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扬
联众11月15日(上海)调研纪要·安信·#华扬联众(603825.SH)#
公司对行业趋势研判
回看中国
互联网发展15年,广告营销媒介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从最早的门户网站到博客、到搜索、 到视频、到移动化、再到现在的直播,每一阶段均各具特色及亮点,我们营销公司需要根据每一阶段做出相应调整。前两年互联网结构调整,线下及户外广告投放效果受到广告主欢迎,本质与数字营销一样还是切传统渠道的市场份额,只不过数字营销受此影响略有下降。目前中国消费升级处于井喷风口,男性需求市场增速更快,中国品牌更新迭代时间窗口来临,机会与挑战并存,因此对于未来营销行业研判,我认为:1)基于数据的广告投放价值凸显;2)受益于
移动互联网普及,广告主越来越看重场景化营销及内容营销,因为目前消费群体主要为80后、90后,冲动式购买趋势愈发明显,场景化、内容化配合价值越来越高。
并购及发展战略
行业内多依靠并购增厚业绩,属于“1+1”而非考虑互补协同,我们对并购的看法:
1、我们依靠内生增长走到今天,并购标的消化能力较强。
2、并购标的需在某一个领域内与公司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公司更愿意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并购,纯“1+1”的并购不会涉及。
3、并购标的要么内容相关、要么媒体及资源相关、要么技术相关,可以在公司基础上迅速将内容或产品运营起来,马上产生附加值的利润,我认为这才对公司具有价值。
4、公司会加大对数据及技术领域的投入,这是长周期的逻辑,经过3-5年布局才会产生效果。因为在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未来公司利润会存在较大弹性。比如公司已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在数据层面深度合作,是其唯一一家与交易中心进行商业数据合作的公司,目前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但经过数月积累以后整体投放效果就会逐渐提升。
5、公司也积极布局海外,最初会采取参股(10%、20%)的方式参与标的公司运营,经过数年积累之后再控股。公司在海外的业务将是双向的,既帮助国内品牌走出国门,也帮助国外品牌进入中国。
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未来利润增速将匹配营收增速,营收增速有望超过行业增速(20%左右),未来公司毛利率具有提升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规模效应:1)中小型高成长客户随着自身发展,广告预算提高,而公司成本上升很小,毛利率提升;2)大客户在数字营销方面分配更多广告预算,单个客户数字营销广告预算增速在10%-40%不等。比如
雅诗兰黛因为效果好,将许多传统广告预算都转到数字营销上。
2、公司将逐步提高对品牌主收取的月费/年费、创意费等,返点比例则比较稳定。目前公司已开始对品牌主收取年费,数额在数十万至千万不等。
3、前期投入较大,培育完善后公司业绩将有较大弹性,现阶段投入已经过了峰值,逐步开始有产出,亏损缺口正逐步收窄。
人才及技术方面,公司持续投资高精尖人才及先进技术,比如数据产品,目前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系统、优化系统等,未来数据产品一旦培育成熟,一是毛利率将会有很大提升;二是数据产品若更客户带来更大附加值,我们将会提高该产品的收费,一款产品若多收100-200万,虽然基数较小,但产品毛利率提升很快,平均下来对整体盈利能力都有贡献;三是数据积累成熟一旦打通可以进行共享,极大提升效率,将业务模式快速复制到其他客户上。另外资源上我们也会锁定有数据的媒体资源,比如成立合资公司,比代理模式毛利率高很多。
区域方面,公司目前在全国拥有十几个区域地方站,主要为了业务下沉拓展,针对区域品牌主及大品牌主的区域部门。目前部分区域站已实现盈利,部分还处于亏损状态,我们预计一个区域站培育起来至少需要6-7年,未来区域站成熟后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点。
4、公司在海外也有布局,未来将成为重要增长点。海外预计将比区域站点更快见效,目前美国业务发展良好,已拓展不少客户,规模基本过亿,整体成长符合预期。
数据技术
1、数据技术具备先发优势,需要沉淀与积累才能产生价值。公司客户通用2-3年前将数据技术外包给其他公司做,但效果不好,去年公司接手这块业务,但效果也不佳,后来经过1年积累,效果逐渐凸显,价值明显不一样。因此我们希望将坡度拉高,头几年效果不显,但数据积累具备先发优势,后续其他竞争者很难赶超。
2、数据的沉淀及积累将越来越重要,投放群体变小但效果提升。前段时间我参加论坛,主持人在电视工作十几年,曾感慨电视原来很风光,现在找广告主很费劲,互联网营销成本越来越低,但我认为互联网成本反而越来越高,以前品牌主希望将产品推送给所有消费者,覆盖群体越广越好。比如桑塔纳、捷达、富康几乎适合所有消费者,现在消费升级,汽车产品品类丰富,消费者选择余地提高,因此现在广告主更想覆盖目标客户群体,原来希望覆盖1亿消费者,现在希望覆盖2000万目标客户群体,原来投放给1亿人的广告,现在投放给2000万目标用户群体,效果反而更好。
3、目前公司数据获取来源包括自身广告投放数据、客户端数据、与大型网站如腾讯交换数据、开源数据中心、垂直领域如汽车、母婴、快消等,关键还需要积累。目前部分技术已开始商业化,但由于每日数据量达到“T”级,对计算机传输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买断销售
1、买断式销售未来有望通吃电商广告预算及营销预算。目前公司主要与
飞利浦合作,其互联网营销并不全在公司手中,公司也正与飞利浦谈判,希望将整块业务包揽下来,若成功则未来互联网营销将与销售捆绑在一起,协同效应发挥对销售帮助更大。
2、公司买断式销售还处于布局积累经验阶段,未来有望将业务模式进行拓展。中小型品牌主规模较小,公司暂时不会与其合作,先让其他小公司开路,规模效应起来后公司随时可以接手。
3、相比
南极电商等代运营公司,公司在营销经验、市场策略及资源配置方面经验更加丰富。公司若切入将会是这类公司上游,我们负责市场策略等,他们负责销售,因为他们的资源仅在电商,而我们在全互联网。
4、除飞利浦外,公司也正物色其他品类,如化妆品等。
Q&A
Q:明年会拓展哪些品牌主?
明年在汽车、快消、互联网等行业都有新的大客户。1)公司会拓展新客户,比如互金行业的玖富(明年上市)覆盖金融各品类业务,其预算投放规模以亿计,可以进公司前十大客户。如汽车行业的广汽,我们通过竞标从省广手中竞得一部分,未来我们介入程度将越来越大;2)公司原有客户不同品牌也有拓展,如蒙牛的特仑苏由我们负责,而纯真原先不在我们手中,现在也由我们负责,且我们接手两季度后效果明显提升。
Q:今日头条今年营收150亿,明年将达到500亿,是因为提价?
今日头条收入提高主要因为买流量投入加大,今年150亿营收超过100亿用于买流量,明年预计将有200-300亿买流量。今日头条让利较小,且主要做效果,公司不太愿意做其代理商,但我们也会在今日头条投放品牌类广告,可以排前三。
Q:公司未来广告业务是否成为赋能的工具赋能其他业务?
全球最赚钱的公司是广告公司,如
谷歌、facebook等,他们有媒体资源、有技术,在北美市场份额占比达80%。媒体在北美竞争力度不大,第三方价值相对较低,但中国不一样,中国BAT市场份额占比只有60%,竞争激烈,数据封闭,第三方价值凸显,且价值释放越来越大。另外BAT同质化趋势明显,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只能通过公司这样的第三方进行数据交换。未来所有业务都将围绕数据,海外依附于谷歌及facebook的广告服务公司对两大巨头依赖大,营收占比较高,生存压力较大;中国市场相对分散,公司营收占比不大,且广告主的服务由公司负责。
Q:蓝标收购的多盟、亿动也是数据技术相关?您怎么看精准化投放?
不是,他们只是PC联盟,本质是买流量再做流量变现,流量头尾资源不在其手上。精确化投放目前效果较差,如果真能实现一对一精准投放,广告行业也就消失了。目前精准化投放只能能进行优化,匹配相对合适的用户群体,而且需要配合场景化才能有效果,光靠联盟无法实现场景化。
Q:公司与4A的区别?
公司业务80%是从4A手里抢的,我们是中国唯一一家4A公司。公司还将继续从4A手中获得品牌主资源,包括汽车类、快消类。
Q:去中心化趋势中,媒体方会不会直签品牌主?
不会,因为需要第三方做服务。
Q:公司有计划做股权激励?
今年会有。
Q:公司会参与线下广告?
公司不会涉及,除非线下广告电子化且被公司的系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