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熊途漫长 写在熊市反弹前夜

18-08-26 00:28 41555次浏览
einvest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离开tgb快2年了,这两年市场经历了重大转变,但却都在历史规律中运转,由于时间关系,本文不打算做过多的细节数据分析,直接上客观事实和结论,欢迎交流也接受分歧。

直接进入正题,记得我在16年11月6日留下最后一篇观点《以史为鉴,看懂市场,3500点见》,其中对市场做了如下的预判:(截图来自于该文https://www.taoguba.com.cn/Article/1574391/1
当时的观点是指数还要再去一次3400-3600点(这点在2018年1月完成),随后还要再破3000点(这点在最近2个月实现),当然站在当下大家更关心的是“然后才是牛市的起点”,我现在来把剩下的判断补充完整,如下:
整个技术结构已经走在从红圈到黄圈的寻底阶段,也就是真正的熊市寻底阶段,那么这个底到底有多远,是否有迹可循?
从上图可以看出每次的熊市寻底跌幅都在40%附近,其实该数据也和每次熊市真正见底时公募基金的普遍业绩形成很好的呼应(每轮熊市基金普遍亏损在40%附近),如果按40%跌幅计算,这轮下跌市场底部点位或在2150点附近,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要骂街了,我只想说,我只根据市场结构和数据说话(本轮寻底公募基金的平均亏损只有18%,同样远远没到熊市底部的水平),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度消极,熊市上半场即将过去,上半场历来都是杀逻辑杀垃圾,下半场历来都是杀机构杀估值(目前众多白马估值还远远高估),大家现在要做的是请把握好中场休息阶段的市场超跌反弹,并且做好每一个波段。
96年以前没有涨跌幅限制,我不做熬述,2004年4月到2005年6月段,共经历了2次比较像样的反弹,一次反弹18%,一次11%,2009年8月到2013年6月段,共经历5次比较像样的反弹,幅度分别为16%、30%、11%、16%、21%,平均来说15%的反弹空间,而我们正在经历的熊市,到目前还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而我要说的是像样的反弹很快将会出现。

索罗斯提出的盛衰循环理论包括如下六个阶段:
①初始阶段。市场走势还不明朗,无法判断,流行趋势与流行偏见相互作用、彼此补充。
②自我强化阶段。趋势已经确定,大众开始跟风,并开始自我强化。随着盛行趋势与人们的偏见相互促进,偏见更加夸大,达到一定程度,不平衡那个状态产生。
③考验阶段。偏见与实际情况差距越来越大,趋势与偏见遭受各种冲击检验。
④加速阶段。经过考验后,趋势与偏见仍然存在,那就表明它们可以经受外界冲击,从而加强其可信任度(一时无法被动摇)。
⑤高潮阶段。随着事态发展,真相渐渐显现,认识与现实之间开始出现差距,裂缝也在扩大。这,大家的偏见越来越明显。这一段时间是真相大白时期,事态发展基本到达顶峰。
⑥衰弱阶段。顶峰过去之后,事态开始反转,出现连续上升或者连续下挫的势态。

根据上述理论,我的判断是,我们刚刚经历了第二阶段自我强化阶段,市场及大资金今年来对贸易战、资管新规、汇率、房地产 、P2P、地方债、包括ZF公信力做了非常明显的偏见逐步强化,各种忧国忧民的情绪充斥各种流媒体,偏见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此前越来越大,而我们客观分析,市场忽略了大部分正面的事实:就内部来说,首先高层的政策方向从分歧走向统一,从盲目走向针对性,从一刀切走向结合实际(为了回避敏感信息,只能笼统的说,中国的问题始终还是内部为主,外界影响甚微);外部来说,贸易战影响被夸大,两个全球贸易大国,仅仅因为500亿美元商品关税,要伤筋动骨那是不可能的,全球贸易是互惠共赢的产物,这种顺应规律的趋势不会因为没了谁就停滞,全球博弈会自然的优化所有的资源配置和资本流向,实际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中美博弈已经开始就注定无法调和(两个都想给全球制定规则并且从中受益的国家),反反复复成为必然。刚刚说到偏见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此前越来越大,而到了最近这种舆论偏向却有减弱的趋势,这点值得重视(从自我强化阶段走向考验阶段的临界),至少在目前我们可以期望有个熊市中的超跌反弹,根据经验指数或有15%左右的幅度,而个股则有30%左右的反弹空间。
上述2方面更多的还是类属于中短期事件驱动影响(这是要经受检验的),整个市场长期的影响还是在于社会经济层面及上市企业利润是否能够持续性高于预期的增长,在这点上,显然情况还是比较残酷的,这也是我判断考验阶段最终将走向加速阶段的主要逻辑。
下面简单展开:
①社会经济层面:社会消费资本被大量锁定于房地产,国家为了控制风险,在居民普遍大杠杆率购置房产后将流动性锁死其中(过去几年中国经历了房地产牛市的最快加速段),副作用则在于同样也锁死居民的消费支出,最新公布的消费数据看,已经明显影响国内消费增速;投资方面在中国占大头的无非就房地产及基建,房地产高层态度已经十分明确,那么就只能释放基建端,而全球进入加息周期又阻碍了央行释放流动性的空间,基建钱从哪来?贸易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在今年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自从贸易战开打,主动权就不在自己手里了,虽然说前面分析对总体影响不大,但是要靠贸易带来超预期的东西已经是不可能。可能有人会说国家在降税对实体是重大利好,但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国家上半年收税总额有增无减,虽然近期增加降税的幅度和规模,但是同时加大了对于税收收取的严格性,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其长期规范化运营,应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税负实际可能只会是有增无减(以前偷税漏税,现在必须交了),所以减税对实体的利好可能低于预期。有一个更加担忧的现状,供给侧改革虽然让一大部分原本巨亏的基础材料类企业扭亏为盈并且收益颇丰,但是副作用也开始体现,原材料价格持续较快上涨,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将有巨大影响,某些下游企业的苦日子也不比当年的基础材料类企业好多少了,当下游集中出现问题风险后,上游也难逃传递性影响;其实摆在面前的不少问题都是阶段性无解的,只能边走边看,至少目前看不到乐观的理由。
②A股本身层面:首先还是估值问题,虽然大家都在说现在估值已经回到历史较低水平,但是大家完全忽略了一个问题,估值是动态的,我简单举几个例子,经历前面2年白马牛市,白马4大行业,白酒、家电、消费电子、医药全部估值偏高(白酒不用说了,已经不是拿来喝是拿来炒的,炒作历来涨跌都快;家电最新的消费数据增速下滑13.7%,仅剩0.6%,而股价却以20%增速预期涨了数倍,这在未来是要估值下移的;消费电子今年跌幅巨大,但是去对比去年和今年的PE,大跌后PE反而比去年更高,说明估值还是偏高;至于医药行业 ,这次疫苗事件包括药神电影,都透露一个信号,过去医药暴利要结束了,对于中间营销费用管控以及药品降价措施预期会陆续出台,暴利那么多年,该还了,医药整体业绩增速下滑会年年报体现,这个同样会在未来出现估值下移),对于这些来说,也就是未来还将有一轮估值下移带来的下跌;最近看了一篇天风研报,里面有个观点同样值得深思警醒,我摘录原文供大家参考(下划线部分):(文章来源于《天风研究:中庚基金丘栋荣:回归“原教旨主义”价值策略》)

比如现在的状况可能大家都会关注现在的状况和历史上2638的时间点,基本上权益类资产的风险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权益类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这种高怎么理解呢?市场的盈利增长预期比较高,风险并没有充分释放。这种高可能面临了一个高基数、高景气周期,还有高的结构性风险的问题,我们用这个图可能会更清晰地表示,这个是TTM的数据,整个A股剔除掉金融ROE的水平,现在是处于历史上周期性的高点,如果用预测值可能会更高,超过10%,现在大概率处于相对高点,如果我们跟熔断之后的2638那个时间点比较的话,大概是这个位置,8%不到的水平。现在是接近10%以上的水平。如果让我们来看风险的话很容易看出来,现在这个时间点的风险其实比2638要高的,这个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里面有典型就是属于高的基数,连续三年的盈增长,ROE上升,以及周期性的问题。自然周期的回升。我们分析什么样的因素导致ROE比较高呢?地产产业链,还有供给侧改革相关的产业链推升了ROE水平非常高,这个其实是风险,我说风险的意思不是说一定会下来,而是它可能会下来。16年的时候我们的看法是非常具体的,我们认为比那个更差的状况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风险是比较低的,我不知道会不会起来,但是更差的情况是比较小。现在这个时间点比现在更好的状况的可能性是小的,同时比它差的可能性是大的。所以我们认为其实现在可能基本面的风险没有充分释放,这是一个基本面对风险的理解。

所以不要简单的静态去看目前的估值,这个估值应该是动态的,完全有可能会被大幅度下移,特别是现在PE很低的钢铁水泥煤炭化工,虽然供给侧改革可能让行业景气周期延长,但是中长期来看,周期循环还是要继续的,一旦周期完成或者政策提前松动,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原本PE5倍的行业在跌幅过半后PE却翻了数倍甚至更高;同样风险较大的是地产产业链相关的底PE白马股,以上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制约市场上涨或者加速市场下跌的主要动力。

说完这些我总结一下:我的结论是,整轮熊市还远远没有结束(可能在2150点附近),但是中间的第一次大级别反弹离我们已经不远(可能在国庆前后,幅度中位数指数15%,个股30%),我们要做的是做好每一次的大级别反弹,并且不留幻想,在别人开始欢呼但指数上涨乏力时提前离场,往复循环,直到市场走完完整的盛衰循环周期。

最后补充一个个人观点:或许TMT小牛市已经在进行时,也可能是接下去反弹的重点,大国博弈正在进行时,中国向强国迈进过程中,一定要摆脱路径依赖,那么科技作为先行基础一定会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我这里只的TMT类公司是已经具备较大规模的企业,小而美变成大而强的概率在急剧降低,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致力于底层结构与技术的公司很难形成有效的专利标准壁垒,从而很容易被模仿和吞并,这是由中国商业大环境说决定的,所以我看好的是具有规模以上核心技术高壁垒科技型企业。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打开淘股吧APP
262
评论(15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小胖虎

18-08-26 08:29

27
同样都是长篇大论,这篇帖子看了还想看几遍,而要收集2000个赞的,就呵呵了~~~

最近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那样,隐退江湖传说中的高手,纷纷现身

感谢熊市给了大家在一次暴富的机会~~
einvest

18-09-04 22:31

19
 送大家两张图,一张是科技类基金前20大重仓股,一个是军工前20大重仓股,希望对大家有说帮助,至少节省查询时间……除了规模以上科技股外,军工同样值得重视,逻辑大体类似:①业绩大拐点,3年军改订单锐减,今年3月开始订单复苏,并且过去几年停摆带来的缺口会加速后续订单增长;②政策支持,这点就没啥好说的,从军费增长可以看出,在目前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国防军工将获得长期持续性政策支持;③基金仓位达到4年来最低配置,有补配置需求,同样可能在第三季度被加速配置,在第四季度形成抱团态势。图如下:[淘股吧]
 
  
einvest

18-09-07 14:25

18
不要那么悲观,趋势没改,中国投资者就是心太不定了,其实啥都没有改变,昨天还在说科技好,今天被砸了就说科技不行,跳出来这个局部来看看,不管从政策面还是基本面预期或者资金面,科技才是大趋势,才是可持续的主流,砸了只要筹码没散,还是要回去的,对比今天下杀那波的市场成交量,应该看得出来筹码没有松动,科技这一跌,如果没有跌下去的话,刚好释放风险,对大盘见底是有共振作用的,当然我说的是趋势,超短的话短期都是炒垃圾,没啥好说的。
einvest

18-09-04 08:29

15
这就对了,每一轮的机构抱团都会维持至少1-2年,二季度刚刚开始集中建仓规模以上科技股,幅度基本用倍数算,至于机构为什么开始抱团科技?主要以下原因:①白马股正在经历逻辑杀估值杀并且即将经历业绩杀,机构逃离是必然,出来的大量资金需要需求新的港湾;②规模以上科技类企业在贸易战触发下,明确了其重要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并且持续性长久;③TMT行业经历3年周期下滑已经到了业绩拐点(这个指的是行业基本面不是股价,中报整个行业亏损大幅收窄,行业结算周期在第四季度,预期年报增长会超预期);在行业戴维斯双击加上资金结构性流入驱使下,规模以上科技走独立牛市是大概率事件。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淘股吧]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einvest

18-08-26 10:46

14
错了要认错,当时确实错估了政策,也忽视了背后的利益集团博弈,只能说对市场综合认知不足,继续学中。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einvest

18-09-25 09:04

9
 反弹已经开始,近期只需要关注并确认,是权重搭台题材唱戏,还是权重逼空题材看戏。[淘股吧]

熊市中类逼空式反弹
2002年1月29日-2002年3月11日——房地产+深圳国资
2003年1月6日-2003年1月16日——联通+各权重板块
2003年11月19日-2004年2月6日——金融+石化+电力
2005年7月21日-2005年8月11日——金融+地产+钢铁煤炭两油+各行业权重
2010年7月5日-2010年8月2日——金融+地产
2010年9月30日-2010年10月15日——有色+煤炭+金融
2012年12月4日-2013年1月15日——金融+稀土
einvest

18-08-26 10:35

9
我中国国籍,人一直在国内,做投资要信国运……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einvest

18-10-15 08:21

8
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要骂要喷,我接受,我也在反思,错就错在太追求细节,不应该去预判板块,不过市场大势分析框架大体如此,不会因为时间的局部偏差而改变或者否定,都知道在底部的最后阶段会是最惨烈的阶段,早进去几天就是天差地别,反思回顾了一下市场整体框架,这里是阶段性底部观点不变,国庆前后见阶段性底观点不变,在长周期里面1-2周的偏差很难说,当时2-3个月回头看,就比较清楚,当然这依旧是仅供参考。[淘股吧]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einvest

18-09-06 21:09

7
 熊市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性底部或已确立,等待验证。
einvest

18-08-26 10:40

7
凡事以势为尊,不管是宏观趋势还是行业趋势亦或者个股趋势,所谓术不如道道不如势。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