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复利为何如此艰难

18-01-19 22:40 1772次浏览
山语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这个复利表,当我在十多年前年轻时做投资的时候,也是支撑我做投资的一个基础,因为虽然这个收益率不是很高,但我们只要坚持下去,这个财富的积累程度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对这个复利的认识,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一个稳定增长、每年增长多少,然后十年二十年增长多少,如果仅仅是停留在这个程度,那么对复利的认识是不完整的。这里我特别要强调对我们复利增长的一些有负面因素:可以看到在这张表格的中间这一栏,每年都是15%的增长,到第二十年的时候,如果这个增长突然中断,假设这个年度的收益率回撤50%,在投资这二十年的过程当中,你如果有一年表现比较差,那么这二十年积累的总体收益相差是非常大的。你只要犯一次严重的错误,那么二十年下来你的财富可能会缩水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说在我们投资的一个历史当中,一次较大的亏损对我们财富积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这里提出关于负复利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在我们投资的一个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要避免某一年出现特别糟糕的业绩,因为一次特别糟糕的业绩会影响你财富积累的程度,而且这个影响程度是非常大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我们每年都是15%,我们可以积累15倍,如果我们只出现一次错误,我们的财富积累就只有6倍了,也就是说你二十年的财富会缩水一半多。现在做投资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当我布局一个投资组合时,会首先审视有没有可能出现重大亏损的可能性,或者它这个可能性在什么地方。我现在做投资的一些基础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原来做投资时是要抓牛股、要踩热点、要赚多少倍;现在首先是考虑投资组合的风险在哪里?我最大的亏损会达到什么程度?会以什么方式发生?这个思路的转变是跟我对这个负复利的认识是有关系的。
第二个影响因素,我们可以看看表格第一栏的一个对比数据,在二十年的过程当中我们假设其中有十年每年是50%的收益,这个收益已经非常惊人了,但是期间又有十年是-20%的一个回撤,也就是说这个数据体现的是大起大落。实际上作为投资的一个长期过程来说,大起大落对这个复利的侵害和损伤也是非常大的,虽然你获得了很多次高收益(50%),但是你如果不控制你的这个回撤的频率,实际上从第一栏的数据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回撤的频率是很高的。虽然你获得了十次超高收益,但是你又有十次的回撤,所以这个回撤频率比较高;第二个,回撤的幅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做投资我觉得有一个观点一定要认识:我们不仅要赚钱、要获取利润,更重要的是你赚了钱以后你能不能守住利润。所以说一轮投资风潮过了以后为什么大家感觉我们都赚不了钱,但是对投资我们又那么渴望---为什么?因为我们曾经在这个市场里面都赚过钱,我们都抓到过牛股,但是周期一拉长,曾经赚到的钱守不住,一轮风潮过后你赚得多但是亏得更多,你可能赚不到钱而且可能伤及本金。所以说在做投资的时候,我刚才说的第一个要点:我们要避免出现特别糟糕的业绩。
第二点,我们要尽量控制亏损的次数和亏损的幅度,这个就是我们通过观察负复利得出来的第二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一定要避免出现大的亏损,一会儿我还要举例子,不管你赚一百倍一千倍也好,只要你归零了,以前你赚的不管多少倍它都是没有意义的。有一个说法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钱是赚不完的,但真的有可能亏完。你只要在这个市场里面,你没有离场,你始终处于风险之中,所以说这个是我们在做投资当中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
在长期的投资过程当中,比如说这一张图我们选的时间周期是二十年,二十年是什么概念?就是在这么长的周期里面你一定会遭遇若干次的熊市,或者是某些极端的情况,所以出现若干较大亏损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
我刚才举的这个每年增长15%的例子,二十年我们可以增长15倍,初看这个表格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感觉,其实后来我才明白这个表格每年15%的复利它是一个什么水平啊?它是一个大师级的水平。如果我们把投资周期拉长到二十年,能够达到15%复利的实际上在全球都没有几个人。我们知道巴菲特,我看到的他有52年的投资记录,他的收益率是多少?19%,这已是神一样的回报了。所以说我们做投资一定要改变观念,不是说今天我买了一只股票,明天我就要涨停,今年我要赚几倍几倍。如果要长期投资你首先要确定如何在市场中能不能生存下来并控制好风险。
二十年,穿越这么长的岁月以后,真正能够实现财富增长的一个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刚才我说了两点,第一个你要控制大的风险对你净值的杀伤力,第二个你在长期的投资过程当中要控制亏损的次数、如果发生了亏损还要尽量控制亏损的程度。巴菲特在52年有投资业绩记录的过程当中,真正可怕的记录是他在控制亏损的次数和幅度;巴菲特伯克希尔的统计表上(当然不是他的一个股票的表现,而是他净值的一个表现)在52年的投资过程当中,只出现过两年的亏损,我感觉这才是神一样的记录,恐怕是很难被打破的一个记录。而且他亏损的两年中一年只有百分之6点几,一年只有百分之9点几,亏损的幅度都是很有限的。巴菲特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股神来看待,实际上你看一看他的那个收益率,在52年当中他收益率最大的一次只有百分之50几,也就是说他超过50%的收益率在他超过50年的投资历程当中只出现过一次,而且还没有超过60%。他的财富增长有一个坚实额基础:控制了亏损的次数及幅度。他增长的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夸张的要增长多少倍多少倍,财富是要在稳定的基础上,在一个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才能稳步增长。
我觉得做投资我们的思路是不是要改变一下?--- 第一个我们把周期稍微拉长一点,第二个我们把注意点是不是要换一换:从获取收益转换到回避亏损。当我们把这个角度换了以后对我们长期的投资收益是非常有好处的。
这个地方我还要特别提一下第一栏表格,我们十年50%,十年-20%,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为什么不可以长期50%呢?为什么50%以后接下来就是比较大的一个回撤呢?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符合客观现实的情景,刚才我说了一个大起大落,“大起”的背后它隐含着“大落”的风险因素,我们每年看基金的所谓收益率,因为国内、包括国外,它每年都要排名,往往都是今年的前十名在第二年它可能会出现在后十名,或者是继续出现在前十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因为所谓的好业绩、超高的业绩,它一定是用极端手段取得的,比如说单股重仓、或者押某一个行业、或者频繁的轮动,甚至风险再高点加一些杠杆等等,业绩要超常的好,一定是用极端的手段或策略,但是极端的手段或策略它都隐含有极端的风险,所以说头一年大赚,第二年就是大亏,实际上几年下来收益率平平淡淡。我觉得我们在评估我们自己的收益率,在评估基金经理的收益率的时候,一定要拉长周期。在国内我看了一下,可能复利收益率能够在15%以上,不要说二十年,我们就以十年的周期来看,能找到几家?实际上很多疯狂的基金,越是疯狂的、收益率越好的基金,我自己判断它的生命周期可能就越短,因为它始终靠着一个极端的策略谋取高收益率,在潜在的风险没有爆发时它可能一直往上升,而且这个生长幅度可能很快,但是一旦风险爆发,回撤的幅度一定是巨大的。
所以这个又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关于负复利的第一个因素,一旦出现了较大的亏损,那么对长期复利收益率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地方我特别强调一下,比如说某一年我们亏损了30%,你一定不要认为只是这一年你亏了30%,你应该把它看成在这之前你所有积累的财富亏了30%,复利是利滚利,但是一旦亏损起来,实际上你以前所有的利润都会承受亏损,所以投资大师说不要亏损。二十年前我们就看到这句话,但作为我来说真正理解它,真正把它融入我的投资体系,真的是花了一二十年时间。所以我们在一起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能不能用更快的速度来接受这样一些理念观念,那么在我们长期投资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少走一些弯路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白马

19-11-17 20:55

0
顶!
幸运连连

18-01-21 13:39

0
兴业银行就算了,股性差
山语

18-01-21 10:52

0
为什么重资产往往会意味着低利润率?是因为竞争吗?

结构分析:轻资产公司优于重资产。公司老唐此处所谈的生产资产,一般教科书里可能会称之为“有形资产”。但老唐通常会把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也包括在内。为避免有形和无形的混淆,我们就暂时叫它“生产资产”吧。它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里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以及无形资产里的土地。如贵州茅台公司2013年财报中,这几块合计约125亿元。
通过计算生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我们可以评价这个公司的类型。占比大的一般被称为“重公司”,占比小的则被归为“轻公司”(或重资产公司、轻资产公司)。重公司通常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维护、更新或升级,并产生大量折旧。这在以通货膨胀为常态的时代,可不是股东的好消息。为什么呢?老唐在这里虚构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公司某设备预期能用5年,5年前买价1000万元,每年折旧200万元(忽略残值)。今年要更新了,发现同样设备的价格已经是1500万元了,5年累计计提的折旧1000万元不够了,需要另外加500万元。再一看账本,好家伙,忙活5年,净利润一共就500万元,白干了(类似前几年地价飞涨时的某些小地产商。买了地修了房,打广告卖光房,长舒一口气。再一看收回的资金,想在隔壁买块同样大的地,还差一点点)。所以,如果可以选择,一般来说,老唐不建议投资者选择重资产企业。也许由少数两三家寡头垄断的重资产行业,好歹还能存在一些值得投资的公司;而那些市场份额分散的重资产行业,几乎不大可能有矿可挖。
如果要投重资产公司,只能在行业高增长的时间进去,在市场饱和前就要出来。重资产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一旦没有新需求后,已经投入的产能退不出来。要退的话,价值归零。因而在行业需求饱和的情况下,企业为了争夺市场,最常见的手段,就是以可变成本为底线,展开价格战,力求将固定成本救回一点算一点(请回忆增加生产、增加存货,降低营业成本,获取账面利润的那部分内容)。届时股东才发现,企业的现金会像流进沙漠的水一样,被资产折旧迅速吸干。
重资产公司,因为会固定地产生大量折旧或摊销,必须有大量的产品来分摊(请回忆存货环节固定成本内容),一旦产品销量下滑,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会使企业更容易滑向亏损的泥潭。而轻资产公司,恰好巧妙地避开了高固定成本,其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主要是可变成本。即使遭遇市场不景气,成本也会跟随销量下滑,使企业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赢利能力。作为投资者,因为有条件选择,所以完全可以将注意力放在那些不需要持续更新资产的企业上。正是因为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更新资产,因而企业有条件让股东分享更多的企业利润。当然,并非没有例外。例如,若能确认显而易见的便宜,或处于行业高增长初期,重资产公司一样可以成为优质的投资目标。
轻重又以什么标准划分呢?老唐个人惯,是用“当年税前利润总额/生产资产”,得出的比值如果显著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按银行贷款标准利率的两倍毛估),则属于轻公司,反之则属于重公司。
如贵州茅台2013年年报显示,生产资产合计约125亿元,当年税前利润总额214亿元。214÷125=171%。这个比例显著高于社会资本平均回报率(6%×2=12%),证明很多利润是靠生产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赚来的。换句话说,其他人若同样投入125亿元,可能只能获得约15亿元的利润。那么,多出来的199亿元(214-15),就是“轻”资产创造出的利润。
山语

18-01-21 09:47

0
 
6年前的11年我对招行5年后的业绩进行了预测、6年后招行的业绩已完全达到了当年预测的标准
招行的每股净资产由11年1季度的6.32元增值为17年1季度的16.68元,每股分红后净资产6年时间增长2.63倍,每股利润由11年1季度0.41元增长至17年1季度1.56元元、6年增长3.58倍、每股分红3.77元,如果当年你能以1倍市净率的估值投入6.32元、6年后只靠招行内生增长不考虑市场价格变成20.45元、增长3.23倍!(如按现在的市值算帐赚的还要多)、关健是这钱赚的稳当啊!而且还不用你操心!这不比买业绩不稳定的上串下跳的中小创强多了!
但是要想达到以上收益你得具备两个条件:1、你能有机会以1倍市净率的估值买入、2、持有6年时间。
投资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这些最赚钱的最稳定的上市公司需要内幕消吗?它们有内幕消息吗?只有像乐视网全通教育吉艾科技这样的不靠企业正常盈利、只靠讲故事、资产重组和炒卖股权盈利的骗子公司才有所谓的内幕消息、并且他们也乐于借助所谓的内幕消息推高股价从而掩护大股东拉高出货!
山语

18-01-21 09:20

0
看到有的大师拿放大镜研究各银行的财报、我认为实际上大可不必、你只要按常识想想就行:在中国银行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如果四大行和几个全国性股份行出问题了、国家这个大股东会比你个人小股东要着急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特殊体制下的国家、稳定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至于银行财报今年招行好点、明年兴业好点、实际上长期看都差不多,而且中国的银行有银监会、证监会、国务院监管着呢、出一点事国家都会出手的、你操那心干嘛?只要不极度高估就吃着分红长期拿着、充分享受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至于风险有国家替你管着、上哪找这么好的投资机会!
看到有的大师拿放大镜研究各银行的财报、我认为实际上大可不必、你只要按常识想想就行:在中国银行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如果四大行和几个全国性股份行出问题了、国家这个大股东会比你个人小股东要着急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特殊体制下的国家、稳定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至于银行财报今年招行好点、明年兴业好点、实际上长期看都差不多,而且中国的银行有银监会、证监会、国务院监管着呢、出一点事国家都会出手的、你操那心干嘛?只要不极度高估就吃着分红长期拿着、充分享受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至于风险有国家替你管着、上哪找这么好的投资机会!
山语

18-01-21 09:19

0
有股友有跟我说发现了一只非常好的在网上零售的股票、管理层有多么优秀等等、想重仓买入、让我帮着看看怎么样,先看财务指标:该企业5年平均净资产收率10.87%,(12年11.83、13年14.48、14年13.92、15年5.65、16年8.5)、逞逐年下降趋势。
5年合计每股税后利润1.67元、(12年0.65元、13年0.46元、14年0.26元、15年0.16元、16年0.14元),也是随着净资逐产收益率逐年下降。
5年合计每股分红0.97元,分红率58%
现该股市场估值为市净率4.36倍、静态市盈率62倍、股息率1.37%。
先不跟大家说该只股票的名子、只通过看财务指标感觉这只股咋样?能否值得重仓买入?
山语

18-01-21 09:18

0
五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6%、(12年13.8、13年16.4、14年18.3、15年17.1、16年17.4)
五年每股利润合计15.4元、(12年2.53元、13年3.56元、14年2.47元、15年2.98元、16年3.5元)
五年分红合计3.48元(12年0.5元、13年0.7元、14年0.68元、15年0.55元、16年1.05元)。
分红率22.6%
且前股票估值:市净率2.56倍、现价买入实际收益率为6.48%(16.6÷2.56),股息率1.7%、静态市盈率17倍。
如果不看股票名字、只根据该企业5年的财务指标和目前股票的市场估值、这个企业目前有投资价值吗?
山语

18-01-19 22:47

0
“伟大公司”论:上面分析了但先生风险意识淡薄但这只是我的个人推断,但先生本人肯定不会认同,但先生肯定有他自己的风险观,比如但先生认为选择伟大的公司就是对风险最好的防范,但先生为此已经为我们列举了大量案例,可惜我们只看到成功的案例而没有看到失败的案例,但先生最近倒是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失败的案例,曾经伟大的万科与招行因为被定性为周期性行业似乎已被剔除了伟大公司之列。其实所谓的“伟大公司”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算我们认同但先生对“伟大公司”的定义标准那么“伟大公司”与价值投资没有关系,伟大公司在某些时候(安全空间呈现的时候)会成为价值投资者的目标、但也仅仅是目标之一而已、甚至还不是最主要的目标。但先生对价值投资的理解过于狭隘,在一定程度上把“投资伟大公司=价值投资”,好像不投资伟大公司就不是价值投资了,我只能说但先生对价值投资缺乏深刻的理解,就价值投资的定义与策略而言价值投资只与安全空间相关而与某类具体的投资类型无相关性,只要具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任何投资标的都在价值投资者的视野之内。但先生对伟大公司的迷恋在一定程度上是误解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巴菲特的“明珠理论”备受但先生推崇,这个理论最多只是价值投资一个很小的分支而已,这里列举一些价值投资大师的投资特征:
(1)巴菲特不是投资于成长中的运通而是投资于陷入丑闻泥潭中的运通,巴菲特也不是投资于可口可乐的黄金增长期而是投资于可口可乐陷入多元化困境的时期,巴菲特投资盖高保险正是其处于破产困境的时期,就算是对伟大公司投资也是有条件的(安全空间出现),而但先生的操作策略就有点让人糊涂了:只要被自己定义为伟大公司,不管价格如何,也不管涨跌如何,来钱就买----但先生07年之前的投资实践就是这个特征,这不是价值投资而是对所谓伟大公司的盲目投资;
(2)价值投资大师卡拉曼最擅长的领域是破产公司的优先债券;
(3)另一价值投资巨匠坦普顿以全球视野投资最萧条的市场、投资最萧条市场中最萧条的行业、投资最萧条行业中最萧条的公司。
不能因为巴菲特投资伟大公司成功就认为投资伟大公司才是价值投资、就如同不能因为卡拉曼投资破产公司的优先债券成功就认为投资破产公司的优先债券才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安全空间、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先生显然犯了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将某种表现形式等同于价值投资的核心实质。
我们可以猜测但先生的股票池是一大推自我定义的伟大公司,这无疑束缚了投资视野,特别是在所谓的伟大公司都普遍高估的状态下会将自己裸露在风险之中,就投资策略而言“伟大公司”论类似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不以安全空间为基准而以是否伟大为基准,这同样偏离了价值投资最核心的思维基准。
山语

18-01-19 22:41

0
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如果你总是平平淡淡或者你平淡的年数太多,对于你积累财富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说财富如果只是单纯的守你是守不住的。如果你每年赢利就是两三个百分点,那你首先面对一个通货膨胀的风险,对你长期的财富增长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觉得负复利三个因素:第一个较大的亏损,第二个亏损的次数和幅度,第三个平平淡淡的年份太多,这些对我们的长期复利具有较大的影响。很多人某一年赚了十倍,但是可能十年都赚不到十倍,为什么?因为他第一年赚了十倍,后面的九年都守不住第一年他赚到的钱,真是这样的:周期一旦拉长很多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所以我们做投资一定要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观点,在这个长期的投资过程中一些核心的要素要有一定的认识。

刚才我简单说了一下这个负复利,也就是影响我们财富增长的一些比较核心的因素。其实长期复利、特别是比较高的复利是非常困难的:刚才我们说到巴菲特是神一样的人物,他的长期收益率也没能超过20%。实际上如果以15年的周期为例能够达到15%的话,基本上都是大师级的水平,放在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人。比较有特点的还是刚才我说的巴菲特那个例子,这些大师或者说那些长期收益率比较好的投资人,你分析他其中某一年的投资,实际上都是很平淡的。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大师是从十五年、二十年的周期来评判的,在其中的任何一年,他们在当时的一个环境下,都是平平淡淡的。我经常看这些收益率自己有一个感觉:所谓的伟大、所谓的卓越,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普普通通的积累,在岁月中慢慢孕育出来的。所以说财富是需要慢性子慢慢积累的,大起大落是无法积累财富的,这种认识会影响到我们具体的投资布局,它是投资理念当中一些非常基础性的问题。
关于负复利我最后再强调一下刚才我谈到的第一个危害:一次较大的亏损它对我们投资收益率的侵蚀是非常巨大的,我举一个我经常反思的例子,美国有一个基金经理叫米勒,他非常出名,曾经连续13年战胜市场,这是在我知道的基金经理里面,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业绩非常好。连续13年战胜市场,但是第14年较大风险发生的时候,亏损的幅度达到什么程度啊?达到他一年亏的钱超过了他前13年赚的钱,也就是说不管他以前多么的成功,一次巨大失败不说归零,也是接近归零,后来我想了想这个结局好像也是必然的,为什么? --- 因为他连续13年战胜市场,相应来说他的策略还是有一些的极端化的成分、当然更重要的可能是他心理上的变化:连续13年的成功,这个自信心很难不膨胀起来,他以前用的策略顺风顺水,那么到了第14年的时候,他突然感觉以前用顺手的东西一下子不灵了,对这种情况缺乏防范,在风险防范上犯了巨大错误。
所以说米勒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有时候太成功了对我们影响很大,包括我自己。实际上我在十年以前也是要追牛股的,要赚百分之几十、要赚几倍,那个年代确实是这种观念的,我观念转变周期比较长,因为以前那些成功的经历印象太深了,包括什么万科啊、茅台啊,实际上我们是最早的一批投资者,确实也赚了钱。但是这种成功的经历实际上对我形成完整的投资体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你很难从过往成功的东西中跳出来,实际上那里面有很多偶然的东西,那个时候其实投资体系根本没有成型。那个时候的投资业绩真的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当然我可能也是靠这些偶然的因素积累了一些江湖名气,但有时候往往又受困于此,所以说我从这个圈子里跳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思路的转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特别是你以前的这些思路在某些阶段又非常成功的情况下要转变过来更是如此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