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再次审视碳交易真正的受益群体及个股

21-05-13 09:01 2676次浏览
菩提一步出世界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如果看过了我上一篇文章对于碳交易领域基本刨析的话,接下来的文章就很好理解。

碳交易领域真正的受益群体并非参股交易所的企业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之前是一个区域分割的市场,且仅以现货交易为主,从2013年到现在,大概有7年的时间,截止到2020年底,总交易金额104.51亿元,交易量4.45亿吨,平均价格大约是23.5元/吨。当然了,这个交易规模很快将得到改善,因为6月底我国将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而首批纳入交易的是排放大户电力行业,规模大约有35亿到40亿吨的配额,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欧盟的碳交易市场,如果未来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都纳入进来,交易配额规模预计会到50亿吨。现阶段这个交易环节的开户可能只需要买卖双方自己完成,但未来,随着更多的企业纳入,甚至包括个人的纳入,预计碳交易市场也会演变成股票交易市场,会有类似券商这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介入。在没有衍生品加持的情况下,50亿吨这个规模基本就是上限,而这只是配额,交易环节不可能所有配额都拿去交易,因为企业本身是要自己消耗配额的,能剩余的并不会很多,这里我们就做最大范围的假设,所有50亿吨都拿来交易,价格是30元/吨(未来一定会升高,上篇文章有介绍),那么交易金额将在1500亿左右。根据之前媒体的报道,碳交易环节手续费是千分之一(有消息称各别地方交易所实际费用在千六,这里暂时按照千一计算),买卖双方都收取,由此可以产生的交易环节费用是3亿元。这个费用既要给第三方服务机构,也要给交易所和登记公司,就类似我们股票交易中的手续费、经手费、规费等等,分别支付给了券商、登记公司和交易所,我这边暂时还没有查到这些费用是如何分配的,我们假设三方都是1比1,3个亿中交易所拿1亿,登记公司拿1亿,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参股交易所和登记公司的企业来说(目前看到最多的参股比例也就是10%几),交易所和登记公司再扣除日常运营费用后,剩余资金拿出来分红给每个股东,最多的一家也就拿1000万左右,这对于现阶段被热炒的几个持股碳交易所的概念股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但为什么市场第一波炒作热衷于它们呢?个人觉得,根据我们这个市场的性来看,过往对于一些热点题材的炒作、尤其是能够被爆炒的题材,都是越简单越好,因为你的足够简单,所以让大家一眼就都能看明白,自然参与的人就多,群众基础好了无论是拉升还是出货都很方便,而一提到碳交易,必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交易所,自然就去找持股交易所的企业,这个逻辑最为简单有效;而一些个复杂的题材大多数人没搞明白,自然也就不会去碰,这就类似于市场上一些辨识度不高的题材很难获得持续走高(庄股除外),而对于打板游资来说也是尽量回避这类辨识度不高的板。

碳交易领域核心受益群体有三类

1、碳检测

在进行碳交易之前,离不开数据的统计,即碳盘查、碳核查,企业一般年初进行盘查,年末进行核查,上篇文章提到了国家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将排放权以配额方式发放给企业,那国家这个总量数据从哪来的?就是经过了专业机构通过对各个纳入控排的企业进行盘查核算得出来的。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每年掌握这个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更需要了解自己每年的排放情况如何,如果预期排放超标,它可以作出自己是应该节能减排划算,还是年底履约期到了购买别人的额度划算,以及未来因为扩建产能等等而导致的排放增加数据是多少。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0万家之多,虽然目前纳入交易的只有电力企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将来早晚也要纳入,因此可以预见,碳盘查和核查的市场规模未来还是比较大的。据近期媒体报道,首批纳入交易的电力企业要在四月底完成排放数据的填报,五月份将接受第三方机构的核查。而具备环境监测能力的企业预计未来应该都会涉足碳检测领域,例如:雪迪龙谱尼测试华测检测国检集团 等等。

2、碳交易卖方

这里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手里有剩余免费配额的企业,它们可以出售多余额度来获取收益;但个人感觉,国家能给到你每个企业的免费额度,大概率是已经根据各方面报送的数据,把你测算的明明白白了,所以你这个企业如果每年什么节能减排都不做的话,你的额度应该是刚好够用或者是不够用,相信国家不会让一个企业在不进行节能减排的情况下年年都有多余的配额。而如果一个企业通过自身节能减排省下了额度,在进行出售时,可以测算比照已投入的减排成本,做到部分或全部抵消,甚至可能还会有超额收益,进而对企业的效益也会有一定提升。

第二类就是手中有CCER的企业(CCER介绍详见上篇文章),能够产生CCER的项目主要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等,但前提是必须具有“额外性”(项目所带来的减排量相对于基准线是额外产生的),且有适用的“方法学”(经国家发改委备案认可的用以确定项目基准线、论证额外性、计算减排量、制定监测计划等的指南)。因为本身风、光、水、生物质发电就已经是在节能减排了,国家对于这些新能源 $$发电领域的减排量会有一个基准线,而你这个项目只有减排效果超过这个基准线而且能按照一定方法被测算出来,这才能被认定为是CCER项目。目前发改委对于CCER项目的申报处于暂定阶段,但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开启,预计CCER项目申报也将很快重启。

因此,从碳交易的卖方角度出发,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的企业也将受益。而这几大领域里,为什么只有光伏去年被热炒,其他领域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鲜有牛股诞生?个人觉得,目前这几大领域只有光伏容易形成规模化且不受地域限制,毕竟太阳照射着我们大地的每个角落,但风力和水力很多地方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加之多年来光伏发电技术的成熟,成本已经压的比较低了;再说说生物质发电,它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等,这些领域虽然技术难度比较大,但在国家多年来的补贴下,规模也慢慢上来了;此外,近年来不断被提及的氢能也是一个方向。各相关的新能源发电领域企业比较多,这里也就不再举例了。

3、核心受益群---碳资产管理

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领域。上一篇文章,我以国网英大 旗下的英大碳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列举,对于一家碳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它的业务几乎涵盖了碳交易的各个环节,它们既可以参与盘查和核算,也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各种配套服务,例如协助申报CCER和对项目的资金支持。这也就是为何我把碳资产管理公司比作股票交易市场里的证券公司 的原因。

这里重点说一下碳资产管理公司协助企业完成CCER项目申报这个业务,上面我们提到了能够被列入CCER项目的前提是必须具有“额外性”(项目所带来的减排量相对于基准线是额外产生的),且有适用的“方法学”(经国家发改委备案认可的用以确定项目基准线、论证额外性、计算减排量、制定监测计划等的指南)。如何确定你的“额外性”和“方法学”,这就需要碳资产管理公司这类专业机构来进行。所以,一些在“方法学”和“额外性”方面具备研发和技术实力的碳资产管理公司,将在碳交易领域占据重要之地!

一个CCER项目的开发,碳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拿到20%~30%的减排量分成,之后可以进行出售实现收益。这里举个例子:近日,上市公司九洲集团 举行了2020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期间公司表示“截至2020底在建及完成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热力装机规模,每年约可产出近300万吨碳排放额度(CCER),如全部在市场出售可产生较为可观的收入,从而对项目的现金流构成有益的补充。公司将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全面加强碳排放权资产的运营和管理。”我们假设这部分CCER是由某个碳资产管理公司协助完成的,那么该公司可以拿到60~90万吨的分成,依旧按30元/顿去测算,将带来1800万~2700万收入,这个收入完全秒杀之前测算的参股碳交易所和登记公司的企业所拿到的分红,而这还只是一家企业。

接着,为了实现这个CCER项目,企业势必需要资金的支持,可能上马这个项目的企业本身资金是不太充裕的,需要银行 贷款支持或者其他渠道融资,而银行的绿色信贷利率很低,但需要相关手续证明,其中就有一个《绿色认证报告》,英大碳资产前不久给宝胜股份 就做了这么一个认证;此外,企业拿到了国家核发的CCER后也可以用来抵押融资,这同样也是碳资产管理机构和金融 机构的业务。

碳资产管理公司简单列举几个:中钢国际 (持股中成碳资产38%股权)、先河环保 (拟成立上海碳和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协鑫能科 (子公司协鑫碳资产)、晋控电力 (孙公司北京中茗碳资产)、国网英大(子公司英大碳资产),开尔新材 (持有20%开源新能)、爱康科技 (子公司北京碳诺科技),等等。

碳金融未来可期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研究数据预判:仅仅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我国每年需要投入的项目资金就达3.1万亿~3.6万亿,而现实资金供给量仅为5000多亿,每年缺口高达2.5万亿元。另据高盛 测算,我国要达到碳中和目标需要100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因此,未来金融领域对于“双碳”的资金支持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金融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就预示着会有很多金融企业分羹“双碳”,具体受益股就不再展开了。

“碳金融”+“碳资产管理”的未来之星

这里继续刨析一下国网英大:英大旗下的置信碳资产(现已更名:国网英大碳资产)是国网系统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碳资产经营业务的公司,今年1月英大集团将碳资产管理公司由孙公司提升至子公司一级,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


国网英大控股集团是国家电网系统打造的金控平台,手中的金融牌照众多,目前上市公司层面有证券、信托、保理、期货这几个牌照,自从1月完成英大碳资产的级别调整后,这几个月来,信托、证券、保理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了对于“双碳”的金融布局,具体如下:

3月9日,英大信托作为受托管理人、发行载体管理机构,携手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设立的“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成功发行。该项目规模17.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融资租赁项目,创新绿色金融新模式,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该项目为国内首单“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被授予绿色等级最高级G-1级。项目资金最终投向于3个水力发电、2个风力发电和1个光伏发电清洁能源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36.27万吨,标准煤节约114.63万吨,二氧化硫减排1.75万吨,碳减排效果明显。

4月8日,“英大证券-中广核风电绿色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成功发行设立,产品规模10.12亿元。该资管计划为英大证券首单落地的绿色“双碳”主题金融产品,由英大证券担任计划管理人,招商银行 北京分行作为投资者和托管人,委托资金主要投向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受让的下属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账款。

4月29日,英大汇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及北京太铭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碳资产保理签约仪式。至此,国内首单以碳资产为质押的保理业务落地。根据协议,英大碳资产及太铭咨询作为碳保理业务的首批客户,将共同完善保理行业对碳资产的融资定价机制,确认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资产折扣率,为保理业务绿色发展提供成功案例。
此外,英大证券旗下的英大期货未来也是随时可以介入到碳交易的期货市场中来。

除了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外,英大碳资产在CCER领域的“方法学”和“额外性”上也具备一定的实力(这里不再赘述,详见上篇文章)。强调一点,2015年公司再对置信碳资产的业务进行披露时提及公司共签订CCER碳减排项目合同20个,涉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多种类型项目,预计共产生碳减排量773万吨,其中归属公司部分为260万吨。虽然此后多年里公司在CCER领域里的数据没有再披露过,但从2020年的半年报我们可以看出些端倪:

作为一家轻资产化运营的公司,净资产规模达到了3亿元之多!我们就按照极限去假设,公司成立时的1亿注册资本1分钱没花,3亿净资产有1亿是当时的注册资本金,那么另外2亿是什么?碳资产公司的收入规模并不大,多年来也就是百万水平,但净利润居然达到了5700万之多(这个不是主营收入,所以之前公司公告过碳资产公司扣非利润是亏损),结合公司提到了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推测一下这2亿基本就是手中的CCER权益发生了变化,所以才带来利润的增长。那么按照当时上海、北京、天津的平均价格近30元/吨计算,在手CCER保守估计有近700万吨了。这些CCER未来都可以随时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进行出售,带来利润。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国网英大不仅已经率先在碳金融领域进行了比较深的布局,而且本身自己手中还持有大量的可供出售的CCER,未来,英大碳资产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支持上,都可以给更多的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来获得收益,同时还可以通过出售CCER进一步扩大收益。在近期公布的年报中,英大碳资产对于2021年的营收目标定在了1000多万,较去年提升了10倍,大家不要觉得1000多万没有什么,在现阶段的碳交易领域中,碳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提供的也只有咨询和盘查核算等服务,这些服务单笔收费并不高,也就是几万块到一二十万不等,所以1000多万的营收背后应该是很多个服务项目,而这些服务项目的延伸服务才是核心,比如再次协助一些企业获得CCER项目,拿到分成等,而这才是碳资产公司的核心利润点。

当然了,这里不是荐股,因为从股性和走势来说,英大远不如其他碳交易股活跃,涨幅也是远远落后,究其原因个人觉得有两点:第一主要是受制于当年完成重组后的限售股解禁卖出导致的,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几个大的产业资本均进行了减持,个别已经清空,目前还剩下两个比较大的机构合计持有1.2亿股,估计能有行情的话也是这些个限售股减持完以后了;第二就是英大虽然在碳交易领域布局得很全面,但这些布局真正能落地也是等碳交易市场启动以后,所以这是一条长期赛道,短期内得效益不一定马上体现,保持关注就可以了。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菩提一步出世界

21-05-21 08:34

0
  
  
  
  
  
  
菩提一步出世界

21-05-20 11:33

0
今天一度要打板,应该是被限售股砸了
菩提一步出世界

21-05-20 11:32

0
限售股抛压实在是大
入市悔半生

21-05-14 08:25

0
写的挺好,我信了
菩提一步出世界

21-05-13 13:04

0
继续补图
 
  
菩提一步出世界

21-05-13 11:04

0
补个图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