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本人对短线,中线,长线操作的看法(小白进阶,建议读读)

17-02-06 19:17 1211次浏览
益思慧投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这篇文章本该在十年后或者更长时间后写,因为目前的我还太稚嫩了,连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都木有经历过,也许以后会觉得这篇文章好笑,目前先把它记录下来吧。

从我接触股票市场以来,思考得最多的其实就是操作体系以及估值方法的实际应用了。我零零散散读了十几本投资方面的书籍,也对不少名家的投资体系进行过思考和总结,但目前仍然是在小白阶段。一开始我随刚刚入门的散户一样,看得最多的是技术指标,喜欢钻研各种形态,最喜欢底部放量和均线多头,那段时间是我最勤奋的时候,但目前对技术指标还木有学到家。

在谈短线操作的时候,我先介绍最近审判结果出来的徐翔,他是我一开始最仰慕的人,宁波敢死队总舵主,私募冠军常青树。从网络上披露的资料来看,他的操作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用大资金撬动超跌反弹股,在多个跌停之后杀进,快进快出,利用A股独有的涨跌停板制度操纵股价,最出名的案例应该就是2011年抄底经历11个跌停后的重庆啤酒了,他的主力资金在短期内改变了股价的运行轨迹,吸引了市场跟风盘,也厚赚了一笔。恒大买万科疑似偷师徐翔,最近的任子行复牌后大幅下跌之后迎来四个涨停板原理也是类似。其二,与普通游资类似的追涨停板板手法,那里面需要考虑的细节很多,涉及了多个营业部席位的坐庄手法和资金大小,也涉及了市场的情绪和题材的连续性。我喜欢徐翔并非仅仅因为他的收益惊人,更多的是他的胆量和以及专注,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内幕消息,但更多的应该是实力。

目前我对短线操作的思路如下:短线是对股票在短期内的操作,主要是选择波动范围大的股票做价差,例如今天从涨停到跌停的同力水泥,这个股票之前我也视频讲解过。短线操作主要是尊重市场,顺势而为,他对所选的股票木有基本面的深刻要求,但对题材的持续性却要做思考;同时,他对利润不设明显的要求,只要趋势未改就可持股(趋势一般指股价运行于十日线上),而对市场情绪的把握以及止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的短线高手都是讲究纪律,而且复盘勤奋的。有些题材的持续性比较强,例如之前的无人驾驶概念和我们熟悉的高送转概念,即便产业未到爆发期,即便高送转并木有实际的账面盈亏,但股价已经有所表现。这时候你可以抱着短线的思维入场,但万万不可以因为有小小的盈利或者小小的浮亏就担心受怕,心理承受能力要强。

在谈中线操作的时候,我想提一下新价值的罗伟广,他也曾经获得私募冠军,去年管理的产品业绩也都不错。罗伟广对“新价值”的定义是寻找在一两年内有转型预期或者借壳重组预期的公司,买入该公司股票,然后等待公司的预期事件兑现,迎来估值爆发和股价大幅走强,在高点抛售股票,著名的案例是天兴仪表,最近复牌后罗伟广厚赚了一笔。但这种思路也容易栽跟头,例如创世翔买入的欣泰电气本来也是博中线的基本面质变,但后来公司财务造假被退市,虽然说退市的公司是凤毛麟角,但一踩雷谁都受不了。

所以,对于中线操作,我认为投资者对公司的基本面要有比较充分的掌握,对公司近期的预期事件或者板块的估值浮动以及轮动要有比较良好的认知。所选的标的物应该是那些困境反转或者准备设立并购基金进行跨行业转型的公司。投资者应该对公司近期发生的实事进行跟踪和梳理,对公司的销售情况以及事件进行情况的资料进行收集。对于散户来说,中线操作的难度比短线可能还要大,一方面是市场的消息供给不够充分,而散户一般也不会到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当然,还有另一种中线选股思路,那种思路主要是搞潜伏,就是思考国家政策的发布时间以及公司年报或者季报的公布时间,对政策扶持力度或者公司的营业数据进行猜测,然后提前介入,那种思路常见于中小型公募。

在谈长线操作的时候,我想提一下曾经管理过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精选而获得公募一哥称号的王亚伟。公募的管理难度比私募大,一方面是所受到的监管比较严格;一方面是资金量过大,进入或者退出一个股票的建仓和出货期都比较长。王亚伟比较出名的案例应该是三聚环保,这个股票在四年内成为了十倍牛股,股价的主升浪是2016年,周线十分陡峭,目前股价短期处于调整筑顶期。

在我看来,长线操作重在选股,这要求我们对企业要有着深刻的认识,对自己要有着极为良好和宽松的心态。长线选股很难,因为中国的十家上市公司中,可能有4家公司是无心运行,只想圈钱和炒作热点;可能有五家公司是随波逐流,还是干着正事,然而目标不大,管理层能力也有限;只有不到一家,例如格力电器和万科,有自己的长远目标和社会责任。长线投资者一般都是重视观察周边事物和喜欢了解时事资讯的人,他们并不十分关心短期的K线变化,只关心公司的品牌价值增速以及市场规模情况等等。长线投资者了解积累的重要性,清楚的把握市场的大趋势和企业未来的前景,他所挑选的标的物是千里挑一的,对利润要求也是翻几翻的。长线投资不必考虑短期内30%左右的浮动盈亏,对他来说,浮动亏损反倒可以补仓,买进后只补不减,等到公司基本面发生质变或者市值到达了一定瓶颈再考虑直接离场。个人感觉,长线投资有两种选股方法:其一,品质+估值+时机,蓝筹股选股;其二,小盘+成长+天花板,成长股选股法。

市场从去年的5000多点跌到目前的3000点,不少股票依然逆势创造出新高,一些事独有的庄股,例如四川双马,这种标的十分稀缺,也难把握;但更多的是白酒板块的股票,以贵州茅台为主导。那种公司的产品并木有十分创新,也木有什么题材利好,只不过是市场理性下来,而公司也在不断成长。股票的长期上涨主要是两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那也是社保基金和超大型公募所思考的制高点,资产的配置主打方向,其一是消费升级,其二是产业升级。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小市值模型,就是每年买入市值最小的十家公司,对股票进行滚动操作,在过去的十年,这套系统超越了不少公募和私募的净值增长,仔细想想也有其合理性:其一,小市值的公司最可能被借壳重组,基本面发生质变,乌鸦变凤凰;其二,小市值的公司容易被操纵,市场一走牛,他们的涨幅最猛,到时可高抛,再换其它的小市值股票;其三,中国人本身喜欢炒作,小市值的公司往往容易被举牌,然后就出一些股权转让或收购事件,说句有点夸张的话,有时该公司花1000万元设立一个新技术公司有时都能让市值增加数十亿。

这个市场本来就是一个资本游戏,弱肉强食,如果你不摔几个跟头是长不大的。我常常在想,为何巴菲特能做到这么稳健?那是因为他在拿自己的生命长度跟企业生命周期对赌,而且他做的更多是股权投资,帮助企业改善基本面。为何彼得林奇能选出那么多十倍牛股,那是因为他关注生活,而且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也是有所不同。总结出一句话:英雄都是时代的产物。

顺便谈谈对今年的股市总体看法吧。今年年初各大机构都做了市场全年预测,总体偏乐观,多数看慢涨。但今年总体可能比2016年还难做,理由是熔断后多数板块经过一年的时间,估值已经修复得差不多,而创业板目前的估值依然难言高低。从大的板块来看,国企改革有可能成为贯穿今年的概念板块,但国企改革大多业绩短期木有办法体现出来,股价的高度也是有限;而军工板块今年或许也有契机,理由是特朗普上台对国际格局产生新的影响,中美关系紧张;三元电池和电动物流车可能是这一两年最大的机会,当各大车企都在进行一级市场的创业资金进入的时候,爆发期也就将要到来。IPO注册制以一种有实无名,做而不说的方式降临,新股的发行也显著提速。从国家层面思考问题,中国股市目前已经快到一个转折点,不少学者开始意识到中国的投资方向可能会开始向美国证券市场投资思路靠近,以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为主,题材投资为辅,走向规范化和慢牛,市场热钱只是或只是在逆势做最后一搏。

本文写于2017年2月6号,一个空闲宁静的下午,笔者昨晚思考了一宿所得,一口气写了近3000字。也许十年后会觉得稚嫩,但毕竟是现在真实的思路。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gm0209

17-02-16 12:06

0
好思路
陈佳19850830

17-02-16 10:33

0
写得好
股迷小倩

17-02-06 21:47

0
写的不错,向楼主学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