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基金
下载
下载

五一节后压力来袭!首周就见钱荒 金融监管将集中落地

17-05-02 23:40 1592次浏览
56712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五一节后压力来袭!首周就见钱荒 金融监管将集中落地


时间:2017年05月02日 04:30:04 中财网 (券商中国))



五一节后压力来袭!首周就见钱荒 金融监管将集中落地

节后继续资金荒! 五一假期过后,第一周就有近5000亿元资金缺口袭来,整个5月份有9000亿元以上资金到期。

如果央行继续保持4月份的公开投放节奏,后期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不容忽视。而且随着二季度成为金融监管政策集中落地窗口期, 资金面持续紧张的态势难以放缓。

金融去杠杆导致无风险利率上升和风险偏好下降,现在到处是资产,不论股票还是商品,抑或是债券,都存在加速下滑的迹象,资金荒已经走在路上。

如果考虑到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对应银行间资金利率的跟随效应,高负债的上市公司还债压力将持续上升,而且当前未解押股权质押总市值达到4.54万亿,资金紧还债压力大,股市面临掣肘压力可想而知。

1、5月到期资金9095亿

五一节后,第一周到期量较大,总额达到4700亿元,主要原因是有2300亿MLF到期。

统计显示,5月份内的4周资金分别将到期4700亿、1100亿、2495亿以及800亿元。5月整个月份有9095亿元资金到期。

我们回顾一下4月份央行的公开操作情况,4月份共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8800亿,回笼6700亿,实现净投放1400亿。而3月份则累计净回笼6000亿元。

其中,央行在3月底至4月初期间,累计连续13日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在近年来较为罕见,表明了央行维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决心。

如果5月份央行延续4月份的风格,继续保持当前公开投放节奏,后期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不容忽视。而且随着二季度成为金融监管政策集中落地窗口期,资金面持续紧张的态势难以放缓。

2、Shibor承压,各种利率高启

五一劳动节前一周,尽管为净投放资金,但是Shibor隔夜、1周、2周和1个月仍然全线上涨,周五收盘环比分别上涨20.27BP、10.99BP、7.48BP和1.42BP;DR001和DR007分别环比上升21.04Bp和37.23Bp.
自4月13日以来,每天早上开盘,资金面都呈现偏紧张的状态,一般到下午尾盘,资金面才会稍有放松,机构的资金需求才会慢慢得到满足。

4月中旬以来,Shibor持续走高,隔夜拆借利率从4月12日的2.3857%直线上升至4月28日的2.8190%,创2015年4月3日以来新高。国债逆回购利率也持续上扬,4月27日,国债逆回购利率一度飙至12%。

在资金面偏紧,货币市场利率走高的情况下,银行的同业负债成本也有较明显的上升。

近期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再度回升,1个月AAA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回升到4.0%以上的水平,3个月和6个月AAA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回升到了4.5%附近,虽然比3月下旬的水平略低,但仍处于年内高位。

与此同时,新发城投债、信用债利率跳升。4月中旬以来,各类别城投债一二级市场几乎全线上涨,从到期平均利率看,以7年期AA级城投债为例,近10日上涨20个BP。从2016年底开始,信用债一直保持上行趋势,城投债与信用债趋势保持一致,至今已累计上涨100-200个BP.
从4月下半月以来新发行的信用债品种来看,有多达22只债券发行利率在6.50%以上(含6.50%)。其中,发行利率在7%以上的债券数量,也达到了7只。

利率的高企,已经让一些发行计划陆续取消。资料显示,近几个交易日,先后有万科、金地、新兴铸管等发行人的中票、短融取消了债券发行。

3、委外的赎回还未结束

假期当中,不少银行出面否认了赎回委外资金,但是随着二三季度委外资金到期,不续作的压力陡增,一些此前银行变相通过“委外”流向股市的钱被迫撤回。

“现在赎回的,基本都是亏损的,有提前赎回条款的。”国内一家保险系大型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监管收紧,今年下半年大规模到期后,“不续作潮”会爆发。据西南证券估计,截至2016年末委外资金余额在3.7万亿元左右。

“去年委外量大,到期不再续作,以及委外机构做出一定调整。”一位券商人士认为,随着“委外”赎回,一些此前银行变相通过“委外”流向股市的钱被迫撤回。而且大部分委外资金带有杠杆,对于场内资金的影响其实并不小。

当前市场普遍将银行购买的非银理财称为“委外”,而严格意义上,可以提前赎回的“委外”是指为单一资金定制的资管计划或者基金专户,因其定制化,故多有提前赎回条款。而一对多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一般不可提前赎回,但当前监管环境下,到期不续作的概率很大。

由于监管对于金融去杠杆的态度坚决,银行体系缩表将持续进行,资金面短期内还难言改观。根据中诚信研究院的数据测算,为达到MPA考核的标准,多数银行都将选择缩表。

4、资金紧还债压力大,股市面临掣肘

资金面的持续偏紧,让A股在4月份遭遇了年内最大月度跌幅,上证指数从4月10日开始的第二周下跌了1.23%,第三周下跌了2.25%,第四周下跌了0.58%。

资金面的紧张,让债务高企的上市公司还债压力明显上升。统计显示,上市公司2016年总体负债水平同比上升,其中,有253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警戒线,包括不少ST公司和问题公司。

股权质押风险也随之上升。按照现价来算,当前未解押股权质押总市值为4.54万亿,其中主板2.32万亿,中小板1.51万亿,创业板0.71万亿,按照0.5、0.4、0.3的质押融资率以及质押起始日前3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折算,以上三个板块分别融资 1.22万亿、0.63万亿、0.24万亿。

天风证券分析师徐彪认为:
一季度企业利润收入双双上升,但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占收入的-3.93%,创下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说明企业将赚来的钱都支付了财务费用,企业手里并没有钱。这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因为一旦刨除财务费用变动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则上证估值在2016年几乎没有企稳。

从历史数据来看,财务费用的同比增速往往滞后与银行间利率(或者说是广谱利率)大约1-2个季度左右。银行间利率从去年4季度开始确立上行的趋势,从目前经济增长的腾挪空间来看,金融去杠杆大概率要继续推进,而相应的利率水平也是易涨难跌,所以对于财务费用的增速来说,一季度向上的拐点已经确立,今年应该会继续上行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今年一季度由于PPI大幅上行推动了盈利和收入的提升,掩盖了财务费用的大幅回升,但往前看,随着价格因素的消退,财务费用对于企业盈利的掣肘将逐渐体现出来。

5、是不是配置机会

面对资金面的持续偏紧,而且监管趋严背景下市场谨慎情绪浓重。但是市场研究人士也坚信央行会选择坚定出手,缓解资金压力。甚至资金利率的冲高反而带来了更好的配置和交易机会。当然不同资产类别也应该有不同的分配策略。

债券市场主题:吸收筹码
中金公司报告:二季度仍是债券投资者吸收筹码的较好阶段,收益率的冲高反而带来了更好的配置和交易机会。

今年CPI全年都比较低,传统的存贷款利率难以上调,这会某种程度给利率的上升封了一个顶。目前债券收益已经十分逼近贷款利率甚至超过贷款利率,其性价比已经明显高于贷款和非标资产。一旦债券和同业杠杆去化,社融增量放缓,那么后续监管机构的态度也会有所转变,货币政策可能会重新考虑边际上进行放松。

中信证券:利率的顶仍然不变
“严监管”背后是“守底线”,回顾历史政策信号往往具有两面性,保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及时维稳市场。监管从严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但在严监管的过程中也为市场金融机构留出了应对时间和空间,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量价平稳,货币政策未趋紧迹象,利率的顶仍然不变。

股票市场:盘整抱团取暖
中投证券:A股市场已经回到今年1月低位区间,短期存在一定支撑力度,有望企稳反弹。但市场同时也仌处在受多根均线压制的局面,反弹空间上阻力重重,市场短期内可能呈低位窄幅震荡格局,通过盘整走势逐步消化上行阻力。

商品市场:继续做空
广发证券:商品下跌仍将继续
2016年12月份大宗商品价格在本轮已经触顶,从经验规律来看,这一触顶同比回落4个月大概率不是终结,再次触底的可能会发生在2018年初。 (原标题:五一节后压力来袭!首周就见钱荒,金融监管将集中落地,股债皆不安,看好你的钱袋) (券商中国)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567123

17-05-05 08:05

0
国君固收:中国广义信贷与财政周期正转向紧缩

2017-05-05 07:13:12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来源:债市覃谈;作者:国君固收覃汉、高国华

导读:50号文对地方融资的冲击不亚于“三套利”、“四不当”对银行冲击,显示了政策层自上而下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中国广义信贷与财政周期正在从全面宽松转向紧缩,幅度也可能相当急剧。
金融缩表一波未平,财政收紧冲击再袭,监管大年切勿掉以轻心。5月3日,财政部、发改委、司法部、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财政部负责人同时进行了答记者问。50号文对地方融资的冲击不亚于“三套利”、“四不当”对银行系统的冲击,这再次显示了政策层自上而下对防范金融财政风险的高度重视,预示除了金融机构的全面去杠杆和影子银行缩表外,财政领域也正在开启一轮防风险监管整治风暴,标志着中国广义信贷与财政周期正在从全面宽松转向紧缩,而且在强势监管下,短期收缩降幅很可能更加急剧。
50号文重点落脚在摸底整改地方违规担保、清理地方借道融资平台和PPP项目变相隐蔽融资等行为,尽管多数规定在43号文、16年4号文、88号文等曾提出,但亦有些措施和要求具有新意,主要包括4大方面:
1)禁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开展地方融资担保清理整改。(1)设立政府性债务领导小组,尽快组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融资担保行为摸底排查;(2)于17年7月31日前清理整改到位;(3)逾期不改的部门、市县政府,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加强平台公司融资管理,加速向市场化国企转型。(1)地方政府不得以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注入平台,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平台公司偿债来源,不得利用政府性资金干预金融机构正常经营;(2)强调融资平台在境内外举债时,地方政府应向债权人主动书面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这是新提法);(3)金融机构不得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提供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任何形式的担保。
3)首次提出规范地方PPP融资。(1)不得以借贷资金出资各类投资基金,严禁地方利用PPP、产业基金等变相举债;(2)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方承诺回购投资本金、承担投资本金损失、承诺最低收益;(3)不得对有限合伙基金等任何股权投资方式附加额外条款变相举债。
4)再次强调规范地方政府融资。(1)一律只能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债融资;(2)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要求或决定企业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3)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不得承诺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融资承担偿债责任。
50号文对财政风险监管全面加强,厘清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城投平台和PPP主体的边界范围,避免地方政府显性或隐性大量举债带来金融风险的上升,我们认为,将对年内地方融资和城投风险估值具有深刻影响:
50号文标志着持续近2年的广义财政宽松周期终结,地方准财政、融资和投资遭遇收紧。15年以来在稳增长和金融宽松大环境下,各类准财政工具层出不穷,创造了极为宽松的广义财政融资环境。地方政府借道影子银行、PPP、政府产业基金、项目收益债进行各类明股实债、变相融资和违规担保等层出不穷,2016年仅城投债、专项建设债、产业基金和PPP相关融资就高达6.5万亿。50号文标志着准财政风向从宽松转向收紧,地方对城投平台、PPP等的隐性担保面临剥离,变相举债受限。由于地方政府是基建投资的最重要驱动力,融资收缩将引发地方投资和经济减速风险加剧,压低贷款和社融规模,债务压力骤增。
PPP、产业基金等准财政的变相融资受限,对信贷和社融撬动明显降温,对基建拉动作用减弱。在43号文限制融资平台举债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通过PPP和政府产业基金,以明股实债和夹层融资等方式变相融资,一定程度上绕开了严格管制,出资方金融机构也认为这些企业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具有隐含的政府担保,导致了广义政府债务的快速积累。50号文发布后,我们认为这一变相融资通道将大幅收紧,一旦资金成本大幅攀升,则不少项目的IRR恐难以满足要求,地方、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均面临缩表和潜在不良风险。
城投债信用利差面临进一步走扩风险,但相对产业债的风险溢价难上更高。从16年12月以来,城投与国开债的信用利差从30Bp左右走扩至110bp以上,尽管创下16年以来新高,但与历史相比仅处于30%左右分位数水平,随着广义信用收缩、政府隐含担保消退,信用利差仍有进一步走扩空间。而从城投与产业债的相对信用利差看,目前3Y、5Y,AA城投债与产业债的相对利差从16年4季度的-40bp和-85bp(当时是城投国开化)飙升至180bp和150bp,已调整至历史高位,在没有城投违约爆发情况下,相同期限、评级的城投债已相对产业债更具有一定性价比优势,相对利差上升空间有限。
紧缩政策多面来袭,城投债一级发行利率跳升恐将持续。4月以来央行、财政、银监、证监和保监会对金融财政风险监管不断升级,广义信贷和广义财政均大幅收紧,地方担保清理,政府刚兑和救助信仰全面打破,城投平台无论从银行机构还是债券市场的融资面临全面收紧。17年1-4月城投债发行量4275.3亿,净融资仅-712.3亿,较2016年同期下降5643亿和7203亿,为历史最低水平;不仅发行缩量,一级招标利率还出现跳升,受中证登将可质押债券的评级提高至AAA级,AA+及以下评级的债券将无法入库冲击,新发城投的流动性溢价大幅走高,部分银行也收紧对城投平台的放贷规模,市场需求遇冷,一级发行利率跳升恐将成为常态。
由于自身造血能力较差,城投债在紧缩周期中更易遭受“戴维斯双杀”。在2011年和2013年的紧缩大环境中,当时央行和政策层均严厉收紧了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的融资,同时房地产市场降温,土地资产和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地方财力下降,导致城投公司面临净资产和经营收入双重下降风险,尤其中西部地区可能尤为明显,持续融资能力恶化,直至新一轮宽松周期到来才得到缓解。因此,我们担心如果本轮影子银行、财政风险监管全面收紧,地方财政、融资、基建下降风险将大幅升温,城投债的后续调整空间恐怕仍然较大。
政策风向是决定城投债风险的关键。根据多年以来的情况看,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和城投债的各种政策理解,要把握大方向而不能仅纠结于文字,制度通常都会讲的很严格,但实际执行会在“防控增量风险”和“化解存量风险”之间摇摆,而政策本身尤其是再融资政策也会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而大幅调整。把握政策风向和主要矛盾,是理解城投债投资风险和机会的关键。
债市最好的策略仍是等待。昨日股债商品再遭大跌,虽然经济与投资出现见顶拐头迹象,但债市短期仍难以乐观,随着6月美联储加息再起、券商清理资产池类债券业务开展、银行委外持续赎回、半年末MPA考核和资金紧张来袭,影响市场的负面因素仍然持续。我们也相信,绝望的背面是希望,未来将会迎来一个更富弹性、更具安全边际的债券市场,但眼下,债市最好的策略仍是休养生息,等待冬天过去。

2017-05-05 07:13:12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来源:债市覃谈;作者:国君固收覃汉、高国华

导读:50号文对地方融资的冲击不亚于“三套利”、“四不当”对银行冲击,显示了政策层自上而下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中国广义信贷与财政周期正在从全面宽松转向紧缩,幅度也可能相当急剧。

金融缩表一波未平,财政收紧冲击再袭,监管大年切勿掉以轻心。5月3日,财政部、发改委、司法部、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财政部负责人同时进行了答记者问。50号文对地方融资的冲击不亚于“三套利”、“四不当”对银行系统的冲击,这再次显示了政策层自上而下对防范金融财政风险的高度重视,预示除了金融机构的全面去杠杆和影子银行缩表外,财政领域也正在开启一轮防风险监管整治风暴,标志着中国广义信贷与财政周期正在从全面宽松转向紧缩,而且在强势监管下,短期收缩降幅很可能更加急剧。

50号文重点落脚在摸底整改地方违规担保、清理地方借道融资平台和PPP项目变相隐蔽融资等行为,尽管多数规定在43号文、16年4号文、88号文等曾提出,但亦有些措施和要求具有新意,主要包括4大方面:

1)禁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开展地方融资担保清理整改。(1)设立政府性债务领导小组,尽快组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融资担保行为摸底排查;(2)于17年7月31日前清理整改到位;(3)逾期不改的部门、市县政府,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加强平台公司融资管理,加速向市场化国企转型。(1)地方政府不得以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注入平台,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平台公司偿债来源,不得利用政府性资金干预金融机构正常经营;(2)强调融资平台在境内外举债时,地方政府应向债权人主动书面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这是新提法);(3)金融机构不得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提供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任何形式的担保。

3)首次提出规范地方PPP融资。(1)不得以借贷资金出资各类投资基金,严禁地方利用PPP、产业基金等变相举债;(2)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方承诺回购投资本金、承担投资本金损失、承诺最低收益;(3)不得对有限合伙基金等任何股权投资方式附加额外条款变相举债。

4)再次强调规范地方政府融资。(1)一律只能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债融资;(2)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要求或决定企业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3)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不得承诺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融资承担偿债责任。

50号文对财政风险监管全面加强,厘清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城投平台和PPP主体的边界范围,避免地方政府显性或隐性大量举债带来金融风险的上升,我们认为,将对年内地方融资和城投风险估值具有深刻影响:

50号文标志着持续近2年的广义财政宽松周期终结,地方准财政、融资和投资遭遇收紧。15年以来在稳增长和金融宽松大环境下,各类准财政工具层出不穷,创造了极为宽松的广义财政融资环境。地方政府借道影子银行、PPP、政府产业基金、项目收益债进行各类明股实债、变相融资和违规担保等层出不穷,2016年仅城投债、专项建设债、产业基金和PPP相关融资就高达6.5万亿。50号文标志着准财政风向从宽松转向收紧,地方对城投平台、PPP等的隐性担保面临剥离,变相举债受限。由于地方政府是基建投资的最重要驱动力,融资收缩将引发地方投资和经济减速风险加剧,压低贷款和社融规模,债务压力骤增。

PPP、产业基金等准财政的变相融资受限,对信贷和社融撬动明显降温,对基建拉动作用减弱。在43号文限制融资平台举债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通过PPP和政府产业基金,以明股实债和夹层融资等方式变相融资,一定程度上绕开了严格管制,出资方金融机构也认为这些企业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具有隐含的政府担保,导致了广义政府债务的快速积累。50号文发布后,我们认为这一变相融资通道将大幅收紧,一旦资金成本大幅攀升,则不少项目的IRR恐难以满足要求,地方、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均面临缩表和潜在不良风险。

城投债信用利差面临进一步走扩风险,但相对产业债的风险溢价难上更高。从16年12月以来,城投与国开债的信用利差从30Bp左右走扩至110bp以上,尽管创下16年以来新高,但与历史相比仅处于30%左右分位数水平,随着广义信用收缩、政府隐含担保消退,信用利差仍有进一步走扩空间。而从城投与产业债的相对信用利差看,目前3Y、5Y,AA城投债与产业债的相对利差从16年4季度的-40bp和-85bp(当时是城投国开化)飙升至180bp和150bp,已调整至历史高位,在没有城投违约爆发情况下,相同期限、评级的城投债已相对产业债更具有一定性价比优势,相对利差上升空间有限。

紧缩政策多面来袭,城投债一级发行利率跳升恐将持续。4月以来央行、财政、银监、证监和保监会对金融财政风险监管不断升级,广义信贷和广义财政均大幅收紧,地方担保清理,政府刚兑和救助信仰全面打破,城投平台无论从银行机构还是债券市场的融资面临全面收紧。17年1-4月城投债发行量4275.3亿,净融资仅-712.3亿,较2016年同期下降5643亿和7203亿,为历史最低水平;不仅发行缩量,一级招标利率还出现跳升,受中证登将可质押债券的评级提高至AAA级,AA+及以下评级的债券将无法入库冲击,新发城投的流动性溢价大幅走高,部分银行也收紧对城投平台的放贷规模,市场需求遇冷,一级发行利率跳升恐将成为常态。

由于自身造血能力较差,城投债在紧缩周期中更易遭受“戴维斯双杀”。在2011年和2013年的紧缩大环境中,当时央行和政策层均严厉收紧了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的融资,同时房地产市场降温,土地资产和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地方财力下降,导致城投公司面临净资产和经营收入双重下降风险,尤其中西部地区可能尤为明显,持续融资能力恶化,直至新一轮宽松周期到来才得到缓解。因此,我们担心如果本轮影子银行、财政风险监管全面收紧,地方财政、融资、基建下降风险将大幅升温,城投债的后续调整空间恐怕仍然较大。

政策风向是决定城投债风险的关键。根据多年以来的情况看,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和城投债的各种政策理解,要把握大方向而不能仅纠结于文字,制度通常都会讲的很严格,但实际执行会在“防控增量风险”和“化解存量风险”之间摇摆,而政策本身尤其是再融资政策也会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而大幅调整。把握政策风向和主要矛盾,是理解城投债投资风险和机会的关键。

债市最好的策略仍是等待。昨日股债商品再遭大跌,虽然经济与投资出现见顶拐头迹象,但债市短期仍难以乐观,随着6月美联储加息再起、券商清理资产池类债券业务开展、银行委外持续赎回、半年末MPA考核和资金紧张来袭,影响市场的负面因素仍然持续。我们也相信,绝望的背面是希望,未来将会迎来一个更富弹性、更具安全边际的债券市场,但眼下,债市最好的策略仍是休养生息,等待冬天过去。
567123

17-05-03 00:17

0
  预期中资金回流并未出现,市场不仅继续沉浸在交投冷清的节日气氛中,更在“五穷”心理压力下成交额进一步萎缩,这也使得周二A股全天以低位弱震荡来结束五月首个交易日。 显然,在这两大隐忧的阻挠下,不仅节前四连阳走势被中止,更让A股的反弹之路也变得困难了几分。
 首先,整个五月份将有超过9000亿的逆回购到期,而从央行前期持续罕见的暂停公开市场净投放来看,央行维持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的决心短期不会动摇,流动性吃紧有可能给市场带来不小的考验;其次,从中小银行股跌势不止的走势来看,银监会严查资金空转套利所引发的金融监管风波并未完全消停,而金融为首的权重股走弱将对市场整体反弹空间构成一定制约。
567123

17-05-02 23:52

0
监管层"下猛药" 剑指金融业四大风险点

 
 

2017年注定成为金融业强监管年。在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事实上,今年以来,一行三会集体出动,对各领域的风险进行排查整治,同业业务风险、理财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交叉金融风险成为监管整治的重中之重。

 票据案掀同业业务整治风暴

频发的银行票据案件揭开了同业业务的假面,也引发了同业业务的整治风暴。

 近两年,银行票据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多家银行深陷其中。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16年以来,已经曝出的票据事件涉案资金高达103.9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1月、2月,银监会开出的百余张罚单中,仅票据业务就占两成左右,罚单超过了30张。

 同业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而同业票据业务是指银行间的票据转贴现业务。今年以来爆发的票据案件大多发生在同业环节。伴随着风险事件不断曝出,票据监管也在逐步趋严。事实上,2016年下半年,银监会就开始对同业票据业务进行重点检查,并点名存在五大问题:违规授权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分支机构违规对外签署合同、违规保管实物票据、违规开立同业账户、违规进行资金划付。

 今年,监管更是将整治扩大至同业业务领域。4月以来,银监会相继对外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等文件,针对十大重点风险领域分类施策,尤其剑指发行量激增的同业存单、规模庞大的委外业务。

 "近年来,同业业务创新活跃、发展较快,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主动负债能力、便利流动性管理,也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多层嵌套、规避监管等问题。"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同业理财的资金怎么用、投到哪些领域,一直缺乏相应监管。此前,银行"用理财买理财"的现象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重视。

 "飞单"频发引理财业务强监管

近日,民生银行曝出30亿元"飞单"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此次风险事件只是揭开了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的冰山一角。普益标准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从2月的69.50点上涨至97.29点,较2016年同期大幅上涨39.9%。

 媒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飞单"案件高发。2014年6月,平安银行上海松江新城支行中两个客户经理销售"飞单",替外来项目非法集资近亿元;2015年7月,广发银行被曝"飞单",资金损失达767万元等等。

 针对"飞单"等问题,近期监管部门已明显加强了监管力度。银监会3月30日就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的通知》(47号文),称为规范银行自有理财及代销业务行为,有效治理误导销售、私售"飞单"等问题,决定对银行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检查。

 4月10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号文)也指出,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卖者尽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此外,4月7日,银监会还下发《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提出要对包括"飞单"等在内的十大方面、35项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在此过程中,监管层也在不断推出新的举措。《意见》提到要对现金贷进行清理整顿。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现金贷只是作为《意见》重点防控的风险之一,原文为"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要求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校园网贷、"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进行时

进入2016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就已经开展了全国性的整顿风暴,目前已经到了验收阶段。央行条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6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来看,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利用P2P平台非法集资问题突出、网络众筹领域非法集资骗局增多、网络私募基金非法集资活动频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乱象频现。且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涉案方"多头在外"躲避监管打击,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跑路"风险。

 事实上,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成为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2016年工作回顾中指出,2016年,突出惩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和互联网金融犯罪,起诉集资诈骗等犯罪16406人,北京、上海等地检察机关依法妥善办理"e租宝""中晋系"等重大案件。

 伴随互联金融专项整治的推进,现金贷高额费率、校园贷"裸条"事件、消费金融多头借贷等风险又不断涌现。

 黄金钱包首席分析师肖磊表示,互联网金融有多种存在形式,目前虽然已经是监管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新进企业较多,创新模式日新月异,需要动态式持续监管,未来可能更多的需要从产品形式和资金安全监管方面入手,排查力度会更大。

 合力围剿交叉业务风险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副行长4月27日在出席"人民币全球城市对话"时指出,中国将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事实上,一行三会正在合力整治交叉业务风险。据悉,央行牵头、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正在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

 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表示,随着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的深化,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的资金流动成为常态,资金流向更为隐蔽,风险传染性更大。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郭树清此前就表示,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

 在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郭树清再次强调,针对同业业务,要落实穿透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交叉金融业务监测台账,准确掌握业务规模、业务品种、基础资产性质、风险状况、资本和拨备等相关信息;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不得进行多层嵌套,要根据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

 此外,有分析指出,交叉性金融风险正在从传统金融向新金融领域进一步蔓延。如日前发生的红岭创投等P2P平台、诺亚财富等第三方财富机构踩雷辉山乳业事件。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非持牌金融活动所引发交叉性风险,也值得市场和监管者关注。

 "监管收紧只是开始,警惕更全面的协同监管政策落地。"华创债券分析团队指出,整体来看,今年势必成为银行体系的监管大年,过去两年内快速发展的同业链条将面临非常严格的监管,无论是在负债端还是资产端都将出台针对性的监管要求,且直接通过行政化的监管方式进行管理。(媒体)
567123

17-05-02 23:48

0
惊呆!144只分级B今日总成交不足10亿 不及熔断当日15分钟

2017年05月02日 23:05来源:编辑:东方财富

摘要

·惊呆!144只分级B今日总成交不足10亿 不及熔断当日15分钟·今天是分级基金新规实施首日,不足30万元的小散们分级基金只能卖不能买,直接导致了分级基金成交萎靡不振!
今天是分级基金新规实施首日,不足30万元的小散们分级基金只能卖不能买,直接导致了分级基金成交萎靡不振!

 144只分级B总成交只有9.35亿元,不及2016年1月7日熔断当日15分钟的交易额11.84亿元,比上一个交易日的17.68亿元成交大跌了近一半左右。

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今日正式实施。根据新规,投资者要开通分级基金权限,必满足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且必须到券商营业部临柜办理。

 分级B成交减少近50%

 据统计,5月2日,全市场144只分级B成交额9.35,比前一个交易日的17.68亿元成交减少了近50%。这个成交量甚至低于2016年1月7日,当日开盘不久先后两次熔断,全天交易只有15分钟,全市场分级B成交额为11.84亿元,今天分级基金B成交额比熔断那天的15分钟交易还少了两成多。

 个别分级B成交额的下降幅度超过了70%,以国防B( 150206 )为例,4月25日该产品成交额为3.5亿元,5月2日下降到7721万元。收盘后记者发现,泰信400B报跌停,成交额只有1万1千元,4月25日成交额约为9万元,成交额下降近九成。

机构可能蜂拥而入A级黄金坑
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副总监梁杏4月28日在电话会议中指出,分级基金新规30万的门槛要求有三大影响:一是分级基金规模,二是影响流动性,三是会加剧AB份额收益的不平衡。

 据梁杏在电话会议中介绍,2016年初熔断后,A股行情整体向上,分级基金规模稳中有升。然而从2017年2月底到3月底的五周内,分级基金净流出70多亿规模。相对2016年,流出规模相对较多。4月份因雄安新区、军工、一带一路板块的走强,缓解了分级基金的流出。到4月底,随新规实施的临近又加速了规模流失出,可预见到5月份分级基金规模继续流失。

 早在2016年11月25日,证监会批复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要求2017年2月25日完成相关的业务和技术准备;即2月26日起,投资者可通过券商开通分级基金交易权限。部分投资者因为不达30万的门槛要求,逐步卖出分级基金的B份额。

 分级基金AB份额客户结构的差异导致B份额交易量巨变。分级A的持有人中70-90%为机构客户,分级B的持有人中70-90%为散户,30万的门槛拦的是分级B的散户。因为不达新规门槛的要求,部分散户投资者会在新规实行的临界时间点自觉退出分级基金市场。

 此外,新规的实施直接影响分级基金的流动性。据梁杏团队统计,国泰基金的医药AB份额的流动性有所下降,医药B去年四季度日均成交额为8200万,到今年一季度为5000万;食品B在去年上季度日均成交量为1700万,到今年一季度变成日均1100万;医药B去年四季度日均成交额为6700万,今年一季度变成3100万,食品B去年四季度日均成交620万,今年一季度变成510万。

 AB份额收益的不平衡加剧主要在套利机会的出现时体现。梁杏指出,由于分级A绝大多数都是机构投资者,分级新政对分级A在需求端的影响不是很大,一旦分级A出现黄金坑,机构投资者的配置资金可能就会蜂拥而入。大多数1:1的股票分级基金都存在一个等式就是:A+B=母基金。当B的需求不够,这个等式左边就会小于右边,就叫母基金折价。套利者此时就会入场,买入分级A和分级B来合并赎回。这种情况一旦持续下去,分级A的价格就会不断被套利盘买入抬升。不过分级新规仅为分级基金提供了配对转换价值方面的支撑,分级A还受债市波动和期权价值影响,可能也会有价格上的波动。

(原标题:惊呆!144只分级B今日总成交不足10亿,不及熔断当日15分钟)
567123

17-05-02 23:47

0
监管层"下猛药" 剑指金融业四大风险点

 
 



2017年注定成为金融业强监管年。在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事实上,今年以来,一行三会集体出动,对各领域的风险进行排查整治,同业业务风险、理财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交叉金融风险成为监管整治的重中之重。

 票据案掀同业业务整治风暴


频发的银行票据案件揭开了同业业务的假面,也引发了同业业务的整治风暴。

 近两年,银行票据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多家银行深陷其中。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16年以来,已经曝出的票据事件涉案资金高达103.9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1月、2月,银监会开出的百余张罚单中,仅票据业务就占两成左右,罚单超过了30张。


 同业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而同业票据业务是指银行间的票据转贴现业务。今年以来爆发的票据案件大多发生在同业环节。伴随着风险事件不断曝出,票据监管也在逐步趋严。事实上,2016年下半年,银监会就开始对同业票据业务进行重点检查,并点名存在五大问题:违规授权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分支机构违规对外签署合同、违规保管实物票据、违规开立同业账户、违规进行资金划付。


 今年,监管更是将整治扩大至同业业务领域。4月以来,银监会相继对外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等文件,针对十大重点风险领域分类施策,尤其剑指发行量激增的同业存单、规模庞大的委外业务。


 "近年来,同业业务创新活跃、发展较快,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主动负债能力、便利流动性管理,也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多层嵌套、规避监管等问题。"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同业理财的资金怎么用、投到哪些领域,一直缺乏相应监管。此前,银行"用理财买理财"的现象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重视。


 "飞单"频发引理财业务强监管


近日,民生银行曝出30亿元"飞单"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此次风险事件只是揭开了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的冰山一角。普益标准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从2月的69.50点上涨至97.29点,较2016年同期大幅上涨39.9%。

 媒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飞单"案件高发。2014年6月,平安银行上海松江新城支行中两个客户经理销售"飞单",替外来项目非法集资近亿元;2015年7月,广发银行被曝"飞单",资金损失达767万元等等。


 针对"飞单"等问题,近期监管部门已明显加强了监管力度。银监会3月30日就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的通知》(47号文),称为规范银行自有理财及代销业务行为,有效治理误导销售、私售"飞单"等问题,决定对银行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检查。


 4月10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号文)也指出,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卖者尽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此外,4月7日,银监会还下发《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提出要对包括"飞单"等在内的十大方面、35项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在此过程中,监管层也在不断推出新的举措。《意见》提到要对现金贷进行清理整顿。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现金贷只是作为《意见》重点防控的风险之一,原文为"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要求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校园网贷、"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进行时


进入2016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就已经开展了全国性的整顿风暴,目前已经到了验收阶段。央行条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6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来看,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利用P2P平台非法集资问题突出、网络众筹领域非法集资骗局增多、网络私募基金非法集资活动频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乱象频现。且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涉案方"多头在外"躲避监管打击,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跑路"风险。

 事实上,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成为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2016年工作回顾中指出,2016年,突出惩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和互联网金融犯罪,起诉集资诈骗等犯罪16406人,北京、上海等地检察机关依法妥善办理"e租宝""中晋系"等重大案件。


 伴随互联金融专项整治的推进,现金贷高额费率、校园贷"裸条"事件、消费金融多头借贷等风险又不断涌现。


 黄金钱包首席分析师肖磊表示,互联网金融有多种存在形式,目前虽然已经是监管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新进企业较多,创新模式日新月异,需要动态式持续监管,未来可能更多的需要从产品形式和资金安全监管方面入手,排查力度会更大。


 合力围剿交叉业务风险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副行长4月27日在出席"人民币全球城市对话"时指出,中国将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事实上,一行三会正在合力整治交叉业务风险。据悉,央行牵头、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正在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


 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表示,随着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的深化,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的资金流动成为常态,资金流向更为隐蔽,风险传染性更大。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郭树清此前就表示,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


 在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郭树清再次强调,针对同业业务,要落实穿透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交叉金融业务监测台账,准确掌握业务规模、业务品种、基础资产性质、风险状况、资本和拨备等相关信息;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不得进行多层嵌套,要根据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


 此外,有分析指出,交叉性金融风险正在从传统金融向新金融领域进一步蔓延。如日前发生的红岭创投等P2P平台、诺亚财富等第三方财富机构踩雷辉山乳业事件。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非持牌金融活动所引发交叉性风险,也值得市场和监管者关注。


 "监管收紧只是开始,警惕更全面的协同监管政策落地。"华创债券分析团队指出,整体来看,今年势必成为银行体系的监管大年,过去两年内快速发展的同业链条将面临非常严格的监管,无论是在负债端还是资产端都将出台针对性的监管要求,且直接通过行政化的监管方式进行管理。(媒体)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