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说,做交易需要孤独,需要独立。做交易到底需要怎样的孤独。
所谓孤独,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你和市场是对立的,隔绝的。你和市场之间,只有唯一的交流:就是你的交易行为。
其他,诸如你当时的情绪,你的个人困难,你的愿望,市场都看不见。也一点都不关心。
这就叫客观意义上的孤独。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不管你承不承认,这种孤独困境是客观存在的。
而如果你意识到这点,并把它作为你分析问题的前提,那么你就开始形成主观意义上的孤独了。也就是说,你开始能够拥有一个交易员该有的孤独了。
那么,如何理解:“你与市场之间唯一的交流,就是你的交易行为,其他一切市场都看不到”呢?
比如,你刚刚全仓
万兴科技,翻了一倍。意气奋发。又或者,你刚刚血割10个点,这波行情,一分钱没赚到。垂头丧气,又不肯认输。
那么,这两种情况的你,很容易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但是,在市场看来,这两种情况的你,都是你,并没有不同。他只关心,你当下这一笔交易,如何操作。
当你,也同样意识到,刚刚满仓翻倍的你,和刚刚踏空一大波行情的你,依然是同一个你的时候,恭喜你,你开始拥有合格的交易员的孤独了。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下结论了:一个合格的交易员的孤独,来自于意识到不应该被自己的喜怒哀乐影响了自己接下来的交易。
自己与自己的情绪隔离。这才是透彻心扉的孤独。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说过:
《道德经》的描述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你好,或者不好,天地并不关心。所以你若想跟天地对话,那么你并不应该关心你好不好,而关心天地需要表达什么。
《金刚经》的描述是,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菩萨应离一切相。
你因你所见,得你所思。而你所见,只不过是事物运转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你以你所见,去推测事物的运转,岂不是管中窥豹么?(佛经解读,各有所异,这里不展开讲)
就好比,如果你亏损,就觉得市场不好。如果你盈利,就觉得市场好。这本身就是一种着相。
你若想要读懂市场,那么首先你得先放下自己。这便是交易员孤独之境。
做久了,经常会遇到很多惨烈的留言,比如什么几百万买房钱,上杠杆,亏得只剩下20万。
那么如果有另一种状况,一个小孩用一万在市场赚到了20万。
而当下这个几百万亏到20万,与那个一万赚到20万的人。所面临的市场有什么不一样吗?
完全一样。不一样的,只是这两个人自己的心态和感受罢了。但是谁关心呢?至少市场不关心。市场只关心,这两个交易员此刻都拥有20万,他们接下来会怎么下注。
没有带血的筹码,这个市场中每一个流通的筹码,上面都没有过往的痕迹。
没有哪一个筹码会认你做主人,此为交易员的孤独。那么,交易员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我用自身的例子来举例。有一个已经成名的游资,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相互推荐股票,点评股票。由于他的资金量很大,对超短个股的表现会有一点点的影响,而随着我们之间信任的增强,有的时候,他会提前告诉我计划。
但是我因此从未去买过。有时候,他强烈看好,但是我卖出。有时候我强烈看好,他不为所动。
我们相互交流观点,甚至于直接的买卖观点。但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各自非常成熟的交易体系,不会被对方的交易干扰。
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交流呢?
交流的必要在于拓宽思路,在于提醒,在于逻辑的碰撞。而不在于交易的决定。
交易员与交易员之间的孤独关系,其实有一句最好的描述: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交流逻辑,各自决定。
但前提,你至少修到不被干扰的境界:当一个龙虎榜买一级别的选手告诉你,下午要买一只票。你是否会有所动念?不用回答我,自己心里清楚就好。
而通常,一个交易员的孤独成长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到处找什么股票群,到处交流,打着交流逻辑的名号,寄希望所谓高手或者内幕人士泄露一个股票代码。
第二个阶段,痛彻心扉,关闭交流,自己静下心来面对市场。
第三个阶段,建立一些相对固定的可靠的信息来源,独立,但也不拒绝适度的有效的交流。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一个合格的交易员所拥有的孤独,并不是一种惺惺作态,一种用以标榜的仪式感。而
是一种深入骨髓不被自己,别人,市场干扰的客观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