吞,你以用自己的钱纸罚这个无耻的家伙。你可以从自己的钱包中钱出自己挣的10元,实验主持人就相应扣掉那个贪心的家伙手里的20元。
如果你自掏腰包250元,对家就会一无所获。如果对家在信任游戏中辜负了你的信任,你愿意自抽腰包实施惩罚吗?
实验结果表明:多数人非常愿意惩罚那个混蛋。
为什么很多好朋友会反目成仇而永远无法复合,其实很有可能是其中一个背叛了这种信任。
精彩的还在后面。在游戏参与者决定实施惩罚时,他们的大脑成像显示大脑纹状体活动加强,而大脑的一部分活动与人们体验奖励相关联。也就是说,实施报复会产生出类似快感的生理反应。
人类社会的合作与信任,总是介于信与疑之间。信任博弈表明,人们总是过于轻信。而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社会契约一旦被破坏,我们就会非常愤怒,会不惜代价地让违约者受到惩罚。惩罚冲动是维护人类合作关系的一种重要机制。
好,把例子讲明白了,把问题拉回来,
我们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自私的,放在股票市场,在2015年股灾期间,大部分人可能认为这些民营公司大股东是出于贪婪、自私,采用了抄底增持,甚至是利用杠杆增持的计划,价格又便宜,又可以救灾,一举两得。
但是,事实上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人并非完全的理性和自私,在情感上这些民营大股东完全可能为了大义替GUO接盘。
同样的,还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
理查德泰德做过一个测试,
他问人们,当突然来临的暴雪之后,
1、五金店把雪铲零售价格提高了50%,
2、五金店五金店把雪铲零售价格提高了50%,同时承诺这50%将会捐赠出去。
虽然出了同样的钱,但是调查结果大相径庭。
大部分人对第一种情况表示了愤怒而且不能接受,(但其实这是符合理性经济学的价高者得的原则的),而对第二种表示了理解。
因为人们觉得这样更公平和得人心。
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经历了目前这些状况,这些民营公司如果再次碰到类似2015年的股灾,他们是否还会类似当初一样自发或者不自发的去增持、甚至用杠杆计划去做增持救灾。”
其实从信任博弈的第二段实验而言,我想,答案应该可能是比较确定的。
同样,这也符合行为经济学中的“蛇咬效应”。
所以,
不要随便辜负别人的信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