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昭德新篇》里写道:“水静象明,心静慧生。”
大概是说,水面平静,倒影才会清楚明朗;内心沉静,才能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做人,唯有喜怒不形于色,沉得住气,待历经千锤百炼之后,才能感受到岁月回馈的甘甜。
古往今来,但凡成大事者,皆因能沉得住气,才成大器。
“卧薪尝胆”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清楚,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励志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爆发了夫椒之战,吴国胜利了。于是,越王勾践因此被困于
会稽山,为了保住家国,他佯装臣服于吴王,做了吴国的奴仆。
昔日的勾践在越国威风凛凛,而今到了吴国,完全换成了另外一副样子。白天,他蓬头垢面地去除草喂马;晚上,便住在石屋里静静地守坟墓。
不仅如此,曾经他坐在车上看着别人为他牵马前行,现在他却成了一个任人指使的马夫,总是拿着马鞭低着头,恭恭敬敬地为人牵马。
哪怕被人呼来喝去,他也没有表现出一丝怨恨和一声叹息。
当面对别人的难时,勾践也能始终沉心静气,默默积攒力量,谋定而动。最终,一雪前耻,破吴称霸。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说过:“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
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唯有告别心浮气躁,才能不乱阵脚;唯有沉心静气,才能最终迎来新的转机。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很理智而又励志的人。
他们眼光长远,总能从大局和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不会被眼前的利益诱惑,更不在一时一事上过分计较,从而大功告成。
而那些心粗气浮的人,做事总是毛毛糙糙,急功近利,往往会因为太过用力而毁于一旦。
《三国演义》中曾记载,庞统初入刘备阵营,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有诸葛亮这样的同事竞争,又有刘备这样的老板器重,庞统特别希望能尽快站稳脚跟,于是很用力地急于表现自己。
他先后献计攻占成都,随刘备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
本来一切顺利,但在攻雒城时,他急于求成,不顾劝阻,再三催促刘备赶快进兵,又没有详细调查地势,结果在进围雒城的路上遭遇敌人埋伏,不幸中箭而亡。
庞统本来具有大才,又遇到知人善任的老板,本该做出一番事业,但做事太想尽快接近目的,不仅折戟沉沙,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可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有张有弛,如果只追求速度,缺乏小心谨慎,忽略对过程的周全考虑,结局只会适得其反,甚至招来灾难。
正如《上田枢密书》中说:“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如果一味用力向前,只会事与愿违。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基础才会稳固。当一切准备充分,以往觉得不容易的事情才会变得不困难。
所以,许多时候,与其欲速不达,不如等待水到渠成。
《菜根谭》有言:“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沉着冷静者,百福自集。”
被誉为“中国拳王”的邹市明,即便荣获过无数的奖项,也曾一度被人嘲讽成是一名怂人。
记得有一场比赛的规则是这样的:谁击打到对方的部位次数越多,胜利就属于谁。
一开始,邹市明和南美拳王都在互相试探,谁也不着急动手。
就在这么一种僵持不下的局面下,观众都看得不耐烦了,场里开始变得喧闹起来。
这个时候,邹市明还是一动不动,不紧不慢地观察着对方,而对方忍不住了,连番出击,浮躁不堪,以至于节奏混乱,破绽百出。
邹市明依旧沉住气,以静制动,在观察到了对方的小破绽之后,果断出击,对方几次自乱阵脚,最终失败。
生活也像拳击比赛,那些越是活得失败的人,越是喜欢凡事都追求速战速决,连吃个饭都恨不得在一秒钟吃完,一遇到问题就急不可耐地想要立马处理掉。
而且,他们沉不住气,怨天尤人,更有甚者还无故谩骂别人,叫嚣一切,最终一事无成。
相反,那些沉得住气,也控制得住自己脾气的人,即便遇到了极大的难题,也会告诉自己不要急,慢慢来。
他们及时地调整好心态,稳住心神,耐住性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自我磨砺,在厚积薄发中成就了自我。
其实,每个人都急切地盼望成功,都恨不得立刻拼个出人头地。
但是,成功不是一步登天,而是聚沙成塔,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我们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接受时间的洗礼,没有谁能跳过那些坑坑洼洼一夜长大。
人生就是一场长跑,如果在起跑就拼尽了全力,那么后半程就很难有能量再继续坚持下去。
所以,我们想要跑得更久、更远一点,就得一直保持匀速前进。
请记住,“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漫漫人生路,我们需要很努力,但也要保持体力和耐力,才能胜利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