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股市回忆录----红庙子的故事

19-03-17 15:33 1205次浏览
道法自然a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在证券市场孕育诞生的初期,是地方政府、交易所、中介机构和投资者个人这些市场利益主体在主导市场的发展。最早的股票发行和交易、以及国债的流通交易,更多的都是企业和个人的自发行为。在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间的自发交易市场是股票和债券二级市场重要的、甚至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川成都“红庙子市场”。
红庙子街位于成都中心区域,是一条长约200米、宽约10米的中小街道。1992年,四川省、成都市体制改革部门和人民银行省、市分行联合在这条街上租用200平方米写字间,建立了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进行国债、企业债券的交易。

红庙子街是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所在地,四川省第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四川盐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盐化)的股票曾在此摆摊点发行,股票、股权证、企业债券等证券拥有者便自发地聚集在这里进行交易。
1980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开展,到1991年底,成都市已组建各类股份制企业934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25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909家。期间四川省股份制试点企业按照股份制试点规范化意见的规定,向社会定向募集法人股和企业内部职工个人股,募股后向股东出据了证明股东股份资格的股权证书。至1991年底,已公开募股5600万元,定向募集79361万元,加上四川省批准设立在成都地区的股份制企业,股票和股权证的发行量超过10亿元。
在上世纪80年代股份制企业试点阶段,股票和股权证的发行是在无实践经验可循、尚无健全法规予以约束的情况下进行的,存在超审批额度和范围向社会公众募集的情形。这些在当地发行的数额巨大的股票、股权证和企业债券为个人拥有掌握,既不能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也没有其他正规合法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股票、股权证、企业债券拥有者又具有迫切变现愿望,通过自发交易来实现变现,就成了其必然的选择。
1993年,上海、深圳证券市场股票交易行情上升,股价上涨,刺激了四川成都及周边地区的投资者,希望通过证券交易赚钱获利,这样的冲动投合了部分群众的愿望,自发交易具备了群众参与基础。
红庙子街既是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所在地,但它同时在历史上曾是四川省第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四川盐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盐化)的股票的发行地,因为当年川盐化股票的发行是在这里摆摊点进行的,所以当地股票、股权证、企业债券等证券拥有者便逐渐自发地聚集在这里、采用摆摊的方式来进行场外交易。
1992年底,红庙子街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门前开始出现零星的股票、股权证自发交易活动,好奇围观者居多,仅有几家股份制企业的股票、股权证、企业债券进入自发交易。参与交易者自发形成交易规则,开始时,股票、股权证出售者除出示股票和股权证外,还必须同时附上股东身份证原件(简称“硬件”)。后来变为附上股东身份复印件(简称“软件”),买卖双方议定价格后,买方付现金,卖方交付股票、股权证和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即完成交易。
1993年初,参与交易的人逐渐增加,此时上海、深圳证券市场行情上升,投资者对后市行情看好。四川成都及周边地区股份制企业募集发行的股票、股权证,基本上以面值向内部职工和社会发行、价格低,与上海、深圳证券市场交易的股票价格相比,价格相差大,一旦被审核批准上市,价格上升空间很大。当时上海、深圳的证券投资大户也携巨款前来收购。红庙子街自发交易的股票、股权证、企业债券的交易价格随之受到抬高上涨。
当时,几乎所有四川境内(除重庆外)的公司,无论是公众公司还是定向募集股份公司所发行的股票、内部股权证,都陆续进入自发交易市场,甚至债券、股票认购收据都在市场上“炒”,交易品种最多时达70-80种。

插图2 红庙子市场上的股票买卖摊位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道法自然a

19-03-18 08:49

0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情,很多人还没出生
道法自然a

19-03-17 15:37

0
这就是被早期市场投资者称为“做一级半市场”的现象。先期入市者基本都是赢家,红庙子街买卖股票、股权证、企业债券赚钱,短时间致富的事例成为社会热点传闻。越来越多希望赚钱致富的人纷纷进入。1993年2月以后,参与自发交易的人数达到数万,尤以星期日和每天中午、下班时的人最多。自发交易使持有股票、股权证的人数增多,范围扩大。红庙子街两旁沿街摆满自发交易摊点,桌上堆放股票、股权证和成堆的现金人民币。自发交易场地以红庙子街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据观察,参与和观望的人,最多时不少于5万人。参与自发交易的有企业职工、学生、教师、研究人员、金融系统从业人员、记者、编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行业各种人员及无业人员。
 
 
插图3
成都红庙子市场最多时不少于5万人。

红庙子的交易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少量的企业债券由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挂牌委托交易过户;有的双方谈好价格,前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的证券托管机构办理过户的柜台转让;而绝大多数的交易是卖方股票、股权证实物(含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和买方人民币现金直接易货交易。
同时因为这种原始的交易方式,现场流通的人民币现金数量庞大。不过奇怪的是,红庙子鼎盛时期的治安状况总体良好。例如 1993年2月9日至3月9日期间,整个市场共只发生两次治安纠纷,不过很快就被在场的群众自觉劝阻制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维护市场秩序的愿望。自发证券交易市场的交易行情价格的升降,在一定程度上受上海、深圳正规证券交易行情市场的影响。
随着红庙子自发证券交易市场的升温,人数众多的人源源不断入市,与红庙子街相连的市中心两条车辆通行干道交通堵塞,局部影响到市内交通,加之部分新闻媒体进行报道,使本已很热的市场更加火爆。个别大户散布不实信息,拉抬或打压价格。个别不良分子涂改票据,进行欺诈活动。出于利益趋动,个别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权证。成都红庙子自发证券交易市场一度引起各地媒体关注,甚至连国外媒体也都曾予以报道。“红庙子”现象在当年成为中国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场景而在国内外名噪一时。
红庙子街自发证券交易市场出现的问题,引起了四川省、成都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也曾到现场进行不公开的视察。杜绝场外交易、引导有序发展场内交易,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中必定要面临的发展阶段。
鉴于当时股票、股权证的自发交易价格已被炒高,参与者众多,如果采取行政硬行关闭的办法,会引起社会震荡。在沪深证交所发展初期,各地已发行的股票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进入场内实现二级市场交易流通。大量的股票、股权证掌握在社会个人手中,尚无正规流通场所和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过早以行政方式关闭,难以完全杜绝社会上自发交易的行为。
因此四川省和成都市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从1993年3月19日起,暂停审批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批准设立、尚未发行股权证的企业,停止发行。对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权证的个别企业的直接责任者,追究其责任。二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部门联合发文,禁止党政机关干部参与自发证券交易。三是对已发行的股票、股权证陆续进行托管,截住自发交易源头。四是责成各单位进行清理,严禁用公款、小金库资金参与自发证券交易。五是加强新闻宣传引导,统一宣传口径,防止舆论误导。六是迁址。
1993年3月22日,在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下,将红庙子自发证券交易市场迁址至比较僻静封闭、便于管理的城北体育馆内。
城北体育馆位于成都市北面,是一个四面封闭的体育场地,便于对证券自发交易集中管理。证券自发交易市场迁入城北体育馆后,参与人数逐渐减少,交易规模缩小。原交易场地红庙子街及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趋于通畅,治安、卫生状况恢复正常。但自发证券交易仅仅是场地的迁移,相关配套工作尚未完成,自发交易的源头,发生自发交易的诸多因素并未消失,自发交易仍在进行。除城北体育馆内的自发证券交易外,馆外周边地区街道也有一些零星交易摊点,但总的交易状况已不如迁址前的红庙子街火热。
为了从根本上制止场外自发证券交易,四川省和成都市开始对股票、股权证集中托管“锁定”,对自发交易的源头釜底抽薪,使交易逐渐萎缩,直至“截流”。
四川成都的股票、股权证集中托管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从1993年3月29日开始,到1993年6月底完成;第二批从1993年4月中旬开始,到1993年8月中旬完成。流入城北体育馆自发证券交易市场的股票、股权证数量逐渐减少,参与的人数下降,自发交易进一步萎缩。到1993年底,只有少数人进入买卖股票、股权证持有卡、企业债券,但人数已不过百人。交易场地被限制在城北体育馆内较小的区域。
1994年1月3日,根据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的决定,由成都市体改委、工商局、公安局、城管委联合发出通告,关闭取缔城北体育馆自发证券交易市场。至此,曾经引起中外媒体关注、报道的成都红庙子街自发证券交易市场,经历迁址、截源、引导后,平稳关闭。其后,成都地区自发证券交易基本停止,只在冻青树市场邮票交易柜台内摆有少量股票、股权证持有卡,但成交极少。
金来股往

19-03-17 15:37

0
混了2,3个月,啊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