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最新法兰克福车展和特斯拉锂电池说再见!李超人加码100亿终极能源“氢能源”!

17-09-14 10:18 10327次浏览
战略大师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和特斯拉 锂电池 说再见!同济科技 !黑新技术-世界最大加氢站!世界航程最远氢能 源无人机 !李嘉诚超100亿加持氢燃料电池 !氢能要抢锂电风口?美股氢燃料电池巴拉德公司涨疯了、今晚涨18%、10天涨了55%!法兰克福车展宝马奥迪奔驰等都在加码氢能源燃料电池,直接跨越式跳过过渡性的锂电池电动车!

同济科技世界最大的上海汽车城800KG加氢站相当于石油时代的加油站,锂电池的充电桩!技术壁垒高,目前国内只有2家加氢站!!稀缺性标的!!同济科技是加氢站龙头! 同济科技国内唯一氢能 源燃料电池无人机试飞成功!续航里程时间将连续航行时间延长至8至10小时,完美打败大疆无人机现在的半小时参数!!!!
市场目前有个重大误解,我必须点出来! 大家都以为新能源 就是指锂电池 !其实是巨大的的误区。真正的“终极新能源”是指氢能源燃料电池 !相比较已经被市场爆炒过的锂电池系列,升级版的氢能源燃料电池存在在巨大的补涨需求!甚至超预期的需求!
相较燃料电池 来讲,锂离子电池存在充电时间久、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原材料资源短缺和电池废弃污染等问题。而燃料电池最常用的燃料就是氢气,具有无污染、续航里程长、能量密度高等优势。
氢能源被德国科学家称为“终极能源”!众所周知 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氢元素 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2017年8月28日召开的2017第二届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作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克林表示,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技术是未来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已成为业界共识。

锂电池雅化集团融捷股份西藏矿业寒锐钴业 等都已经被炒高了,接下来真正的终极能源氢能源站上风口!氢能源板块 终于被市场发觉了爆发了!安凯客车 四个一字板,富瑞特装雪人股份 都在加大爆发!同济科技王者归来!!!

@赵老哥 @职业短线客 @炒股养家 @西门吹血 @职业炒手 @我是小北路 @葵花宝典 @牛阿玛 @摘叶成剑 @宁波一哥 @包头人 @俺的乖乖 @大阿牛 @无解 @著名刺客 @zhouyu1933 大神们怎么看? 请指点迷津。
打开淘股吧APP
19
评论(6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战略大师

17-09-14 10:26

0
中央电视台《军事科技》6月26日报导同济无人机用于战场侦察。
同济大学26日对外宣布,由该校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历时一年多时间共同研制的中国第一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飞跃一号”,已在上海奉贤海边首次试飞成功。

该无人机可升至2千米以内高空,时速为30公里,可连续飞行2小时,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

“为积极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开发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的飞行器,已成为航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以氢气为原料、真正实现零排放的燃料电池电动飞机,更是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许震宇副教授介绍说,“世界上多个航空强国已经试飞成功了多架新能源无人机和轻型飞机,台湾成功大学和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分别已于2010年和今年7月研制成功了使用‘燃料电池及锂电池’混合动力的无人飞机。”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着手燃料电池飞行器的研制工作,建设了基本的测试、实验系统,并组织学院师生共同参与研发燃料电池无人机。首先确定了“仅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设计方案,以便将锂电池的重量节省出来,用于装载氢气或有效载荷,从而增加其航程,或使无人机拥有更多的使用功能。无人机的起飞重量如何能与燃料电池功率有效匹配?如何能安全储藏、携带更多氢气?面对新能源飞行器这一新生事物,研发团队刻苦攻关,经过大量的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将研发中遇到的诸多科技难题逐一攻克。

2011年,航力学院牵手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共建“同济大学奥科赛新能源飞行器研究室”,共同开展新能源飞行器的设计制造、仿真计算、地面推力试验等研发工作,加快推进燃料电池无人机项目的研发进程。在无人机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济大学主要负责项目总体方案、系统设计和分析、空气动力和结构计算、材料和结构实验等方面工作,奥科赛公司主要负责无人机外形设计、制造和试飞等工作。

2012年,该项目还获上海市青浦区和同济大学联合资助,先后有同济大学十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参与“飞跃一号”的研制。在上周一个刮着四五级风的下午,“飞跃一号”首次试飞成功。

据介绍,“飞跃一号”翼展5米,起飞重量20公斤,有效载荷1公斤,巡航速度为30公里每小时,飞行高度小于2千米,续航时间2小时。它使用一个1千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动力。许震宇表示,燃料电池无人机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工作温度低、噪音小、易于维护,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其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指导燃料电池轻型飞机等新能源飞行器型号,以及大型民机燃料电池辅助动力系统的设计。

据介绍,在试飞成功基础上,校企联合研发团队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并稳定“飞跃一号”的各项性能,将连续航行时间延长至8至10小时,并加快其产品化产业化步伐,同时开始研制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轻型飞机。“通过设计、实验可再生能源系统,有望将燃料电池无人机续航时间提升到2至3天,甚至更长。”

“我们希望结合产学研合作,以及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久的将来能在同济大学创建‘绿色航空技术研发中心’,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做出同济航空学科的贡献。”许震宇说。
战略大师

17-09-14 10:23

0
走进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 2017-07-04阅读101 同济走进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
2017-07-04阅读101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以下 简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坐落于同济大 学嘉定校区。作为上海国际汽车城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构筑了一条 以地面交通工具为核心、以汽车为龙头的 现代装备制造学科链,这为中心的发展提 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
中心占地面积约9043平方米,建筑面 积约24126平方米,由办公楼和试验/试制 基地楼两栋建筑构成。中心下设动力平台 集成、电子信息、电驱动、燃料电池系统 和新能源/新材料五个专业研发部门。试 验/试制基地拥有众多国内外先进的、门 类齐全的设备和仪器,服务于上述五个部 门的研发工作。
中心的战略定位是,在新能源汽车领 域构筑技术开发平台,积聚和培养高级人 才,占据未来技术制高点,支撑、引领和 服务汽车产业的发展。
“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 期间,中心承担了国家863、973专项和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国家及地方科技 项目,同时也为奥运会、世博会期间新能 源汽车的示范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此外,中心也是科技部国家燃料电池 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改委新 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新 能源汽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国 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 中心、上海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海市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 受科技部委托中心同时承担了国际氢能经 济和燃料电池伙伴计划联络办公室的工作。

 万钢教授是汽车领域专家, 毕业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 学机械系,获博士学位。他曾任同济大学校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中央主席和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教授是同济大学新能 源汽车工程中心的创建者和首任主任,曾受聘担任国家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 学家、总体组组长,率领中心 团队先后完成了“春晖”系列微型电动汽车 、 “ 登峰”&“登程”系列混合动力汽车及 “超越”系列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工作,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中心具有一支科研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的 学术梯队:中央“千人计划”专家1人,“973”首 席科学家1人,“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人,正高职 称20人,副高职称13人,博导19名,具有博士学位 者39人;在站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生50人,硕士 生245人。近年来,中心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长江 学者及创新团队计划中的“节能环保汽车”创新团 队、科技奥运先进集体、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 “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等荣誉。
中心团队按矩阵式管理模式(见下图)开展工 作。中心理事会制定中心的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 专家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对中心的 专业方向和项目执行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其成员包 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 专家、“千人计划”顾问组成员、中国汽车工程学 会副秘书长等。中心执委会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的实 施。中心下设5个科研部门,进行相应方向的科研 工作,并由试验/试制基地为上述部门提供工程化 支撑。

同济汽车“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
同济汽车“产学研”一体化以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和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为科研成果产业化 的依托,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为教学和学术的依托,以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和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为科研 开发的依托。中心是同济汽车“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科研平台,致力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

 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
 中心作为科技部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改委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 验室、新能源汽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电动汽车技术中心,建立了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 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同时还在燃料电池用氢能源及其它车用先进替代清洁能源技术 领域内取得了重要突破。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